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英语教师读后感

作者:2022-07-04 10:16:590

英语教师读后感1


《教师:挑战》这本书发到手里一直没有机会认真拜读,最近终于静下心来,捧起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者鲁道夫. 德雷克斯,细细品读才发现,书里讲的都是与教师日常教学紧密联系的道理与日常案例。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以及直入主题的真实记录,让我身临其境地在这些教学理论及实践中观察体会,沉浸其中。

在阅读中,我明白了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教书”在今天再也收不到预期效果了,许多学生不肯学习。常常让老师感到教学存在障碍,从而寻求家长的配合,甚至寻求校长的帮助,然而这些都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

看到这里我深有体会,这不正是我们很多教师现在正在面临的困境吗?很多孩子并非智力因素,但是为什么就是成绩跟不上?毫无疑问,好的教学方法会增强老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层面的方法可以帮助老师克服孩子抵触学习的情绪,除非老师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并且知道如何改善。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以及群体心理学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书中第一章讲到教师的角色中就说到,如果老师不花时间理解孩子并改变孩子的错误目的,那么她就得花更多时间去应对那些引起麻烦的学生,而且很难走进他们的世界,对他们产生影响。而如果老师学到克服孩子对立的技能,实际上他就能够抵消学校外部环境对孩子所产生的那些负面影响。

要想看懂并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孩子,要不折不扣地接纳每一个儿童的专心态度。在教师创造教学的力量中,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不过是占了三成而已,剩下的七成就取决于教师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感情;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引发每一个儿童潜在的可能性。教学创造的七成与教师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息息相关。

除此以外,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要让学生亲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要先了解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科学有效的沟通技巧,懂得如何抓住孩子的心,并能够恰当的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足够的信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这也是教师的必备技能。

短短几章已使我陷入沉思,书的封底赫然写着一段话,用来勉励自己:“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在教室里表现出焦躁不安,不服管教,喜欢挑衅......老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技巧,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课堂上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以帮助孩子调整,传递科学知识。这就是需要老师完成思想转变,接受心理学培训,在课堂上运用心里动力学和群体动力学的知识,鼓励孩子们相互合作,承担责任,改善课堂的分为,从而向所有孩子敞开光明之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读了这本书,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使命之伟大,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专业成长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技能,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英语教师读后感2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读后感

作为一名幼儿英语老师,我有幸在今年的九月份读了《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这本书。这本书无疑是为我带来了很大的知识补充并且对幼儿英语启蒙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更佩服的是作者安妮鲜花的总结能力,通过自身孩子的经历总结出了一本实用的书并且能打破了传统的英语启蒙方式,我也深深的认同英语学习中,阅读才是领导者。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Phonics真正的价值在于训练阅读能力而不是背单词的工具

起初接触phonics对它的理解是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记忆单词方面。对于语法,我以为跟我们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一样,国外小孩也需要进行语法讲解和授课。但通过安妮的描述,发现讲解语法只是针对ESL的学生才需要。在国外正常的phonics教学内容中不太会讲语法,通过phonics的学习,孩子不仅能记住还从根本上理解,并形成了阅读的能力。英语国家把phonics作为训练阅读能力的方法,而不是记单词掌握知识的方法。所以,phonics 这种我们中国人以前从来不学的东西,老外从小就接触,是作为学习阅读的根本方法来重视的。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老师们会经常说某某两个字母组合发什么音,但并没有理论和专业属于的支持,通过安妮鲜花的阐述,英文字母有两个属性,一个是lettername,一个是lettersound。音才是启蒙的重点。掌握了自然拼读能做到听音能写,见词会读,这才是阅读。

二.怎样进行英语启蒙

1.像学习母语一样学英语,从听音辨音能力方面开始。

2.用原版儿歌和动画来培养语感,不需要听懂单词或句子,重点是培养英语的韵律感和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并且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儿歌比较简单并且韵律感和节奏感都很强,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动画片可以起到情景对应的效果,孩子对于动画熟悉之后听到动画音频会对所对应的情景有联系。

3.不能急于输出,只有输入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会有输出,听音辩音的能力和情景对应也是输出的基础。


英语教师读后感3


说明:《过去的教师》读后感共含2篇,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本文是范文网的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过去的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商友敬先生主编的《过去的教师》,说的是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这些名师的故事。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不仅是因为书中有着这些闪光的名字,更想看到隐藏在这些名字后面的那些闪亮的思想。下面说说读了这本书后的其中一点感受——启迪学生的智慧,照亮一条知识路。

在这本书中,启功先生回忆了他的恩师——史学大师陈垣先生。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陈先生常常指着某件字画问学生是否知道作者。如果学生知道,陈先生必大为高兴,会讲到很多关于这人的事情;如果学生不知道,陈先生只是稍提一下,例如只说“他是一个史学家”,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学生们往往自觉羞愧,回去后查遍关于此人的资料,准备下次见到先生时再讨教。以陈垣先生的学问,他完全可以在学生不知道时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告诉学生,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点到为止,只给学生提供了一条线索,其他的就要学生自己去寻求了。

不由得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无知,以显示自己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教师的智慧就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对知识的兴趣,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我想,陈垣先生正是启迪了学生的智慧,给学生照亮了一条知识路。

该书编者商友敬先生也是一位被世人尊敬的学者,商先生已经去世,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是一个“过去的教师”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透过商先生的序言以及他写在每一篇文章前面的导读文字,联想到他的生平、着作,我们就会坚信:商先生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过去的教师”某些特有的精神。

生命会消逝,但那些闪亮的思想永存。塑造教师读后感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读后感

第2篇:《过去的教师》读后感

这篇《过去的教师》读后感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以前教师的伟大,那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一种精神,过去的教师比我们现在的教师更苦他们的待遇不如我们好,还要面临着战乱,灾荒,颠沛流离。但是他们在教学的时候依然是那么的富有责任感,使命感。

读过这本书之后也不免让我们教师联想到我们这群教师在孩子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姿态存在着,会不会当他们成年之后忘记还是记住有这么一个老师的存在。这本书都是学生回忆老师的,有的老师尽心尽责,一丝不苟。有的老师性格开朗,风趣幽默。我觉得这本书更多的是在对我们教师进行定位,我们教师存在的价值,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

从书中我体会到了教学先要修身。要想当好老师,你自己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学生的很多行为方式是模仿老师的,很多时候你的一个小动作虽然你没有在意,可是学生已经看到并且记到了心里。所以当教师的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仅要注意自己平常的行为举止,更要做到说到做到,做到言行统一,言出必行。

我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在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中我发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效仿苏联搞“五节教学制”,每一步用几分钟分的清清楚楚。现在回想自己,平日上课时,这种情况又是也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在上课时我有时也会按照一定的模式去上某一课,我觉得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寻求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我们当老师的每天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时间紧,工作量大,身心疲惫,心累,脑累,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其实幸福是一种感受。做一名老师,和可爱的学生在一起磨砺,我觉得幸福;和挚爱的教育在一起成长,我觉得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能追求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做一名教师,我很幸福。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2篇《过去的教师》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过去的教师》读后感范文。


英语教师读后感4


导语:《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共含2篇,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给大家带来《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布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穷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串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题目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实在,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固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回,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断,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往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往。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兴奋,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往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卧逗\"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 ,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第2篇:《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下面由范文网的作者为你提供《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的写法。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再次《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让自己的心灵又重新净化一遍。

读着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是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教书匠,还是一位教育家?但是回过头一想,在自己每天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关注到每一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这不也是一项艺术吗?

每每听到旁人讲起书中的一些精彩情节,我总是用那羡慕的眼神看着她——多好,空余时间读读书,可是自己为什么总是觉得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去读书呢?(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静下来心来想想,教育的目的除了教给他们知识以外,更多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2篇《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范文。


英语教师读后感5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含10篇,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大家带来《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近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像与我面对面交谈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阅读”和“劳动”。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有一百条,现在就其中印象深刻的两点建议谈谈我的体会。

一是阅读

看完书后,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持续下去。他的这一番话,能够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书中的第六条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到: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老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书中的第十九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说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劳动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思考。他有一句十分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推荐中,他不仅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潜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构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书中的第九十七条建议里,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中说到:劳动已经像读有趣的书、欣赏音乐、和朋友聚会一样成为需要。他们热爱劳动,因为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了他们的思想,唤起了他们的最深刻的欢乐感——发现世界、进行创造的欢乐感。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取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思考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还有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但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农间劳动,对他们来说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第2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你一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最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在100条建议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所以,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读书启迪智慧,读书激发生机,读书让人充实和幸福,读书使人充满力量,去开拓光辉的未来。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让我们牢记这句话,读书,读书,再读书!

第3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在范文网可以搜索到更多关于《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的精选范文。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一线教师人手一册。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在书中,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4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以下是范文网小编精心搜集的《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完李镇西等著的《给新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已有一段时间了。迟迟没有完稿不是因为忙,更不是因为懒,只是这感想太宏大又太琐碎,每一次的感想都足以写一篇抒情散文的,因此久久觉得无从写起。酝酿了好些天,索性信着思想、信着笔直抒吧。

人的思想就像一潭水,如果长时间没有新鲜水源注入的话,就会腐臭变质。而这新鲜水源的来源可能是积极的实践加反思,也可能是一本书,还可能是胜读十年书的一席话。“黑暗”中摸爬滚打半年的我,本以为自己时时更新的“潭水”水质还不错,可读了《给新教师的建议》之后,突然觉得自己思想的潭水因更新的太慢而即将变臭。如果没有这本书的指点迷津当头喝棒,我将在一如既往的摸爬滚打中渐渐腐臭下去。我庆幸自己恰能在此时遇见“贵人”,因为此时正是我知之不少,而又不知甚多的时候,未来,还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正如刘朝升所说:“新教师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是一个进行角色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学生转化为教师的过程,是一个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者和实践者的过程。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受益于胡成关于读书的论述:“精读专业著作,有助于提升专业水平;而泛读有关文学、史学、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则能拓宽知识面,培养人文底蕴”,也向往郭继红关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建议:“静下心来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心回归家园。一本好书在手,如同享受一道精神美餐,绝不能胡翻乱读。要专注投入地读书,边读书边做笔记,肯下功夫,才不易遗忘;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地读书,才能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我认同刘朝升关于教育事业的呼喊:“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能让你吃饱穿暖的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更佩服潘玉婷精辟的见解:“兴趣比分数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会学比学会重要”。当然,我最憧憬的还是李镇西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出教育目的的教育”、“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令我陶醉的还有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李镇西的“五个一”和“四个坚持”,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体现其“和谐教育”理念的句句精辟、优美、厚重的名言。

我甚至把李镇西当做我人生的楷模,他每天的“五个一”工程更是为我的行为树立了一个标杆:“琢磨并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写一篇教育随笔;读一万字的教育专著或对教育有启示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我知道自己和李镇西相去甚远,无论经验、资历、还是思想认识。但我会向这个标杆去靠近,向这个楷模去学习。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扬长补短,延续以往好的习惯,养成应该具备的其他好习惯。继续坚持每天读一点教育名著并从中摘录一点名言,继续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并思考其中的教育问题;养成每天写随笔的习惯,坚持记下自己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经常找学生敞开心扉、海阔天空聊天的习惯,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自由、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育无大事,细碎繁琐,太多好的习惯要养成,太多好的事要去做。然而,由于精力有限,我决定现在先重点做好以上四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我的成长之路艰辛而漫长,未来,我的世界还是未知;没关系,艰辛的路可以幸福地走过,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无限可能。我相信时间能让一个人衰退,更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

第5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范文网提供的《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都是经过我们会员精心挑选整理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很有感触。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概括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这条建议里,就建议老师们"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 想想从教的这些年里,每学期开学初,通常用不了几节课就可以发现班里的学困生,无论是听课习惯还是听课效果都很差,这直接导致他们掌握知识困难。一开始,我总是雄心勃勃的要逐一辅导他们,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时间的关系、精力跟不上等等最终放弃了个别辅导。就这样每天每节课哪怕只拉下一点点,到了最后复习就是一塌糊涂。新知识都没掌握好,何况是系统复习呢?就如同跑步一样,起步都不稳当,又怎么能在接下来的赛程中夺冠呢?说起跑步,我想起了世界百米飞人博尔特,他的教练格伦.米尔斯曾告诉他,"只要起步好了,之后就是一马平川"。由此可见起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就能掌握好,不至于掉队,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方法。

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当堂能否正常、有系统的工作。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我们总是在埋怨班里人数太多顾不过来,总是怪学生课堂懒得动脑筋,其实如何关注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呢?关键是要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让他们参与进来,学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只解决一个小的问题,学到一个小小的知识,取得一点点进步。总之让他们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长此以往,他们会在这点滴的进步中改变,最终赶上大部队。我们应该对学生寄予希望,也许他们的能力很一般,也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坚信,没有天生的差生,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只要我们能够时刻关注他们,在必要时给他们帮助,给他们进步的信心,让他们在起步时就不至于拉下太远。

同时,我们还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苏大师的分析也的确在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只有在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仔细思索,这大概就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吧。尽管苏大师一再以语文教学为例来谈教师如何进行新教材的教学,但是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明白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基础知识学不好,后续教材会更吃力;计算能力有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低年级的基础打不好,中高年级就明显比别人逊色很多。可见,每次学习新教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就要求自己,每一次教学新知识,每一节教学新内容,不让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让一个学生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题,因为,起步很重要。

第6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在范文网上除了这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你还可以找到更多与你行业相关的其他精品范文。

寒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究问其原因,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这本书还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教师的时间要多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让我明白给孩子时间,给自己时间, 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学生一起进步,受益匪浅。

第7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小编猜你正在找这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但愿你能喜欢。

“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必须面对。我们花去了很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这样的付出总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几位教育家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教育是育人的艺术,教育更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要用“心”做教师。

书中陈树然老师的《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的遗憾》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用心浇灌”;周弘的《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让我感受到了赞美的惊人力量;洪俊刚老师的《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无痕教育的神奇魅力。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力量,收获了启示。

一、用“真心”对待学生

所谓的学困生身上总是存在许多不易改变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进步的极大障碍。工作中,常常感觉我们说了很多,他怎么还是不改呢?事实上,紧靠他们自身努力和我们的三言两语,实在是难以产生效果。如果我们是真心的为学生着想,视他们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我们就会蹲下来细心的观察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他们学习中、生活上、思想上的困难。当学生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所需,这时候我们所做的才是对症下药。“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当学生感到老师是爱他的,是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也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尽力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用“爱心”帮助学生

我们真心的帮助学生必然需要具体的行动。每天繁忙的工作,除了正常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在校的时间所剩无几,然而课堂上也不允许我们过多的照顾后进生。没有时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在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额外的花出时间来辅导他们,无论是平时的交流与辅导,还是放学后的“小灶”,都需要我们格外的用心和关注。本着一颗爱心,我们才会明白额外付出的意义;本着一颗爱心,我们才会想学生之所想;本着一颗爱心,我们就不会计较自己的付出。

三、用“慧心”教导学生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之美在于它的别出心裁,在于它的不露痕迹,在于它的自然朴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经历和个性。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我们不仅要创造性的教育,而且要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一颗慧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会抓住教育的契机,才会选择合理的方式,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有效。

四、用“耐心”等待学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注定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常常在进步与起点间徘徊,常常使老师的信心受挫。但是我们老师如果能多一份理解和耐心,掌握“抓反复、反复抓”的教育规律,我们就会静静地等待学生的变化,而不至于在他没有进步的时候予以打击,这只会让他们更不自信,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来说,教师的耐心在很多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耐心的培育,花蕾终有展开花瓣的那一天。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我们常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用一生的践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他们对学生的真心与爱心,工作中的慧心与耐心,永远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扶持着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越做越好!

只要用“心”,我们就能演绎自己的精彩。

第8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你也可以参考更多《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幼教专业书籍,它概括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准则,还介绍了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如:当孩子不喜欢收拾积木;孩子把喜欢的幼儿园玩具藏在自己的抽屉里时;孩子在幼儿园受和小朋友闹矛盾时;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分歧时;孩子不小心摔伤时……等等都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状况。书中对每一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沟通建议,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以及与家长交流都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篇文章——“做个懒一点儿的老师”,自从看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有点豁然开朗。它让我想起了自己曾在《人民教育》看到的一句话 “如果你是一个忙碌的老师,你的学生也是忙碌的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怎样让我们从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事半功倍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呢,那该是多么理想一种教师境界啊。

幼儿园工作繁忙又琐碎,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怎样合理安排能让自己可以“偷懒”呢?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收拾玩具,边收拾边玩,有的还捣乱,结果把框中的玩撒了一地。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让老师很无语,也许我们会过去训斥孩子或干脆自己动手收拾,省得让他们添乱。于是,我们也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养成了孩子“懒”的行为。其实教师应该把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还给孩子,做一个“懒”动手的老师。陈鹤琴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懒动手,以解放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如穿脱衣服,在讲清并示范动作要领后,就棵通过训练、比赛,让孩子学会穿脱衣服,可要求孩子互相帮助,实在不行老师再去帮忙。再如生活角把牛奶壶、点心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动手倒牛奶、拿点心等,这样,不仅促进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有效地增进孩子的食欲。老师包办少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多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又如在幼儿游戏时,老师也可懒一些,少准备一些成品,多准备一些半成品,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发挥余地

当然懒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懒动脑。懒动脑,以开发孩子们的脑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有时,孩子们会有许多的问题提出来,我不急于给他们答案,有时候老师也可以佯装不懂,让孩子去寻找答案。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所以,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懒动脑,把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求答案,如求助别人、作试验、寻找资料等。老师的“懒”是经过设计的。若是“懒”得恰到好处,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孩子,就会造就一个勤孩子、巧孩子,使孩子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懒”字被赋予了太多的贬义意思,致使很多人都不愿意被说“懒”,只是,现在繁重的负担与压力下,我们要聪明的学会“躲懒”,其实不见得能懒掉一些什么,只是多一份乐观的态度罢了。教是为了不教,懒的前提是认真而有智慧地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所以会偷懒的老师是聪明的老师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

在阅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的过程中,让我感悟了教育的真谛、领悟了教育的艺术、启迪了教育的智慧、分享了阅读的快乐。我喜欢“偷懒”的老师,聪明的老师才会偷懒,有能力的老师才会偷懒。让我们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特长,学着如何在“偷懒”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陪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吧!

第9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如果这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能帮到你,请支持范文网,我们会更加努力!

去年,在郭校长的推荐下,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这本书给我们教师供给了有关教育教学行为的很多提议。其中有两条给我印象异常深刻,也是我工作中所欠缺的。

一一一条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书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课这位历史教师的回答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备课的。”当时,读完这位教师的回答,很受触动,也打开了我心灵的一个窗口,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阅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要有一桶水。”异常是此刻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我们的“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我们此刻要的是细水长流、永不停歇。怎样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惟有读书,厚积才能薄发。

一一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提议中也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想想教学中,有多少次因为自我知识不够而感到黔驴技穷有多少次想旁征博引,却显得力不从心读书不应当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当成为我们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一一想起自我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要么预设的教学资料讲不完,要么没时间让学生做练习。我想,这跟自我教学经验不足,所讲资料面面俱到,没有把握好重点、难点脱不了关系,但仅仅是这样吗不是的,那位从教30年的历史教师给了我最好的答案。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想成为一名拥有教育智慧,照亮学生心灵的良师,必须能够持之以恒地读书。

一一“学习是无止境的”,仅有不断的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才能使自我的教学工作有所提高,教学本事有所提高。

一一另一条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也使我感触很深。

一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到:“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而这样的智力生活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进行引导和挖掘。

一一有一次,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没兴趣学语文,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是没效果。期望我在学校能想想办法。平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孩子对语文不感兴趣。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就想,我必须得做些什么,于是开始了一些尝试。当时,正好该讲《画》这一课,这是一首诗,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们对诗并不陌生,有的孩子都会背好多诗。可是他们不会有感情的朗读,我就把朗读作为这一课的切入点展开了。一下子,孩子们的兴趣来了。这一节课在充满欢乐的朗诵练习、比赛中过去了。

一一之后,我们又学习了《静夜思》《我多想去看看》等诗歌,我又鼓励孩子们加上一些动作表演去朗诵,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一些对语文没兴趣的孩子也渐渐发生着变化。我感到很欣慰。

一一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我给了自我一个期许:从此刻起,努力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人,努力做一个照亮学生心灵的良师益友。期待自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好!

第10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除了这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在好范文可以找到更多其他相关范文,具体请点击更多《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看了《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作者是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翻译得很好,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伟大,他怎有如此多的思想,他怎有如此妙的建议,他怎有如此深的见地?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思想好落后,苏联在一九四几年就有那么好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我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凡事多与学生商量,多与学生沟通,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

再次,从此书中我发现自己作为班主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转化的一些错误态度和做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前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后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学完这一样,另一样又忘记了。我认为要减轻这些孩子的学习负担,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不要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但当我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后,就深深感到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这种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中提出问题,读中感悟。学习的问题不仅在阅读中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与借助了阅读发展了孩子的智力。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这也是教师对后进生个别因材施教的重要实践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

总之,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10篇《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英语教师读后感》,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学生期末评语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