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数学教案检查小结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教务处于2019年3月26日对全校数学学科所有教师教案进行了一次检查,现将本次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可取之处
1、90%的教师教师们能在二次备课中体现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时进行二次批注。
2、100%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超周备课;
3、学习目标的设定总体上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4、教学流程都能够做到比较详实、具体,符合学情;
5、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就教学实际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反思;如:褚洪卓、陈梅、许晓梅、韩晓春等;
二、不足之处
1、极个别教师的二次批注略显简单,极个别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反思;还有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未及时填写,教案未教师签约等问题。
2、个别教师培优补差措施不够具体,还有待完善。
三、整改措施
1、学习目标的叙写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指向性强;
2、二次批注不少于三次。
3、电子教案教学流程要完整,各个环节必须完善;
4、教学反思内容要具体,措施要得力,要有得有失,有“生成”的思考,建议用红笔书写或者用红色字体标注。
通过本次教案的检查,一方面找出了我们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更能促进我们教学常规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20xx年7月22日至7月24日,作为高等数学课程主讲教师,受我校教务处委派,我和本校赵建堂老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河北师大举办的高等数学课程培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数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由国家级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尚志教授主讲。
李教授以让微积分变得简单易懂开始讲解,讲课始终充满了激情,语言生动、风趣。通俗的解释与数学的严谨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精辟的语句,言简意赅,一箭中的,耐人寻味。空间为体,矩阵为用。代数几何熔一炉。代数是具体运算,几何是抽象理解。代数是体力劳动,几何是脑力劳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决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只有喜欢,才能做好。檐走壁之电影实现——微积分基本定理。令人反复体会,绵远悠长,意味无穷。可见其语言功底的深厚,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同仁,去学习、效仿。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坚实的数学功底与数学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令莘莘学子们所折服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你所讲的课才能为学生们所喜欢,才有可能成为所谓的精品课。
李教授的讲解体现了他渊博的知识,科学严谨的思维,丰富多样的教学法运用。零散乏味的基本知识运用科学思维来讲解,再运用多样的讲解方法,极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心理,引起学习的积极性。李教授对高等数学教材的进行全面解析,结合本课程抽象复杂的特点,强调兴趣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发我们对未来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入地理解该门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建设思路、方法与经验,对讲授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有了新的体会。总之,他能把看似深奥的数学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得十分清楚,使没有数学知识的人也能明白。同时,在他脑海里,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数学答案,数学因此精彩而美丽。
李教授强调多媒体教学,一要发挥其优势,二要不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李教授的精品课程将教材、课件、实验、网络课、辅导材料等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做得非常好,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热情和精力。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扩大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弥补了当前课时不足的缺陷。
李教授对该课程的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的剖析及经典案例分析,将自己多年来获得的宝贵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具体应当如何展开课堂和课外教学帮助都很大,不论是在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法、课程设计训练与实践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等方面都有很多收获。
第2篇:高等数学课程培训学习心得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高等数学课程培训学习心得范文,送一篇给你。
高等数学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最近学习了郭镜明教授的《高等数学》的网络课程培训,郭老师主要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概念教学的效能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既有理论深度,又跟实践结合紧密,对概念引入的背景阐述,对理论在其它方面的应用上,都完美体现了高等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广泛性、严谨性。郭老师的课程对自己启发颇多,收益匪浅。
1、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分层次、分专业教学非常必要。对纯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严密性、系统性,并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以数学的应用和应用数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应加强习题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如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和应用技能。对偏向文科的学生,不需要把定理证明全讲,可以将形象化的内容加入,注意植入一些专业知识,既保证课程的趣味性,又保证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可以达到相对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次、分专业教学涉及到教材、考试、学分、课时、成绩评价、选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统筹协调加以解决。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借助数表、图形、动画等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直观的形式表达,用实例和示例加深对概念、方法的理解。另外,开设数学实验课,通过mathmatic和matlab等软件,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计算和画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老师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辅导答疑工作。例如,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可用讨论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经常关心他们,让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将学生作业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耐心讲解。
2、用好教学资源,提高概念教学的的效能
加强基本概念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学形态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形态中,教材形态和课堂形态也不应该一样要注意区分。引入新的概念和定理时,注意与前面的相关概念和结论加以比较,突出它们的有机联系,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微积分的不同知识点。为了提高概念教学的通俗性,备课时要多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的问题可能在哪里。另外还要提高概念引入的应用性,运用中外教材和教学资源中丰富的应用性案例,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进行改造和选用,尽可能揭示概念的实际应用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抽象概念的兴趣。在讲课中可以视情况适时插入一些既有趣味又带有一定深度的资料,可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数学概念的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平易、更有启发性。
3、中美微积分教材的比较研究
1965年到1975年,美国学习微积分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美国数学家们的最初反应是以同样的方式和较慢的速度教授同样的内容,这就产生了易懂但不太相关的教材和大规模的班级,并且导致了大量学生不能及格,他们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微积分改革的开展,数学家们才开始重新思考:他们在教些什么,为什么要教以及如何教。这种反思还在持续,由于美国大学生选修微积分的人数下降,更显得重要。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改革成果最终是否会成为大部分美国数学家所采用的微积分的教学方式。然而,这些讨论显然使得美国的微积分教学充满了活力。我希望随着中国高等学院的扩招,你们能避免我们的错误,并且开始考虑适用于你们社会的微积分教学改革方向。
郭老师还详细给我们讲授了中美微积分教材的比较及启示和从美国微积分教材的演变看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我们的微积分教材体系单一,内容趋同,而美国微积分教材改革历史较长,有较多经验,美国教材的编者在习题配置和选材上破费功夫,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吸取美国教材中图形和数值的作用及课后题目的设计些具体应用和启发式题目的必要性,参考外文教材认真备课,而学生可以借鉴外文教材理解概念和理论。
通过郭镜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对高等数学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思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样的网络课程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下面立体图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一些解决基本图形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尤其是对转化思想的渗透,学生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装修房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再学生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积极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考虑到学生掌握新知的能力,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本节课,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法,创情境导思维使学生乐学。\"拼图游戏\",通过\"拼一拼\"、\"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导出组合图形的意义。“装修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时刻运用引导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精导、生巧学,以学论教,扶放结合。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当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时,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方法的异同点,并进行归纳,同时在此基础上懂得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教学设计:
为了能更好的凸显“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普遍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出概念
为了更好的认识组合图形的概念,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先复习学生熟悉的几种平面几何图形,进而介绍组合图形的概念。
(二)组织动手实践多维尝试探究
创设老师家装修遇到困难请同学帮忙的情境,出示计算老师家客厅面积的问题,先让有方法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学生们都明白之后,随后就可以组织小组探索“有没有其他方法”,然后在全班将多种方法进行展示。
在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哪些方法有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近而让学生对“分割法”和“添补法”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分割法”就是将分割的基本图形进行相加,而“添补法”就是从大图形中减去添上来的`小图形。最后让学生知道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多种方法,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三)抓住重点环节,理解内容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分割、添补成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方法得到,抓住这个重点,组织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到此,教学中仍然借助装修房子的情境,给出凉台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已知数据计算面积,这样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延续着本节课的“装修房子”情境设计层次练习。教师出示天花板的平面图,让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总结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巩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开放练习,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本节课学习的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来计算出“拼图游戏”时自己所拼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至用”!
设计以上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真正做到有效练习!
第2篇:《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范文,送一篇给你。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p88— 89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 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 在教材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组合图形面积的 计算是这些知识的延展,也是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 一方面可以巩固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 另一方面还能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 提高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 所教班级的学生数学思维及学习习惯、能力方面情况比较复杂, 分析思考 能力相对较弱, 但对于动手操作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很浓厚的兴趣和欲望。 这节内容是在 学生系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基础上探究组合图形 面积计算方法。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着眼于两点:一是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发现的活动中来, 交流、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活动有效。二是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能力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用割、补等方法求组合图 形的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 发展观察 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及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4、通过简单图形拼组成美丽图案,让学生体会到几何带给大家的数学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
2、学生通过参与探索活动,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掌握了多种解题策 略。
3、通过小组探索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难点:如何把组合图形用割补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教学过程:
一、展示引入,建立概念
1、观察动画 分析引入
教师用学过的图形拼成一些图形,让学生说说像什么,并说出由哪些学过的图形拼成 的。
1、说说这几个图形的特点,从而得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2、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随着 学生回答 , 课件显示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生活中的组 合图形的图片,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 , 难 后复习铺垫。
二、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一基本练习 突破重点
1、出示以下几个图形让学生说由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从而得出可以用切割法分成学过 的图形。
2、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学生自己操作并交流
师:以上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可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 , 或补上一块成为基本图形。 (二自主探索 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特别精彩 , 想法也非常巧妙 , 现在智慧老人他家里要装修 , 计划在客 厅铺地板?(课件显示
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问题:
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 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 再实际算一算, 并 与同学交流。
师:你估计智慧老人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学生估计教师板书 师:这个客厅的平面图形我们学过吗?怎么才知道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生:老师,这就是组合图形,只要把它的面积求出来,就知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 师:说得对极了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
师:那么怎样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已学过的图形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师:谁能来介绍你们是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小结并展示在黑板上。
4、让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教师归纳得出两种方法即“分割法”和 “添补法”等计 算方法。
“分割法”即将上述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 “添补法”即将原图形补上一块成基本图形。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
6、教师小结两种解法的注意事项
对于“分割法”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 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对于 “添补法”在添补过程中 要考虑为什么要补上一块?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 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培养了能力。这时,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
空间和时间,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开拓思维, 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 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通过学生的试做、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释应用,提高成效 89面练一练第
1、3题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与教师或同学们商讨吗?
五、课后作业: 89面练一练
2、4和 5题
六、教学反思
1、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基本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后,再进一步研究组合图形面积问 题, 所以应在学生熟练掌握求基本图形面积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组合图形实际是由基本图 形拼组成的; 让学生感到组合图形并不陌生, 它的面积实际是组成组合图形的几个基本图形的 面积的和,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用分割这种方法来求面积。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生能根据自己以往解决图形问题的经验很快想到利用分割的方 法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再加起来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但对于添补图形这种方法并不是每个学 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尽可能想出更多的不同的方法,开 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交流讨论时,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可能对于其他同学的方法不够理解。以后要注意培 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样才能发现、借鉴别人的好的方法。
4、以后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的特点,根据图形的特点再思考解题策略, 进行合理分割或添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面积;避免采用分割后无法计算出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工作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小孩子刚接触数学基础的时候,也是他们认识数学原理及印象的时候,打好数学基础,有利于孩子日后跟更好的学习数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2.师生相互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
4.认读1~10各数
●认读数字卡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按方位数数
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练习提升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2.教学数字手势
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
课后小结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表示的意思和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并学会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或“=”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 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 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 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
(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
(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5) 指着“<”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
(板书:小于号) 指导写“<”,在书第19页上先描后写。
(3)观察式子“3<5”,提问: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 领读“3小于5”,齐读,同桌互读。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5。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5呢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它们写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两个数的大小,不管“>”还是“<”,开口对着大的数,尖的一头总是对着小的数。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或“=”,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啊?你学了哪些本领呢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高等数学教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学生期末评语,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 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 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 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 环保作文1500字, 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