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好一篇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来说起到关键一步,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
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2。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
(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
)厘米。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 45-26 (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 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
(合理即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及算法。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103--106页。
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二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抛硬币》,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
(2)三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3)三年级下册,学生学过《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
(4)在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
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
因本课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说教具、学具: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转盘、题卡,给学生准备了(每组)五个摸球的图片、一张表格、两个红圆片、一个白圆片。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用
(1)引导发现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批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分交流。
由以下几部分展开教学(出示流程图):摸球游戏-------机智问答-------感知数据(0、分数、1)----描述生活现象。
四、说教学程序:
(一)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百宝盒,里面装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二)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三)感知数据,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这也是我在处理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特色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五、说板书
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知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2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分享一篇精彩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范文,供你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摸球游戏》教学说明
金田小学
乐永倩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我对《摸球游戏》一课的教学预设,希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
2、教材解析
本节课所学的可能性问题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册《抛硬币》,初步感知了一定、可能、不可能; 三年级上册《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三年级下册《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认识了等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他们知道能用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本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5.教学难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1
到白球的可能性为1/2,1白7红为1/8,7红1白为7/8。教师问:为什么要这些分数来表示呢?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第三个环节:启思导疑
通过前部分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还不够到位,为此我在启思导疑环节中,通过再次出示课本情境图,这次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随即归纳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盒子里球的总个数作为分母,要摸的颜色的个数作为分子”;这些可能性最大是几,最小是几?再让学生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在0-1之间。 第四个环节:实践应用
“数学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不仅需要理解,而且要应用。学以致用,正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为此,在练习环节,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和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生活挖掘训练素材,让学生以走进数学乐园的形式,设计了以下四道习题来巩固知识。 第一组: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0”和“1”来填空。
(1)一个星期有7天的可能性为( )
(2)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的可能性为( )。 (3)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
(4)一粒有1~6共六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
(5)在深圳,一年四季都下雪的可能性为( )。 第二道
二、填空。
1、盒子里有10个球,3个白球、7个黑球 ,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可能性是( );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可能性是( )。
2、有6张卡片,分别标有
1、
2、
3、
4、
5、6六个数字,任意抽出一张卡片,抽出的数字是质数的可能性是( ); 是合数的可能性是( ); 是奇数的可能性是( );偶数的可能性是( )。
第三道
陶行知说过:“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富有生命与活力。因此,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加工、整合训练素材,设计了乒乓球比赛的资料,把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知识引向生活。
(1)你认为本次决赛中,谁获胜的可能大些?与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学校要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区乒球选拔赛,你认为推荐谁比较合适?
第四道、趣味数学
根据成语意思用分数表示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 十拿九稳 天方夜谭 百发百中
我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训练资源,选择可用分数表示的成语进行训练,实现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
这既是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极好时机,更是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课末,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实话实说。
可能性和生活联系很密切,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去进行选择和判断。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浓缩的教案。本节课的板书遵循了科学性、条理性、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展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一定能用1来表示,有可能用分数来表示,并在线段图上表示从而清楚的得出这些可能性在0—1之间。
总之,本节课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通过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摸球游戏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富有个性地学习,经历用数表示可能性知识的全过程,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以上就是我对《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教学预设,希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指导建议,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与测试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期末考试不仅仅是对同学们本学期学业成果的一次大盘点、大检阅,更是对每个同学的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考验。多刷题,总结经验,提高答题效率。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与测试一、巧手补天窗。
1、5.6×0.7表示(
)。5.6÷0.7表示()。
2、27÷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3、一段路长a米,小明每分钟走x米,走了4分钟,还剩()米。
4、7.5÷0.15=75÷(
)=( )÷15=()。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一条边长是12分米,这条边上的高是()分米。
二、我是小包公。((对的打“√”,错的打“×” )
1、等式就是方程,如:4
x +5=20 。 ()2、6.898989是循环小数。
()3、0.25×4÷0.25×4=1÷1=1。
()4、4.99×0.88的积小于4.99。
()三、神机妙算。
1、竖式计算我最棒。
4.25×2.8 48.8÷1.6 126.6÷0.21
2、我是巧算小能手。
0.5×7.49×2 0.45×101 25.9-6.47-3.53
3、我是解方程小专家。
3x-7=62 4x-4×2.5=80 (x+3)÷2=6
四、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红带20元钱去文具店买日记本,每本日记本2.8元,她最多可以买几本日记本?
2、实验小学有2800名学生,比实验幼儿园人数的6倍少20人,实验幼儿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3、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底长240米,高60米,共收玉米864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玉米多少千克?
五、智慧广岛。
1、一个通讯员骑自行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每小时走15千米可早到0.4小时,如果每小时走12千米就要迟到0.25小时,他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
2、20千克苹果与30千克梨共计132元,2千克苹果的价钱与2.5千克梨的价钱相等,每千克苹果和梨各多少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与测试一、填空。
1、2.15小时=(
)分2、(
)米=18厘米3、3.6吨=(
)千克4、0.8公顷=(
)平方米5、4.15×0.53的积有(
)位小数,54.16÷3.2的商数的位在( )位上。6、把9.5463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整数约是( )。7、甲数是a,乙数比甲数的5倍多X,乙数是(
)。8、一根铁丝长b米,每次截下3米,截了m次后还剩下(
)米。当b=40,m=10时,还剩下( )。9、一个梯形上低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与上低相同,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10、一个三角形的低是7分米,是高的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11、在3.24,
3.204, 3.204, 3.204中,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12、3.53737…用简便写法写作(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13、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6,7,12,15,18,20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12.4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100位。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从卡片
中任意抽取两张,抽到和是双数的我赢,抽到和是单数的对手赢,是公平的。 ( )4、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小数时,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5、中位数就是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
( )三、列式计算。
14.06×3.5
4.25×6.8 12.5×2×0.8四、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125×9×8×0.3
4.62÷5÷0.66 5.78×2.3+5.78+5.78×6.7 7.75×[20÷(3.24-3.04)]五、解方程。
6X+15+7=141 15X+6X=168 12(X+3.7)=144 4.2×3+3X=15.3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与测试一、填空。
1、0.4×5表示(
),还可以表示( ),5×0.4表示( )。2、3.67×2.4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246.6÷136的商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3、3.9945945……保留三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它是一个( )小数。4、5时30分=(
)时, 1500平方米=( )公顷。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6、一堆化肥a吨,一辆汽车每次运4吨,运了b次,用式子表示剩下的吨数(
)。7、两个因数的积是a,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得到的积是(
)。8、在5.7、5.777、5.7、5.76、5.67中,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9、ac+bc=(
),三角形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 )10、支撑桥梁结构多数采用三角形,这是利用三角形的(
)性,活动推拉门多采用平行四边形,这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 )性。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数相除的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方程5-3.2=4x与方程5=4x+3.2的解相同。
( )4、1.69÷26=0.06……13
( )5、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6、a2=a+a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式子中(
)是方程。①5x+2 ②14+16=32 ③3x+8=38 ④2x+5<30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111米,宽是90米,占地大约是1(
)。①平方米 ②公顷 ③平方千米
3、比x多4.5的数的20倍是(
)①(x+4.5)×20 ②(x+4.5)÷20 ③x+4.5×20
4、7.2×0.12÷6.5-20.6+18.7的计算顺序是(
)①加、减、乘、除 ②乘、除、加、减 ③乘、除、减、加 ④乘、加、除、减
5、下面是平行线之间组成的三角形,甲与乙的面积相比(
)①大于 ②小于 ③等于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9= 0.84÷0.42= 10-0.001= 1÷8= 27.3÷100= 0.8×0.02=
3.25×(0.67+0.33)= 2.96×9.9+2.96×0.1= 7.65-(4.9+0.65)= 12.5×3×8=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8.8+0.6×6)÷3.1+3.1 1.25×(5.28-2.85) ×80 [29.7- (4.2+2.85)×4]÷0.1536.3×10.1
3、解方程
2.5x-17=13.5
0.4×7+6x=14.84、列式计算
⑴ 455减去12.5与4的积,它们的差除以8.1,商是多少?
⑵ 9.6的1.5倍比一个数的1.6倍多2.4,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⑶ 一个数的7倍加上1.2除1.8的商,和是26,求这个数。
五、应用题
1、某发电厂在一个星期前3天平均每天发电21.5万度,后4天共发电91.6万度,发电厂这个星期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万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看一本290页的书,前4天每天看20页。
以后每天看30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台轧路机3.2小时轧路51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又轧路2.4小时,一共轧了多少平方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买了萝卜和西红柿各1千克,共花了3.6元,如果西红柿的价钱是萝卜的1.25倍,每千克萝卜和西红柿各多少元?(用方程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现在改进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700套这种服装用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座大桥长0.6千米,两辆汽车分别从这座桥的两头背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比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开出2.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与测试
一、我会填。
1、数学书每本a元,全班共买45本,一共用了(
)元。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26,其中一个因
数0.6,另一个因数是( )。3、6x+by表示(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5、一个四边形,如果一组对边平行,它是(
)形,如果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是( )形。6、0.09292……可简记为(
);5.76476……可简记为( )7、x×6省略乘号写成(
)。8、做15面旗,每面用布n米,共用布(
)米,当n=0.2时,共用布( )米。9、甲、乙两数的积是a2-ab,甲数是a
- b,乙数是( )。10、根据商不变的性质,10÷0.08=(
)÷8二、我会选。
1、当a的值为(
)时a2 <2a。①0 ②1 ③2
2、下列各式中,(
)是方程。①0.5x=0 ②7x+8x ③7x+5<8
3、小军家住学校南面,小民家住学校北面,放学后两人同时离校回家,小军每分钟行75米,小民每分钟行70米,经过3分钟,两人同时到家。
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正确算法是()①(75+70)×3 ②75×3 ③(75-70)×3 ④60×3
4、一个堤坝的横截面是个梯形,上底6米,下底9.2米,高4米,堤坝的横截面是(
)平方米。① 22.8 ② 30.4 ③ 19.6 ④92
5、把一根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拉成平形四边形,它的(
)不变。①面积 ②周长 ③高 ④面积和周长
6、测量北京市的面积单们是(
)①平方米 ②平方千米 ③公顷
7、0.8和0.9之间的两位小数有(
)① 9个 ②10个 ③无数个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划,“√”错的划“×”
1、a2
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2、近似值,4.0和4的大小相等,精确度一样(
)3、从上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
和 。这两个物体只能是两个球体( )4、5a+3b=
8ab ( )5、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6、13.608精确到百分位是13.61。
( )7、当a=2、b=1、c=3时、bc-a2的值是5
( )8、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上同一个数,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9、a2
>2a ( )四、计算大本营。
1、坚式计算。
1.2×0.56= 24.3÷0.27=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8.45-6.56-3.44
15.8×10.1+0.62[4.75+8.4÷(9.2-6.8))]×40
8.42×7.6+8.42×3.4-8.42
五、我来列式我来算。
1、一个数的一半减去4与8的积,差是3.5,求这个数。
(用方程解)2、一个数的4倍减去34除以2.5的商,差是4.2,求这个数。
六、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己知长方形的长为16米,宽是9米,平形四边形的底长是18米,高是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铺一条下水管道,甲队每天修0.15千米乙队每天修0.16千米,两队合修了5天之后,还剩1.24千米,这条下水管道有多少米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间教室长12米,宽8米,用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铺地,需要多少块?若改用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铺,需用地板砖多少块?(保留整数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5元和2元的人民币50张共计190元,问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怎么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
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2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三班和四班现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及导学案,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数都是55人,班级男女生比例谐调,对于新课程教材,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还算比较扎实,思维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同时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两个班级差生都比较多,尤其五年级,很多差生已经开始妥协,因此,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差生的培养。上课的时候要特别关照后进生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优等生带差生,帮助差生也能在数学上获得一定的收获。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百分数、比例、比例尺。在前面学习分数及比的前提下教学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比例的意义、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的应用,对于百分数来说,百分数的意义、读写,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圆柱与圆锥两个单元。对于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比之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学生先弄清楚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对于圆柱与圆锥,要在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体积计算是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好好把握。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原来的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相关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与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会把假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意义和性质,利用比例的特点以及正反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
3、知道圆的有关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圆的相关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6、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合理利用教材,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增加直观和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加强拓展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或精简。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4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及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3.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5.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7.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8.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9.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10.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1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1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援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三.教学措施:
全面落实工作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课改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进行教研创新,不断增强工作活力,让课堂发挥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限度的发展。
1、继续深入开展“互助合作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2、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3、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4、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各种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5、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5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练习(三)
一、进一法、去尾法的实际运用
1.用塑料袋包装肉、用油桶装油或用车载物,求需要准备多少个口袋、油桶或车辆?
物品总量÷每份数=数量(需要的口袋、油桶或车辆)(通常用进一法)
例:李叔叔把80千克油分装到油桶里,每个油桶最多能装油4.5千克,李叔叔至少要准备()个这样的油桶。
2.用布匹做衣服、用纸订本子,求可以做多少件衣服、多少个本子?
物品总量÷每份数=数量(可以做的衣服件数或本子本数)(通常用去尾法)
例:有600张纸,48张纸装订一本练习本,可以装订()本练习本。
二、平均数问题: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果总数量和总份数没有直接告诉,就要先算出总数量和总份数,最后才能算出平均数。
例1:工人铺设天然气管道,前4天铺设了49.6米,后3天铺设了45.6米,平均每天铺设多少米天然气管道?
例2:工人铺设天然气管道,前4天铺设了49.6米,后3天每天铺设了15.2米,平均每天铺设多少米天然气管道?
变式数量关系:1.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2.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三、择优比较的运用
1.买东西时的择优问题,通常是比较单价,所以要先算出单价;也可以比较相同数量下的总价多少。
2.比较跑步的快慢,通常是比较速度,所以要先算出速度;也可以比较相同时间里跑的路程多少。
3.比较庄稼的收成好坏,通常是比较单产量,所以要先算单产量。
比较题有一个关键,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才公平。
四、货币的兑换
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人民币÷兑换率=外币外币×兑换率=人民币
例:1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6.34元,634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美元,5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
五、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
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量单价×实际用量=本月应缴费用
例:小红家上月天然气读数为478立方米,本月读数是506立方米,天然气的单价是每立方米1.7元,小红家本月应缴天然气费多少元?
六、出租车计费:
通常有:起步价+规定路程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超出起步价规定路程×每千米的单价)=一共要付的费用
例1:泸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6元计费,王老师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是8千米,王老师乘出租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元?
演变一:(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 ÷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
例2:泸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6元计费,小明乘出租车从家到学校付了14元,小明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变式应用: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七、电话缴费问题:(1)无月租计算方法是:每分钟通话费用×通话时间=应缴费用;(2)有月租费的计算方法:每分钟通话费用×通话时间+月租费=应缴费用。如还有其它费用,再加上这些费用。
例1:李奶奶每月通话时间约140分钟,请帮助李奶奶选择一种合算的缴费方式。
方式一:月租费15元,每通话1分钟0.18元;
方式二:无月租,每月来电显示6元、彩铃2元,每通话1分钟0.25元。
印刷厂印刷试卷等资料的道理同电话缴费问题相同。
八、轴对称图形:
在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扇形有1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九、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变式: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底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变式: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2÷高=底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变式:(1)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上底
(2)梯形的面积×2÷高-上底=下底
(3)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高
4.生活中有许多用到梯形法则的地方。
如:①把木棒堆成横切面是梯形的形状,可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总根数,这个公式来算总根数。
②把合唱团的学生排成梯形形伏的,可用:(第一排人数+第后排人数)×排数÷2=总人数,这个公式来算总人数。
5.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把组合图形转换成几个规则图形来计算。
十、厘清数量间的关系:
1.王叔叔25小时加工100个零件,他平均每时加工()零件,加工一个零件需要()时。
问题一:零件个数÷加工时间问题二:加工时间 ÷零件个数
2.一辆汽车行驶50千米耗油5升,这辆汽车平均每升油可以行驶( )千米,行驶每千米耗油()升。
问题一:行驶路程÷耗油量
问题二:耗油量÷行驶路程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学生期末评语,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 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 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 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 环保作文1500字, 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