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读活着有感(集合16篇)

作者:edditor12023-10-15 14:20:29490

看过一部作品之后,你的感受如何?现在是时候回头写读后感的时候了。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活着有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读活着有感 第1篇

有人说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也许正因为此,我格外不喜欢看悲剧。从情节的角度来讲,《活着》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主人公福贵青年时嗜赌成性,终于输光家业,父亲因此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为母前去求医,却在半途上被__抓了壮丁。两年后几经波折回到家的他,发现母亲早已离世,女儿凤霞也因病成了聋哑人。

此后,厄运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县长的老婆难产需要输血,结果儿子有庆被抽血过量而死,后来发现县长竟然是曾经的战友春生,春生在轰轰烈烈的__中遭受迫害,最终悬梁自尽;凤霞终于找到良人──二喜,可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有庆和凤霞走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没过几年二喜因为一次建筑事故惨死,留下儿子苦根和福贵相依为命;然而几年后,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了,剩下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作伴……

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度对余华十分痛恨,也许作家都是冷血的,就像余华用他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叙述着残酷一样,一次又一次将我对可能存在的美好幻想彻底打破。也许,正是要不断见证离别,见证死亡,见证各种苦难,才能看到生命的厚重和沉痛,才能体会平静背后的苍凉,才能思索活着的意义。

想一想,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起伏,才能真正做到往事如烟,去留无意?究竟要看过多少离合,才能真正做到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究竟要承受多少不幸,才能真正炼就一颗强大的心脏,在若干年后,上扬嘴角,将曾经的伤痛娓娓道来,说一声现世安好?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为名?为利?为情?为义?命运对福贵也许特别眷恋,也许特别残酷,岁月带走了他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只有他活了下来。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文章最后,福贵和老牛渐渐远去,福贵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那一刻,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们一定无话可说,仿佛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切都毫无意义。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曾经我们苦苦追求的忽然显得极其可笑。人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恩恩怨怨,终不过雁过无痕,水过无声。

读活着有感 第2篇

活着,不必惊叹他人现世的惊艳,不必抱怨不幸,不必冀求恩典,不必卖弄哀愁。活着,也许就是简简单单的学会去珍惜,学会淡定的看待生命中的一切。

一个老人失去了他生命中所有的亲人。女儿,女婿,妻子???都在未尽预料的横祸中离他而去。从一开始的纨绔子弟到之后的大彻大悟,又再到最后的孑然一身,老人落寞的一生就在和仅剩的一头水牛的相伴中终结了。

读罢《活着》,心里有丝酸酸的苦楚。我不敢想象老人之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是上苍的不公平,老人并不奢求什么,他只是墨守着“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牛”的“古训”。可是怎想上苍还是和老人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玩笑。

我不能完全透彻的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某种程度上说,我感谢生命给予了我活着的机会。哪怕活着仅仅是与现实的精彩与平庸作伴。我已深深的因生命存在过而心存感激。曾经为红楼女子多夭折而涕泪连连,薄命如斯,我懊悔,我扼腕,我叹息。可是,生命是一场难以预料的礼花,在最美的一刻绽放过后终究会消逝。所以,可以平凡的活着,却需要懂得去珍惜。

老人的故事触动了我。是一份难以言喻的激励。

在起起落落的生命长河上,总会有坎坷荆棘,总会有狂风暴雨。但是既然活着,那么就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与挫折。

读活着有感 第3篇

王尔德曾经说过:“生活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事情。很多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当我读完《活着》这一书后,很庆幸主人公福贵不是那很多人之一,他真实的活着,而非简单的存在过。

余华所作的《活着》从福贵自叙年轻时游手好闲嗜赌成性为始,以暮年时与同样垂垂老矣的老牛作伴消失在暮色中作结,期间伴随着父母、妻儿、女婿、外孙先后离去的失亲之痛,又经历了战争、土改、人民公社、饥荒、文革。这是他的一生,又或许可以说这是那一代人的缩影。只不过相较于他人,福贵似乎拥有了更多的苦难。在阅读时我几次克服住了不再翻阅的冲动,因为当作者用最最客观的语调将残酷的现实一层层剖开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悲苦更甚、那种震撼愈发让人难以平静。

然而当我们由旁观者的视角转化为主人公的身份时,当一切的不幸变成了现实,摆在面前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福贵的快乐其实多于苦痛,甜蜜可以大过心酸。一夜输光家产从地主沦为平民,却因此在土改中逃过一劫,福贵是幸运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甘愿一生守护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恰恰印证了她的名字“家珍”,是家里最珍贵的财富。又聋又哑的凤霞勤快能干,最终也觅得一桩好姻缘。有庆长跑能手运动会第一,受老师表扬,作为父亲同样骄傲。二喜女婿懂得责任与担当,孝顺长辈,给凤霞以最好的生活。我们不可否认福贵生活遇见的变故之多,但我们同样应该知道这些最亲近的家人,美好而又温馨的回忆会是支撑着他一直活下去的力量。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有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他与命运相处的模式并非对抗,而是顺其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软弱与妥协。他看见了苦难也看见了幸福,尽管美好总是短暂,仅余的些许温存总是在不经意间最惨烈的方式从他生命中抽离,但他依旧选择了不断向前,不断生活。有人曾评价说“人太渺小,稀释成了平凡”,而我认为他并非麻木,他只是在用一种最温和的方式来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这本书里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福贵的一生。我并未从中读到福贵很多的心理描写,是悲哀自己惨淡的一生,亦或乐观的积极生活下去,这些都没有。仿佛在讲述时,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但我却感受到了传达出来的一份平静,平静的接受,平静的生活。

就像在结尾,老人扛着锄头与同样名为福贵的老年远去时,在乡村渺远的歌声里,在夕阳沉沉的暮色里,大地正敞露胸怀无声的召唤着,苍老而又庞大,充满着无尽的隐秘感。我知道,这是活着最美好的姿态。

读活着有感 第4篇

苦难从来不因世间的怜悯而磨去他应有的棱角,相反,是人们在无数痛与别离的经历里趋向习惯,在歇斯里底过后更加的一往无前,直面惨淡且苦难的生活,这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勇气。

生活不为死者悲怆,只会在万般狰狞里平静的给予生者小小的勉励,活着!这不知点醒多少醉生梦死的人和无数黑夜孤独到无处安放的灵魂。

他告诉你,如若人生如一场车旅。你现在最能夸耀的资本,是你至今还在车上,没有提前下车,而你最应做的,是无论多么的寂寞,都应撇去之前一切的旧情绪,只留一份缅怀于心纪念,继续这走了不知几站,不知何时到站的行程。

暑假拜读了余华之作——《活着》,确深有感触。

如上文所述,主人公福贵是那痛苦的生者,他接连失去了至亲至爱挚友,他的生活但凡燃起了小小的希望就会被如大山般重重地,灾祸给扑灭,这诅咒般的循环让活着显得痛苦而卑微,可最后却偏偏只剩他一人孤独的活着。

所以我在阅读时很难理解,以福贵为第一人称叙述时的那种平静与坦然,带着这种疑惑,再回头看序言时,注意到了作者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幡然有悟,虽说不上透彻,但也基本解了心头的疑惑,油尽灯枯的老者走过了灯火万家,炎凉世态,淡化了悲天怨人的心态,回顾一路的历程,也能云淡风轻的侃侃而谈,谈笑付之。(语言凝练形象,流畅自如,很棒!)与其说他习惯了现状,不如认为他明了了活着的本质意义,只为活着而活着。

读《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趋狗”。粗略的便觉,这是在批判生活的残酷不公,可如今再看恰恰明白,生活对每个人都差不多一个样,不好也不坏,再怎样巨大的打击总会给你留一些念想,直到人只剩活着。你许会醒悟,最初临降时也只是为了活着。

陕北人民常以信天游的形式歌颂着生命的伟力。在南方,我想生命就像一棵金黄的麦穗,压的它弯腰,压不住他生长,压不住他为了活着的秉性。 所以不能说福贵是中国一个时代的特例,相反这却可能可见一斑的,剖析出每一个生命体活着的意义,如余华所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每当日暮西山,你也许有过悄望着被逐渐吞噬的光明,在直至最后一丝一缕生出无奈,然后孤独的置身于漫漫的黑夜,或悲怆,或绝望,但也总会有星星点点的光在某个时刻会闯入你的思绪,你也应该由此想到那乍破长夜的曙光,宣告黎明到来的时响,不单是希望,更多的是熬过来的平淡。

每一个黑夜后都有到来的黎明,每一次绝望后也将平静的活着。

读活着有感 第5篇

下班的路上,听到旁边两个小年轻在感慨“每天过的这么累,人是为了什么在活着呀”。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余华的那本小说《活着》,或许在那里面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小说以“我”作为一个民间歌谣作者,在乡间田埂上听到的一个故事为主体。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年轻时好赌成性,赌光了家产,而后在时代的大潮裹挟下,经历了形形色色的苦难,身边的亲人一个又一个的逝去,最终落得伶仃孤苦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全书通篇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余华在字里行间以一种平淡到近乎冷酷的`文笔叙述了“福贵”的苦难。让读者以一种上帝视角俯瞰“福贵”的一生,高超的文学叙述手法,使得那些发生在“福贵”身上的生离死别好像也真实的发生在读者身上。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这些人好像就是在你我生命中真实存在的一样,每当书中的他们逝去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也象是被人用刀剜去了一块。

全书没有抒情的描写,没有直写对生命的礼赞,但是读者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余华关于“活着”的思考铺天盖地奔涌而来。书中“福贵”的家人一一离他而去,重复的死亡给人以心灵的巨大打击,然而“福贵”对于这生活的“馈赠”也都一一接纳。“福贵”豁达的活着,勇敢的活着。

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读活着有感 第6篇

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读了余华的《活着》。在没有读关于这本书的任何梗概的情况下,读完了这本书。

面对这样的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泪湿满面,而是舒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心情都很压抑,喘不过气,好像是我已经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一个阴暗潮湿的天坑中爬到了出口,耀眼的、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的那一瞬间,我还没来得及回以微笑,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拍到了谷底……世界很阴暗,看不到希望。我眼前的一切都是黑白的,就连房间的灯亮都微弱的快要看不见了!

福贵,在亲手毁了自己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后,没有从此一蹶不振,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明白了什么是生活。他亏欠自己的妻子,心里愧疚,因而想要加倍的对她好,弥补从前对她犯下的错误。其实,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一个人背负着所有家人的爱艰难的活着。福贵的生活质量可能比不上我们普通人,可是他的得到的爱是我一直羡慕的。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对他寄予了含蓄内敛而深沉厚重的爱。我羡慕福贵和家珍之间的爱,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时刻为对方着想。我羡慕凤霞和二喜之间的爱,他们情投意合,你侬我侬,对对方的关心体现在细微之处。我羡慕福贵和有庆之前的爱,深切内敛不表露的爱,相爱相杀。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将他们之间的爱描写的太美好,以至于当福贵遭遇接二连三地打击时显得命运更加悲惨。正因为看见过阳光有多温暖,才显得冰雨格外寒冷。体验过生活有多么美好,才更能感觉到命运有多悲惨!一起踏上漫漫人生路的人有很多,兜兜转转,那些陪伴在左右的人走着走着就离开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长久地活着。夕阳下,老人与牛的背影是孤独的,沧桑的,也是绝望的……

读活着有感 第7篇

时间真的很残忍,一次次无情的带走福贵身边的人。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年少不务正业输掉家产。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离不弃。即使福贵被抓壮丁去充军,家珍也没有选择离开福贵,而是选择担起这个家。家珍是这本书中我最心疼的一个人。

余华这本书写的太过于真实,生活对我们有剥夺却没说什么时候会给予我们一些东西,活着就是活着,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

最后的最后,福贵身边的所有人都离开了他,他只剩下一头老牛陪着他。福贵一次次的失去亲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怜!

这本书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那么容易就会流逝。我不是书中人,却仿佛感受到了福贵一次次的绝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后会更加的热爱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样子。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读活着有感 第8篇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夕阳下老人那粗哑与令人感动的歌声从远处传来,黄昏下,老人的声音显得那样寂寥与孤独。我最初遇到这个叫富贵的老人是在冬天将去春天伊始的时候。这是个黄昏下赤裸着脊背的扶犁老人,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黑,老人的双手粗糙干裂。这是个经历年少阔绰·文革·败家·战争与离乱的凄苦老人,但他却有盛得满满的回忆和一头有些衰老的老牛与他相伴。

一开始的败家是富贵一手造成的,富贵赌光了家产,只得搬到茅草屋去,人生最苦莫过于由奢入俭,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足以杀死一个人,那种压迫感与耻辱感足以使人的自信心丧失,可灾难才刚刚开始,哪有那么快就结束,持续不断的悲伤岁月和心酸的干涩,富贵爹的离开,凤霞的变哑,家珍落病,有庆死去,这一切让富贵仿佛被抽去了全身力气。不知是月平静月心酸还是心疼过后仅仅剩无力的麻木,最终,富贵还活着。

人活着就是活着,不为别的只为本身活着,关于灾难与幸福,悲伤与快乐,感性与理性,在此时都变得毫无意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啊,当他们面临死亡来临的时候,当死亡成为一种随时来临的“节日”,当命运捉弄善良的人们时他们拿什么去与残酷的命运抗争?所以活着才是最好的对抗武器,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有活着失败了才可以重新来过,重新出发;然而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一捧黄土,一堆纸钱,三根清香。富贵告诉了我这样尊重哪怕微不足道的生命,怎样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不为别的只为本身活着。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不少关于自杀的新闻,不少人遇到一点小困难便选择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从高楼纵身一跃,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难道死了便一了百了了吗?如果生命是一张车票,当你撕票的时候便再也上不了那辆名叫“地球村”的列车了。而那名叫“活着”的利刃已被你丢入万丈深渊,再也寻不回来了。

难道生活真的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吗?活着,即使它锈迹斑斑,伤痕累累,但它却是对抗苦难的有力武器;活着,即使你的天堂塌了,至少你还有人间。每当累的想要停止生命时,便告诉自己,只要活着谁不痛,谁不累,但你一旦停止了生命便什么也没有了。活着,好好活着,只为自己在乎的人,为那努力追寻的唯美梦想。谁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正所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个点滴都是最美的回忆,都是最珍贵的宝藏。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夕阳下又传来老人那粗哑的声音,但此刻却不在寂寥与孤独,而是一种对生命的认真与尊重。望着夕阳下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学会了坦然面对生活。既然生活中的苦难我们无法避免,何不选择勇敢面对,勇敢挑战生活中那所谓的极限!

读活着有感 第9篇

《活着》是作家余华把苦难意识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一部小说,也是余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余华文学作品的分水岭。小说名叫做《活着》,可小说写得确是实实在在的死亡。小说主人公名叫徐福贵,徐福贵在年轻的时候,可谓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是赌场的常客,也是赌场带走了他的一切;在一场彻彻底底的赌博中,徐福贵的“高楼大厦”如海市蜃楼一般彻底崩塌,徐福贵一夜之间从一名纨绔的口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值、人人唾弃的平民百姓,然而,他的父亲也因这次变故心力交瘁,急火攻心而与世长辞。这次家族式的变故,成了徐福贵生命的转折点。从此不再有花天酒地,不再有纸醉金迷,更不再有对家人的横眉冷对。取而代之确是他对女儿凤霞更多的呵护,对妻子家珍更多的爱护,对家人更多的关心,甚至从此发奋图强,自食其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和责任。

但是,命运的安排并没有就此而止,反而是让厄运一直伴随其左右。残忍的一个又一个地夺走了他的亲人的生命,毫不犹豫,也毫无同情。从此往后的生活中,他的儿子因给县长老婆过度输血而丧失了生命;妻子在命运的捉弄下黯然的失去了生命;女儿在生产过程中,因难产而悄然离逝;女婿在外打工时,因安全事故而失去生命;唯一剩下的外孙却因过于饥饿后过度进食而被撑死;他前生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件;他凄凉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一个一个的离自己而去。最后相伴终老的却是一头同样叫“福贵”的老黄牛。这就是他的命运,一个凄苦的命运。

福贵在年少时,出自地主家庭,是实至名归的纨绔子弟。最终,因一场赌博倾家荡产,气死父亲;羞辱妻儿、羞辱岳父,金钱的欲望让他失去了人性,也让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在小说“活着”中,人性丑恶的一面被作者放大至了极限。金钱的欲望,让人性的丑恶脱去了外衣,金钱可以让福贵羞辱岳父,甚至可以让福贵对孕妻实施暴力,也因为金钱,龙二设下骗局,导致福贵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然而,通过饥饿的催生,却将人性的丑陋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世人面前。饥饿,让王四失去人性,抢夺残疾人的实物;也能驱动队长公私不分,利用公职强制抢夺别人的粮食。无独有偶,在催生人性丑陋的现实中,金钱和权利与饥饿有着同样的作用。人性本恶,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苦难,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为了金钱和权力,人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挥洒这人性的丑陋;这正是当时人类社会的悲痛和辛酸,当然,也是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作品的现实性

小说中徐福贵儿子有庆的死亡,揭露了底层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上层社会对平民百姓生命的蔑视,这是底层人们骨子里的“奴隶意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悲哀和凄惨。医生的天职本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然而小说之中,医生却被权力所驱使,为了拯救高高在上的县长的爱人,过度的让有庆输血,直至其因输血过多而死亡。骨子里的“奴隶意识”让医生失去了职业的道德和操守,变成了权利的奴隶,成了草菅人命的刽子手。作者余华通过这种极端的手法,披露了历史在中国人身上种下的的这种坚不可摧的“奴隶意识”。

小说讲述了大背景下荒谬的时代,欺压百姓、大兴土木、舍本求末,给底层百姓带来了不尽的伤害。为了大炼钢铁,村民孙老头的草房被烧成灰烬,弱者再一次在强者面前失去了利益。这个时代,让村民荒谬的投入“大生产”、“大跃进”当中,然而却事与愿违,盲目的投入,换来的是三年颗粒无收的天灾;这一切让村民们措手不及,也让村民陷入到苦难和疲惫之中。

福贵作为那个时代下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从未摆脱贫困的摆布:妻子因没钱医病失去了生命,儿子为了钱死于输血,女儿在手术台上为钱失去生命,女婿在外拼搏亦是因钱而死,最终,外孙甚至由于饥饿过度之后过度进食豆子而被活活的胀死。这一系列事故中,徐福贵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面对亲人的离开是那么的无力,面对命运的捉弄,却又毫无防御和抵抗之力,能做的只有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所有的痛楚。

读活着有感 第10篇

人生难以一帆风顺,定会跌宕起伏。这起伏,可能对生命的旅途无关痛痒,诸如作业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诸如高考、从业……

但是,无论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这一切,才有机会去细品人间甘甜,才能去遍尝人间疾苦。

书中,春生,书里一个自杀而不是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当兵,他没想过自杀;为了抢一两个大饼而鼻青脸肿,他没想过自杀;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没想过自杀。他知道,战争终究会结束,即便周围一片黑暗,在那遥远的地方,仍有一丝微茫光明。他熬过了战争,终选择了自杀。或许,是从县长位置跌落又为万人所指,身心饱受摧残,或许,是十年_,心中的光明比战争的结束来得更遥遥无期,无论怎样,他都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胜利降临眼前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是的,一切好的、坏的、乐的、悲的,只要我们都还活着,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被时间的长河,冲散到天涯。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给人的,则是一种渡尽劫波仍积极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个地主家的公子哥儿沦为无家可归,亲人都离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死了。前路凄苦,他为什么要活着?人生黯淡,为什么还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为什么还要苟延残喘地活在这个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后,这个问题曾一直一直在困扰着我,无解。苦根死后,他,没有随着已故的亲人,一起奔赴那虚妄远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独尝世态炎凉。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福贵向往着以后的日子,对将来的未知充满憧憬,经历诸多磨难,不屈不挠,即便在他亲人都离他远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头和他一样苍老的牛。他坚定地、坚定地要活下去,希望这头牛会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位伴侣,在他心里,还有一片没有被那种磨难所涂黑的大光明。福贵渡尽劫波依然仰起头来微笑的顽强,永远不会被困难_的坚韧,对生存对生命的难以描述的的渴求,给我心灵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有生命,才能享受这一切。活着,真好。

读活着有感 第11篇

故事的主人翁福贵老汉,这位脸上的皱纹积满了阳光和泥土的老农,本来家境富裕,赌博使他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随之倒霉的事接连发生:被抓去当壮丁,加入反动派的队伍,共产党胜利后,他自由了,回到了老家,等待他的却是艰难的现实:闹饥荒,从事极其繁重的劳动,为抢救校长,儿子因被抽血过多而夭折,女儿因分娩难产过世,妻子也因长期抱病离他而去,接着女婿出了工伤事故致死,外孙子吃豆子时被噎死,一个个亲人相继死去。只有福贵老汉,在历经磨难和创伤之后,顽强而达观地活了下来,在垂暮之年仍和自己喜爱的老牛在田间辛勤耕作,依然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亲人?朋友?享受和快乐?不,不是的,不应该仅仅如此。福贵老汉到最后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只有一头老牛做伴,生活根本也谈不上什么享受,可他不是也活了下来吗?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这句发自老汉肺腑的话便足以回答,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总是美丽的,尽管活着的时候常有许多痛苦,但和死亡相比,却无疑是一种幸福。死亡犹如飘零的枯叶,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梦想,再也无法散发鲜活的清香,而活着还可以感受温馨的阳光,编织各种绚丽的梦幻。

然而当今世界,人们物质生活越发丰富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优越的生活的同时,却倍感空虚无聊,因为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放弃生命?与福贵老汉相比,他饱经沧桑,最后仍然活得很快活自在,尽管他并没有优越的生活。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反差吗?

我们活在这世上,很多梦想也不一定能够成真,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好好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色,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做一颗亮晶晶的星星何尝不可。只要你活出了自己的本色,活出了自己的价值,生命同样绚丽夺目。福贵老人虽然年轻时嫖赌逍遥,但是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仍然坚持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这便已经活出了价值。何况平凡人的天地不也是有一番绝美的风景吗?五亩地,几口人一起干活,累是累,但不也是非常快乐吗?平凡简单,未必不好。福贵年轻时败尽家产,可因福贵当上地主的龙二最后不也连命都丢了吗?起码福贵还保了一条命。有时候,我们还真应该放弃荣华富贵,好好去享受精神上的幸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充裕。现在,有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因为家境的富裕不懂得什么是吃苦,什么是生命,如何过才有意义,还真应该让他们过一过福贵老汉的一生,让他们体会体会。不懂得活着的美丽,活着的价值,活着能有什么意思?等到死亡真正临近时,才对生命愈加留恋,就已经晚了。

读活着有感 第12篇

人应该怎样活着?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在暑假阅读了余华创作的《活着》,那质朴的语言和近乎光怪陆离的情节让我为之折服,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如听惊雷,如沐春风。

小说的讲述扣人心弦,让人为之动容。全文以作者与一位名叫富贵的老人的聊天展开,当作者和老人见面时,这位老人早已年近八旬,夕阳的余晖照在老人黝黑的脸上,似乎每一条皱纹都充满着沧桑与故事,他将自己的过去向作者娓娓道来。老人年轻时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生命本该大富大贵,然而他却不思进取,凭着父母辛苦打拼来的财产肆意挥霍,俨然是因为执挎子弟,并且在不久之后输光了家中的所有财产。他父亲在死前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把祖屋和地契卖了,替他还债。终于,福贵在无尽的忏悔中彻底醒悟了,他开始尝试着做农活,虽然一家人的生活饥寒交迫,但也非常踏实。

千万不要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作者以如此平淡的结尾收场,那他就不是余华了。或许是年老的缘故吧,福贵的母亲因经受不住苦难的折磨,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撒手人寰;紧接着,他的妻子也得了软骨病,追随他的母亲去了天堂;而他的儿子则在唯他人输血时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女儿在生下一个男孩“苦根”后,便一睡不醒。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无奈,很痛惜,而福贵却仍然在与狰狞大笑的命运抗争着,从未放弃。但是死神并未眷顾他,反而令他家唯一的血脉苦根在吃东西时噎死了。

整本书以戏剧性的一幕收尾了,只留下读者仍在原地呆呆地站着,回想刚刚所受的心灵洗礼,内心不尽感慨万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作者如是说道,是的,是一本充满血和泪的书,通过中国农民的生活去告诉人们只要用自己的勇气和活着的决心来承受巨大的苦难,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就像“千钧一发”,用一根头发承受三万斤的重量也不会断。其实,绝望是不存在的,我本不信,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不得不说确实如此。

福贵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时间的漫长与短暂,时间的动荡与宁静,在他的一生中非常明显地体现着,但他用学会了适应。也许,他的一生悲苦地让人感到窄若手掌,可是他的一生却又十分顽强,宽若大地。这是个矛盾的问题,福贵在命运面前看似弱不禁风,实则顽强抵抗,用苦难安慰疲惫至极的心灵。

读活着有感 第13篇

生和死,是个永恒的话题。《活着》中写道:“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不知不觉,来了,又离了,一切都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难以掌控。却忘了,生死的界限又哪有那么清晰,我们生着,亦然亡了;我们亡了,亦然生着。蓦然想起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寥寥几字,囊括了多少万物的规律。我想,生和死,也可以用“生死合一”概括吧。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起便如“夏花之绚烂”,活在一个地主家庭。多美好的生啊,但他蹉跎岁月,挥霍无度,贪婪地享受着生而为人的滋味,如一酣甜的美酒,缠绕着舌尖,刺激着每一个味蕾,令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开始狂欢,忘了妻子,忘了父亲,更忘了自己。妻子的千万次呼唤,也未曾把他换起——个喝醉了沉睡的酒鬼,谁又能让他醒来呢?他活着,也死了。

一声霹雳,他猛然惊醒。仰望天空,呵!要变天了。乌云吞噬了大半天空,天空尽头只留下微弱的光芒。寰宇阴森森一片,草木枯萎,唯有他,与那在后匆忙追赶的人群。他败光了所有家产!我想,他的心情是极富杂的,对那声霹雳心存感激,又憎恨无比,又或许想继续品尝美酒,把自己灌醉。无论如何,他不得不活过来。但,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这暗淡的世界挣扎。“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原来,现实生活竟是那么不堪一击,他却无能为力。此时的他,是一只蝼蚁,搬着比自己重百倍的'磨难,战战兢兢地爬着。前面,是座大山,再前面,还是座大山。生和死的界限,已被渐渐虚化。

可谁又知道,命运无常,造化弄人。这,才刚刚开始。父亲的亡,孙子的生,妻子的逝······生生死死,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曾抱有希望,至少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现实却把希望的密网一点点扭曲,撕碎。他拼尽全力去重织,已然于事无补。他默默地,安静地承受着生和死,一次次地重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和痛楚,不亚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他虽活着,却经历着死亡的折磨。我想,福贵一定是有过轻生的念头,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抉择,最终选择了活着。因为他明白,“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活着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走过浮华和喧闹,看过生离死别,转头才知道,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永存。

时光的烙印慢慢褪去,或许,福贵淡然了,会默默一笑吧。谁不曾绝望过呢,每个人生来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于是的,他和一只也叫福贵的牛,相濡以沫。这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他用生命的情绪去化解死亡,用死亡去关怀生命。我觉得,他没有对抗了,但又与麻木不同,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更高尚的人文情怀——逆来顺受,放弃内心的挣扎和疑问,默默忍受它。

他和牛在田地上耕作着,无论是先前的美酒,还是后来的霹雳,他都不在乎了,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生命,不就是用来感受的吗?他或许在想,生与死如同东方徐徐升起的朝阳和西方断肠的夕阳,日复一日的交替着。朝阳无论阴晴,兀自地悬挂于天空,夕阳无论有多么不舍,也将默默地下坠。看似先有朝阳,再有夕阳。然而我们总会被自己所处角度,双眼蒙骗。哪有什么朝和夕啊?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增不减地默默旋转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朝和夕,本就是一体,只是形式不同罢了。生和死又何曾不是这样呢?

阳光照射着大地,一人一牛的影子被拉得许长,道不尽这是朝阳的亲吻,还是夕阳的呼唤……

读活着有感 第14篇

人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我读了《活着》之后的第一个问题,是啊,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说:是为了亲人而活,是的,中国人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是为别人而活,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为亲人而活。那当只剩下自己的时候,我们又为谁活着呢?

在这本书里我们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但是福贵的亲人却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对福贵无疑是一种折磨。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

是的,我们从未经历过像福贵这么巨大的打击,或许我们经历了还不能像福贵一样勇敢的活着。没错,福贵是非常的可怜,但他也非常的坚强,他用他对生活的乐观,依然勇敢的面对生活,没有一声抱怨。或许这才应该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可能会有些不如意,但是只要我们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总会解决难题,没有过不去的坎,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用心,只要以一种乐观,友好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也不会亏待你的。正像海伦?凯勒一样,她在17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急性脑充血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他还是对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他还是努力活着,他还是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他们拥有种种不幸但却对生活充满乐观,而我们四肢健全还有什么理由不乐观呢?

“活着”不是让我们为了谁,而是让我们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命苦短,但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辛而庆幸其短暂”沃维纳格曾这样说过,是的,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一点挫败就放弃活着呢,那是多少死去的人们的心愿啊,我更加明白活着是多么一种幸运啊,可以游山玩水,可以学习,可以体会世间的情感,那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是不是爱过了才会懂得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

读活着有感 第15篇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的起伏,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独自忍受着生命带给他的痛苦和折磨。当我们经历种种磨难时,该怎样去做,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活着,就这样活下去。

刚看完《活着》,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释然。文中所记述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摔个跤、一次抽血、吃几个豆就能使它结束。以及福贵自身的遭遇,让我感觉到命运的不公平。后来细细体味,便被福贵的顽强感动到了。不禁想到,福贵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经历了如此悲惨的遭遇,还能顽强地活着。以前觉得,活着的意义嘛,无非就是金3钱,名利,亲情,地位,生活享受……但这些福贵都没有,可他依旧活着,就这样平凡地活着。后来,我觉得,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福贵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着,如此过完自己的一生罢了。我想,遵从自己的意愿,不虚度光阴,自由地过完一生,就是活着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达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着。

不过《活着》告诉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许因为我未曾经历过什么磨难,对活着的理解也没有那么深刻。可能,当自己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对福贵的人生态度和活着有更深刻的感触吧。

读活着有感 第16篇

之前看完了路遥的《人生》,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可是不知从什么角度入手。《人生》这本小说,就跟真的人生一样没什么主旨,跌宕起伏好像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但内容太多说不清楚,到头来也只为了——活着。

余华这样说自己的这本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上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段话,读之前看没有任何感觉,但是读完以后发现,这段话就是《活着》最好的读后感,并且它也告诉我们《活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悲剧,它让我们看到一条生命的坚强,以及活着的强大渴望。

我先前在想说喜欢《活着》这本书,是不是有点残忍,可是现在我想说《活着》是我看过的书里面给我最大力量的一本,虽然最后只有福贵活了下来,就算他这一生活得多么不幸与不堪;就算他亲眼看到身边他所爱所恨的人一个个离去,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人活着的力量,活着的美好,活着的可贵。

初中的时候,我遇到挫折时总会这样安慰自己:“世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死亡,没有什么比死亡更痛苦,所以我现在遭遇的、即将遭遇的都不算什么。”这句话总是很有效的给了我一个退路,就跟福贵被抓去上战场,面对敌人的枪炮时想的那样,只要能够活着回去,怎么样都可以了——这也的确是福贵败家后第一次产生的要好好活着的信念。

人真的就是这样,做少爷时的福贵吃喝嫖赌,除了正事其他什么都做,那个时候他忙着满足自己的欲望,怎么会想到要脚踏实地地活着呢,他的人生好像一团泡沫,随时都有可能破灭的。从战场上保住一条命回来的福贵,开始好好待他的妻子和儿女,但苦难的命运却依然伴随,时局的混乱,家境的贫困,家珍的害病,知道福贵亲眼目睹赢了他所有家产的龙二替他上了制裁地主断头台,他才觉得命运之神一瞬眷顾了他,夺走了他享受的权利,却留给他一条命。

《活着》的情节进行得很快,有点像我们的人生,脚步匆匆,来不及后悔,来不及思考为什么。有庆的死,凤霞的死,二喜的死,接踵而至,泪还来不及风干却又再添一层伤心。二喜的出现,其实是《活着》进行到后面,一个让人欣慰的转折,他的善良是完美的,从前一片灰色的世界,在二喜出现后出现了一片喜庆的红,正当人们觉得生活有了希望有了新的开始时,他又早早地丧了命——留下苦根,从他的名字中我们也能猜到,又会是一个悲伤的结果。到了苦根的死,福贵应该已经有点麻木了吧,我不知道如何确切地形容他当时的感受,一个见过那么多死亡的人,一个注定要孤独的人,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活着。

不论生命多么叫人绝望,却依然要倔强地挺立,骄傲地活着。

命运的强权,有时使人感到无力。的确,在书中的背景下,人们其实没有那么多力量去改变什么的,不像我们现在,不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可以追求一下梦想,拼搏一下未来。《活着》中的人们,也许是看不到所谓未来的,可是他们又对明天分外地清楚:明天我依然活着,我依然面对这片无边的黄土,我依然为了我下一个明天挥下汗水。

是的,倔强地挺立,骄傲地活着。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读活着有感(集合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