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历史教案(进入历史教案)

作者:2022-03-07 12:00:120

历史教案1


《探寻新航路》历史教案

【本课课标】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材分析】

新航路开辟作为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不仅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推动人类社会的世界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而且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早期殖民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它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了经济物质基础,在整个人类世界历史具有长河发展中地位无可替代。因此,不管是初中历史教学还是高中历史教学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考点。作为部编新教材(第15课)内容,本节课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教学过程中都起着承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启下(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重要作用,其历史地位和中考地位相当重要。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部编新教材单独将其列为一课。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思维。但由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现象的分析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探寻新航路的原因,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观察地图,说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并归纳四位航海家航行的基本情况,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世界面貌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2.归纳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用日本动漫《海贼王》的海报作为导入。(展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图片)随即出示课题——第15课《探索新航路》。紧接着,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的学习任务,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掌握。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精心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并根据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设问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到课堂设置的情境中。

设问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0页课文内容,并结合材料,想一想为什么这时期人们一定要出去看看呢?(探寻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学生阅读完教材文本内容后,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欧洲人渴望开拓更为广阔的贸易市场。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黄金打造的门窗,到处都是黄金...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不但肆意抢劫商旅,而且还规定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附:14世纪前后亚欧商路示意图)

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认真阅读材料,并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所得的答案记录在草稿本上。接下来的分组讨论,各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学生归纳的原因简洁全面:材料一得出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材料二得出:《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材料三得出:直接原因是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之间传统商业要道(丝绸之路),东方商品在欧洲成本猛涨。

(过渡)设问2:

我们总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如果条件达不到,我们哪儿也去不了。试想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航海家,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满足你远航去世界看看的梦想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1页课文内容,思考探寻新航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思考过后,踊跃举手发言,最终归纳总结得出答案:1、造船水平的提高(多桅帆船的出现);2、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罗盘的应用);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4、西、葡王室支持(人、财、物的保障);5、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实现自我价值的探险精神)……

(过渡)设问3:

既然远航的这些条件都已经具备,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这段伟大的探索世界之旅吧。为了同学们更清楚直观、深入的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路线、成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2-73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新航路开辟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表格。

远航时间

主要人物

航行方向

航行路线

支持王室

学生3分钟自我总结,归纳答案。然后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完成答案。随后,随即附带出了一道连线题及时巩固,有讲有练,学生抢答,效果很好。

趁热打铁,为了使同学们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提高历史人文素养,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教学任务。我又继续抛出了一个问题

设问4:

我们都知道,大海的脾气是复杂多变的。大家想想,在一望无际的苍茫大海上,这些伟大的探索者、弄潮儿们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时间跨度如此之久情况下,在危机四伏的海洋环境下,是什么让这些伟大的航海家成就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展示材料)

材料一:“我们船员大家都生着重病,牙床肿得厉害,又在身体上出现大脓疮,这些脓疮使壮健男人即使没有什么别的疾病,也变为虚弱,以至死亡……如果这种状况再继续2周,我们不是全部死亡,便是再退回到印度去。须知我们已经到这样的地步,不管什么纪律都已不复存在了。——达•伽马航海

材料二:“水手们患败血症而虚弱了,只有一点淡水可喝,少量劣质腐烂的饼干可吃。他们渴望能抓着些老鼠,啃牛皮和吞食锯末以暂时平息饥饿的阵阵剧痛。” 这只船队回到西班牙时,5条船只剩下1条,265名水手只有18人生还.就连麦哲伦本人也未能生还。——麦哲伦日记

设问5:

阅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这些伟大的航海家们身上体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学生踊跃发言,得出答案:只有艰辛付出,才能获得成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具备的勇气、智慧、毅力、积极进取、不畏艰难险阻、团队协作、责任感、过人胆识、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等精神。

设问6:

(过渡)有人说,西欧的中世纪末期是个被发现的历史年代。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发现——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节课我们又发现了“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人”的发现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那么“世界”的发现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出示材料,归纳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之后...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各城市的商业核心地位逐渐被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取代。

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掠夺来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利用这些财富,使用廉价的劳动力、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快速发展。

材料三:随着西方殖民时代到来,世界各地之间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种类逐渐增多,美洲的农作物,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非洲……

材料四: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材料五:1493—1600年,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掠夺黄金27.6万公斤;1545—1560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鼠疫、霍乱疾病,使美洲墨西哥地区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急剧减少了90%。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结合课本知识,概括归纳整理出答案:

积极影响

1、 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2、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为欧洲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经济和物质基础。

3、欧洲与其他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的世界观念开始逐步确立。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消极影响

欧洲国家开启了血腥暴力的殖民掠夺、扩张、侵略的道路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也造成了这些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最后,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梳理知识体系(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

物)并做了一下课堂小结: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从此开始了。当然,随着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扩张、侵略也随之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由此引出下一节课的课题——早期的殖民掠夺)。

课堂练习

【教学思考】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人说,会教课的老师不一定会讲故事,其实每一个历史老师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精心备好课,做好教学环节设计。力争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由浅入深,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佳境,以达到最佳效果。

2、在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构建课堂知识体系,整合教学内容,理清思路、做好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保证一节课乃至一章节不同知识之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过渡性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这是一门大学问。如何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做得滴水不漏,行云流水,使一节课看起来不突兀而浑然天成,这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个人独具匠心的用心思考和巧夺天工的精心设计。

3、语言在情境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语言能带动学生的情绪,感染人的灵魂。庄重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带动课堂气氛,缓解紧张情绪。当然,语调的高低起伏、声音的跌宕变幻也能给课堂增色不少,带动学生情绪进入课堂,融入情景,提升教学效果。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理解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评价新航路的过程中,出示材料,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材料的中心大意,最终总结得出答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能力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从另一方面,学生也树立了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客观评价事件的历史唯物史观。

历史教学路漫漫,吾将继续上下而求索,在今后历史教学教研的路上,我仍需努力,长路漫漫,任重道远。希望并相信自己会做得越来越好。


历史教案2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你们喜欢历史吗?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 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2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3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4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

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1、商朝的建立:过渡。

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

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

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教学后记】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历史教案(进入历史教案)》,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我的母亲优秀作文1500字我的家乡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