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中国书法发展史

作者:2022-06-10 10:11:020

中国书法发展史1


从传奇美妙的鱼雁传书、金戈铁马的狼烟烽火开始,跨过“家书抵万金”、“千里寄相思”的书信时代,来到“千里传音”、“万物互联”的今天,通信行业的演进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它闪现着惊世骇俗的人类智慧,也充斥着风云变幻的江湖纷争,更让我看到了“移动人”可歌可泣的奋斗史。

翻阅中国移动的发展历史,我仿佛看到一位凭自己的双手在茫茫旷野披荆斩棘,最后建立自己强大王国的开拓者。从建国初期到今天,从1G到5G,中国移动经历风霜雨雪,从一棵孱弱树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巨树。

中国移动的奋斗史,正是我国通信技术的奋斗史,1G时代我们落后挨打,2G时代跟随西方蹒跚学步,3G时代开始突破发展,4G时代终于与世界比肩同行,在即将而来的5G时代,我们正谋求创新领先。中国移动在一次次的革命浪潮中虽经筚路蓝缕,却始终奋勇向前,越挫越勇。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作为一个国家机构宣布正式成立。1951年9月25日,人民邮政和电信统一纳入邮电部,邮政、电信第一次实现合并。1967年邮政与电信分家经营。1969年6月,邮电部被撤销,分别成立邮政总局和电信总局,大搞微波、电缆通信工程。1973年6月,邮电部恢复。邮政和电信进行了第二次合并,又统一归国家邮电部。经历了七十年代的动荡,整个通信行业,和中国百废待兴的其它行业一样,都期待改革。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一吹,电信行业也悄然酝酿着一场大革新。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迎来了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GSM和CDMA相继问世,为中国通信的改革拉开了序幕。

1993年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原邮电部部长吴基传打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GSM电话。中国电信的卫星业务,成为了中国卫通的雏形。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也就是原电信移动呼叫中心,被独立出来,成为中国移动的雏形。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5月16日挂牌,负责移动电话业务。

到了2001年12月,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调整之后,中国电信运营商七雄(电信、移动、联通、卫通、小网通、吉通、铁通)争霸的格局基本形成。

2002年1月8日,联通CDMA网络正式开通,我国进入GSM与CDMA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这次重组,是在中国申请加入WTO的大前提之下,为了构建竞争环境,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但是在各方面都缺乏经验,很多做法都欠考虑,所以得失争议很大。很快,通信界第二次重组就开始了。

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北方九省一市电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与小网通、吉通合并,成立新的中国网通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七雄变成了六雄(联通、移动、卫通、铁通、网通、电信)。

2008年,又一轮重组开始了。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公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同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2008年6月2日,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联通CDMA网络。同日,中国联通上市公司宣布将以换股方式与中国网通合并,交易价值240亿美元。

2008年7月27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就出售C网签订最终协议。

2008年10月1日,中国电信全面接收CDMA网络。

2008年10月15日,新联通正式成立,网通推出历史舞台。新公司定名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名称由“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12日,铁道部与中国移动正式签署了资产划拨协议,将铁通公司的铁路通信的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剥离,成建制划转给铁道部进行管理。铁通公司仍将作为中国移动的独立子公司从事固定通信业务服务。

至此,网通并入了联通,铁通并入了移动,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了电信(其它业务并入了航天科技集团)。最终,六雄变成了三雄,形成了目前我们大家所知道的三大运营商的格局。中国移动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杂行业顶端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时代由于特殊情况,中国移动失掉先机。

3G时代可谓是欧美中“三国演义的时代”,由此形成了三大3G通信标准。由刘石代表的Marvell在移动通信领域选择TD-SCDMA作为突破口,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后来居上”表演,彼时,正值TD-SCDMA引起国家高层重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际,TD-SCDMA被明确定为中国3G通信标准,商用化进程明显加快。而工信部为了平衡三大运营商,将中国移动“逼上梁山”——于2009年将TD-SCDMA牌照发给了中国移动,与此同时,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

1998年6月29日,中国大陆地区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了TD-SCDMA标准。2000年5月,ITU正式宣布将中国提交的TD-SCDMA,与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中国移动拿到一手烂牌。在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之际,中国的TD-SCDMA仅有2万多个基站,还算不上一张完整的3G网络;用户总数不到42万,且国际上找不到任何盟友;更尴尬的是,根本没有可用的TD手机芯片和手机。这时,Marvell推出PXA920三核基带芯片,实现了TD千元智能机,刘石形象的将这一事件比喻成“单骑救主”。此时,中国移动的3G建设虽不至全军覆没,可也是举步维艰,“移动人”始终在寻找出路。

当人们刚刚开始习惯用3G网络刷刷微博、发发微信的时候,4G时代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悄然而至了。2013年12月4日,中国政府正式向国内三大运营商颁发了4G牌照,均为TD-LTE制式。从拿到TD-SCDMA这张烂牌开始,中国移动就一直在主动开疆拓土,LTE自然而然进入了移动的视野。当时,国际上的4G备选标准有WiMax和LTE,LTE又包括全球标准化组织提出的FDD LTE、TDD-LTE以及大唐提出的中国TDD-LTE。中国移动通过积极斡旋,最后形成了一个融合的TDD-LTE标准,里面保留了大唐提出的帧结构,其他多与LTE FDD一致。在中国,TDD LTE标准被叫做 “TD-LTE”。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TD-SCDMA技术的基础,中国在4G时代主导研发了4G标准的TD-TLE技术,在通信领域开始与世界比肩同行。

2013年年底4G牌照发放的时候,中国移动的尴尬历史时刻又一次上演——只有高通能够提供4G芯片,这时,Marvell再度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刘石的团队献上了PXA1920芯片,这也是全球首颗五模芯片。在中国移动首发的4款4G手机中,两款采用高通方案,两款采用Marvell方案,此后长达两年的时间,Marvell的4G手机芯片一直占据着世界第二的位置,比海思和MTK还领先。

4G时代,满足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而5G时代,除了对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流量密度、时延、峰值速率、移动性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连接需求正在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万物互联将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万亿级新市场。

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透露,中国移动4G累计投资超过4500亿元,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TD-LTE网络。对于未来的5G技术,中国移动将在今年内地5个城市开展场外试验,争取2019年实现预商用。中国移动是2019年“预商用”,中国联通是2020年“正式商用”,中国电信是2019年“试商用”和2020年前后“规模商用”,虽然有些差异,但基本可以判断,2019年的下半年将是中国5G的启动时间,而中国移动会再次“先行一步”。

虽然中国移动在5G市场领先一步,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被拍进竞争的大浪中。时代的步伐,快速向前,行业的日新月异永不停息,中国移动人一定以史为鉴,秉着“臻于至善”的企业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PS:文章中的时间和数据参考《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国通信运营商发展史》)


中国书法发展史2


经过多年的市场打拼,发现在国内的电气行业里开关柜的技术比较落后,国外的技术领先我们很多年,于是想方设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决定于丹麦XX公司合作生产XX开关柜。正好这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城市改造开始,新产品炮打响,销售猛增,这为今后创立XX奠定了基础。

产品畅销全国,在当时的市场发展较为迅速。原来XX高压柜体积庞大、功能落后、故障率高,原装进口价格昂贵,不利于客户接受。在全国性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时代背景下,市场需求非常大,决定研制新型的XX高压柜。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被广大客户接受,销售量直线上升,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全国各大小城市,并得到客户一致好评,随着市场营销体系的完善,产品技术不断完善,制造设备的更新,检测设备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在此期间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的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及发展目标,引来了全国各地的销售精英和科技人才,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为工厂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提出三大战略构想:品牌、产品、人才。产品范围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单纯电气柜组装到自己生产元器件。从产品单一发展成现在的系列化,并不断的技术更新,获得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在此期间公司投入巨资用产品的研发,外请专家坐阵指导与专业院校、设计院合作,不断完善产品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同时也培养了企业自己的大批年轻的技术人才,他们有着知难而上、勇往直前的企业精神,成了XX的栋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捐款捐物,帮助特困户、贫困人员渡过生活难关。企业的发展回报了社会。


中国书法发展史3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书《中国乞丐史》。先给大家来一首定场诗,说的就是乞丐:垢颜蓬鬓逐风霜,乞食披尘叫路边。此去回头君莫笑,人间贫富海茫茫。这首诗让我想起原来看过的一个小故事,说是清朝时,有一乞丐流浪到通州,因饥寒交迫倒毙路边。人们在他身上翻捡到一首绝命诗:“浪迹天涯独自由,手携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管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界,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容吠未休!”显示出这个乞丐胸襟高旷,卓而不凡的内心世界。南明福王政权崩溃之际,文武大臣非逃即降。有个乞丐在南京百川桥上题诗道:“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管逃?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条。”卑田院即收养乞丐之养济院。写完这首诗,乞丐就跳河自尽了,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忠君爱国的精神,对贪生怕死的腐官庸君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这是我原来看过的两个小故事,现在言归正传,给大家讲讲我推荐这本《中国乞丐史》的两个理由:

第一、这本书填补了“乞丐”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空白。

中国素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著称于世,史籍流传于今者可谓浩若烟海、汗牛充栋。然而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年之久,在封建独裁政治体制下,文化不过是其奴仆,史学专为“资治”服务,一部二十四史实为一部帝王将相家族史。追捧政治,蔑视文化,搞影射史学,史学为政治做注脚,不客气地说,其封建余毒在现代之学界犹存。五四运动以其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姿态,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梁启超认为:历史乃是人类共同进步的文明史,率先倡导要撰写文化史。史学家柳贻征将理论付诸实践,出版了第一部《中国文化史》,从而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掀起了一场研究文化史的热潮。鲁迅说: “中国学问,待重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鸟烟瘴气,莫名其妙。其他如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都未有人着手。”由此可见,鲁迅先生不但非常赞同开展社会史、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而且在这里还特别指出了要开展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亚文化专题史的研究。然而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思想领域才得到真正的解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学领域里又掀起了第二次撰写文化史的热潮,《中国乞丐史》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书的,它是第一部关于研究乞丐问题的中国通史著作,堪称填补空白之作。这本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体例上均颇具较强的原创性。具体来说,该书在内容上所叙所论乞丐阶层的方方面面,皆为发前人所未发,论前人所未论,这在以往的史书上是见不到的,为了写这本书,作者曲彦斌陆续涉猎了典当史、行会史、保安史、经纪史、拍卖史、生肖史、隐语行话史、招幌和招徕市声史、俗语史乃至流氓文化等等,因此,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令人闻所未闻的掌故,非常有趣。

第二,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这本书书在内容上十分新颖,而且所写有关乞丐的话题,非常贴近生活,有浓厚的市井和乡土气息,因而妙趣横生。关于乞丐的话题,人们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无人不曾见过乞丐,即俗称“要饭的”;说不熟悉,何人知晓他们究竟生活怎样?他们行乞究竟是因穷困所致,还是好逸恶劳?他们行乞的理由究竟是真,还是假?总之这是一个人鬼混杂、隐秘难知的社会特殊群体。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就可以探秘这一未知世界。其实当代街头出现的许多行乞把戏,早在明清时期便以见诸江湖隐语行话之中了,例如:讨饭行乞称“挂 ”、 “碎山”,瘫叫花子行乞称“披街”,伪作落难行乞称“搽相”、 “沐猴”,书写悲情行乞称“磨街党”,携带妇女行乞称“观音党”,戴孝行乞称“丧门党”,作揖行乞称“丢圈党”,哭诉行乞称“诉冤党”,耍蛇行乞称“扯溜”,耍猴行乞称“耍老子”等等。仅此我们便可以看出,丐帮是有着极其细致分工的,并且这种分工早已相当成熟,自古以来便有了这一“传统文化”。据作者的多年研究,丐帮不仅分工细致,而且还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既然有组织形式,就有帮主与成员的等级差别,就有秘密活动行规,秘密活动领地,甚至还有自己特殊的信仰和价值观等。在他们的行乞过程中,每日所遇所闻,更是形形色色,离奇古怪,活脱脱地勾画出一幅社会风俗史画卷。

 


中国书法发展史4


同志们: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下面我对党的改革开放史和中国工运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和中国工运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多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多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跌宕起伏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作为公路养护公职人员,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立足公路养护工作职岗位,认真履职、敢于当担,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路养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公路管养新篇章。

这节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国书法发展史5


第1篇:《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哲学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喜欢买书,但不是爱读书的人,每次读书都是虎头蛇尾,一旦不能一气呵成,就从此搁置了,于是家里、办公室到处都是看了一半的书,或将书翻扣着将封面封底统一向上,或夹个书签等待下次能把它想起,理论书籍更是如此。要“照镜子,正衣冠”,我应该老老实实承认,每次写个人评价“能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其实是撒了谎的,对于我这种说假话已经近乎习惯的人,的确应该“红红脸,出出汗”好好进行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了。

儿子读高三,经常会在网上买书,中学封闭管理,无法收快递,地址常常留我的。鉴于此,我比儿子早一步接触到了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的中文版。冬日的午后,天气格外好,太阳暖暖的照着,大院里的银杏树叶子飘落下来,一地金黄。水池边的长椅被晒得暖暖的,四周静悄悄的,应了一句俗话:太平时代“连午后的阳光都是安宁的”,我干脆坐到长椅上,打开快递包裹拿出《中国哲学史》,四周一片静谧,内心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安静乃至干净,“一篇读罢头飞雪”,不知今夕何夕。我这样一个无知的躁动者,第一次与冯友兰先生慈父般的目光深切对望。

不得不说,《中国哲学史》是一本很好的哲学读物,它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思索人生。

冯有兰先生说,“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有些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不同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构成某种哲学的特色。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有着众多的门派和不同的发展完善阶段,在中国,哲学与人人有关,中国哲学支撑起了中国信仰的半壁江山。

《中庸》第一章上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感情还未迸发出来时,内心无所谓“过分”或“不及”,这时称为“中”。人的感情倾泻出来,保持恰如其分,达到“和”。“和”来自“中”,“中”又是“和”所必须。这个思想适用于表达人的感情,也适用于表达人的欲望。每个人的行为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一个平衡点,使人在表达感情和满足欲望时,知乎所止。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各种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适度地满足,社会便达到和谐、安定、秩序井然。当然,有些事情争取是好的,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也必须要去争取,没有人愿意做行尸走肉或仅仅是人生过客,这是一个好时代,我们应当通过努力来成就自己。而现实的欲望常常让人疯狂,不择手段让自己的房子、车子、票子等等各种财富最大幅度的增长,或以自己拥有的各种权力为荣耀,争一时之高下,此刻,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为了什么?那真是我们想要的吗?富贵也好,贫贱也罢,最后只不过或无或有的一块墓碑而已吧!

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哲学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记得有一次在领导宴请西班牙客人时,席间听到这位客人说,中国的问题是“管了太多的穷人,所以富人的负担很重”。此刻,这个问题用中国哲学观点便能回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就是“仁”,这个“仁”就是“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王道”,中国需要富强、渴望富强、离开了“富强”国家便会陷入积贫积弱,这是中国近代史最惨痛的经验教训,但中国的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富强”所能解决的,把富强建立在王道的基础上,实现王道与富强的统一,才是更高层次的富强。

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如果说读史可以明智,那么读哲学,可以让人活得通透。

此文有感于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

第2篇:《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中国哲学史》读后感范文,送一篇给你。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读完《中国哲学史》后,再比较之前读的《西方哲学史》,我可以明显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纵观当今之世,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也就是根源于此。

《中国哲学史》中也是以人物思想为单位展开阐述,向读者呈现了一副中国思想的发展脉络图,但究其核心,中国哲学史中还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而这几个特点,我认为也是中国人思想的核心,我们可以从这几点上来探讨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中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国人重人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起,无论是儒家的“仁”,还是墨家的“兼爱”,还是道家的“人道”都彰显了中国古人对人情的研究,尤其是思想史的后期,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主流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更加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中国的统治者开始走上了孟子所说的“王道之路”。人情成为中国思想教化的核心,中国人慢慢也陷入其中,所以不得不说当今的中国人也还是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枷锁。

第二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中国人思想的发展之路,从人到家再到国,中国的“家国梦”,从《大学》中“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显现出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西方与我们不同,他们是“人—民—国”这样一个发展思路,首先成为公民,再由公民组成国家,这也许也和西方国家的小国寡民有关,但这却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而中国的“家国之路”随着大家庭的瓦解,核心

家庭的组件,“家国之路”也为大多数人所废弃,礼教也逐渐衰落和被时代所抛弃。

但是中国思想中也有很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东西,那就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孔子说“中不偏,庸不易”,谓之“中庸”。不偏不倚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后人对这一观点也加以运用,比如汉朝统治者的“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道,“外儒内法”之道,其实就是对中庸的实践运用,不走极端,包容百家,坚持一条道路走到底,反观现在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也是对“中庸之道”的一种运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不偏不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庸之道可谓深入中国人心,中国人骨子都有“中庸”的影响。中庸之道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不偏不倚、坚持到底”。《中国哲学史》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和特点,在此我就不再详细论述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是巨大的矿脉,沿着他们逐渐深入下去,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东西。这就是哲学的魅力!

2013年4月1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中国书法发展史》,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学生期末评语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