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写数学论文
随着教学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教师希望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写成论文.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先粗保存,再归类保存,整理中顿生灵感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就中学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信息的采集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
(二)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
(三)电子形式,比如网络。
这些信息采集后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先粗保存。主要有四种方式:
(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
(2)做摘记,写在本上;
(3)复印或收藏;
(4)电子信息存盘。
电脑的使用可以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全部化为电子信息存盘,并整理归类。整理归类的过程,即便是文字输入的过程都能够使你顿生灵感,我记得一位台湾女诗人创作了一首诗《一生都在整理一张书桌》,我想,做学问人都应该“一生都在忙碌中整理一张书桌”。这样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众多的珍贵例子,从而萌生对某一题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撰写成了论文。所以论文不是谁刻意写出来的,有一点瓜熟蒂落的感觉,无病呻吟成不了好文章。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论文还自教研始,处处留心皆学问
“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自己提高的过程;
(2)课后反思;
(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还提示我们教研的改革方向;
(4)考试总结;
(5)解题分析,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
(6)调查反馈,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发现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理由不充分的就要敢于质疑;
(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三、立足实践,提炼新意——“冷点”、“热点”
初中数学教师都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最清楚教学中的困惑和喜悦,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进行着实践和改革,这些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门所难以具备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
再比如,教学中的一些“冷点”问题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使学生无从插手。论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
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
四、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先文章、再论文,从小中见大好成文 写论文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按照一般情况,初写者先尝试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练习写学习辅导类的文章.这些虽然一般称不上“论文”,但是进行这样的写作,既可以当作练笔,又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视为一次小小的课题研究,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与教学同步。
第二步,进行教学研究类论文的写作,先侧重于解题方法研究等实践性强的,由浅入深,不要急于写理论性太强的论文.
可以先探讨解题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后深究素质能力,进而分析命题原则,预测趋势走向等。
如果写有些理论性的文章,可以从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新课题,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论文的范围不求广,但求分析透彻,凝练精华,小中见大;论文篇幅不求长,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类论文与学习辅导类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规范得多,应认真研读报刊风格。
五、技巧和经验——复制、删除、添加
当文思涌动,意欲写作时,先应确立文稿的题目,用小标题清晰地表达想写的几个方面。
(1)为了借鉴别人的成果,有必要复制相关的文章段落,作为你的理论依据或论述的素材、旁例。但要讲究文德,切勿剽窃抄袭他人论文。这就要参考多遍文章,复制多款内容,不怕内容多,只怕内容不全,然后去粗取精,大刀阔斧地删除。留下的骨架再添加自己的思想,教学实践中的例证,自己平时积累的成果等,但文章一定要有更多自己的东西,这样才是真正自己的文章。
(2)做有心人。经常阅读,选择有关书刊放在床头、沙发边或办公桌上,只要有空经常翻阅。一旦有想法,及时记录,并经常向这个方向思考和研究,再参考他人成果必能成就自己的文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功夫不负有心人”。
(3)抓住热点、冷点。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 探究式教学是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时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在课堂,然而课外却是形成探究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就是为探究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构建
引言:探究式教学是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时提出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究是教育的生命线”。不可否认探究式教学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是最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更加需要探究学习。让探究从小开始。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养成探究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研究能力的人,这样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研究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我从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在教师激发与引领下,学生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进而自主能动地探究和构建当前事物意义的过程。”①他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测量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②
从内容和本质特征来看探究式教学包括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这个探究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材料、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等,而且这种材料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展开和安排,而不是杂乱无章;教师创造了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所以有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由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做种种设想。总之,这种环境要是学生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愿望,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明确方向。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教师的引导极其重要。包括你怎样设计让学生进入探究,怎样开展探究,怎样使探究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有新的理念——大力提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因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应该是教师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向学生提供各种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伸。在构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通过课堂探究式教学和课外探究活动相结合,积极营造和谐的探究关系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探究式教学的内容,探究式教学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也就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并且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是以定向探究为主,所谓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探究。” ③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依然是主体,但是他们缺乏探究经验,需要教师的指导,比如需要教师为他们制定合理探究计划,提出探究问题,在小学甚至还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收集一些探究资料。所以我们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精美的教学设计,以便我们在课堂中能很好的完成探究教学。
(一)“实事求是”分析学生和教材
探究教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式教育的中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只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学服从教。”④所以我们要注意每一个探究的课题是否能适应小学生,小学生能否通过探究愉快自主地学习。在教学前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是否适应学生?老师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掌握,老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技能、知识能力储备、身心发展的特点、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个性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探究内容和方法相结合。比如: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一单元---认识小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常见的最为熟悉的小数莫过于他们在买文具、买玩具时看到的标价牌上的小数。所以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并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计探究方法和探究内容。只有在实事求是分析学生并准确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激发,问题意识形成后自然就会生成探究欲望。所以我们在设置情景的时候就不能将情境设置为“运动会中田径项目成绩的表示”,虽然孩子们对运动会中田径项目的成绩用小数来表示也会有一些认知,但却不是耳熟能详的情景,学习动机自然也不会得到很好激发。所以,我们在探究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特点。
同样我们也必须分析教材,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螎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将学习小数,乘法,分数,对称、平移和旋转,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内容,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与统计观念,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数学活动的经验。本册还安排了一定篇幅的总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对第一学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与反思,以期达到这一学段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比如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分析第一单元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如“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的感受主要是和元、角、分相联系的,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将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将认真分析教材和认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探究式教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中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
在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应注意问题的设计。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建构的突破点要围绕“认知冲突的出现、探究热情的激发、问题意识的生成”来确定。所以老师在内容上应注意设计一个能引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点。如果没有引发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学生将没有进入探究的钥匙。所以必须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
1、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学习“面积”时,提出:(用多媒体演示,如图①,图中表示出一间正在装修的房间,有个工人正在用地面砖铺地面,这样一个场景。)同时还有一些数学信息,房间的长是4米,宽是2米,砖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问需要多少块砖才够?这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站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想知道,要多少块砖才够铺满呢?地砖的面积、地面大小以及铺满砖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探究欲很强。
2、知识中诱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如讲《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在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后提出: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来认识发现呢?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但会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观察、试验、猜测、估计,自己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而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3、从学生的学习中发现新问题。如在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用同样长的绳子,围出的正方形面积要比长方形大。学生有的认为对,有的认为错。那么到底是对还是错?及原因是什么?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探究性问题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创设思维情境,启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问题定向阶段提出的实质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⑴重温、回忆以前的知识与方法;⑵对数、式、图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⑶动手实验、操作;⑷进行归纳与类比;⑸联想与构造;⑹充分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猜想;⑺比较、修改、完善、分享各种想法;⑻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是不拿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给学生,而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发现定理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猜想、联想、推理、判断”等,自己发现结论和方法。
(四)解释疑解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证明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主体性原则。探究式教学主体是学生,我们认为既然学生已经知道怎样解,就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上等生提出高要求:用多种方法完成,并提出新问题;对后进生给予帮助,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问题解决后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再通过教师精讲,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如讲《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时,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很清晰,在让学生做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三位数这些题,学生通过进位方法的掌握,很容易探索知道两位数以上位数相乘的方法。这个过程让学生知道了问题可以探究解决,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探究模式的构建
实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但是探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养成一种探究意识和习惯。探究式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然而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却是在课外,课外活动是形成探究意识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课外活动探究。在课外活动探究过程中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布置课外探究活动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方面表现在教师所布置的课外探究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为学生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的课题,当然这个课题必须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且有完成课题所具有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以及探究资源。比如,学了“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后,学生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怎样求利息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可想而知。此时,我安排了以下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完成:(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钱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2)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能取回多少元?怎样存钱最合算?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存钱。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对利息的理解极为深刻,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
(二)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鼓励孩子的探究活动。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重视参与或鼓励孩子在家的探究活动,积极培养自己孩子养成探究的习惯,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让孩子动动脑,动动手,这样长此以往,定向探究将转为自主探究,我们的学生也将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社会栋梁,这就实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所以课外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营造和谐的探究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数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标新立异,敢于与老师争论,师生一起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创新数学。这样的课堂就会呈现积极、向上、自然、和谐、开拓的新气象。
(一)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探究的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时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任何压服、抑制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⑤这就要求师生间要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解、学会欣赏,成为学生的知心大朋友,使课堂成为学生灵感涌动的空间。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尤其是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就必须要做到:耐心地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着智慧;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积极争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允许学生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充分尊重学生的新观点、新看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
(二) 营造和谐的同学关系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来看,学生具有人际交往的智力和需要,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交往对象便是自己的同学和同龄的朋友,也最希望能与同学有一个民主、自由、友好的关系。这是他们的需要,只有在教学中满足了他们这种需要,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因为良好的生生关系在课堂了能创造一个愉快的空间,并且,学生的钻研需要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保障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的。在探究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之间的和谐,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和悦,在合作中也可以为探究目标达成一致。相反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关系探究就失去了桥梁。有这样一个教学事例,有个男同学平时由于很调皮和其他同学相处不是很融洽,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下)(北师大版)——铺地面一课,每个小朋友手上有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上课过程中我请小组(4人)用自己手中的小正方行,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只有小组4人合作才能完成。结果小组成员不允许让他参与。最后的结果是整个小组的探究任务没有完成,小男孩被同学排挤,心理也受到了伤害。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老师就必须帮助孩子门营造良好的生生关系。对孩子之间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之间的关系平等而友好。
(三) 营造和谐的探究环境
哲学上说,一个人的发展变化是“内在”起决定作用,“外在”起影响作用。学生的学习成才我们也可以说,学生的智力、个性、努力等起决定作用,但是,学习的外在条件却对学生的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探究教学中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首先,在数学探究环境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的需要,探究需要丰富的教学材料、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等。一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局限,需要更多的为他们准备更加直观的探究情景。二是因为丰富而直观的环境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次,在探究的时间上,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需要花时间去验证自己的新想法,需要花时间通过阅读、思考、记叙及考察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来理解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时间上应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不要忙于完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抢走学生的探究时间,这样只会让学生探究前功尽弃。长此以往学生将很难形成探究的习惯。
最后,教师在安排探究空间上,我们的空间应尽量让人舒适轻松,我们以教室为例,在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教室的布置都很倾向于自然,课桌也很灵活,这样确保学生不论如何分组,不论从事哪种活动都能有效地进行下去,都能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同时安排的空间上应尽量与本次活动的内容想吻合,我们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景,老师在教室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商店的柜台和一些商品,他们所熟悉的,年龄阶段很感兴趣的一个玩具店作为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逛逛看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形成问题意识进而探究。这样探究效果会更加。
通多方面为探究学习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放松,才能独立探究,大胆的发表意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探究、勇于思考、勇于创造。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课堂,然而课外确是形成探究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活动的重要条件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探究关系。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究式教学活动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并且探究活动的领域将从学校的课堂向课外活动延伸,从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探究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再加上小学学生性格活泼、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发散等特点,使得小学教学难以开展。这个时候小学数学教学就能够积极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得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不仅仅是存在于教学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的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抽象化为具象,使得数学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总是抱着一种复杂的态度看待数学,再加上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生活经验较少,总是认为数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数学的地方很少,没能够认清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教学中抽象化的内容具象化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数学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为数学开展做铺垫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现阶段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终点,使得学生在小学过程中不再是“漫无目的”,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很漫长。而通过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方向与位置》这一章教学的开展之前,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预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数学教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进行了解,为数学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想一想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学校的大门在教室的什么方向,从而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完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让学生进行预习心得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化,加深学生教学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而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时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很好的弥补了小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学生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克、千克、吨》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首先,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好一个称重器,以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然后在教授学生教学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物品进行重量的估算。如学生的铅笔盒、铅笔、课本或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等,然后数学教师再对学生估算的物品进行称重,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克与千克的区别,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化,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相对于课前预习预习来说,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再进行一次课后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使得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数学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内容都是与教学重点相关,只是对教学重点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知识点的意义,只知道这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通过课后作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面积》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将课后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地板或者是瓷砖的面积,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个多少块地板或瓷砖,从而计算出家庭的实际面积。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空地,在空地上画出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发动学生站到正方形当中,直至占满,让学生数一数一平方米的面积可以站多少人,每个人的平均面积是多少。通过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学是生活中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生活中的数学,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5):167.
[2]刘如意.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21-122.
如何撰写数学建模论文
兼谈数学建模竞赛答卷要求
当我们完成一个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后,就应该把所作的工作进行小结,写成论文。撰写数学建模论文和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时完成答卷,在许多方面是类似的。事实上数学建模竞赛也包含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比试,因此,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撰写论文的目的。数学建模通常是由一些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也许那些部门还在经济上提供了资助,这时论文具有向特定部门汇报的目的,但即使在其他情况下,都要求对建模全过程作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小结,使有关的技术人员(竞赛时的阅卷人员)读了之后,相信模型假设的合理性,理解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所用数学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确信该模型的数据和结论,放心地应用于实践中。当然,一篇好的论文是以作者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科学性为前提的。
其次,要注意论文的条理性。
下面就论文的各部门应当注意的地方具体地来作一些分析。
(一)问题提出和假设的合理性
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把读者想象为对你所研究的问题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一个群体,因此,首先要简单地说明问题的情景,即要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列出必要数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研究对象的关键信息的内容,它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印象,以便擅于思考的读者自己也可以尝试解决问题。历届数学建模竞赛的试题可以看作是情景说明的范例。
对情景的说明,不可能也不必要提供问题的每个细节。由此而来建立数学模型还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一些假设,模型假设是建立数学模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和
优劣。所以,应该细致地分析实际问题,从大量的变量中筛选出最能表现问题本质的变量,并简化它们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就应该在论文的“问题的假设”部分中体现。由于假设一般不是实际问题直接提供的,它们因人而异,所以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论文中的假设要以严格、确切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使读者不致产生任何曲解。
(2)所提出的假设确实是建立数学模型所必需的,与建立模型无关的假设只会扰乱
读者的思考。
(3)假设应验证其合理性。假设的合理性可以从分析问题过程中得出,例如从问题
的性质出发作出合乎常识的假设;或者由观察所给数据的图象,得到变量的函
数形式;也可以参考其他资料由类推得到。对于后者应指出参考文献的相关内
容。
(二)模型的建立
在作出假设后,我们就可以在论文中引进变量及其记号,抽象而确切地表达它们的关系,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最后顺利地建立方程式或归纳为其他形式的数学问题,此处,一定要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即说理的方法,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得到模型的过程上下文之间切忌逻辑推理过程中跃度过大,影响论文的说服力,需要推理和论证的地方,应该有推导的过程而且应该力求严谨;引用现成定理时,要先验证满足定理的条件。论文中用到的各种数学符号,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总之,要把得到数学模型的过程表达清楚,使读者获得判断模型科学性的一个依据。
(三)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把实际问题归结为一定的数学问题后,就要求解或进行分析。在数值求解时应对计算方法有所说明,并给出所使用软件的名称或者给出计算程序(通常以附录形式给出)。还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曲线和曲面示意图,来形象地表达数值计算结果。基于计算结果,可以用由分析方法得到一些对实践有所帮助的结论。
有些模型(例如非线性微分方程)需要作稳定性或其他定性分析。这时应该指出所依据的数学理论,并在推理或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明确的结论。
在模型建立和分析的过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可以用清晰的定理或命题的形式陈述出来。结论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可以用助记的形式列出。定理和命题必须写清结论成立的条件。
(三)模型的讨论
对所作的数学模型,可以作多方面的讨论。例如可以就不同的情景,探索模型将如何变化。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文章一开始所作的某些假设,指出由此数学模型的变化。还可以用不同的数值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所得的结果。有时不妨拓广思路,考虑由于建模方法的不同选择而引起的变化。
通常,应该对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加以讨论比较,并实事求是地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 除正文外,论文和竞赛答卷都要求写出摘要。我们不要忽视摘要的写作。因为它会给读者和评卷人第一印象。摘要应把论文的主要思路、结论和模型的特色讲清楚,让人看到论文的新意。
语言是构成论文的基本元素。数学建模论文的语言与其他科学论文的语言一样,要求达意、干练。不要把一句句子写得太长,使人不甚卒读。语言中应多用客观陈述句,切忌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词和带主观意向的语句。在英语论文写作中应多用被动语态,科学命题与判断过程一般使用现在时态。
最后,论文的书写和附图也都很重要。附图中的图形应有明确的说明,字迹力求端正。有条件的,最好能把文章用计算机打印出来。
摘要
关键词
1。问题重述
2。问题背景
3。问题分析
4。模型假设与约定
5。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
6。模型建立与求解
7。进一步讨论
8。模型检验
9。模型优缺点
10。附录
注意:不要把句子写的太长,语言中应多用客观陈述句,切忌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词和带主观意向的语句。
小经验:
1。随时记下自己的假设。有时候在很合理的假设下开始了下一步的工作,就应该顺手把这个假设给记下来,否则到了最后可能会忘掉,而且这也会让我们的解答更加严谨。
2。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而且不留余地的完全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3。要有自己的特色,闪光点。
撰写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寻找题材
要当一名称职的教师,除了上好课以外,还有撰写教学论文的任务。而这往往是老师们感觉头疼的。论文怎么写,写什么,如何寻找题材。我查了一下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下面谈谈写数学教学论文的体会。
撰写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探讨数学教学问题,总结教学教研实践经验、获得理论支撑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如果你对某一类或某一个问题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改进,甚至是对某一段教材、内容提出新的处理意见,这种意见有改革创新之意,把这些“突破”、“创新”写出来,这就是教育教学论文。
一、立足学生,研究学法,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在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解题教学的研究工作,重视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研究,注意对学生中典型错误的分析、归纳、提炼,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再从这些方面寻找、积累素材,进行论文写作,这样起点低,难度小,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1.从解题研究中寻找题材
如何对题目进行多解多变,发挥每一道题目的最大功能,通过一道题去解决一类问题,得到一种方法,提升多种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自己的教学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高,将这些研究的内容整理出来,就是很好题材。
2.从错解归纳中寻找题材
在学生的解题中,发生错误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造成错误的原因很多,既有知识方面的错误,更有非知识性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方面的查漏补缺,正本清源,而且要注意对非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杜绝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对考生解题(特别是中考题)中的常见错误进行罗列、分析、归纳,剖析产生的根源,指出相应的对策,就可以写出许多论文来。
3.从学法指导中寻找题材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在解决有关问题时难以找到切入点,只有经过别人点破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为此,我们要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评析,结合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寓学习方法的传授于问题的研究之中,有效地体现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4.从总结规律中寻找题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规律,这样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由已知条件联想到已有的解题经验以及常用的规律,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为我们撰写文章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二、立足教法,强化学习,不断增强研写内功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继续,通常要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学习,关注热点,重视反思,增强内功。
1.从教改热点中寻找题材
2.从教材研读中选择题材
3.从教学实践中选择题材
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对我们这些处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必要。因为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回答。一个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把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发现的、领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并加以研究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地教好书,而研究和总结的东西如果形成了文字材料那就可能是一篇好的教研论文。
例如,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总复习工作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中考命题的改革,总复习也必须与时俱进,针对这个问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及时总结研究的体会,撰写教学论文。
再如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它,而是伴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展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数学的精髓,是解题的指导思想,更能使人受益终身。
4.从教学反思中选择题材
加强教学反思是任何学科都在强调的,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只有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才能不断地调整前进的方向、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当然,教学反思可以是对自己亲身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剖析。可以说每一次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得失的反思、利弊的剖析,都可以寻找到我们要撰写教研文章的题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从平时所做、所看和所思去寻找自己想写而又能写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相长,就一定能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数学论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学生期末评语,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 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 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 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 环保作文1500字, 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