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细究新高考,深化新课改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分析报告
2020年的山东省高考已然过去,但是这次试题的变化会给2019级这一批面对这新课改之后语文如何教的语文同仁们,确实一个不得不面对又倍感头痛的问题。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给迷惘的语文老师们拨开了迷雾,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也为新课改教学奠定了基础。新课改的核心为“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分别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这其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单纯考试到立德树人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浸润到考查内容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宪法和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
二、从知识能力到综合考查
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早在之前,国家考试中心早已确立好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借着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山东卷),分析一下此次高考试题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表现。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此次考试中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之前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既考查了信息类文本内容文字的逻辑,又考查了多文本语段信息的理解与重新整合,还考查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可说是综合考查,尤其是面对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如何处理这些复杂信息并提取有用信息,这是考生面对的考查方向。但同时又体现了“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例如第4题:“结合文本材料,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单定义。”里面不仅需要必备的基础知识,像下定义的概念理解和形式,也体现了对语言信息的提取整合,可以说是一个令人眼前一新的试题。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考查了散文《建水记》。全国卷一近几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重点一直是小说,像15年的《马兰花》,16年的《锄》,17年的《天嚣》,18年的《赵一曼女士》,19年的《理水》,高频率的考查使得老师们备考定然首先是小说考点,但今年考查了散文,而且还是游记散文,尤其是第8题考查文章语段细节的作用理解,第9题考查了文本中时空线索行文表现,更加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以及必备知识。读懂散文需要对文本有整体上的理解,要明确形散神聚的特点,要能够准确的梳理出行文思路,不仅是如此,不同的散文有着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散文也是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考生能抽丝剥茧,既在内容上又在思路上做到短时间内快速梳理以及快速把握,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易,对考生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身也涉及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第三篇文本阅读是古诗文阅读,分别是选自《明史》的《左光斗传》与杜甫的《赠别郑炼赴襄阳》,无论是文言文还是诗歌,个人认为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出题角度很新颖。像文言文阅读中的第14题“孙奇逢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诗歌鉴赏的第16题“诗歌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与表达离情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题就要求学生更多的文本鉴赏理解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很能反映出考生对文本是否存在着理解问题,像阅读诗歌,是否能从诗歌本身文字内容做到准确理解,这也是这次考试试题的创新之一。
第四篇“语言文字应用”短文章阅读,打破了以往的固定出题模式,不再仅局限于考查词语或成语的辨析、病句、衔接等,更是出题点放在了语言本身的赏析上,考查了标点符号、修辞技巧、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压缩语段。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建构与应用上,平常的准备复习若是不能很好的做好基础储备的话,面对这些题型真的无从下手,例如考查的破折号的作用,那就要从解释说明、.表示递进、表示延长、表示转折、.表示插说、电脑应用、加强重点、.分行举例等来进行判断,例如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那就要从语言文字的本身、语句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不同作用甚至是有无强调重点等考虑问题。确实很好的考查了语言鉴赏功底,真正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问题。
今年作文可以说是每个考生都能写的特点,自身经历,切身体会,从“疫情期间的距离与联系”写一篇作文。
原文呈现: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它讲到了距离的问题,上面也给我们提到,今年我们每次出去买什么东西都要排队,要有1米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原来从来不去关注的人,有些志愿者我们原来从来都看不到,社区干部永远都是坐在那个小房子里帮我们办事,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在这个假期我们应该都看到了。就是好多我们之前没有去关注的人,在这个假期中他们都走到了我们的身边,为我们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动了我们。其实是温暖了的。再看下面的“距离与联系”就好理解了。看似我们之间是有1米的安全距离,但是我们心里的距离从来没有拉开过,就是隔离,但是不隔离爱。
像今年的全国卷一的作文“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
原文呈现: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实际上我们站在高考的要求上来说,因为高考是为国选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一个高中生应该有一个较高的视角,咱们叫“上帝视角”,或者是从应试的角度是“命题人视角”,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我活在这个时代里,这个时代对我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时代、社会给我们青年人所赋予的使命或者叫担当,或者叫责任”。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就是国家需要我去做什么,或者说一棵红心两手准备,当小我遇到大我的时候,我应该考虑大我。当国家需要我去做什么的时候,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比如在这一次的疫情里面,很多00后、90后勇敢地走向了抗疫的第一线,这都是国家的一种需求,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人生的规划或者叫定位。
像近几年的作文一直要求考生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我们关注自我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家国。而这一切不恰恰就是新高考中高考评价体系所要求的那样吗?“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综上分析,2020年的新课标卷确实在很大程度体现了新高考的要求,很好的将语文的核心素养贯入始终,为我们接下来的2019级教学以及将来的备考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此次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认识到了它的“有滋有味”。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和体现“儿童味”。
一、教出“语文味”
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就是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的藴味,也就是语文美。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文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进行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体验语言美;通过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领会语文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语文。
二、浸润“个人味”
语文味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三、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的认为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 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要求我们的课堂做到“有滋有味”,即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体现“儿童味”,三味齐全、味道十足。
语文的学习基础主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对语文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了九年的作文学习,大多数已经具备了独立写作的能力,在高中的教学中写作分为很多种,学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等类型的文章。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语文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其中时评性的作文写作是新课程标准下备受关注的一种写作类型。
一、时评性作文写作的灵魂——作文题目
作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最主要的部分之一,题目一般是人们进行阅读的标准,只有从题目上吸引到读者,读者才会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当然,仅仅有吸引性的题目还不够,一般题目也是一篇文章的立意,题目不仅要在内容上和时评性的材料相关,同样也是整篇文章要进行的主题表达[1]。一般来说时评性材料的作文写作,给出的要求都是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这样的作文写作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立意不准、作文跑题,而且作文的题目毫无吸引力。
例如,以近期的有关网络游戏的热点材料进行写作,材料如下:据腾讯的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某些沉迷游戏者还做了一些“奇葩”的事情:某小学生因为被家长禁止玩游戏而跳楼;有对年轻父母给新生孩子起名“王者荣耀”;正在上小学的小林因技术不精,在游戏里一直被对手家玩的“兰陵王”追杀,情急之下他竟然选择了报警,让民警助他退敌……针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针对这样类型的材料,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应该首先去思考如何确定标题。拟标题时首先要明确作文的内容和网络游戏相关,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给自己的文章定题为《论网络游戏的危害》《网络游戏》《谈网游》等等,这样的题目虽然与材料的内容相关,也表达了自己文章主要的内容,但是这样的题目过于笼统,没有创新,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没有让读者进行阅读的欲望。
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给学生找一些优秀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借鉴模仿,例如《游戏本无对错》《网络游戏带来的“快乐”》《网络——双刃剑》等较为优秀的题目,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进行创新,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为自己的时评性作文写作拟一个优秀的标题了。
二、时评性作文写作的重点——作文内容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内容,有了明确的题目,接下来就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作文内容的写作。而一篇作文的内容是否吸引读者也有很多的因素。一方面是和写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相关,学生基础的文字表达能力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开设阅读课,在阅读室中放一些适合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的作品,还可以放一些报纸、杂志等等,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以及好词好句,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方面是对作文内容进行技巧性的写作,抓住材料最重要的点,紧扣主题[2],针对重点进行作文的内容写作。例如以今年最为关注的热点事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为主题的材料,材料内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大量顶级专家,如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先后紧急驰援武汉,用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救援工作“问诊把脉”;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共战疫情,1000多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状病毒,多名医生牺牲。在国难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国家,感天动地。学生针对这个材料进行写作时,首先要立意正确,才能进行内容上的写作。新型冠状病毒是我国今年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疫情,我们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这次疫情的严重性,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团结,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这段材料可以表达的内容很多,学生可以针对其中的一个点进行详细的写作,也可以对多个点进行写作。
写作有了方向,对于文章的内容也就很好把控了,即便没有华丽的词藻,用最朴实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写作,也是可以抓住读者的心的,这样的作文也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所以一篇优秀的作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重点。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对时评性作文的重点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时评性作文写作的题目和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写作方法,希望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时评性作文写作的技巧。
新课标学习培训总结
10月15日上午,学校高一至高三72名语文老师很荣幸参加了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网络培训会,聆听了培训专家,来自北京五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新教材编委会成员梁捷老师的培训课程。此次培训会开展地非常顺利,所有老师都能按时签到、按序就坐、遵守会场秩序,并认真做了学习笔记,参会状态良好。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我们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次课程标准培训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在《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行‘二次提升’”,而这个核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再读《课程标准》,教育在不变与变中进行
梁老师认为,教育是在不变与变中进行,不变的是教育本质,也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变的是课程、课堂与技术。教育的本质自古以来就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前提下,我们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始于孔子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实也源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而经典的《论语》篇目《侍坐章》描述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课程标准》提到的“特定情境下的任务群学习”。而正是孔子这种创设情境、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正所谓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的质量,是生命的质量。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一门好课程成就一批好学生。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而这18个任务群里边出现了21次“整合”这个词语,这个“整合”包括“为什么整合”“整合什么”“怎么整合”“怎样评价整合”。这里梁老师举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例子,清华大学核研究院邀请梁捷老师去办一个“古琴与中国文化”的讲座,在我们看来,核研究院的人员都是专业人才,每天的工作都是进行核研究,但是他们却喜欢中国文化,而且他们非常有仪式感,参加讲座的当天女士统一着汉服,男士统一着中式服装。讲座结束后,核研究院的人员还赠送给梁老师一本诗集,因为他们有一个“虎峪清风”诗社,已经出版多本诗集。梁老师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整合”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课程标准》中也出现了20次“活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活动,需要分享成果,例如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应该让学生互相分享作文,分享习作,也就是,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任务是“提出目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和平等参与”。
二、《课程标准》早已在路上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也说明我们的《课程标准》实践已经在路上。为确保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二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三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梁老师重点解读了《指导意见》中关于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的要求,这里有一个变化值得老师们关注,那就是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这其实也向我们明确了高中的教育关注的综合素质的评价,高考关注的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思维方法的提升。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在路上。
三、践行《课程标准》的先驱先行——自下而上的示范引领
在这一方面,梁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示范引领的例子,例如山东的二七一教育集团,他们做了一个题为“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学习——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研究”,这个课题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启发,我们也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研究单元、主题教学。再有,梁老师的一个徒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践,这个徒弟带领高一学生背诵了72篇《古文观止》和全篇的《论语》,读书笔记可以与身齐,并且围绕《论语》出了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齐头并进。梁老师还展示了她的徒弟说过的一句话“高中三年1000节课,可以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语文成绩自然而然的作为一个副产品出现”这也充分说明了该老师在践行《课程标准》,做到了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的明确目的相结合。
以上就是我们学习参加本次培训课程的收获体会,我们一中全体语文老师也会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践行先驱为榜样,落实《课程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整合”的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019.10.16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学内容
《松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略读课文。
主题阐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教学举隅》中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确立的主题是“如何使略读课文为习作服务。”
二、说教材分析
《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在这组说明性文章”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说明方法,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三、说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四、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记“驯良、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五、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鲸》的表达方法,加深对本课说明方法的认识,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快速默读法:依据本学段中“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捕捉重要信息。
七、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强调的是“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个别词语,为学习课文服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六)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所以,我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和《鲸》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作业超市
1、改写练习
既可以把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的说明文。
2、仿写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语段。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光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只让学生略读是远远东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仅仅围绕导语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反复的读,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掌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能够在略读课文学习的这片沃土上收获地更多更多……
第2篇: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这个网站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松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本文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和准确而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这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动作敏捷,性格乖巧,驯良,讨人喜欢。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说明文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驯、矫、歇、杈、藓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比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五、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呢?(学生自由发言) 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四个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问题。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问题二: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4、迁移训练,小练笔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写完后小组交流。 (三)课文小结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
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以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语文新课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学生期末评语,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 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 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 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 环保作文1500字, 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