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者:2022-03-13 10:13:310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写好一篇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来说起到关键一步,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

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2。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

(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

3、曲别针的长是3(

)。

4、1米=(

)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 45-26 (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 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

(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转瞬间,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

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_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2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无论是理解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批孩子基础扎实,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5)班数学,由于是刚新接任班级,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暂时了解不太全面,但从学生三年的考试成绩来看,本班学生数学成绩特别差,学困生较多,一直处于本级的最后一名并且成绩与其他班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短短的几天的教学可看出,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欠,因而感到本学期的教学压力较大。本学期的数学课我将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教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

2、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针对我们班部分学生不爱做作业的情况,在作业检查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工责任制\\\\\\\",将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由小组长每天早中两次检查组员作业,没有完成的由小组长负责监督补充完整,小组长的作业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监督,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一些奖励,而对于拖欠作业或作业质量低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若达到三次以上没达到要求的,将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并且一周内不能参加学习星的评比。让每个班干部分工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做到赏罚分明,杜绝学生养成拖欠作业的习惯。

3、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卡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补差工作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6、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齐抓共管,促进进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4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8、对个别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以《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5、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6、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7、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8、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的教育效益。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不耻下问,多提问,多看、多学,以后一定会信手拈来。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具体操作等数学活动,学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经历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促进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等能力的发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

的好奇 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江河的宽度、船舶的定位等,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要应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在上节课中已经学习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进行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计算,但是生活中的问题,仅仅依靠这三个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来解决是不可能的。本节课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让他们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方法直至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发展趋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然要依靠具体的经验材料和操作活动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另外,计算器的使用可以极大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依据教材中提供的背景材料,辅以计算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生自小学起就开始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操作比较熟悉。同时,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简单计算,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梯子靠在墙

上,如果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为60°,梯子的长度为3米,那么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有几米?

学生活动:根据题意,求出数值。

2.在生活中,梯子与地面的夹角总是60°吗?

不是,可以出现各种角度,60°只是一种特殊现象。

图1(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如图1,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 m。已知缆车的路线与平面的夹角为∠A=16 °,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

哪条线段代表缆车上升的垂直距离?

线段BC。

利用哪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求出BC?

在Rt△ABC中,BC=ABsin 16°,所以BC=200sin 16°。

你知道sin 16°是多少吗?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值。 那么,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呢?

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要用sin cos和tan键。教师活动:(1)展示下表;(2)按表口述,让学生学会求sin16°的值。按键顺序显示结果sin16°sin16=sin 16°=0?275 637 355

学生活动:按表中所列顺序求出sin 16°的值。

你能求出cos 42°,tan 85°和sin 72°38′25″的值吗?

学生活动:类比求sin 16°的方法,通过猜想、讨论、相互学习,利用计算器求相应的三角函数值(操作程序如下表):

按键顺序显示结果cos 42°cos42 =cos 42°=0?743 144 825tan 85°tan85=tan 85°=11?430 0523sin 72°38′25″sin72D′M′S

38D′M′S2

5D′M′S=sin 72°38′25″→

0?954 450 321

师:利用科学计算器解决本节一开始的问题。

生:BC=200sin 16°≈52?12(m)。

说明: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操作方法。

(三)想一想

师:在本节一开始的问题中,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 200 m,缆车由点B到达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

学生活动:(1)可以求出第二次上升的垂直距离DE,两次上升的垂直距离之和,两次经过的水平距离,等等。(2)互相补充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函数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

1.一个人由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0°的山坡300

m,再爬30°的山坡100 m,求山高(结果精确到0.1 m)。

2.如图2,∠DAB=56°,∠CAB=50°,AB=20

m,求图中避雷针CD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01 m)。

图2图3

(五)检测

如图3,物华大厦离小伟家60 m,小伟从自家的窗中眺望大厦,并测得大厦顶部的仰角是45°,而大厦底部的俯角是37°,求大厦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

说明: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要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

(六)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节的感受,如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困难,等等。

(七)作业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tan 32°;(2)cos 24?53°;(3)sin 62°11′;(4)tan 39°39′39″。

图42?如图4,为了测量一条河流的宽度,一测量员在河岸边相距180m的P,Q两点分别测定对岸一棵树T的位置,T在P的正南方向,在Q的南偏西50°的方向,求河宽(结果精确到1 m)。

五、教学反思

1.本节是学习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并加以实际应用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三角函数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精神 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依据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取得了成功。

北师版数学初三下册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与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练习题为 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与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第1篇: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说课稿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学习感知过的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也是以后研究学习角、垂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主题图,主要帮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观察,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通过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逐步探索认识这三个图形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的三个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它们之间线段的长度。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通过对线段的探索,引出对直线和射线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4.建立初步几何空间观念。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 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过指定的点按要求画射线、直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出示教材主题图了几张图片,认学生从中找出各中各样的线。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通过教师演示、电脑出示画面,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为下一步描述这三种线的特征做了铺垫。

二、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有困难时寻求同伴的`帮助,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认识线段。在这一环节,我根据图片中的信息抽象出线段。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习线段是直直的且有两个端点,并引导学生经过两点画线段,学会线段的画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度量两点之间很多条线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线段最短。结束后归纳出线段的特征。

2、教学直线时。用课件演示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无限长线,让学生说出直线的特点即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并且通过填表对直线和线段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随后让学生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巩固对直线的认识。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

3、最后通过完成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表格的填写,让学生从总体上感受本节课知识的结构,加深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理解。

四、回顾整理,总结归纳

五、延伸链接,拓展应用

(一)、出示课件: 说出哪条线是线段,哪是射线,哪是直线。

(让学生说明理由)

(二)、猜猜谜语

(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 ( )

2.无始无终 ( )

3.有始无终 ( )

(三)、填空

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直线( )端点。

(四)、判断(几道典型判断题,这几题学生在认识中非常容易出错。)

(1)一条直线长1.5米。 ( )

(2)一条射线比一条直线短。 ( )

(3)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

(五)、完成教材44页练习七第一题

(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和概括结论最终得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2篇: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说课稿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说课稿范文,送一篇给你。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班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名,女生24人,男生38人,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教育和家庭辅导跟不上。成绩参差不齐,本班学生的班底可以,学习主动性不强,理解能力也较差。班级中学生成绩分布水平,中优等的生占1/2,不及格学生和盘桓在60分左右的学生也有不少。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力较弱,本学期我的教学重点的抓基础,练口算,重理解。以求每个学生在原先的成绩上有长远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现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以《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中注重拓宽思路、挖掘多种方法。

5、数与计算的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熟练掌握基本算法,努力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习惯。

6、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7、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对个别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辅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

第一学期测试情况:总分:3341平均分:77.7及格率:88%分:94最低分:40.5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的教育效益。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3)班有学生43人,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少数民族黎族生和难侨的学生,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难的事情,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关键问题。

本班学生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学习的时刻。

二、教学要求。

1、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几位数,能估计商的位是几。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乘法与加减法、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初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脱式计算两步运算的式题。

3、经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这些运算律,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加法和乘法的简便运算。

4、初步认识射线和直线,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体会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5、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角的计量单位“度”。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的角。

6、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7、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分段整理,填写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8、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进行有关的口算、估算的过程中,发展类比迁移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9、在认识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在研究角的度数,认识平角、周角,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习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1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或者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或者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的益处,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1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13、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理性精神。

1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正确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行笔算;

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的位位是几。

2、运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运算。

3、量指定角的度数;

画指定度数的角。

4、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难点。

1、利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2、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作出正确的分析。

3、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4、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判断、创新等能力进行培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_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本学期有学生44人,_16人,男生28人,其中新转来1名男生。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好,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差别较大。课堂中我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但优等生的潜能没能充分挖掘出来,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有几位学生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有一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措施】

一、落实基本教学具体措施

1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重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我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课内外作业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力求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的教育效益。我力求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后进生辅导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2.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每个学生学好本课的知识,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准绳。

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课外作业布置上,要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

3.在教学进度上变单纯求快为合理安排。

学生只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打好基础,注重思维能力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复习才能如鱼得水,深化才有根基。

4.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确立好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5.在作业安排上,力求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巧练。

力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偏差。

6.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注重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规更深、更透地理解和更好地掌握。

7.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针对儿童好奇好胜的特点,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尖子生辅导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学生期末评语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