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关于家庭教育的英语作文(家庭教育英语作文)

作者:2022-03-19 10:12:230

关于家庭教育的英语作文1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作文,供大家参考。

家庭教育心得作文1

(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知道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孩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爸爸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书看,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3)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对他说,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样,比如,做幻灯片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于是儿子学会了制作幻灯片,时常还叫别的孩子欣赏,并教会他们。儿子现在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我同学家的女儿去学英语,让他也去跟着学,如今,他已经越学越有兴趣,对妈妈说:“我班上有一个英语说得很好的同学,我也要跟他一样”。看到孩子这样爱学英语,我很欣慰。我知道儿子的语文不太好,我有时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语文提高一下,可儿子说要继续报名学英语,我还是高兴的答应了。

(4)处罚孩子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记得儿子在小时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钱,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买了许多玩具,我们知道后,让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字很差,我让他把写错笔画的字重写10遍,结果我们吵打起来,儿子说他已经尽力了,一时难以改变,我向儿子认了错,同时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对的,儿子也认了错,现在我和儿子有时像朋友一样聊天,其乐无穷。

家庭教育心得作文2

家长良好的兴趣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熏陶出孩子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品味及审美观,良好的家庭布局能让培养孩子秩序感及做事的条理性。让孩子参与家庭布局设计,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孩子的房间布局有孩子做主安排,不仅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更能给孩子责任感,成就感,更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家长注意自己的兴趣爱好修养,并注重家庭格局,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温馨的家庭环境浸润,陶冶孩子生活情趣。寓教于乐,在玩乐中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爸爸的爱好(四年级任佳琪)

有的人喜欢抽烟,有的人喜欢喝酒,有的人喜欢打麻将,而我的爸爸有点不一样,他喜欢养鱼、观赏鱼。

他养了一条热带鱼——罗汉。罗汉生性好斗,得单独养,冬天得用加热棒。罗汉特别好看,头上有一个大包,好像寿星,头红色,身体浅蓝,从鱼头到鱼尾,排列三个黑点,这鱼特好斗,人要是把手放在鱼缸上,它就过来咬,不过,现在生病了,身子歪着,特别瘦,快要死了。

在我们家后院,新房子挖了一个宽1.7米,长2.4米,深1.7米的养鱼池,里面养锦鲤,有50多条,大小不一,有红的、黑的、黄的、银白色的、带蓝色斑点的,大的40多厘米。爸爸累的时候,就爱坐在鱼池边看鱼,他说,看鱼在水里悠然自得,特别轻松,一天的疲劳都没了。

爸爸养鱼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新买的鱼不知什么原因就死了,我们家院子平均每平方分米埋一条鱼我爸爸心疼,从网上查资料、学习、买药,现在,已经看不到死鱼了,每一条都又肥又壮。

我爸爸的爱好很特别,是吧?

家长要逼自己学些特长,不为出人头地,不为扬名立威,只为参与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作文3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女儿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高二、高叁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孩子不要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对待孩子我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迫孩从育从,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重她,不伤害她,在不伤她自尊心的前提下给她讲某些她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她向我倾诉烦恼的塬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妈妈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塬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上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作文4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就应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齐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潜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向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方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与碟子,让她自我学会放,怎样讲故事,平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我再讲一次给我听,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齐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务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我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应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我的观念、模式、自我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我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我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我的潜力与知识。

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此刻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幼儿教育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庭环境的区别,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出类拔萃,值得骄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必须要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家庭教育心得作文5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己之见。


关于家庭教育的英语作文2


第1篇:家庭教育的指标

家庭教育的指标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学校所不能代替的。在发达国家,学生的在校时间受到严格控制。尤其是小学生,下午一点半要把孩子接回家,因为学校必须为家庭教育让出必要的时间。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指标,希望有所帮助!

1、家庭教育的重点

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概念:

第一是要宽容、善待。保护他们正常的生活,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也就是说,把儿童当作儿童来对待,儿童不是马戏团的小狗,必须学十八般武艺,走钢丝,钻火圈。

第二是等待。韩国有一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现在家长太着急,容不得孩子自然成长,找各种速成的门道,拼命施化肥,能接什么好果子吗?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3岁不会的事5岁做得很好,5岁不会背的东西6岁不成问题,三年级不会做的题四年级做起来轻轻松松,着什么急呢?各种速成的东西满足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

第三是解放。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耳朵,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能过多地限制管控,也不宜过早定向。花盆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现在的做法是,层层施压,拔苗助长,大量施“化肥、农药”,把孩子的时间、空间全部占据了,那就把人教傻了,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第四是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个性。更为具体的呢,第一,身心健康比上名校更重要。对于孩童来说,身心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热爱户外活动。

只要具备条件,应当让小学生学会骑自行车、游泳,两者是孩子能够终生享用的生存技能,意义非同寻常。喜爱户外活动、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同样意义非凡。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人缘好,活动和动手能力强,“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他们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是战胜应试教育挫折、自我疗伤的“秘密武器”,并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2、人格养成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片面强调智商,使他成为一个大气、包容、有爱心的人。所谓的“3岁看小,7岁看老”,看的并不是会背几首唐诗,而是遵守游戏规则,有感恩之心,乐于助人,有宽容心,为人正直,学会尊重,乐于分享,善以待人,等等。是开朗、大气、亲和力、合作性、讲规矩,这些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决定了他能不能成“大器”。一个小心眼、不合群、病恹恹的孩子,肯定是走不远的。

人格养成还包括生活能力的培养,其价值是培养一个人自强自立的能力,这是中国家庭非常缺乏的。美国孩子很早就开始做家务了:2—3岁,自己扔垃圾,整理玩具;3—4岁,刷牙、浇花,喂宠物;4—5岁,铺床,摆餐具;5—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6—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做饭,修草地,等等。

有一个日本小学生吃早饭的视频,食品的分配、餐后的餐具收拾、地面清洁都是小学生自己做的。

3、与书为友

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对儿童而言,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热爱阅读,等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试排名、竞赛证书重要得多。过去有一句电子琴的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阅读同样如此。

我们看到太多被考试压倒的孩子,他们经常抱怨负担太重,没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给他三天时间让他自主安排,就会发现他其实没有自己想看的书、想做的事,不知道做什么,精神上一片空白,如同崔健所唱的“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所谓“阅读奠基人生”,就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件大事。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

通过阅读和探究,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特定的趣味和爱好,例如,喜欢科幻、喜欢历史、喜欢张爱玲或龙应台,通过热爱,形成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具备主动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营养的能力。而且,阅读可以抵御电子游戏、过多看电视等对儿童有害的娱乐。

4、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作为家长,你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吗?很可惜,现在很多家长只知道分数和名次。其实今后的竞争,将越来越不是“争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不同于别人的、真正属于你的独特的优势。因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成长。

家长不要光盯着考分,而要观察和发现孩子独特的禀赋、潜质、爱好,点燃儿童内心的火焰,找到儿童成长的方向,这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有这么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展现,是家长的终极使命!”

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找到热情是一个辛苦而又玄妙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父母如果施加压力,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只要告诉孩子做选择时不要考虑地位、回报或收入,要问心中的真诚和共鸣。

旅美学者薛涌的教子经验是这样的。他说,早教有两个基本面向:

一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即培养孩子的信心、对世界的好奇心,刺激他对学习的兴趣,这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

二是“给内心的火焰加柴”。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困难、挫折时容易灰心,甚至放弃,而人类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以一系列挫折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基本条件的。只有不断地加柴,火焰才能持续地燃烧,一块粗糙的矿石才能百炼成金。

孩子的精神发展、人格成长,包括如何帮助他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令家长苦恼的事。究竟该不该让孩子上特长班学琴、学画、学英语、学奥数?如果不学,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这里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关键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而非强加于人。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但是孩子无常性,爱好会变化,该不该逼孩子坚持下去?这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做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下结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家长能为孩子所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鉴别和认识孩子真正的爱好和习性,加以引导和培养。俞平伯有一个教子理念,叫作大水养鱼,就是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

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关于儿童究竟几岁学英语才合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琳教授说得好:几岁都可以,关键是要符合儿童的特点,如在游戏中以儿歌、口语为主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滋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的早期教育恰恰是急功近利地以培养“小大人”为目标,以磨灭、摧毁孩子的童心和创造力为能事的。

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许多途径,在阅读和艺术教育之外,还需要靠与同龄儿童的游戏和交往,靠走进和热爱大自然,等等。

5、家庭教育的成功指标

1、孩子在幼年与书籍为友,与书结伴,从而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

2、合作性。预测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能走多远,能不能成大器,不是看乖不乖、听不听话、学习好不好,而是看他的情商、悟性、综合素质。

3、在高中前后能够形成比较明确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到和形成“自我”,今后能够去自主地强化和发展。

第2篇:家庭教育的指标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家庭教育的指标范文,送一篇给你。

家庭教育的心理抚育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 李玫瑾

心理抚育1:子不教,父母过

我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他们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现孩子的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狰狞,让父母发现突然失控,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当他(她)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当他们把孩子领到我面前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我还经常从新闻渠道听到或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报道:仅因母亲对儿子上网的责骂,年仅12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学习出色的女孩居然跳楼自杀。为此痛不欲生的父母状告网络经营者、状告学校??每当此时,我都想对可怜的父母说:知道吗,这种结局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你们是主要的责任人??真相,多数时候很残忍。

如同医生看着痛苦的病人,许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病,他们只能诉说生病的痛苦??。事实上,多数疾病都与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但生活方式是最主动的因素。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同样。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孕期就开始了抚养的物质准备,如衣服、床和车等,但是,抚育的心理准备呢?该准备些什么?——有几位准父母能回答这一问题?

欲知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心理抚育2:心理抚育非常麻烦

抚育的心理准备是: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过下列问题:

1、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你亟需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一定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路人??;

2、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你、而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你帮忙的主儿;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你最好不要当父亲或母亲!

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育”?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

——如果你以为你的孩子生出来后会自然长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因为,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她),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尤其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4、再具体些:

孩子独立行走之前: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可以张嘴说话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主观意向出现后: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面临小朋友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开始上桌吃饭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走向学校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总之:

在人能出现的诸种心理现象中有:感知、情绪、情感、注意、观察、结伴、表达、操作、观念形成,这都需要抚育;还有兴趣、性格、意志,当然家长最关心的是智力,相关的还有记忆、概括、判断、推理、想象等能力,这都需要培养;最终让孩子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格为上品?哈,这一切复杂吗?哼!说来吓人:肯定复杂!养个孩子要比买进一套房、买一套电器等复杂得多!

很多年青的夫妻可为一套房,一套电器,一套家俱反复斟酌,寻找种种相关知识并不断地考察??,但极少有夫妇为生个孩子反复斟酌、数次考察、不断寻求相关知识的。是啊,孩子大多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可教育孩子绝不像“有爱就结晶”那么简单!那是几分钟至十个月可完成的事,可教育孩子至少要18年的事,二者能简单相比吗?

所以,生孩子和养孩子——真是两个差别很大的事!没有心理准备,没有知识导向,啊?好生不好养!(后续)

心理抚养3:始于初生年的亲自抚养

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出现对自己的仇视目光时(多为青春期),开始恐惧,开始寻找解释:“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变成了这样?”似乎孩子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的。其实,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成年时期出现的情感问题,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幼年,从他早年的生活背景中找出解释: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爬到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第一需要是食物,紧接的需要就是对熟悉的抚养人的依恋。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这种“依恋人”(一般是孩子在饥饿和困乏时急于见到的人)为何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份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一“依恋人”在孩子十岁左右离开儿童(如去世),那么,儿童就会出现心理依恋的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同前类依恋相同的心理关系。另外,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这种儿童容易出现冷漠、拒之他人、无情残酷等表现。这种人,智力发展可能完全正常,但是,社会性发展,如:与他人交往,关心他人等性格方面容易出现异常的现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许多杀人恶魔,其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在幼年时就没有过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者是因为他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依恋对象”。??

鉴此,想告诉所有年青的母亲:

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心理抚育4:孩子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

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这种人在需要与人交流或沟通时往往具有障碍。

这种障碍出现在幼年,当人进入青春后期至婚恋期(一般20至29岁)时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尤其是男性,若有这种困难,他会在与异性交流时因无话而僵持、因不知说什么而显得为人无味,因不知怎样让人开心而自身紧张,尤其当他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他会更加焦虑??这种障碍如果再伴随他其

他方面的失败,如贫困、长相差、身材差、能力弱时??他会自怨自贱,进而出现退缩性的心理障碍,出现更加内向、出现幻想、以至出现性取向等方面的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变态问题。

黄勇(河南平與县杀17名少年的主犯)、马加爵(云南大学杀4人的主犯)、赵承熙(美国校园枪击案杀32人主犯)等杀手都存在这类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不要轻视人早年的言语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人在言语表达方面的障碍和人际交流的障碍。问题在于,这种障碍是如何出现的?——这也需要我们了解人在早年的言语发育背景:有无“爱的唠叨与陪伴”。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无助的前三年,人需要别人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听到“人声”,尤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

事实上,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会边陪伴孩子边唠叨,即使宝贝拉了很臭的屎,抚养人也是爱意浓浓、唠叨之中换尿布和清洗。这种唠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不可小看这种唠叨,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听得多才能说得多?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为他或她在一岁半至三岁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内(与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相比),并且身边总有爱他(她)的亲人唠叨。相反,当我们发现孩子到了

4、5岁见陌生人时,不爱张嘴,不爱叫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3岁前缺乏这种“唠叨背景”。

如果我们遇见一个青年人或成年人,他能在短时间内很自然地与人说话、爱说、善说的人,这种人往往没有社会交往(即与人交流)的困难或障碍。我们可以由此判断他有早年即三岁前,应该是在爱意浓浓的背景下被抚养;相反,当我们遇见一个青年人或成年人,他不太爱说话,也不太擅长表达或表现自己,那么,此孩子早年一定有父母上班时将他交给家庭之外人照看、或自己忙于劳碌而将孩子置于独处的背景。这种孩子可能会影响他之后的社会性发展,唯一的优点是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因为没有丰富的他人声音刺激,孩子会注意眼前的事物。注意力稳定且内向是这类孩子的特点。

总结:孩子幼小的时候(尤其1岁半之内)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不管他是否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抚养人在用照顾表达爱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唠叨些??让他(她)耳边留下妈妈的细语,父亲低沉的音质,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声音都和你们照顾他(她)并让他(她)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他(她)今后不需要理由而爱你们、恋你们的基础之一:熟悉的声音??。

心理抚育5: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当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却有一天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他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可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强化”与“负强化”。所谓“负强化”就是在孩子成长中对他说“不”!是让孩子痛哭一番的经历??

问题在于,这种“说不”的时间要早,一定要在孩子6岁之前。

我常讲: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可是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你再开始对他(她)“说不!”他不会再简单地哭、不再气噎,也不再打滚??,他(她)会离家出走,会服毒自杀、会跳楼威胁??,因为那时候他(她)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曾有记者问我:“为什么那么小年纪的孩子会自杀”?我回答:那是因为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义。

所以,父母之爱要有艺术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那么,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方法是: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闹??,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或在其他亲属而前面对你。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与你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你将他置于卧室中,将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她)“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他开始时会很伤心,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因为他现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这对你、对他都有好处。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最早越好。


关于家庭教育的英语作文3


第1篇: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的优势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优势,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劣势与优势都是相对的。家庭教育也有学校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首先,正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根本的利益关系和深厚的情感纽带,正因为父母的爱是天然的、感性的,所以会对孩子有最大程度的包容和接纳,因此家庭才能够成为孩子天然的避风港,才能成为孩子出去闯世界的安全基地,才是孩子进一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立亲密而美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是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成长和幸福的关键,是每一个孩子生命力的重要源泉。这也是学校教育很难给予的。

一个人纵然被整个社会唾弃,但如果不被父母抛弃,他就会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反例,例如有些当教师的父母,分不清作为教师的爱和作为父母的爱,回家以后也拿出在学校管理学生的`办法管理自己的孩子,完全制度化、规范化。此外,教师教的学生多,总会有特别出色的,所以也很容易拿最优秀的学生与自己的孩子比,看自己的孩子左右不顺眼,所以有的教师子女会问,你究竟是我妈妈还是我老师,老师在学校里已经有了,在家里我需要的是妈妈。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难免会有各种冲突,但底线应当是不对亲子关系造成根本性伤害。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力,如果是为了工作和事业疏远了亲子关系,或者为了学业或练琴而伤害了亲子关系,其实是整个家庭的巨大损失,对亲子双方而言都得不偿失。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有的家庭对于学习乐器持审慎的态度,就是生怕一旦学上乐器,孩子不容易坚持,家长又要逼迫,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剑拔弩张。

家庭教育在呵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的个性方面也有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学校虽然是专业的教育机构,但它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现代学校模仿了现代工业,它学习了现代工厂的流水线、规格化、标准化,它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集体授课。当一名教师面对一群孩子进行教学时,要做到真正尊重儿童个性、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对每个儿童都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在制度安排上来讲就是很困难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关于班额的问题。班额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不断地缩小班额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现在欧美、日本都在不断地小班化。欧美小学一般一个班二十几人,日本法律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班不能超过35人,三年级及以上每班不能超过40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我国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但由于资源不足等原因,班额偏大。56人以上的班叫做大班额,66人以上叫超大班额。

目前,在一些人口大省和内陆省份,还有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人个班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维持好基本的教学秩序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哪里还有本事去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进行教学呢?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在这里学习,要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和保障会有多么难,这对教师的要求会有多么高。但是家庭就不同了,中国现在的核心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只要家长能用心、细心地观察和研究孩子,就比学校更容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另外,家庭虽然缺少规范性,但是它有灵活性。家庭是生活的场域,既有为了生存的奋斗,也有对生活的享受,其中有各种人际交往,而且这些活动无时无刻不再发生,随时随地都在出现,不能预设,也无法准备。家庭生活中到处都是学习道德品行、生活能力、劳动习惯的材料和场景,比如本书中有谈言语沟通的,有谈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有谈财经素养的,等等,从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会比学校更自然,也更综合,也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可见,家庭在进行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2篇:家庭教育的优势

这个网站家庭教育的优势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课题:

第四章

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优势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家庭教育的优势 2.理解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家庭教育的优势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

相关文本资料(教材、参考资料) 相关案例,图片、视频资料 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例证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家庭)里,由特定的教育者(家长)对特有关系(血缘关系)的受教育者,通过特定的教育途径和方式方法实施的一种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要把家庭教育搞好,必须充分认识其优势,正视其短处和不利因素,以便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并创造条件,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

我们首先来看看家庭教育具有哪些优势。

一、广泛的群众性

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每个家庭,每对 ,只要有了子女,其生理和心理是健康的,都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只要组成了家庭,就有了一个教育子女的场所,有了一个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自有家庭以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当然,不同的社会、不同阶级、不同形式的家庭,其教育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即或是同一社会、同一阶级、同一形式的家庭中,具有到每个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也有不同的情况和效果。

但是,家庭教育的群众性,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比拟的。

以我国为例,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总人口中,三分之一的是儿童、青少年。此外,如果我国现有三亿多个家庭计算,那么全国至少有5亿个家长正在承担着教育儿童、青少年的任务。

二、强烈的感染性

感染性指的是人的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感化作用。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在周围人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的内心态度。情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的感染性,就是能“以情动人”。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曾经说过:“人之性情莫爱于父母。”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能超过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的。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的作用越小。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的情感感染力的大小,同家长和子女之间感情亲密,真挚的程度有直接关系。感情越亲密、真挚,感染力就越大;反之,感情越是淡漠,越是疏远,感染力就越小。

在家庭教育中,情感的感染作用的大小,同子女的年龄特征也有亲密关系。一般情况下,子女年龄越小,家长情感的感染作用越大,效果也越明显。当孩子逐渐长大后,尽管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也是深厚的,但是,由于长大以后的子女独立意识加强,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也相应减弱。

家庭教育中父母情感的感染性,无论是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积极的教育,还是反面的消极的影响,都有巨大的作用。

三、特殊的权威性

权威,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以意识服从为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忽视、否定权威的作用。没有权威,连正常的生活抖不能维持。一个家庭里没有应有的权威,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也能以维持。

权威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权威和服从是相对应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在子女心目中具有权威,这是家长有效的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条件。家长越有权威,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

家长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家长的教诲,子女能够听从;家长的批评,子女能够接受;家长的意图,子女能够心领神会;家长所期望的,子女能够努力做到、做好;家长所反对的,子女能自觉的不去做。或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总之,家长的意志对子女的言行有较大的制约性。

但是,也必须明确,我们强调家长的权威是以尊重和信赖为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教育中的权威性。诚然,在实施家长权威的时候,允许有必要的强制,但是绝对不是说权威完全等于强制,更不是说只有实施强制,才能发挥权威的作用。

对于子女来说,家长的权威,也并不是天然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给孩子作出好榜样,并能为孩子所领会的家长,才能有较大的权威。

要树立家长的权威,必须先做到,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威信,不能相互贬低、拆台。

四、鲜明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教育工作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而不是凭想当然,不是一般化的说教。相对来说,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更强。

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其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是家长,是父母。“知子莫如父”就是这个道理。

父母对子女情况全面深刻而系统的了解,使家庭教育能比较容易地做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教育针对性的优势体现在:不仅孩子的问题抓的准,抓的及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选择得适当;也可以做到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免得问题发展得不可收拾,再放“马后炮”,造成被动,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效果肯定是十分明显的。

那为什么在现实中,家长会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1.不负责任

父母“只管生,不管养”,或是“只管吃喝穿戴,不管表现好坏”,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思想麻痹

对子女在外边的情况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学坏,自信自己的家庭里不会出现“败家子”。对子女思想清晰上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反映迟钝。

3.持有偏见

有些父母处于对子女的宠爱,就只看得见子女的优点、长处,而看不到缺点、短处;而有的家长却是只看得见子女的缺点、短处,而看不到优点、长处。

4.态度粗暴

有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常常发现孩子的确定或是错误以后,就进行体罚。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畏惧会使孩子学会以说谎等方式逃避惩罚。

要充分发挥家长的针对性优势,家长就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增强教育意识,关心子女,主动了解子女,研究子女;建立民主的家庭关系,平等对待子女,取得子女的信任;注意关注子女的言行举止,敏锐的洞察子女思想、情绪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并能根据子女的行为表现,作出恰当的合乎实际的判断,以此作为选择适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的依据。

五、天然的连续性

教育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要形成某种习惯,即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必须经过连续而不间断的反复训练,不断重复,不断强化。

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教育上的天然的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

六、固有的继承性

家庭是一个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一代代人组成的,并不断延续下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们在家庭里接受了父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在自己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也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用从父祖辈那里接受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继续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后代。人类社会的家庭关系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的延续、继承下去的。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继承性。

家庭教育的这种继承性,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风,”或者叫“门风”;二是“家业”,或者所“家传”“家学”。 所谓“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待物、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其主要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家风”形成以后,不仅对当代的家庭成员有深刻影响,也会继续影响下一代人,往往世代相传,成为一种顽强稳定的习惯势力。

所谓“家业”或“家传”“家学”等等,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世代代都从事的职业,或是许多代人都具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学问、专长。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祖辈,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个太史令。东汉班彪研究史学,写了六十多篇《史记后传》,班彪死后,儿子班固接着写下去,用了二十多年把一部《汉书》写成,后来又由其妹妹班昭补修。

“家业”“家传”“家学”的形成,对于培养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各种特殊技能和学为了的专门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史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的。

七、内容的丰富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同时也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人们进入社会之前的演练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反映到家庭,使家庭生活内容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家庭成员的实践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家庭教育就好似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的,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家庭生活的内容也就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内容,家庭成员的实践活动过程也常常是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无所不包的。

八、方法的灵活性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那样,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也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种种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遇物则诲”。

九、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一、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

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家庭全部具备教育子女的有利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家庭氛围、不同教育理念教育下的子女千差万别。

二、家庭教育易于感情用事

家庭教育是由家长、父母亲自教育自己的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在家长有理智的时候,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成为教育子女的有利因素,会促使家长正确地爱孩子和教育孩子;相反,在家长失去理智的时候,这种特殊关系就转化为教育子女的不利因素。

家长感情用事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偏向,实际上指的是浇灌溺爱。很多家长明明看到孩子的不足,也不去管教,而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不管不顾。

第二个偏向,实际上指的是感情用事的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 要克服这种局限性,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有理智,自觉的克制无益的感情冲动和激情的爆发,教育孩子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有时可考虑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三、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在家庭生活范围内进行的教育,子女的教育往往是关起门来进行,究竟如何管教子女,用什么思想作指导,给子女以什么内容的教育,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兴趣、爱好、思想水平、教育能力等。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家长的素质和能力,总是有局限性的,这不能不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进行。

此外,还包括:

1.组织性差。家庭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权和很强的独立性,缺乏严格的组织性。

2.系统性和计划性差。家庭教育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内容,往往以家长的好恶为标准,较为随机和分散,没有计划性,缺乏系统性。

3.可控性差。由于家庭生活的内容相当复杂,有些内容是积极有益的,而有些内容可能是消极无益的,有些复杂的家庭情况,往往在孩子面前难以控制和回避。

4.目的性差。不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盲目性太大,缺少目的性。

5.重智轻德。不少的家长过分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忽视了对孩子的基本行为规范的培养,缺乏严格的行为规范,结果娇生惯养,甚至失去理智,染上不良行为。

6.方法不当。溺爱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孩子心理发育不良埋下了最初的种子。由于家长这种溺爱,孩子逐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进而“任性”、“要尖”,形成人格的偏执,对己不克制,对人不尊重;过度地保护使孩子失去亲自动手干事情的机会,使孩子胆怯、娇弱,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过高的期望值,使孩子产生厌烦、焦虑情绪;许多家长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了解青少儿的心理变化,要么一切包办代替,甚至家长对孩子陪学、陪睡、陪玩,从而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要么方法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强制训斥,甚至粗暴打骂,严重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心理上产生逆反与对抗,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厌学、厌世、厌家,以至出走或自杀。


关于家庭教育的英语作文4


第1篇: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希望有所帮助!

成功的家庭教育让学校教育事半功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中国古人对教育的经典总结,里面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案例即使对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指导性作用。作为中国古代的“亚圣”,他的成功起源于成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学生就像一颗树苗,家庭教育就是教育这颗树的根,如果成功了,就像有了茁壮的根系一样,对他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往往可以对未来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的基本性格的形成主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在这个时期,家长和孩子接触是最多的,影响是最深刻的。这一阶段,就像孟子一样,是形成他对未来世界观的基础阶段。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习的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因素。父母教育孩子善良,孩子善良;父母教育孩子热爱学习,孩子对学习将产生浓厚的兴趣。

家庭教育的成功会帮助孩子排除成长路上的干扰。“学之道,贵以专”。人的成长过程是个不断排除干扰的过程。好的世界观的形成,决定着孩子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抗干扰能力。只有排除了干扰,才能专心发展,才能不断取得优势,形成良性的发展习惯。一个能够专心学习的孩子,在学业上怎会不专注,怎会效率低下呢?

失败的家庭教育让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同样,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是失败的,他的`未来道路就会选择错误的方向,就会对专心学习产生坏的干扰,也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家长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孩子面对干扰也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学者做过统计。具有攻击性性格的孩子,往往可以找到家庭教育中充斥的暴利思想;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找到家庭教育中家长散漫的影响;一个不愿意做学问的孩子,可以找到家长求知欲低下的影响;一个在学习上不踏实的孩子,可以找到家长对社会消极的观点。

第2篇: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

这篇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范文很重要,分享给你,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教育的基石。一个好家庭,胜过一所好学校;一位好家长,胜过好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家庭的重视,但是家庭教育的错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家教的错位问题,给家庭教育,甚至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根本性的障碍。改变家教错位的现状成为当今家教之急,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

家教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家教目标的错位和教育行为的错位上。

首先是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的错位。从教育功能上讲,家庭教育应主要是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在从小培养阳光的情趣、健康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家教育人之根本,一个人有了好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才是成长的基础。但是,我们更多的家教目的没有定位在成人教育上,而是定位在成才教育上,把孩子的智育、升入重点学校等目标放在第一位,甚至做为家教的唯一,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单位,家长成为科任教师的助教。因此,由于家教的错位,造成了家教德育的缺位,影响了孩子良好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是家教目标的错位。由于家教的基础性和特殊的养成教育环境,家教的目标应注重远期目标和根本目标,也就是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规划,但是家教的现状却是把家教目标定在近期目标,甚至定在一次次的“起跑线”上。这种急功近利的目标追逐,使家庭教育与家教本质相距渐行渐远。

而家教行为的错位首先是家教的缺位。由于家庭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学校,只要交给学校家长不用教育,造成家教缺位;还有就是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孩子缺少父母教育,造成家教的缺位;还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直”,放弃必要的教育。因为家教的缺位,使青少年成长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培养。

其次是家长强制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安排,造成孩子不堪重负,产生厌学,甚至对抗。大部分家长根据自己的理想给孩子在学业上定的指标往往超出孩子的实际,常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学业成绩最优的孩子相比,将自己目标强加给孩子。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除在学业上为孩子找家教增加负担外,还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特长班等,使一部分孩子晚上不自由、节假日不能休,使孩子的发展没有自由的空间。

再有就是家长溺爱孩子,在生活上无度满足,要星星不给月亮,使孩子养成不求上进的习惯。由于家教行为的缺位和错位使家教正当育人功能大为弱化。

家教的错位、缺位和不到位,导致青少年成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小学生厌学者增多,热爱劳动者减少,追逐分数、升学的近期目标的增多,眼望星空、胸怀大志的减少。其次是家庭矛盾突出。由于家教的错位问题使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家长对孩子不满

意、恨铁不成钢,孩子对家长不满意,恨家长不理解。再次就是师生矛盾和家校矛盾突显。在学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师难当、学生难教、学校难办”。

要改进和加强青少年教育,解决家教的错位问题是当务之急。

首先是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要特别重视家教问题,有效解决家教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参加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者”。要达成“养不教、父之过”这样一个共识,在社会上形成家教重要的文化氛围,在学校形成主动对接家教的工作机制,在家庭形成不尽家教有过,没有适合的家教就会真的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

其次是呼吁家教要把对孩子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家教的核心内容,有效解决家教功能的错位问题。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目标一致,但又各有侧重。

家教要改变“学校化”的教育模式,首先要修正教育目标,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改变重智轻德的观念,树立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上进心比进步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的观念。

其次要改变家教方式,要放手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管理自己,要在家庭中创造让孩子劳动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努力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关爱。

再次是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家教的指导,有效提高家教的质量。各级政府和妇联组织要重视家教,为家教创造好条件,为社区实施家长教育创造条件,要协调安排好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对家庭的教育;要组织好优秀的家长进行现身说法,让家长影响家长。各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挑选有经验的家长做家长学校辅导员,选择有说服力的学生讲家教的体会等。

总之,要全面提高青少年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充分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中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家庭错位问题,使我们的家长担负起家教的责任,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教育。


关于家庭教育的英语作文5


新版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供大家参考。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1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家长的希望和寄托。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我们的心,涉及全家的幸福。如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品行兼优的孩子,培养成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我们家长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的学习过程。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总结了一下,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榜样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要为人师表。家长的表率作用与自身素质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再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好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2、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科技知识水平

常言道: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孩子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无形中使自己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降低了。我们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不仅为孩子做好榜样,也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孩子一同学习也提高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

二、严格要求孩子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相结合

严格要求孩子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是辩证的统一,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不爱护孩子自尊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二者不能偏废。真正的严格要求来自父母对成才标准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和自身的操行修养;来自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的掌握及教育子女的艺术的运用。任何严格要求,即使是合理恰当的,但要使合理的教育变成孩子的意识行为,用简单生硬、绝对命令和急于求成的办法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诱,以身示范,时刻爱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使孩子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憧憬未来,奋发向上。爱护孩子的自尊心是建立在相信孩子可以进步的基础上。对孩子应确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要相信教育的主导的作用,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儿童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的重要相关因素。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家长首先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户条件各有不同,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还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玩,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是不可取的。

四、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学习等,家长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孩子时间观念的形成,为自觉遵守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基础。

五、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长应积极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紧密配合教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首先,家长要了解学校的教育规程、教育纲要和有关条例,配合学校及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其次,要积极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最后,家长要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可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常规工作。

作为家长,能与孩子一同成长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增长了好多知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们要为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努力!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2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己之见。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3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知识启蒙、心灵成长、为人处世起着独特的作用。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决定一个孩子今后成功与否。我们国家有着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历有的家族人才辈出,究其原因,与其良好的教育家庭分不开。几乎每个姓氏家族都有家训。历比较有名的家庭教育的典籍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这些书籍的内容大多强调子女的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

我作为一名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不断的探索教育的方法。现借此机会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各位老师、家长们进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注重良好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础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如同一棵小树在自然界中成长。良好的自然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有利于它快速成材。同样,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将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非常重视家庭的文化氛围的建设,注重学习型家庭的打造。我的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有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我的生活中,书籍是我的朋友,学习是我的习惯。只要有时间,我每天都会看书,学习,以此让孩子受到我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是长期的一种耳濡目染和熏陶。现在我孩子喜爱阅读,大概是受到我的影响吧。孩子为什么会受影响呢?我想,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对于一种现象,孩子最初是效仿,继而会形成一种习惯。特别是长期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他能不受你的影响吗?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作为家长在各方面要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这既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孩子的希望与未来!这应当成为一个定律:负责的家长必定会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家长要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质,每一种潜质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要素。每个家长的身上都有孩子学习的优点,这个优点就是你的潜质。我们应当将这些优点变成孩子成长的太阳、空气、水分、土壤、养料去润泽、滋养孩子的心灵。

我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如篆刻、书法、国画、吹笛子。我认为这些爱好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我一空就学习篆刻,练习书画。虽然我不一定让孩子今后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而言一定是有益的。家庭里洋溢着书香的味道,文化的气息。这种气息会浸润孩子的心灵,也影响到他的行为。有时,我会和孩子一起共作一幅画,让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还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一次,孩子要我教他篆刻,我就给他一块印石,告诉他方法,让他去刻。孩子拿过石头,认真地去刻,结果没有成功。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没有想到篆刻这么难”。我对他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是要下功夫才能做好,不是单纯凭热情就能做好的”。这样,我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让他明白事理。

二、平等沟通,结成朋友型亲子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认为“沟通比权力更重要”。我想,在家庭里沟通比训斥更有效。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一旦孩子犯了错,比如作业做错了,或者作业做得太慢,我们做父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急燥,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其实这种教育的方法是不对的。我们难道不能和孩子讲道理,进行平等沟通吗?只有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格独立并且有尊严的教育对象的时候,孩子才有可以接受你的观点。我们现在都已是为人父或为人母,如果我们小时候受过父母的责骂或挨打,现在我们是不愿回忆的,相反,我们最愿意回忆,父母是如何耐心的与我们平等沟通的场景。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方法上不能过于简单或粗暴。你越是想简单地处理问题,相反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况且,十岁左右的孩子现在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平等沟通比训斥更有效。我记得有一次我针对孩子的作业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教他克服粗心的毛病。在以后的考试中,他都认真细心,成绩有了进步。平等沟通能够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结症所在,并且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和孩子的关系非常友好,完全是朋友型的。这种和谐的父子关系,将有利于他的成长。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一起下棋、一起唱歌、一起画画、一起放风筝。我还为此写了一篇<春天,我和儿子一起放风筝>的文章。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和孩子放风筝的事情,告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学会面对,象风筝一样逆风而行,高飞九天!

正是有了平等沟通,我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一同感悟他心灵成长的过程,体味他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我的成长一方面也离不开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因为孩子会促使我去不断完善自己!在这点上,我还得感谢我的孩子!

三、严格要求,强调既要认真学习,更要注重做人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学习,更要注重全面发展,尤其要学会做人。在学习方面,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在作文写作方面。我首先要求孩子学会仔细观察生活当中的人或事。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感受。有时我教孩子如何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用语言去描绘。我的孩子的作文从来没有直接写在作业本上,必须先打草稿,我再修改,基本是由他独立完成。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从立意、构思、语言的表达方面讲解写作的方法。这样不断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另外,我还买了一些好的书籍让孩子阅读,增强他的文学感知能力。

我们严格要求孩子,注重在日常生活小事当中来教育孩子,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教育他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学会礼让别人,要有感恩之心。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浓浓母爱>,他的妈妈看过以后,非常感动,觉得孩子体会到了母亲的对他的爱,也体现出了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你就会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孩子的明天!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4

我的女儿吴_今年7岁,学习上她自觉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她艰苦朴素,热爱劳动,充满爱心。从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她就比较懂事,时常能带给我们温暖、感动与惊喜。进了小学后,在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先,我们感觉她进步明显,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快。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班主任王老师以及所有其他老师,谢谢你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和无尽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因此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爱心、责任心给予关心指导。但是尽管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共有的希望,但并不一定都能够如愿以偿。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刚刚听了陈教授的报告,感觉有很多收获。在座的老师也都是教育专家,你们关于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的实践都比我丰富得多,生动得多。我深知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也就是小学生水平,但我很愿意在专家面前谈谈有关孩子教育的感受,希望得到你们的批评指正。

一、创造温馨环境

(一)达成教育共识。尽管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但是我们对教育都很重视。我们购买或借阅过有关教育的书籍,在一起交流对教育的认识。当出现教育上的分歧后,我们能坐下来坦诚交谈,直到达成共识,这样使得我们对孩子的言行都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她的不足有近似的解决办法,不至于今天告诉她这样做,明天告诉她那样做,让她无所适从。

(二)营造学习氛围。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真理。活到我学到老,也是我的座右铭。在我家,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在灯下看书学习。女儿很小的时候,看到我们在学习,她也就很习惯地捧一本书,小的时候她就缠着我读给她听,后来我就鼓励她自己阅读。慢慢地,她的读书习惯就养成了,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因为我经常让她读些散文诗歌,她有时还会写出一些小诗歌,充满童趣。我和她爸爸会细心地帮她收集起来,有时静下来与她一起重温她写出来的小文章,彼此都感觉是一种享受。现在每天午饭后,她都会静静地坐在那儿,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二、培养良好习惯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培养孩子的习惯,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通批评或在训斥就能实现,必须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把决心、口号落实到行动上。

(一)鼓励少说多做。经常教育孩子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实事上,告诉她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二)注重循序渐进。比如:培养孩子背英语单词的习惯,一开始只能要求背2~3个,以后习惯养成后,可以慢慢增加量。女儿4周岁就开始学钢琴,前2年都是我陪着学,但我工作越来越忙,经常不能陪她,于是她渐渐放松了学习。我想,必须培养她独立学琴,否则极有可能半途而废。我把独立看谱、练琴的想法与她以及钢琴老师进行了沟通。一开始,可想而知,回课的质量非常差,不是节奏不对,就是乐谱看错,但我没有慌张,她愿意自己练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和钢琴老师不断鼓励她,并且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使她渐渐适应了自己联琴。半年之后,我们已经把教育速度提高到原有的水平。从此,她进步非常快,而且在烦恼的时候她会用弹琴去放松心情、舒缓情绪。我偶尔也会站在她旁边听她练琴,但已经是带着欣赏的心情去听琴,再不用愁没有陪练时间而内疚万分了。现在我开始动员她写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要求她写,而是告诉她把每天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长短不限,她坚持得也不错。

三、勤于沟通,多加鼓励

(一)平等沟通。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孩子去拒绝父母宽广的胸怀和炽热的爱心。女儿上幼儿园大班、稍微懂事时,我就告诉她:“你和妈妈是平等的,我不会骂你,更不会打你,但你必须把你遇到的或是高兴、或是委屈事情统统告诉妈妈,这样就等于妈妈陪着你又长大一次,我会很开心的!”的确,我非常乐意与她谈天,我会把我对事情的看法尽量用她能听懂的方式告诉她,与她无所不及的交流使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她也就非常愿意听我的评价,很能听得进去我们的观点。

(二)真诚鼓励。我深信: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善于发现她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着她一点点进步,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并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尤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呵斥或冷言冷语,而是耐心开导,积极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一天晚上,我和她爸爸还没有回家,她给爸爸打电话,言语中透露出情绪不高,似乎有心事。我们赶回家后,耐心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今天数学考试没考好,只考了92.5分,她看着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说朱老师发下试卷后,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成绩。我一方面暗自为女儿有强烈上进心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认真看过试卷,与她一起总结分数低的原因,不仅有粗心的因素,也有她本身没有理解题意的因素,她同意了我的看法,接着针对她理解错误的地方给她进行了讲解,最后,我告诉她:分数不能代表全部,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方法,考试是一次检验,问题总是提前暴露出来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人才能不断进步,我带着轻松的语气让她慢慢恢复了快乐与活泼,事后,她认真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如果我当时皱紧眉头,严厉批评她,可能会让她更难过,而且会暂时怀疑自己。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5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校的,同时它又是家族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施教着,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将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为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觉得,做好家庭教育,关键应该根据孩子的特征“对症下药”。

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孩子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平时必须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比如写作业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负责,家长不得当老师;家长必须注重错题原因分析,不得只盯着分数。这样,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半功倍。

二、讲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作为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和孩子交流尽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多用“我们”,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要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三、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长言语要文明举止要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当然,对于孩子我们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切莫在工作中遭遇到的烦恼时,把孩子当成发泄桶,作为家长是不能乱发脾气的,只能是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我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为家长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但是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自觉去做。对不感兴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真正的做到“乐学”。

总之,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相关文章:

★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作文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文章范文5篇精选

★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5篇

★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总结五篇

★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5篇

★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5篇大全

★ 家庭教育心得感想五篇范文

★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感悟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家庭教育的英语作文(家庭教育英语作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学生期末评语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