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记叙文之议论

作者:2022-05-09 10:15:390

记叙文之议论1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如何写出以情动人的记叙文

一、借鉴名文,整体构思法

【例文】人与路江苏省高考高分作文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点评】这篇写奶奶的人物记叙文,借鉴了余光中《乡愁》的整体构思,分三段写来;化用了《乡愁》中的经典诗句串联全文,构思巧妙。您也可以借鉴《乡愁》的构思和句子,根据不同题目炮制出一篇优美作文来。如果你阅读面广,善于积累,你也可以找到一些精彩的模式,用在平时的写作中。

二、细致描写,前后对比法

【例文】粗糙的温柔西林实验学校初三某学生

浓浓的爱意从你的指尖倾泻而出,拂过我的面庞。如今那湿滑的触感早已逝去,留在心头的是那永恒的温柔。

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一家移居常州。初来乍到的我们被安置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中。一张大床、一箱衣物、两床被子、一辆旧自行车,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为了兄弟俩上千元的借读费,母亲开始拼命地干活。听说剥大蒜可以赚钱,母亲就去批了一袋回来。

每天天没亮,母亲就起来了。面对一大堆蒜,坐在台阶上剥。由于要赶时间,大蒜还没泡透,皮还紧紧地贴着。母亲坐在那儿,手指在蒜瓣间穿梭着,艰难地将每颗的皮一点一点撕下,坚硬的蒜梗打磨着母亲的手指。一天下来,蒜盆里已躺着一盆白白胖胖的蒜子,好像终于摆脱束缚似的冲着我笑呢。而母亲的手指也变得又红又肿,指甲已被磨平了,指甲缝里塞满了蒜泥,通红通红的。但母亲不喊痛不叫累,只是一刻不停地剥着。几十袋下来,钱凑齐了。当母亲将一沓厚厚的钱交到我手中时,我触碰到了母亲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僵硬、粗糙,毫无一丝生机可言,看着看着,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我如愿以偿地上了学,而原本并不强壮的我,因为长时间的水土不服,已变得又黑又瘦。母亲凝视着我黑瘦的面庞。缓缓地抬起手来抚摸着我的脸颊,当母亲的手触摸到脸颊的一刹那,我的心头一颤。生硬

的如沙皮纸般打磨在我的脸上,像枯树般的干缩粗糙。泪水伴着感动、疼惜、歉意一起滑落。

泪眼婆娑中,我又分明感觉到了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抚摸着我。那时母亲的手白皙、嫩滑,柔润如脂。摸在脸上,暖暖的、软软的,如玉露滴落掌心,如鸿毛拂过碧水,那般的惬意舒适。而如今,岁月的沧桑,生活的重担早已为它刻上了一条条深深的凹痕,变得粗糙僵硬。虽然那份湿滑的触感已逝去,但母亲的动作依旧那样轻、那样柔,饱含着爱意,我依旧享受着。

时间流逝、岁月变迁。母亲粗糙的手很少再滑过我的脸颊,但那份浓浓的爱意,仍萦绕于心,至今不能忘怀。

【点评】作者大量使用细节描写,画面感强烈,具有视觉冲击力,也更容易感动人。记住,细节描写是记叙文感人的必杀技。同时,母亲手的前后对比,使母亲的形象更动人。试想生活中,一个乞丐那是很平常的,如果你了解这个乞丐居然曾是锦衣玉食的皇帝,落魄如此,就具有感染力了。记住,前后对比,令人唏嘘感叹,也是一个当量很大的原子弹。

三、真情实感,青春气息法

【范文】我班的个性2010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我常说:“我们班是被班主任惯出来的!”其实不然,我们班就是一个“坏小孩”班级,但是常言道——坏小孩有糖吃。

本班性质一:连换班主任,我们依旧狂。上学期,一位温文儒雅的男教师做我们班主任。因为他学心理学且责任感很强,所以犯了再大的错,他也是好脾气。教导主任要k人,他当出头鸟。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依旧high自己的!这学期换了一个严一点的老师,但我们依旧,背后直呼其外号,在课上与其贫嘴,他有时气极了会说:“你们的脑袋被驴踢过了吗?”总有同学在下面小声说“被你踹过了!”总的来说:不用更多的交代,我班个性是就要比你拽!

本班性质二:小店无我班,必定要关门。我们班的同志全是富翁,班主任说:我们班一节课的消费比过一个年级一节课消费。哈,我们是小店衣食父母。但过多的消费带来一个巨大的卫生问题,我们班垃圾生产量已无法用恐怖来形容,卫生委员每节课下课都要去倒垃圾。所以班主任发威了,他规定了一个“跑腿”人员,但是这样就有用了吗?下课跑小店最勤快的依旧是我们班,照这样下去,我真怕班主任要“泪奔”,但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没罚我们,大概他也知道对于我们这群坏小孩,他也回天乏术了吧!总的来说:老师,小店需要我们班,您也就忍忍吧!

本班性质三:成绩狂抱歉,完全随自然!我们班考过好名次吗?好像最好的只是文科考过年级第一,理科嘿嘿,倒一,倒二,经常是我们的位置。这不能怪我们,我们学习很努力,只是没有成绩意识,对于分数我们顺其自然!总的来说:对于分数我们“路过”,对于名次我们“看客”!

毕业已降临,我们班也将散去,但是别忘了曾有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由一群“坏小孩”组成,他们狂,高消费,成绩很烂,但是永远有糖吃。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也确实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有独特个性的班级。文贵真实,读了太多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堆砌辞藻的文章,这篇文章定是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喜,于是脱颖而出夺得高分。我想文章有“个性”是小作者考场获胜的根本。当然,个性要有个度。比如大谈“不要学习”“只要游戏”“语文无用”??就触犯了阅卷老师的底线。打个比方,这类真情实感,具有90后个性的作文,要像一只猫,有点淘气,甚至会挠主人一下,但又不具有真正的威胁,自然惹人怜爱;如果是一头虎,那莫怪老师变成武松了。

【总评】通过以上三则例文,同学们应该明确以情动人记叙文的三种取胜之道。以格局胜,或以描写胜,还以真实胜,要靠你平时多做针对性训练,考场上才能胸有成竹,调兵遣将。学格局模式,不可抄袭;学细节描写,要注意全文的详略安排;学真情个性,要把握一个度——都要谨记。最后一句话,如果你写每一篇作文都在构思时设计一个最大的亮点,认真去设计,去实施,你的进步将会很快。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先从一点做起吧,因为我们都是人,不是神。


记叙文之议论2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 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构成人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如见其人,细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2、在记叙文中,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不仅增强文1

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3、在记叙文中,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平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如《第二次考试》。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写人时,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只要运用得好,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安排更灵活,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记事不能没有人,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记事为主的文章,事件应记叙完整,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在于表现人物,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

二、中考作文题型

1、命题作文

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作,题目中往往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概括了写作范围和内容,绝大多数没有审题障碍。如广州市2000年的作文题《我二十年后的某一天的日记》;2001年是《我和水》;2004年的作文题“我也是富翁”、“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上海市2004年的作文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等。

2、半命题作文

通常有三种形式:命题部分在前,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安徽考题);

命题部分在后,如《_____让我陶醉》(江苏考题);命题部分在中间或两端,如《 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是《发生在 的纠纷》。

3、 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己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从命题者设计“材料”中引发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具有导向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特点,近几年被广泛使用。如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以“简单、智慧、勇气”为话题。

三、中考叙文写作技巧

(一)紧扣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

拿到作文题目后,要先弄清楚题目的意义、范围、中心,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字数要求,再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合理布局谋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确立准确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

(1)思维的发散

在落笔成文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

①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获得写作内容

如:也许你被真挚的母爱感动过,也许你被善良的帮助感动过,也许你为奥运会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流过热泪,也许你为无私的友谊掀起过情感的波澜??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题中的“也许?也许??也许??也许??”的提示语,没有内容写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写母爱、帮助、友谊等带给自己的感动。

②开辟独特、新颖的角度

A、 类似联想

如由“花与刺”联想到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优点与缺点等。

B、 内敛式联想

由如“英雄”联想到课堂上的英雄、公交车上的英雄、联欢会上的英雄等

C、 逆反式联想

如由“心事”联想到“我没有心事”;由“感动”联想到自己是不懂感动的人,在母爱面前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被感动的过程。

D、 虚实转换联想

如写“位置”,可以实写班级的座位、一个人的职务等,也可以虚写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等。

(2)思维的归纳

① 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要选择自己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写作材料。 ② 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由自己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

2、突出明确的中心

(1)符合题意

准确把握文章题目的范围和内涵,注意培养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为此,可在文章内容构思好后,围绕中心编写几句(段)话,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中心,也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2)提升中心的品位

① 要有深刻的思想

② 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③ 有化实为虚的能力

④ 有时代意识

⑤ 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以“风”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化实为虚,由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可以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可以由风想到沙尘暴等社会问题;由风想到关于风筝的记忆┅┅

(二)构思

1、 探究下笔的角度

(1)视角的转换

同样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态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就能发掘出新意来。如同样是写“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位同学的满分作文就改变了习惯的视角,借一位需要座位的老大爷的心灵和眼睛,生动表现了一位中学生在让座与不让座之间徘徊犹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2)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所熟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结合主题,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地文章脱颖而出。如“诚信”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题材出自《三国演义》中关羽走麦城一节,通过虚构的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对比董卓、吕布、关羽等人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最后得出“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的观点。

故事新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①对原著有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③ 想象要合理;③要突出中心。

(三)表达技巧

1、 重视描写的运用

(1)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有个性

(2)描写人物动作——细描个体动作、精写连续动作(见片段1、2)

(3)描写人物心理——以景物映衬、以动作和神态暗示

(4)描写人物肖像——个体神态、描画笑容

(5)描写景物——映衬写景(衬托人物心理)、以景析理(情景交融)

2、 精妙的表现手法

(1) 借物抒情,化直接为含蓄,如《背影》

(2) 妙用修辞,蕴深意于物象,如片段3

(3) 双线展开,相得益彰,如片段4

(4) 借助蒙太奇(将全文所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地镜头,然后有机地组合起来,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如片段5

3、 展示才情和文化底蕴


记叙文之议论3


写人记叙文当前问题

一、故事老套陈旧。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别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头脑,别人嚼过的馍馍已经索然无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效仿者常常落入\\\"东施效颦\\\"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汉语是一种伟大美丽的语言,汉语词库里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不胜枚举,很遗憾,我们大部分同学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觉,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

(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却需要课外的功夫,这课外的功夫,就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路。

第一步:课外的功夫

同学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比较喜欢阅读,或者有良好的摘抄习惯。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物可写,这样的观念是错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细微的震撼过你,让你心情波动过的事情,我们觉得生活平淡只是因为缺乏观察,缺乏用心体会;更经常的是,即使我们身边出现了让你为之一动的事情,由于缺乏记录的习惯,我们常常让好的材料擦肩而过;此外,除了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从别人写人的文章中获得灵感,看看别人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可以作为借鉴;也可以把别人描写过的人物作为一个人物模板,联想到其他你身边这样的人,哪怕以阅读后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也可以,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虚构的真实并不比真切的真实效果差。总言之:1. 观察生活,用心体会2. 随身携带笔记本,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灵感,任何一个感动你,让你震惊的瞬间;3. 从阅读中模仿人物的刻画,从阅读中汲取材料。

第二步:确定好中心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那么选择哪一个人不会成为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怎样描写这个人,很显然,按照我们老一套的写法是不行的。写人通常都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深入,可能是为了赞颂或者批判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又或许,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来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背景,比如说《孔乙己》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确立这样几个中心:1、 单纯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 赞颂或批判这个人的品质特征;3、 通过回忆\\\"我\\\"与这个人的交往,表达\\\"我\\\"对他的怀念;4、 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通常来说,我们选择前三种中心比较多,第四种中心如果可以写出来,便是十分出彩的,但因为主题较大,很难把握。

第三步,确定几个人,几件事

写人记叙文可分为写单个人、写两个人和写群体的。写单个人可以\\\"以一事写一人\\\"或\\\"以多事写一人\\\".写群体的文章就像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实际上是写一个团体的共性,我们不主张大家写群体。其余的几种模式是各有千秋的,也有其要注意的重点。

(1)一事一人 这样的记叙文通过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要求事情具体、生动,因此我们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 1

能使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写,要求这个事件表现的是这个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或者这个人的多个特征在这个事件中慢慢呈现出来。就好像,我们摄影的时候,镜头慢慢推进,人物在叙述的过程中慢慢丰满起来。

(2)多事一人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要求详略得当,段落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的几个特征;当然,并不排除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3)两人文章通常都是为了体现两人之间的某种情谊或人物间的新型关系,写这类文章之前要弄清两人之间的联系和主次地位,意识到两个人物之间应相互映衬,相互影响。

我们谈到这个步骤是因为只有确定了要写几个人,怎样写,知道写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才方便我们真正动笔的时候有备无患。请同学们参考下篇,我们将谈到正式动笔时该如何下手。

写好记叙文——写人篇(下)

我们在上、中两篇已经把写人记叙文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了,同学们一定急着想知道,如何写,怎样才可以把文章的内容充实和丰富起来,怎样才能让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我们如何写人的外貌、性格,怎样去表现一个人物的具体特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把这些诀窍一一揭示。

人物是写人记叙文的重点,写人记叙文的目的就是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怎样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怎样让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动人心弦呢?每个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语言、行动,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写人第一宝典就是描写。

人物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进行外貌描写有几大技巧: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一人几幅肖像;肖像描要注意两点:一、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第二、通过人的语言来写人。

1.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

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 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在文章当中描写一个农民说的道理,言语一般都是朴实的,如果你写得文绉绉的,显然就脱离了生活实际。

二、 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

第三、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现,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谋略的机智和武艺的高强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第四、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出现心理活动的,我们在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一、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产生的心理活动,记得《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本来寒冷的冬天,卖炭翁纵然身上衣衫单薄,为了卖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第五、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

(3)写景表现 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l、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2、要选好写景的角度。

3、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种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应该注意几点:1、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新人类,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2、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鲁迅在写《祝福》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鲁镇的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我们讲述了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能够善用我们的这几种描写方法,我们笔下的人物一定可以从干瘪逐渐丰富,跃然纸上的。

怎样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上传: 李淑芳更新时间:2012-5-5 0:05:44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塑造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们息息相关,跟我们同呼吸共患难,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邻居、亲戚和同学等等,要想写出真实的他(她),有了平常的了解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一)、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新颖、深刻的中心。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写人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你在写作前就要先给你要写作的人的思想定位: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有着高瞻远瞩的伟人,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凡人等等,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二)、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既“形”又状其“神”

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要想逼真的塑造个人物的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曾说过:“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 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去写,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精细描摹和刻画;可以采用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来为文章增添光彩,使读者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既“摹形”又“传神”,形神兼备,人物性格尽显字里行间。

(三)、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塑造典型的人物。

写人离不开事,事因人生,人因事显,但要清醒的认识到,写事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即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对中心思想而言,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这种典型事件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正所谓“小中见大”吗。当然,这些事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在具体安排详略时,可以围绕中心,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之较详,再次之较略。要注意的是一般至少有一件事应当详写。

在全文大致构思好最后还要注意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做到线索分明。初中学生可以

先从顺叙练起,注意材料的取舍,防止平铺直叙,让人感到乏味。运用倒叙时要注意把倒叙部分的起讫交代清楚,从倒叙到顺叙要有明确的界限,注意衔接自然。另外,还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是记叙文能否生动的关键。在一篇记叙文中,记叙为主,描写为辅,杂以抒情和议论。记叙和描写能让文章的血肉丰满,抒情和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进行写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要能够把握住以上这些关键步骤,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就完美出炉了。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记叙文之议论4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二、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二)、议论文阅读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三)、说明文阅读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记叙文之议论5


记叙文写作指导系列谈 第一讲 记事篇写作指要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形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体裁。记叙文从内容上包括:记事、记人、状物、写景;从写作形式上包括日记、书信、消息、通讯、特写、回忆录、游记、传记、参观访问记等等。记事是记叙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作好记事的练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训练。

记好一件事,最基本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与事情有关的要素应交代清楚。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我们写一件事,一定要把与此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以及结果交代清楚。写真人真事,对于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得明确详细,写虚构的故事,往往没有必要详细交代。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写的是一件真实的、很值得纪念的事情,所以明确交代时间:“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是个虚构的故事,所以只说“许多年前”,也就行了。只有情节没有人物、时间、场所,成不了故事,同样,只有人物、时间、场所而没有情节也成不了故事。因此,一定要注意事情的整体性,把有关的方面都交代清楚。当然,交代要素并不是必须一开篇就和盘端出,而是要合理安排,顺其自然。同学们不妨就此分析一、二篇记事的范文,相信会自有体会的。

二、抓住事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果几个环节。

记事可以顺叙,可以插叙,也可以倒叙。但无论采取什么叙述方法,都要抓住当中发展、变化的问题或矛盾来写,也就是说,要学会分析自己所记的那件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中间有什么反复和曲折,结果怎样。把这个搞清楚了,就抓住了记事环节的关键。

比如按发展顺序记一件事,一般是按时间这条线往下写:即事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开始的状况等);事情的发展(中间怎样、后来怎样,有什么曲折变化,后来又怎样发展);事情结果(成功或失败,经验或教训等)。写清了有关环节,就将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了。

三、记事要有重点,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写作文不是记流水帐,不能把所有事件都统统写到作文中去,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最有代表性、最有表现力的事例来写。比如《我家的新事》,仅仅抓住爸爸认真看养鸡的书、挑灯阅读,边读边做笔记,向自己孩子请教生字等小小片断,体现了当代农民立志科学致富的新追求。就一件事情来说,也不能对其相关的六个要素平均使用笔墨,而应根据文章的需要有所侧重。一般来说,事情的“经过”的叙述要具体、细致,而时间、地点、人物的叙述相对要比较简略。道理很简单,记事的重点是在记事,而不是其他。

四、记事首尾要完整、照应。

记一件事,要给读者有完整感。所谓完整,一是指事件从起因到结果的完整;二是指文章结构上的完整。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首尾呼应。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开头部分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结尾部分,又对这层意思呼应了一下:“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样一呼应,全文浑然一体,无论就意思还是结构都完整了。

五、记事的方法多种多样。

记事一般采取的方法有:按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记叙;按时间推移的顺序记叙;按地点的变换和移动记叙;按事物的类别记叙。但有些记事文章,并不是一件事从头说到尾,而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或说明一个问题,所以它的各个段落无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排列先后,只能按事件各自的性质类别来确定记叙的次序。

[例文]

我家的新事

我远在他乡读书,回家的机会少,对家里也知道得少了。这次回家,发现了一件新事。

星期六,学校放了假,因为到同学家玩了一会儿,回家已是10点钟了。走进家门,奇怪,这么晚了家里还亮着灯,会不会出了什么事?我满腹疑虑地推开门,原来爸爸正伏在桌上看书。他看得那样专心,旁边摊着笔记本,他边看书边画杠杠,边做笔记,俨然是个学生。平时,在家里爸爸总反对我们看书,这会儿怎么他也看起书来了?幸好妈妈没睡着,我悄声问妈妈。妈妈显得有点儿生气,说“鬼晓得!这些天,他像着了魔,白天也看书,晚上也看书。”我没问出个所以然,只好上了床。可是心中有事,怎么也睡不着,到半夜,干脆起来,设法弄他个水落石出。我轻轻推开门,爸爸扑在桌上睡着了,桌上平放着一本书——《来亨鸡的家庭喂养》。我愕然了,莫不是爸爸又要养鸡了?

这几年,我家养过鸡,也喂过兔,可是,不是被老鼠咬了,就是病死了。爸爸老为这事生气,又无可奈何地说:“天灾人祸,各有天命。”有一次,在外地的哥哥听说这事,捎来了一本《怎样养鸡》的书,他连看也没看,就做了手纸。别人问他,他一皱眉:“书?书上尽是些空话,我就不信。”去年,他又一口气买来100只小鸡,想不到三五天,死了个精光,他发誓再也不养鸡了。可现在,他终于也看起这养鸡的书来了。

不知是由于灯光的刺激,还是我的声响的缘故。爸爸醒了。我吓了一跳,想溜,却被他叫住了。我以为爸爸又要训斥我,谁知他指着书上几个用笔画了圈的字,问我怎么念。我帮他认识了这些字,胆子也大了,问他:“爸爸,您也看书了?”

“就许你们看,不兴我看?”他一瞪眼,但没有生气。我第一次听爸爸这么说话,觉得挺有趣的。

“我们当干部的要带头致富,不然,我的干部也没资格当了。现在人家科学养鸡发了财,不学科学不能致富啊!”爸爸这么一板一眼地说。

“这么说,我们家也要发财致富了?”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不仅我们家,要争取大伙都发财致富。庄稼人的日子就要红火起来了。”爸爸信心十足地说。他还叫我下次回家时,多带一些养猪、养蜂、养兔的书给他。

我直愣愣地望着爸爸没吭声。爸爸用湿毛巾擦了擦脸说:“不早了,你快去睡吧。”他又翻开书看起来。

我躺在床上,心情久久静不下来。爸爸丢了“天命”,捧起了“书”,走上了科学致富的路,这可真是我家的一件新事。这天晚上,我竟做了一个新奇的梦。

[点评]

本文特点正如其题,突出了一个“新”字。写的虽是改革时代的家庭琐事,但作者却别开生面地写靠科学致富,选材新颖,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文章作者着意刻画爸爸认真学习养鸡的知识,挑灯夜读,边读边做笔记,请教生字及想买养猪、养蜂、养兔之类书籍的细节,反映出当代农民立志科学致富的新追求。同时,还用爸爸以前信“天命”不信科学的表现加以衬托,使本文题意更加鲜明。

本文不满足于题材新颖,也不停留于对事件经过的叙述,而是强化深挖主题,进而展示爸爸“不仅我们家,更争取大伙都发财致富”的崭新思想境界,使文章题旨更为深刻。文章首尾呼应。结尾新颖生动,含意深长,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

[训练题目]

我所经历:童年趣事、我最开心的一件事 校园轶事:班级新事、有趣的一课 家庭琐事:我有个温馨的家、我和我的父母 社会故事:节日逛市场、街头见闻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记叙文之议论》,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学生期末评语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