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十三五工作总结(经济工作总结范文)

作者:2022-03-06 07:25:211

十三五工作总结1


“十三五”以来,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决策部署,在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应急能力、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医疗服务水平提档升级,织密织牢健康网络

“十三五”以来,我县卫生健康系统不断加强县域医疗机构建设,打造以公办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办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医疗机构共559家,比2015年底增加74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435家,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124家;全县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15年的1513人增加到2020年的2021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1.53人;全县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15年底千人口床位数3185张增加到2020年的5790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4.34张;全县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1683人增加到2020年的2470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1.85人。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县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7家,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2个(“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涡阳县夕阳红老年公寓,“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涡阳永信医养托老机构),市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1个(涡阳康复护理院)。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全县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3.64‰、11.22/10万,孕产妇早检率71.02%,产检率90.4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0.65%,住院分娩率99.30%,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死亡率11.22/10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7.3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7.64%,母乳喂养率78.26%,婴儿死亡率3.6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64‰,艾滋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了“十三五”计划目标。

二、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联动破解看病难题

十三五以来,我县以构建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着力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建立医共体“两包”运行机制。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的95%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算,按季度预拨,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防融合。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2018年12月18日,安徽省中医院与涡阳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安徽省中医院正式托管涡阳县中医院。2019年12月16日,省卫建委正式批复同意涡阳县中医院设置三级医疗机构。落实“百千万”工程。县级医院按照要求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派专业医师35人,定期坐诊577人次,培训镇村医生1437人次,进修87人次,重要岗位交流35人,切实增强基层医师力量,提高医疗水平。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打通上下转诊通道。截至目前,双向转诊5157人次,真正做到方便病人就医。加快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县中医院二期工程年底前能够投入使用,新增床位680张。县第五人民医院年底前能够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增加120张床位。石弓镇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项目将于年底前进行市级验收。县级精神病专科项目正在推进建设。扎实推进“八个统一”“六个贯通”建设。已完成六个统一建设工作,统一药械业务管理和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专家资源上下贯通、药品材料保障上下贯通、双向转诊上下贯通、公共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已初见成效。

三、健康脱贫政策落实落地,全民共享发展红利

“十三五”以来,共投入278.59万元用于全县78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共计为2169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从9种扩大到34种,共计救治5955人;对行动不便贫困慢性病患者开展送药上门服务共计4034人、15875人次。

四、新冠疫情面前逆行而上,充分彰显使命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掀起了一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民战争。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3名援鄂医务工作者不辱使命,凯旋归来。我县共有5名抗疫英雄和2个党组织获得省表彰,彰显了涡阳儿女的家国情怀。

五、健康涡阳建设全面推开,有效助力全面小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县以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为抓手,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影响因素为目标,广泛开展以“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实施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措施,普及全民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涡阳县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向着“勇当皖北振兴排头兵、奋力全省争先进”的目标,奋力谱写新征程上的华丽篇章。


十三五工作总结2


“十三五”以来,我市各级公共机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防城港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以节能目标为标杆,以强化节能管理措施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水平。

一、健全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监督考核

“十三五”期间,节能工作领导机制不断完善。一是设立组织机构。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建立全市节能联络员、能耗统计员制度,形成了顺畅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二是每年根据工作实际,统筹谋划全年工作开展,编写年度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安排,对全市工作进行部署并明确目标和分工任务;三是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通过绩效考核约束性和激励性,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二、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加强节能工作部署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桂事管发〔2016〕45号)和《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政策精神,2017年我市编制印发了《防城港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对全市工作进行部署。每年都印发《防城港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安排》进行具体工作分工,并下文对各地、各部门节能目标进行分解。

三、大力推进绿色行动,积极引领绿色发展

(一)绿色建筑。我市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采用安全高效的保温隔热墙体材料和节能门窗,实施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积极开展配电、空调、照明、电梯、办公等重点耗能系统的节能改造。在“十三五”期间,东兴市京族学校教学楼、防城港市七中等单位实施墙体、屋面等改造,公安局采用抑制谐波装置实施配电改造,上思县中学、市七中、市二中、防城高中、市检察院、光坡中学、东兴中学等24个单位开展了照明节能改造,更换LED灯具。

(二)绿色食堂。我市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鼓励采用节能灶具,在食堂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宣传,倡导文明就餐,不随意丢弃餐厨垃圾,营造文明卫生的就餐环境。先后在机关食堂、林业大厦新建食堂安装2台餐厨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为全市餐厨余垃圾处理工作的打造试点工程。

(三)绿色信息。我市按要求推进数据中心机房PUE计量规范工作,加强机房管理。采用机房能耗与环境计量监控技术、气流组织优化、封闭冷热通道、自然冷源等技术和产品,实施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改造试点建设,市住建委机房和东兴市国土海洋局海域动态监管中心机房改造后平均电能使用效率(PUE)达到1.5及以下。

(四)绿色文化。一是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引导,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十三五”以来,我们以“节能领跑 绿色发展”为主题,集中开展了能源紧缺体验、绿色出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开展海洋环保活动等各项活动。期间,共计发放了5200多把节能宣教扇,1200多支节能宣传笔,400多套宣传画,5500多份宣传册,展示300多块展板,利用短信、微信及电子屏幕传播节能宣传标语,防城港日报社、防城港广播电视台对节能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十三五”期间我们以“节能有我 绿色共享”活动主题,在市县级媒体上发表稿件7篇,发出节能环保短信20000多条,制作宣传板报48块,悬挂横幅67条,张贴宣传海报1000多张、节能小标识500多张,形成浓厚的节能氛围。同时,深入推进节能“三进”系列活动。“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节能知识讲座5场,约50个班级召开了节能主题班会,江平镇中心小学还开展了“节能有我 绿色共享”主题手抄报和绘画比赛。“进机关”系列活动,每年的6月,组织开展“低碳体验日”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工信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举办节能业务培训班。“进社区”系列活动,展示“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展板,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场文艺晚会。期间,共计向学校师生、机关干部职工、小区居民等赠送了LED节能灯具200盏、节能排插100个、节能宣传手册等500册、节能科普教扇300把、环保购物袋400个、节能科普围裙300条、节能纪念笔200支、节能宣传单500多份,还有节能宣传画、节能环保袋、学习用具、小学生益智读本等各类宣传用品。二是我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微信等多平台、多渠道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节能、节水宣传活动,提高公共机构干部职工和社会大众对绿色低碳生活的认知度,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普及节约知识。“十三五”期间,共计在《公共机构节能》、《中国机关后勤》、中国新闻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8篇。三是积极发动全市参与全国公共机构生态文明宣传作品征集活动,选送了平面设计类11幅、视频作品1份、书画摄影作品23幅、文学作品13篇、新闻作品14篇。

四、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一)可再生能源工程。积极应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十三五”期间,实施了12个太阳能热水系统,其中市公安局、光坡中学、东兴县人民医院、东兴市第二中学等4个项目投资50万元以上。在市四大场馆、市人防办、东兴市第三小学、市高级中学、市实验高中、市二中、防城高中等单位安装太阳能路灯。在全市公共机构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灯具、节能水龙头、感应开关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二)节水工程。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普及节水器具,对部分单位实施用水器具、设施设备和老旧管网节水改造,鼓励开展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利用,鼓励采用下沉式绿地、透水地面、储水池塘等措施开展海绵化建设。截止至目前,共计有25家单位创建为市级以上节水型示范单位,其中,“十三五”期间创建5家市级节水型示范单位、3家自治区节水型示范单位。

(三)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节能管理业务培训机制,建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培训组织体系。组织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接受培训,提升各级各类节能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2016年以来,共计开展了4次公共机构节能专题培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82人参加公共机构远程培训,完成自治区下达给我市的任务。

(四)试点示范工程。我市认真组织开展节约型示范创建工作。1.积极应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十三五”期间,实施了12个太阳能热水系统,其中4个项目投资额50万元以上,实施了5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2.截止至目前,共计有 35 家单位创建为市级以上节水型示范单位,其中,“十三五”期间创建 29家市级节水型示范单位、 3 家自治区节水型示范单位,积极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开展雨水收集利用,采用下沉式绿地、透水地面等措施开展海绵化建设。3.通过绩效考核硬性要求,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积极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共计创建了12家节约型示范单位,其中,“十三五”期间创成 6家市级单位、2家自治区单位,正在创建3家国家级节约型示范单位和1家能效领跑者单位,落实专项创建经费约380万元。

五、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工作

积极引导并认真指导教育卫生等系统开展节能工作。按要求组织开展本市重点用能单位名录库工作,达到自治区级重点用能单位的7家,达到市级重点用能单位的23家。我市积极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工作,每年组织一次节能统计培训,并组织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数据会审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上督查工作,并对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和实施节能改造。

六、强化节能计量管理,夯实节能统计基础

严格执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相关标准,按照可计量、可监测、可考核的原则,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实现公共机构分户、分区、分项计量配备率达到100%。加强基础数据核查工作,强化统计数据分析应用,完善节能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建立市级公共机构能耗监测平台,截止至目前共计28家单位纳入系统,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加强能耗的监测,实现了能耗适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共计组织开展了5次全市性能源资源消费计量情况专项督查。

我市市直各单位和四个县(市、区)全部纳入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建立了规范的统计制度,按时按质按量报送统计报表,报表完整,并按季度和年度对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进行通报。

七、加强监督考核工作,加强节能管理工作力度

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通过设置考核指标和反馈考核结果等形式对各县(市、区)和市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通过绩效考评杠杆,有效推进全市各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另外,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推进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每年都组织召开会议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对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利用等经济和环境效果进行综合监测、诊断和评价,分析能源利用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明确节能方向和重心,尽最大能力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水平。

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保障公共机构节能资金投入

激发公共机构节能服务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十三五”期间,我们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光伏发电项目上都大力引导公共机构利用社会资本参与节能改造、能源管理。特别2018年以来,与金巨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光伏发电站建设,累计引进社会总投资563.67万元,装机容量为925.56KWp,年发电量约110.84万度,收到了很好地社会效用。


十三五工作总结3


1.蔬菜生产平稳。

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6.08万亩,比2015年的35.9万亩增长0.5%。蔬菜总产82.36万吨,比2015年的75.2万吨,增9.5%。蔬菜总产值22.6亿元,比2015年的22亿元增长2.7%。(最新数字)

2.设施规模生产比重提高,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

到2020年底,全市蔬菜设施面积5.01万亩,其中小棚2.3亩,大中棚1.94万亩,普通日光温室0.62万亩,节能日光温室300亩,加温日光温室200亩,大型连栋温室800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2.35万亩,比2015年20.79万亩减少40.6%,产量31.16万吨,与2015年持平。此段为最新数字。

全市蔬菜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两区一带”的产业格局,即以渠沟、高岳等近郊乡镇为主的城郊精细蔬菜生产区;以百善为中心的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区;以濉堤两侧为主的粮菜生产间作带。

3.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全市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8家,省级蔬菜标准园12家,标准化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000亩。有效期内的蔬菜绿色食品28个,无公害蔬菜2个。“十三”五期间,每年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4.市场建设不断加强,蔬菜营销体系日臻完善。

全市已建有濉溪中瑞、凤凰山农贸等大型果菜批发市场2个,钟楼、寇湾、纵楼、马桥、百善、道口等蔬菜产地批发市场21个,相山路菜市场、惠黎菜市场等农贸市场87个,年蔬菜交易量达到70多万吨。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开展了蔬菜出口、净菜配送、订单销售、网上销售、农超对接和社区专营店等新多种形式的新型蔬菜销售,全市已有同兴食品、福瑞祺食品、徽香果菜等6家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年出口蔬菜近2万吨,产品远消韩国、日本、俄罗斯、欧盟等国家;通过农超对接,在真棒、苏果、大润发等大型超市设立蔬菜销售专柜,年销售蔬菜近10万吨,成为重要的新型蔬菜销售渠道。

5.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化进程加快。

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323家,蔬菜家庭农场148个,“五统一”或“六统一”正成为我市蔬菜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合作化、组织化、产业化进程正逐步加快。


十三五工作总结4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质的突破。我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日益齐全,功能不断完善,共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有害垃圾处理厂,在建的还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全市市县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600吨,处理餐厨垃圾178吨。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模化。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通过户集、村收、县(镇)运、市处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广泛动员群众,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运行完好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51个涉农镇街、877个行政村均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推行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制度,实现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环保化,实行渣土运输法人化,对渣土运输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目前全市共有建筑垃圾运输企业26家。选择约100-200亩场地,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厂建设使用,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并与部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企业进行了初步对接,待市政府研究后稳步推进。我市2018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形成。2018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验收工作,以市政府令出台《芜湖市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现已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体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收运覆盖全市县区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实现项目稳定运行。

(四)大力推进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补齐影响生活品质短板。2017年我市启动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共新建公厕263座、改造公厕238公厕,开放厕所277座,达到城市建成区5座/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和主城区 “10分钟如厕圈”工作要求。

(五)打造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新名片。“十三五”期间,围绕长江沿线、镜湖周边、青弋江沿线、扁担河周边区域等城市重要区域,完成了“十里江湾”夜景亮化工程、镜湖区城市亮化一体化工程、青弋江南侧楼宇亮化工程、扁担河沿线夜景亮化工程,体现芜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充分展现了芜湖的活力。

(六)加快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完成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以上面积44.31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管渠158.1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新增规模42.2立方米/秒,新建和改造雨洪行泄通道18.8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排涝综合承载能力。

(七)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注重公园、街头绿地、特色大道、绿化小品、城市绿雕建设,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较“十二五”期间有了显著提高。

(八)有序推进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浴牛塘景观带、欧阳湖生态体育公园、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龙山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美化亮化项目。浴牛塘公园已基本建成;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人民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龙山公园等6个公园已建成;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等5个公园均为生态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的生态公园建设计划,其中扁担河生态公园市水务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龙窝湖生态公园市规划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欧阳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6个公园均为区级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建设计划。

???(九)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启动芜湖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工作;建成并使用芜湖市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对餐厨废弃收运车辆运行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芜湖市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完成管线基础业务数据建库工作;建成智慧建筑垃圾管理平台,强化全市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研发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对我市8座桥梁及2座高架桥安装传感器,检测挠度、位移、沉降、温度、索力等数据,污水管网安装了流量液位仪、COD检测站,监测管网内流量、液位和COD浓度。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提升功能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计划从2021年至2023年,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一是实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实施中江大道(卡子口下穿-北京路)交通提升及长江北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面清理、整治城市市政道路路面坑凹不平、碎裂、隆起、积水、破损现象,实施道路刚改柔,打通断头路,形成互通互联路网格局;二是建设芜湖通沟污泥处理工程,保证通沟污泥处理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通沟污泥资源化,减少通沟污泥对于环境影响;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开展永安桥泵站二期项目新建,陡门巷泵站改建,弋江泵站、裕溪口泵站改造及排涝泵站双回路建设等泵站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充分利用芜湖市山水滨江城市园林特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均衡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加快公园建设,实施元亩塘等公园建设;提升道路绿化、老旧公园,实施轨道交通一、二号线景观绿化项目、中央公园景观提升、赭山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等,做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真正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的需要;继续统筹谋划城市绿道建设,将城市绿道融入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绿道品质。结合“大绿化”任务,对新建园林工程,坚持“精建严管”的原则,按“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严格化监管”的理念,通过建设一批园林精品示范工程,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打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展芜湖市城市“大绿化”建设暨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绿化任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为老城区增绿添彩。

3.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是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方式。统一垃圾分类标准、标识,探索推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和智能垃圾分类等创新做法,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城乡一体化覆盖,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二是全面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纳入各类主体工程配套建设,鼓励新建小区按每300-500户规划配建一个四分类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老旧小区按楼栋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运作模式,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站点,引导建设规范站点。按照垃圾“四分类”需求配备专业收运车辆,严格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三是大力提高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按照统一规划管理,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以及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处理项目建设,形成以焚烧为主,综合利用为补充的多元化垃圾综合处置格局。重点推进无为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大桥开发区餐厨(厨余)废弃物处置特许经营权BOO项目建成投产。

(二)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采取文字、音像等方式对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可回溯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

2.提升违法建设防控能力。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实行党员干部带头,有效推进违法建设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建立防违控违长效机制。

3.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力度,实施联合执法,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绿色发展,在“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百分百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垃圾利用“减量化、货源化”。坚持环保优先、规划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经营模式,引进业界领先的垃圾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消纳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治理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奠定基础。

4.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依法查处和拆除违法违规设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规范设置公厕标识标志,落实“一厕一人、洁净无味”要求,推进城镇公厕建设,方便市民如厕。

(三)优化工作举措,强化管理服务能力

1.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芜湖市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科学合理的划分市、县区、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单元,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真正把前端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部署,发挥数字化城管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作用,建立起“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社会化统筹、多元化参与、协调化推进、高效化运转”的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

2.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启动事部件普查工作,更新数字城管系统事部件数据。在现有工作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指导手册》,修订完善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3.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动《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芜湖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文件的出台实施,力争做到法规体系完备配套,依法管理城市。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坚持依法办事,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继续推行“721”工作法。

4.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基于现有的芜湖市数字化城管平台,构建适应芜湖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以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为指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创新融合,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等业务系统。新建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整合地下管网地理综合信息系统、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公厕导航管理系统、芜湖市建筑垃圾智慧管理平台、渣土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数据的全面汇聚和各系统业务的互联互通。建立公众服务平台,完善公众的建议、监督机制。打造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扩大智慧城管区域、类别覆盖面,建设智慧城管标准规范、运行监管保障体系 ,夯实智慧城管智能感知、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平台,拓展市容秩序、市政设施运行监管、大数据决策、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智能化应用系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城市智慧排水”管理体系,通过对流量、液位、气体、水质等实时监测,实现对管网、井盖、泵站、出水口、渠道、污水处理厂等排水设施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努力打造智慧管理模式,为创建国家排水防涝示范城市夯实基础。

五、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城管工作亮点

(一)园林绿化品质明显提升。新建的多项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如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等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江城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其中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最佳打卡圣地,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彻底改变了弋江路周边常年尘土飞扬的状况,使弋江路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市区排水防涝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排涝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养护、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城市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市区多年未发生“看海现象”,特别是在2016年、2020年严峻汛情下,也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现象,皆能平稳、安全度汛。

(三)市管市政设施量大幅增加,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随着芜湖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管市政设施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到2020年末,市管市政设施包括道路650万平方米、大型桥梁15座、城市立交22座、人行天桥13座、桥涵24座、地下人行通道2座、路灯及亮化灯具111312盏、雨水管网480公里、过路涵及盖板沟11.9万立方米、污水管网243公里、雨水排涝泵站25座(装机33797KW)、污水提升泵站20座(装机2999.5KW),市管市政设施量相对“十二五”期间有了大幅的增长。

(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打造示范片区,全市共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五)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运。构筑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基本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顺利通过国家试点城市验收。现每日收运餐饮单位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资源化产生沼气和油脂。

(六)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全市现有环卫工人9204人,市场化公司54家,每年市场化经费投入4.7亿元。

(七)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处理。新建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市县镇乡2600吨的日产垃圾全部焚烧处理,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全省持续领先。

(八)公厕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我市新建公厕263座、改造公厕238公厕,开放厕所277座厕所建设改,不断改善城市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让改革红利惠及民生福祉。


十三五工作总结5


乡镇综治办“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我单位在市委、区政府领导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统一思想,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安排,圆满结束了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做好十四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开局,现就十三五期间工作做出总结:

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服务平台

(一)着力加大镇、村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按照市、区综治委的要求,在不断完善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以综治办牵头,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集中办公的工作机制,同时整合民政、社保、计生等部门力量,统筹综治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资源,各职能部门既依法履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统一受理调处群众信访及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平台。在不断完善镇级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的同时,还在全镇除涉及拆迁的部分村(居)外,其他各村(居)均按标准建设了村级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村级办公室制度齐全并上墙,资料规范统一,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的目的。

(二)积极推进“两代表一委员”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建设。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大“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每周三上午为接待日,代表委员以倾听民意、调处矛盾的工作模式,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一些暂时未能解决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力求做到诉求合理的调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疏导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最大限度地促使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注重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一)综治办坚持每月20日综治例会制度,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并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治安形势分析,重大节假日不稳定人员稳控,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互通有无的良好氛围。综治办协调信访、派出所等部门汇总数据报送综治报表(每月、季度、半年及年终),每月都能按时报送。2016年以来,冬防镇多次组织开展综治业务知识培训、铁路护路专项知识培训等,以切实增强村(居)治保主任协调处理矛盾纠纷问题的能力和创建平安冬防的工作水平。

三、扫黑除恶工作

(一)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针对治安形势相对稳定的较好态势,袁寨派出所调整工作思路,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行警务前移,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派出所将干警和综治协管员分派到各个警务室,以信息采集为抓手,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了解民情,警情。

(二)为切实扫除黑恶势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冬防平安发展,冬防镇继续加大扫黑除恶宣传,制作张贴扫黑除恶宣传牌,政务服务大厅、大型超市电子屏不间断循环宣传扫黑除恶标语、口号,制作储存宣传内容的U盘,印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折页》20000张,发放到每一户家中,出动流转性宣传车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法律基础常识,做到法制宣传不留死角,严厉打击形成“扶正祛邪、弘扬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其中2019年为切实扫除黑恶势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冬防平安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部署成立了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问题清单,冬防镇多次召开镇党委会、镇党委扩大会、镇村干部大会安排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制定整改台账,深入研究整改方案,第二批次认领的九大问题20项整改措施;第三批次认领的七大问题20项整改措施;第四次认领六大问题8项整改措施;第五次认领的七大问题12项整改措施,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深入、有力开展;对新纳入的黄赌毒工作进行全面宣传,各个村(居、社区)摸排上报《袁寨镇村级涉黄、赌、毒重点领域排查登记表》,其中浴池6家,棋牌室34家,KTV 1家,宾馆旅社5家。严厉打击形成“扶正祛邪、弘扬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

截止目前,通过围绕十三类涉黑涉恶线索排查,共摸排线索11条,袁寨派出所通报6条,颍东区公安分局函办3条,报结7条,正在核查2条,共计29条。

四、深入禁种铲毒工作

冬防镇始终高度重视禁种铲毒工作,把禁种铲毒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袁寨镇春季禁种铲毒实施方案,成立了禁种铲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屈冬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广、党委副书记徐区同志担任,成员由禁毒办、派出所和各村人员组成,及时召开春季禁种铲毒动员会,并与各村签订了春季禁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工作责任书,落实责任;多次召开春季踏查铲毒推进会、调度会,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以村为单位成立了13个禁种踏查小分队对全镇禁种铲毒工作进行地毯式踏查。在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种铲毒活动期间,我镇镇村广播每天不间断的播放禁毒公告,先后制作禁毒标语、条幅350余条,出动禁种铲毒宣传车150余次,张贴禁毒公告5000余张,走村入户发放禁毒教育读本,重点针对有种毒史的户共发放禁毒教育读本200余本,发放禁毒一封信9000张,禁毒手提袋300个。经过宣传与踏查工作的开展,我镇今年未发现有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的现象。

五、关注重点人群,维护社会稳定

全力以赴做好我镇的稳定工作。一是根据区委防邪办的部署要求,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防范处理其他邪教攻坚行动,仔细摸排走访,对打着宗教旗号的各类邪教必须坚决打击,努力把邪教问题管住、管好,对邪教人员定期每月走访,了解其思想近况,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并支持和引导宗教界参与反邪教知识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条幅38条、宣传展板12块、墙壁图板24块。二是为了切实做好全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预防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村居治调主任定时上门走访,一经发现有肇事肇祸行为,立即送往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为做好精神病患者鉴定工作,联合派出所、卫生院安排部署了对全镇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及危险性评估现场服务工作,并后续统计患者漏检信息上报至区政法委。三是掌握重点人员的有关情况,密切关注老上访户、退役军人等人员动态,落实责任,明确专人包保,不定时上门了解情况,确保不出现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等行为活动。三结合多少区人民法院、多少区人民检察院、颍东公安分局、颍东区司法局四部门下发《关于督促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制作赡养老人法制宣传展板2个,经大力宣传后,全镇有很多子女主动的接老人到自己的房屋居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爱老优良传统。

六、防控体系

一是完善卡点。为确保治安防控工作持续开展,有阵地可依,更便于联系、蹲守、拦截。在全镇范围内建设村级治安卡点。目前全镇12个村居共建设完善了12个治安卡点,真正实现了主要路口卡点技防全覆盖。为我镇防控体系建立了阵地,成为全镇治安防控的基点。

二是以“眼”助阵。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关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去年我镇引入“蓝天卫士”治安防范自动预警系统,“蓝天卫士”治安防范自动预警系统包括“千里眼”实时监控平台和自动预警平台。“千里眼”平台通过基站信号塔顶端安装的球形摄像机实现半径3-5公里范围内360度无死角的实时画面传送,自动预警平台则智能识别监控范围内疑似治安问题的位置并抓取图像发送给值守(巡逻)人员,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治安防范面临的突出问题。加上我镇各企事业单位、街道、各村(居)总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00多个,真正实现了重要单位、重点区域及全镇各村技防全覆盖,为我镇治安防控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三是加强督查。为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范,镇成立有镇党政班子成员为组长的督查巡查组,配备两到三名值班干部,坚持每夜到各村(居)进行全面督查。对有缺岗现象及时查明原因,要求涉及立即整改,确保辖区内各村(居)治安卡点有人值守,村(居)组安排有专人巡逻。镇将当天巡逻结果在第二天早会上进行通报,无人值班的村(居)村书记和当班人员分别写出检查,对当班缺岗人员征收责任金100元,由纪委进行督查兑现。并将督查结果记录在案,纳入年终考评。

七、深化平安创建,提高群众满意度

进一步开展平安单位建设,巩固建设成果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组长,镇其他领导和各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认真按照责任目标的原则,坚持两手抓,一把手亲自抓,分管理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明确分工,相互配合,责任落实。处理好抓中心工作与抓综治工作的关系,全方位抓好工作,在奖惩上实行“一票否决”。深化平安创建,提高群众满意度。关注重点人群,维护社会稳定。为推进平安袁寨建设,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扫黑除恶成效“三提升、三进位”攻坚月活动,按照区政法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通过在人口密集区宣传、播放广播、发放平安建设一封信等,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在全镇形成建设和谐平安冬防的浓厚氛围。走访群众关于安全感满意度调查问卷1600份,重点介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扫黑除恶有关方面取得的成效,《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2000余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确保治安防控工作持续开展,有阵地可依,更便于联系、蹲守、拦截。目前全镇12个村居共建设完善了12个治安卡点,真正实现了主要路口卡点技防全覆盖。为我镇防控体系建立了阵地,成为全镇治安防控的基点。我镇引入“蓝天卫士”治安防范自动预警系统,“蓝天卫士”治安防范自动预警系统包括“千里眼”实时监控平台和自动预警平台,实现半径3-5公里范围内360度无死角的实时画面传送,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治安防范面临的突出问题。加上我镇各企事业单位、街道、各村(居、社区)总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00多个,真正实现了重要单位、重点区域及全镇各村技防全覆盖,为我镇治安防控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八、加强护路联防,创建平安路段

一是加强铁路沿线隐患排查整治、涉铁矛盾纠纷调处,涉铁涉路联防。完成上级交办任务,袁寨镇接到上级交办第一批次整改任务8例,已完成。第二批次整改任务9例,完成8例,一例系扶贫大棚未整改到位。第三批次10例,经与铁路派出所一并核查,无我镇问题。二是加强重大节日期间铁路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并对辖区内铁路沿线进行全方位的问题摸排,重点摸排铁路沿线的重点矛盾问题和铁路两侧居住的重点人群,对摸排出的重点人员由所在村居进行走访教育,辖区内沿铁路中小学校每年进行二次爱路护路教育,切实保障沿线铁路周边的安全。经过对铁路的联防护路工作的开展,我镇辖区内群众的铁路护路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没有发生过与铁路有关的安全事故。

九、存在的不足

(一)当前基层治理体系还不完善。一是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工作能力不强,一些领导班子成员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适应,与群众的利益诉求不适应,与转型目标不适应。二是基层治理主体单一。目前村委会仍然是社会事务的主要管理者,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职能、村行政化倾向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与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管委会体制,在性质和功能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基层组织行政负担过重。本村集体经济受益大部分支撑管理费用以及本村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业办理费用。社会矛盾纠纷压力大、人口管理压力。一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棚户区改造,基础工程大力推进引起了不小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等方面纠纷,因为该类纠纷涉及群众的切实经济利益,涉及部门多,问题具体,化解难度非常大。本村10名稳控人员“信访不信法”,每到重大敏感节点便到上级政府上访,对包保单位施压,坚持常年上访乃至非访、缠访、闹访,成为基层治理的不稳定群体。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加大。由于本村近几年快速发展,特别是振连路全线贯通以后,房地产开发,大量的外迁户及剩余农业劳动力涌向本村生活、居住并寻找就业机会,对本村的基础服务、治安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一、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现推进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按照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建立网格化巡查、报告、解决、督查的闭环运行体系。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积极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自治为基础,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以法治为保障,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以德治为引领,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社会风尚。以智治为支撑,不断拓展网上公共服务领域和内容,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将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力量下沉,夯实社会稳定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相结合,多个层级、不同层面开展基层治理,由单块突破到整体联动,从而全方位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一是法治引领,构建区域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依托党建联合体7家成员单位,加强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要强化依法行政,对依法行政实现全程规范。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依托党建网格化2+5+X,把普法宣传与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网格走访等活动相结合,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是加强自治建设,通过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社会事务,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2020年在本村建立“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分管理”模式,让老百姓在了解目的和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的同时,了解政府的工作目标,并将自己的意见及时传达给基层政府,促进最终出台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操作性更强。

三是加强德治建设,切实发挥好德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进而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的要求,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口碑良好的企业家等等。通过道德评判,以最朴素的道德准则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人心服口服。

冬防镇综治办

2020年11月12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十三五工作总结(经济工作总结范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我的母亲优秀作文1500字我的家乡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