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醉花阴教案(汇总16篇)

作者:edditor12023-01-22 16:00:05547

作为一个默默耕耘的教师,我们经常会写出好的教案 。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醉花阴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醉花阴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

三、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

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

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

(三)写一写

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高考小作文训练)

四、分析鉴赏

(一)品一品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背一背:根据词上下片的思路,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五、课堂小结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反复诵读,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美。

六、课外拓展

练一练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请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2、从词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

醉花阴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

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

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

(三)写一写

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高考小作文训练)

四、分析鉴赏

(一)品一品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二)背一背:根据词上下片的思路,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五、课堂小结

悟一悟:“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鉴赏词一般有哪些方法?”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反复诵读,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美。

六、课外拓展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请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2、从词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

醉花阴教案 第3篇

【提要】

李清照一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前后期变化巨大,诗词创作风格变化也很明显。课文选词两首是前后期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悬殊。本课着重分析鉴赏《醉花阴》,重在品味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

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

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

(三)写一写

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高考小作文训练)

四、分析鉴赏

(一)品一品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二)背一背:根据词上下片的思路,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五、课堂小结

悟一悟:“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鉴赏词一般有哪些方法?”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反复诵读,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美。

六、课外拓展

练一练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请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2、从词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

附板书设计:

醉花阴 ·重阳

上片

愁绪浓且长

佳节心更凉

下片

把酒欲遣愁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2。 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重难点

1。 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 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为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知人论世:父亲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母亲王氏,其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三司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

李清照:(1084—1151?) ,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她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婉约词的正宗”,“乱世中的美神”。

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但在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后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格非被贬回老家。后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靖康事变后,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也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二、写作背景: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A。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代表作:《一剪梅》、《醉花阴》

B。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醉花阴》写于前期。夫妻俩婚后不久,感情甚笃。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因思念远行的丈夫,在重九当日,便写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三、深入鉴赏:

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词眼是什么?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薄雾浓云:雾气不散,犹如心中无法消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时间难熬,这一切何时才是尽头!“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因为孤寂难眠。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

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逢丈夫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更增添凉意。

总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依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把酒:端着酒杯喝酒。暗香:幽香,指菊花香。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到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派遣离愁,尽管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是家人团聚,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为绝佳三句)

有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给赵明诚一首诗。赵明诚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要“须眉不让巾帼”,便闭门写了五十首诗,其中夹着李的诗,给友人看。友人说,只有三句最佳,就是这三句。这三句有多美呢?

明确:用帘外的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她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人称“李三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思考:“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作用: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总结:下片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与上片的“愁”相呼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分析下片烘云托月的手法: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个“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板书设计

上片:愁永昼: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

佳节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眠

下片:人更瘦:把酒赏菊,暗香销魂——自怜愁闷

醉花阴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 “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v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v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v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v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v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提示:凉、透、瘦)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

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 “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时间词: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重点词:凉、透、瘦

这也算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五、《醉花阴》整体情感感悟

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助兴作用,我们把视野投放在整首词中,去感悟一个整体环境中,词人整体的“愁”。

薄雾淡淡、云霭浓浓的阴天,正是重阳佳节,让我觉得心中格外惆怅,根本无法打发这样的无聊时光啊,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兽中不但焚烧消减的瑞脑,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去赏菊吧,虽然很烦闷,但是这样的重阳习俗,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黄昏后才回到房里。西风萧瑟,不断地挑动着门帘,如此凄凉,不要说离别不苦啊,我简直比菊圃里的黄花还要瘦削,还要憔悴。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怜惜。

(齐读)通过深入感悟之后,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忧伤而优美的词,《醉花阴》。

六、探究赏析(讨论)

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钟时间。然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观点。加以评价。2个人。)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他赏析完后,教师补充:《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七、作业

《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阴》。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

醉花阴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词中重要意象,来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探究与活动:能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感情,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拓展阅读、多媒体课件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氛围,导入本课。

课件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视频。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李清照《一剪梅》的歌曲,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爱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

二、走近李清照。

教师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三、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词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

1、指名几个学生朗读,师生评价。(强调节奏、感情感情基调(愁))

2、课件展示配乐朗读。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3、全班齐读。

醉花阴教案 第7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学习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学习方法: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常识填空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派女词人。号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体。李清照的词以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词风 。后期内容多写 ,词风 。

2、字音通关

薄雾( )永昼( )纱橱( )盈袖( )

二、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4.词人为何而愁?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3、上片小结:

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2.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

四、总结归纳,领悟主旨。

(师生共同概括词的内容和词人的情感。)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试背两首李清照的词作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六、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表面上写赏菊饮酒,实写思念之情无法排遣的句子是:

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的句子是:

3、描写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点出虽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的句子是:

4、脍炙人口的写愁佳句,具体生动的夸张,传达了无尽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5、写佳节思亲,夜不能眠,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资源链接】

一、词人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擅长的还是词,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有《漱玉词》。

二、背景简介: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作品。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远游在外,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用婉转含蓄的笔调,表达了无比深厚的相思之情。词以重阳为背景,喻佳节思亲之意。

醉花阴教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教学过程:

导语: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一、文学常识:

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作品。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远游在外,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用婉转含蓄的笔调,表达了无比深厚的相思之情。词以重阳为背景,喻佳节思亲之意。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赏析

1. “永昼”是漫长的白天。作者为什么会为白天漫长而发愁?作者为什么会感觉白天会漫长? ——因为丈夫不在身边,作者倍感孤独寂寞,因此而感觉到白天漫长,也因此发愁。

2.“瑞脑消金兽”这一景物有何特点?是从谁眼里看出来的?

——这一景物是变化的,但变化极为缓慢,不是长时间注意,根本看不出来变化。这一景物是从作者眼里看到的。作者两眼紧盯着香炉,希望香燃得快一些,但香却燃得非常缓慢。表明作者极盼无聊的白天赶紧过去的焦急心情,实际是写孤独难耐。

3.“佳节又重阳”喻每逢佳节备思亲之意。

4.“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此句中的“凉”指什么?

——这里的“凉”表面上写的是天气凉——秋天了——实际上是写内心的孤寂凄凉。凉意透帐,实际是凉穿心啊。还是写孤独难耐。

5.上片写了诗人孤独的处境,写诗人寂寞的心绪。

6.东篱,泛指菊园,因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因此,后世用“东篱”泛指菊园。黄错后独自一人赏菊,看似快乐,实则更添惆怅。

7.“暗香盈袖”是写自己的品格,志节不变,如花之香。“人比黄花瘦”是一个比喻,与人的愁思相符。人因消魂而变得消瘦,憔悴,极写了作者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刻骨铭心的离愁。

8.词人形象: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夫人形象。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全诗

2.搜集李清照的其他的诗,读给大家听

醉花阴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3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课类型

精讲 教学方法 讨论赏析 主要教具 多媒体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我们从中体会了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她的生活以及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二、朗读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三、小组自由朗读

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四、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五、总结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六、自由背诵、默写、检测。

七、作业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醉花阴教案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2,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二,重难点

1,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凭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2,知人论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

母亲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教案《李清照醉花阴教案》。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李格非被贬回老家。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3,写作背景

《醉花阴》写于前期。夫妻俩婚后不久,感情甚笃。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本词为相思之作。

4,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

5,整体把握,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明确:上片重阳思亲;下片饮酒赏菊。

6,深入鉴赏。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雾气不散,犹如心中绘制不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

永昼: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灵上的时间,太难熬,太孤单,这一切何时才是尽头!

瑞脑销金兽:百无聊赖,没有人气,极其凄寂。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凉: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

(3)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

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依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指菊花。

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到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派遣离愁,尽量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引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为绝佳三句)

有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给赵明诚一首诗。赵明诚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要"须眉不让巾帼",写了五十首诗,其中夹着李的诗,给友人看。友人说,只有三句最佳,就是这三句。这三句有什么美呢?大家谈谈。

明确: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人称"李三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下片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与上片的"愁"相呼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课外拓展。请学生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分析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总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六,板书设计

上片:愁永昼: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

佳节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眠

下片:人更瘦:把酒赏菊,暗香销魂——自怜愁闷

醉花阴教案 第11篇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李清照、赵明诚情投意合、琴瑟和谐,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天各一方之际,清照借词抒情,以慰相思之苦。这首玲珑的小词,选取“永昼”“半夜”“黄昏”三个特定的场景,通过对景物、心理、动作的细节描绘,抒写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李清照,学生并不陌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想来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于“易安体”的特点、以及词中所体现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较少,另外,对课标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也还是个问题,因此,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创设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体会意境美

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温馨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选用词中意象,拟写下联:

上联:愁满佳节,永昼难熬夜初凉;

参考答案:酒对东篱,西风消魂人空瘦。

4。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略语言美

1.师:好的诗词,往往一词立骨,一语传神。你认为最能体现这首词神韵的是哪个词或哪个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温馨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温馨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3.师:离别本关夫妻双方,为何明诚苦思冥想、废寝忘食三昼夜写出来的诗词却不及易安三句?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4.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永昼”难捱,“半夜”凉透,“黄昏”把酒,这时间似乎错乱,这是为什么?

小结:说明清照思夫并非一时一事,而是常事。错乱的时间像个小小的窗户,让我们看到长久以来郁积在她心头的相思,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所以,读诗要从无疑处生疑,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在明诚宦游莱州、淄州期间,清照独居青州,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表达相思愁苦的诗词,你知道的有哪些?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温馨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温馨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读,鉴赏情感美

1。李清照是写愁的高手,她笔下的愁因时而异,姿态百出,异彩纷呈但都哀婉动人。其词集《漱玉词》收词40多首,“愁”字竟出现15次,愁词多至近10首。分析《武陵春》中的愁和这首闺情词中的愁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如“大江东去”的东坡者,也有婉约之情。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温馨提示: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诗歌风格,避免以偏概全。

七、学法小结

1.深情诵读,吟咏诗韵;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含英咀华,领略语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论世,以明其本。

八、小结课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九、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必做)

十、教学反思

一堂课,一首小词《醉花阴》到底应该带领学生学什么?这是我考场上拿到考题后思考的首要问题。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突然,灵光乍现,这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中。对!用教材教!于是,就有了这个“一堂课,一首词,一个人,一种类型”的设计思路。所以,我积极主动地开发出自己的教学内容:我要教的不是这首词本身,而是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全面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另外,新课标强调诗词学习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点评的环节。而比较阅读,对赵明诚不敌李清照的思考,既是为了了解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特点,同时也为了落实探究能力的发展。而实际的教学效果也表明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方面有所发展。“应用拓展”的能力则希望在完成习题时得到加强。

醉花阴教案 第12篇

设计思想

1 文本维度。这首词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

2 学生维度。时下的中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 教学理念。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言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力,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目标

1 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 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 品味语言,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人高雅的品格和非凡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使学生人情入境。

难点:深人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 课型:品味鉴赏课。

2 教学方法:诵读、品评、点拨。

3 学习方式:自主发现、自主品味、自主表达。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资料链接

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傅兴林《情深调苦意雅技高》(《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陶文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3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

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请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山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的相思。

二、活动之一:诵读——感受韵律之美

1 学生自由诵读。

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韵脚,注意节奏。

诵读提示:

①注意重音。例如“佳节又重阳”中“又”字要重读。

②注意韵脚。这首词运用了“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一韵到底,表现出和谐、统一的音乐美。仄声字短促急迫,从音乐效果看,仄声韵较沉闷,容易传达愁苦的情绪。

③注意节奏。例如“有暗香盈袖”为1-2-2式,应读成“有,暗香,盈袖”。

④注意语调。读时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

2 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

3 再请全班学生静静地阅读。

三、活动之二:品味——体悟情感之美

1 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可以拈取“愁”这个情感基调。

2 学生活动:自主发现、自主品味“愁”的具体表现。

3 结合诵读,品味语言。根据学生自己的发现相机点拨,师生、生生完成对话交流。例如:

①“薄雾浓云”勾画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也衬托出女词人烦闷的心绪。“薄雾浓云”,可以说是抒情主人公心境过滤、染色后的景象,也可以说是她心中之愁云惨雾外化所产生的“幻景”。其实,暗淡阴沉的自然景观与孤独伤感的情怀已完全融为一体。

②“永”,白昼如此漫长,着实令人发愁!重阳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已是深秋时节,依地理常识看,白昼应是越来越短,怎么会是“永昼”呢?原来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

③“销”字写出香料慢慢燃烧,烟雾缓缓腾起:腾起的又何尝不是愁、不是苦?!时光悄然流逝,而相思之苦何时有个尽头!

④“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重阳节又是亲人团聚、共登高处、饮酒赏菊之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又”字包含多少美丽的回忆,而又包含多少委屈与无奈,伤感与愁苦!也有人认为,“又”字可以理解为“却又是”,在此处起递变和加重语气的作用。索然寡居时,碰上一般性的节日,譬如说端午节,也还罢了,可恰巧遇上重阳节。词人意在突出这个佳节思亲怀人之情的炽烈。

⑤“半夜”和“昼”“黄昏”联系起来思考,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思念之殷切,已达到了每时每刻之地步。

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何以成为千古名句?“瘦”字又包蕴怎样的情感?

这三旬一方面暗示自己在离别中的憔悴与期待,另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与清品。

有一种版本为“人似黄花瘦”。“比”与“似”孰优孰劣?

答案不求统一,自圆其说即可。“比”,重在程度,超过几分,意味更胜;“似”,重在物我合一。怜菊即怜人。

引用名家论述(出示幻灯片二):

李清照先是忘了自己,同情于菊花之之瘦,次又发现自己之瘦,最后才见出自己之瘦还有过于菊花者,她的生命似早已与菊花化而为一了。(李长之《论李清照》)

结尾一句是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类似。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

4 再请学生诵读。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诵读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放进去。

四、活动之三:想象——感悟意境之美

1 词主要通过什么抒发愁情的?

“黄花”“黄昏”“酒”“西风”等意象极力传达相思之愁情。

2 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闭目想象。学生充分想象后,教师随着背景音乐轻吟此词。

3 师生交流: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代文人的感伤往往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去表现。你想到的也许是,薄雾迷蒙,弥散四周,浓云凝重,堆浮天际,一位才女,独守空房,情思脉脉;也许是,夜半时分,凉意袭人,一位佳人,独宿纱橱,孤枕难眠,愁肠百结;也许是,夕阳西下,东篱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词人,形单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拨动;也许是,西风卷帘,黄菊清瘦,一位少妇,玉容憔悴,楚楚可怜……

五、活动之四:练笔——表达诗意之美

以“相思”为话题写一个句子。写好后让学生逐一朗读。形成一首首现代诗。

例句(出示幻灯片三):

相思是风筝,飘飞的你,永远在我的视线里。

相思是暗夜里那盏不眠的灯,醒亮着寂寞。

相思是眼角悄然流下的红泪,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六、齐背全词

七、总结(出示幻灯片四) “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清代陈廷焯评《醉花阴》)

相思是如此美丽,而又如此凄苦。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相思?你如果在现实中体验不到相思,那么请到《诗经》《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里去寻找吧!

八、教师改诗相赠(出示幻灯片五)

相 思

晚来的风摇曳烛影

惊醒了

蜷缩在梦里的冷

北去的雁衔去相思

伤感了多少西风

系在窗棂上的眼神

枯瘦一地的黄花

寂寞了一个人的黄昏

却盛开着满野的柔情

九、布置作业

1 从课外搜集有关相思的诗词作品进行赏析。

2 将《醉花阴》改写为一首散文诗或现代诗歌。

醉花阴教案 第13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 “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提示:凉、透、瘦)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

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时间词: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重点词:凉、透、瘦

这也算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五、《醉花阴》整体情感感悟

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助兴作用,我们把视野投放在整首词中,去感悟一个整体环境中,词人整体的“愁”。

薄雾淡淡、云霭浓浓的阴天,正是重阳佳节,让我觉得心中格外惆怅,根本无法打发这样的无聊时光啊,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兽中不但焚烧消减的瑞脑,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去赏菊吧,虽然很烦闷,但是这样的重阳习俗,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黄昏后才回到房里。西风萧瑟,不断地挑动着门帘,如此凄凉,不要说离别不苦啊,我简直比菊圃里的黄花还要瘦削,还要憔悴。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怜惜。

(齐读)通过深入感悟之后,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忧伤而优美的词,《醉花阴》。

六、探究赏析(讨论)

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钟时间。然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观点。加以评价。2个人。)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他赏析完后,教师补充:《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七、作业

《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阴》。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

《醉花阴》原文和译文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鉴赏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醉花阴教案 第14篇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创设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体会意境美

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

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略语言美

1.师:好的诗词,往往一词立骨,一语传神。你认为最能体现这首词神韵的是哪个词或哪个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3.师:离别本关夫妻双方,为何明诚苦思冥想、废寝忘食三昼夜写出来的诗词却不及易安三句?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4.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永昼”难捱,“半夜”凉透,“黄昏”把酒,这时间似乎错乱,这是为什么?

小结:说明清照思夫并非一时一事,而是常事。错乱的时间像个小小的窗户,让我们看到长久以来郁积在她心头的相思,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所以,读诗要从无疑处生疑,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在明诚宦游莱州、淄州期间,清照独居青州,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表达相思愁苦的诗词,你知道的有哪些?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读,鉴赏情感美

1、李清照是写愁的高手,她笔下的愁因时而异,姿态百出,异彩纷呈但都哀婉动人。其词集《漱玉词》收词40多首,“愁”字竟出现15次,愁词多至近10首。分析《武陵春》中的愁和这首闺情词中的愁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的东坡者,也有婉约之情。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七、小结课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八、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

醉花阴教案 第15篇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3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课类型

精讲 教学方法 讨论赏析 主要教具 多媒体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我们从中体会了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她的生活以及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二、朗读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三、小组自由朗读

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四、学生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五、总结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醉花阴教案 第16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2,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二,重难点

1,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凭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2,知人论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郓州时,很清贫,连当地知州都觉得他可怜,劝他私吞,但他不听;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专门妖言惑众危言耸听的道士,有一次,两个人的车碰见,李格非当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顿,驱逐出境。最后进入宋史人物传记。

母亲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丈夫:赵明诚。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山东,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教案《李清照醉花阴教案》。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这时李18岁,赵21岁。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李格非被贬回老家。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经改嫁。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3,写作背景

《醉花阴》写于前期。夫妻俩婚后不久,感情甚笃。后来,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本词为相思之作。

4,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

5,整体把握,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自由发言)

明确:上片重阳思亲;下片饮酒赏菊。

6,深入鉴赏。整首词笼罩着一种氛围,即"愁"。里面写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雾气不散,犹如心中绘制不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

永昼: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灵上的时间,太难熬,太孤单,这一切何时才是尽头!

瑞脑销金兽:百无聊赖,没有人气,极其凄寂。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凉: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

(3)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

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依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指菊花。

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到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派遣离愁,尽量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引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为绝佳三句)

有这么一故事,李清照由于思念寄给赵明诚一首诗。赵明诚觉得这诗写得太好了,自己要"须眉不让巾帼",写了五十首诗,其中夹着李的诗,给友人看。友人说,只有三句最佳,就是这三句。这三句有什么美呢?大家谈谈。

明确: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人称"李三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下片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与上片的"愁"相呼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课外拓展。请学生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分析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总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而这种愁情,能穿透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六,板书设计

上片:愁永昼: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孤独寂寞

佳节重阳,半夜凉初透——思念难眠

下片:人更瘦:把酒赏菊,暗香销魂——自怜愁闷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醉花阴教案(汇总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哪吒闹海教案施工安全警示标语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小班班级工作计划环境综合整治标语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