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仁智义礼信(精选5篇)

作者:2022-04-14 10:08:070

仁智义礼信1


转眼间,这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一切都该是以平淡收尾,然而我的心,却因着义教而百感交集。一个有意义的全新的体验。

记得在每次上课前的晚上,我都在幻想着明天的义教小朋友会遇到怎样的难题,或者他开不开心,听不听话......

第一次义教的时候,我真担心自己会过于紧张,讲解得不够清晰,或者课堂上会有什么突发事件令自己束手无策。

一开始,她比较安静,不想理我,问她问题她也不回,等到后来的后来,她慢慢地和我熟悉了,一切都觉得特别地感动,特别地开心。

当然,义教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要和小朋友玩得来而去过分地讨好她。在这个过程,我觉得,它需要适当的微笑,适当的严肃,适当的自信,适当的谦卑,适当的宽容……在适当的种种中还要掺入饱满的热情和足够的耐心。虽然课已经结束了,但回味起当时自己的无所适从,心里依然有些酸楚和感动。

课后,我和她交流,九、十岁的年龄差距,在她身上我仍能找到久违的童真。他她表露给我的是一张是真实的面孔,没有伪善,也没有隐瞒。这让我感受到初为人师的快乐和真味。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依然憧憬儿时梦的伟大与美好……也许是爱上了每一次和童真的触碰。

但我不得不这样想,这义教只是一个尝试而已,路漫漫实难求索,更何况尚未明确自己的方向。四年后的人生征程是否要扛着责任和博爱一成不变地付出自己不求任何回报的善良和耐心,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实难明确地答复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其之多,而许多方向都有实在的意义,要走哪一条,也许会随着自身的思量而有所侧重。但目前,我还是青睐教师这条路的。

今年是第二年的义教了,很喜欢君宠,很喜欢义教的感觉。


仁智义礼信2


第1篇:观《郑义门》有感

这篇观《郑义门》有感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郑氏家族的集中地,郑氏的传世故事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他们以家规、家训为尺,注重自己的品行与言辞,做了后人争相学习的榜样。

郑氏家规中,“孝”字显得格外重要,“百善孝为先”,“孝”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美德,在家中,“孝”更是父母长辈一直反复强调的“家训”。

孝在我心中,仿佛是一根长了倒刺的鞭子,时刻鞭策着我做人应有的基本礼貌,我不敢去触碰它,更不敢弹劾它在家人心中的地位。那一次,正是一年中最后一天,更是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奶奶有事出去了,但忙活一天的我们,早已饥肠辘辘,,面对一桌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我们止不住的吞了吞口水。

最小的妹妹最先表示抗议,“妈妈,我饿了,可以先吃吗?”她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肉嘟嘟的脸上那双黑宝石般的眼眸蓄满了泪水,摸了摸肚子央求道。

“不行!你没看到奶奶还没来吗?奶奶是长辈,她还没有来吃饭,我们是不能先吃的!”妈妈有些生气。我知道,奶奶不来,妈妈是不会让我们动筷子的,但是,我知道她是在座所有人中最饥饿的。早上六点开始,妈妈就开始忙活,一直到现在,她比我们更加饿更累,但她却一直没有吃一口食物,直到奶奶回来。

在饥饿万分的情况下,母亲用“孝”字鞭策自己,克制自己的饥饿,做到”孝”的基本礼仪。这更加深了我对它的印象,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以后我是否会比母亲做得更好,但我会努力做到它的基本事宜。孝的礼仪,便在我的心中永存。

第2篇:观《郑义门》有感

给你一篇观《郑义门》有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治国之要,在乎民风;名分之本,在乎家风;换言之,家过同构忠孝礼仪。”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一部分,就似万物中的一物缺少了便成立不了。所以治国要从治家开始,可见其家规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黒买,以恭家法。”在九百多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的郑义门,被号称“江南第一家”。在近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动画登录央视。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着郑义门的孝义家规。

《家法如山》一集中告诉我们:“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天下之大,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呢?从《郑濂当家》一集中告诉我们家长当家,以诚待人,一定要大公无私,常视一家,如一身也。就如我们的祖宗杨震,他以大公无私的精神一身正气。杨震拒金的故事闻名天下,其中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深刻的告诉我们,以诚待人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与社会,才能常包安宁。无论是为官处事还是做普通人,以诚对己,以诚待人,慎微慎独,时刻谨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教化为先》一集告诉我们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多么深刻的一个道理啊。现在的父母都说什么要勤劳、要诚实,而自己却让孩子干活、撒谎。因此,树家风,立家规是非常重要的。

“听听听 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胤。眷兹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

第3篇:观《郑义门》有感

本文是范文网的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观《郑义门》有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百善孝为先,孝乃中华之美德,《郑义门》中的郑氏子弟便可见一斑,囊括所有。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家规历沧海,代代有相传。忠孝礼仪廉,江南第一家。”郑氏子弟对待家长都是很有礼貌的,对待父母更是如此。记得郑栋与他的母亲到舅舅家去做客,归返时舅母硬要把新绸缎缝制的衣服塞给郑栋,郑栋怎么也不肯收,心中牢记着家规:郑家子弟未满二十五岁不可穿丝制衣裳。我认为这便是孝顺,孝顺不单单是对父母好,而且要听从父母亲的话,不让父母为你担心。返途中,郑栋更是听从家规:未满三十里地不可坐车。途中饥饿,其母拿出一枚饼来给他,郑栋一定要让其母先食,他选择了爱母亲,而不是单单的接受爱。

郑栋的举止中无不表现出他对母亲的孝顺。而如今的我们呢?也是否如同郑栋那般孝顺?还是恰恰相反?

常有同学唠叨,父母是怎样怎样的烦人,怎样怎样的不可理喻,怎样怎样的不理解……这是孝顺吗?绝对不是。说得好听点,是青春叛逆;说得直白点,就是父母简直养了只白眼狼。

也常听人说起“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是否要依旧走这悲伤之路?所以,孝顺,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来表达孝顺。也许,陌生人给你一丝丝的帮助,你就会感动不已。而对于父母呢?他们从你出生开始就照顾你的衣食住行的,教你怎么吃饭、怎么走路、怎么穿衣,是他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为你担心这担心那的.。他们才是你最需要感恩的人。即使你的父母没能照顾好你,你也要感恩,毕竟是他们给了你生命,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五彩的世界。父母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创造更优越的环境,他们本可以不这样做,但是他们爱我们,想尽最大的努力给我们最好的。

我们要学会用行动来展现孝顺。父母在用生命来爱我们,而我们呢?我们只是一味的接受爱。偶尔洗个碗,妈妈就会开心得不得了,到处跟别人炫耀。而你却把这当成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理解妈妈有多么的爱你,你知道这会给妈妈带来多大的伤害吗?你是她的骄傲。你总觉得孝顺就是在长大的时候给爸爸妈妈买东西,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是的,这也是一种孝顺,但这并不是全部。孝顺是从小事做起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饭时跟父母聊聊你的喜怒哀乐,聊聊你的校园生活;吃完饭时和妈妈一起收拾收拾碗筷,一起洗洗碗;空闲时陪爸爸妈妈看看电视。也许你这一小小的行为,都足以让他们开心好一阵子,都在为你的懂事而快乐,为你的成长而喜悦。这些对于你来说就像是举手之劳,你做了那便是孝顺,你不做却让爸妈失去了炫耀的资本。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你才是最重要的资本。

孝顺,从小做起!

第4篇:观《郑义门》有感

以下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观《郑义门》有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郑义门》这个动画片对我的感触很深,它告诉我了一些对我现在乃至以后都很有用的道理。比如——\\\\\\\"以法齐家\\\\\\\"!

在这里面它又让我知道了河防如同治家,水急而堤高。那些家法、家规固然好,但将礼教深入人心才是长久之计。

治国之要,在乎民风;民风之本,在乎家风;换方之,家、国同构忠孝于一理。

还让我知道了贤惠的本义,妇的贤惠,何为贤惠?孝顺公婆,恭敬丈夫,慈爱子女,善待妯娌。何为不贤,举止轻浮,妒忌他人,恃强凌弱,拨弄事非。

不仅如此,还让我明白了治家靠的是什么。治家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

如果奉行申韩之学,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那古人说的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人民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人们自暴自弃,甚至上歧途的。

更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圣人之法的关键在于修身二字。知律者能够保其荣耀,不自律者灾祸就不远了。为什么要成立家规呢?因为家业之成,难以升开。要想家业成,必须俭以持家。而农夫就起到了约束人心,进德修业的作用。而且国之根本就在于家!古人说\\\\\\\"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齐,而后国治。\\\\\\\"而家风不正,就在于子女后代不懂规矩,不懂做人、做事的规矩,不能自律。所以说一个家里有一条好的家规,对这个家的子孙后代们会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古人崇尚植物。因为他们认为一些植物的精神可以教他们怎么做人。比如兰草,一些人崇尚兰草这种\\\\\\\"夕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样自强不息、孤芳自赏的精神。还有荷花,一些人用荷花这种初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精神来勉励自己。告诫自己不要因为其他人坏而自己变坏,要初出淤泥而不染。

古人还敬仰孝。认为百善孝为先,觉得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那他就不佩称之为人。告诉后人做子女的要把孝用行动表示出来,不要挂在嘴边。

古人用\\\\\\\"知耻近乎勇\\\\\\\"这种方法教育后人。告诉他们,你犯了错,不可怕!只要敢于承认错误,就还是好孩子!

总之,《江南第一家》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和待人接物的道理。我要把《江南第一家》里的内容古为今用,用来告诉自己每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怎么去办。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4篇观《郑义门》有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观《郑义门》有感范文。


仁智义礼信3


18岁,风华正茂,也是人生一个新的里程碑,你已进入了成年人行列,这意味着从此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儿子成人礼的一封感谢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儿子成人礼的一封感谢信1

孩子: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曾经呀呀学语的婴儿,转眼已长成婷婷玉立的少女,再过六天,你就要迎来人生中的重要日子----十八岁生日。从这一天起,你将逐步告别羞涩,大方前行;告别稚气,走向成熟;告别娇气,迎接责任;告别中学,迈进大学;渐别父母,走向独立。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少有独生子女的娇气,从小到大没有让父母操多少心。小时候耍的一些小聪明也因为爸爸太聪明经常被发现,让你感到压抑。高中三年的住校生活,让我看到我们家的小女生原来也很独立。

三年来,东山顶上,刺骨的寒风和酷热的夏暑都让我们担心你能不能挺住,时间证明你和同学们一样的优秀,谁说独生子女只有娇气?你们一样有坚强。在贵阳实验三中的三年,老师们无私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素养,让我们看到了你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学习的信心,成长的快乐和健康的幸福,选择贵阳实验三中,我们都对了。

度过十八岁,再过一个月,你将与同学们一道,迎接人生中的六月大考,接受高等院校的挑选。三年的高中生涯,尽管与优秀的同学们有差距,但你是努力的、进步的。这个时候,再加一把劲,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是满意的。

父母只是给了你学习的物质条件,无论今后怎样发展,你都要感谢校长营造出的良好学风和老师们精心的培养,要知道,年轻的贵阳实验三中成为全省一流名校只用了短短几年,要感谢实验三中给了你三年的宝贵时光,要记住并骄傲的对人说,你们是贵阳实验三中的学生。

度过了十八岁,就要告别高中时代,要珍惜高中三年与老师和同学们结成的深厚情谊。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想念一下东山之巅的母校、永远的老师和曾经的同学。

爸爸的中学时代是在一个县城中学住校度过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同学们热爱母校,敬爱老师,关心同学,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经历的环境与今天已不可同日而语,比你们艰苦得多,但我们那时承受的压力比你们小。父母经历过高考,接受过好的高等教育,知道高等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深远,我们对你没有过高的要求,凡事顺其自然,尽自己的努力,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爸爸永远支持你,轻松前行吧!

有些话语,十八岁的你不一定能理解,需要今后吮吸知识不断充实,需要历练经历不断提高,需要丰富的阅历不断感悟。爸爸相信自己的女儿,走过十八岁,会更加快乐、健康、阳光、进步!

爸爸

20__年__月__日

儿子成人礼的一封感谢信2

儿子,说实话这封信我一直不愿意写给你。不是妈妈对即将成年的儿子没有话说,而是我一直在拒绝你即将成年这个现实。

因为这意味着,你丰满的羽翼将不再满足于我给你打造的狭小的窝巢,意味着我有限的能力已不再能满足你对未来无尽的.探求。而在过去的十八年里,我已经习惯了身边有你,窝里有你。习惯了我们母慈子孝的甜蜜生活。

好吧,我承认你现在长大了。你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意志和智慧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迎接你即将到来的人生旅程中第一场严峻的考验。这将是对你十八年来所有智力体力的综合测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

儿子,这里我不想对你谈责任、谈独立、谈感恩、甚至谈爱。因为作为名词,你对它们早就耳熟能详。而要领悟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需要一生的时间去慢慢体会。妈妈欣慰的是,截止到今天,你一直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独立意识且对世界充满爱的好孩子,小男子汉。以后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我相信将来无论在社会在组织还是在家庭你都能做到铁肩担道义,为你身后的人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对此,我从未怀疑过!

但是你有缺点,脆弱存在在你心里的某些角落。或许是爱之深忧心过重,或许是责之切反生求全之虞。要知道很多时候,过多考虑别人也会影响合作进程,一念之仁瞻前顾后容易错失成功良机。

所以在你成年的时候,我把钢七连的六个字送给你:“不抛弃,不放弃”。愿它们伴随你走过今后的漫长岁月。

最后,妈妈对你说:儿子,妈妈爱你。

不管你将来的人生是灿烂是辉煌还是颠簸,父母都永远和你站在一起,永远是你身后最大的支持者和赞美者,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境下……

儿子成人礼的一封感谢信3

儿子:

这是妈妈第一次正式给你写信。记得你16周岁生日时,我曾想写封正式的信给你,想想还是等到你18周岁吧,等到你成年的那一刻。没成想,这封计划写于2012年5月23日16:30的信,却由于学校的“十八岁成人仪式”而提早半年进行。

孩提时候稚嫩的你还恍若在我们眼前,如今,你已经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你,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最让我们欣慰的,是你认可我们对你的教育。我们三口人,是那么幸福、温馨、快乐!

当听到别人说你懂事、有礼、踏实、明理……我们心中漾满了幸福。不仅如此,你还孝顺、善良、阳光、节俭……看到你,我们心中总是充满着快乐!

自小在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锻炼了你自理、自立的能力。七年级后半学期开始,你就独自骑车上下学,第一次被雨水淋湿的感觉你还记得吗?高中学校离家更远了,高中一年级后半学期开始,你又独自骑车上下学,被大风刮得往后倒退的情景你还记得吗?等等,如此的“挫折”也好,“磨难”也罢,你可能不曾记得,但是这些“磕磕绊绊”串成了你成长的足迹,它们,是弥足珍贵的,足以为你真正成年以后可能遇到的“不如意”积攒了应对的经验。我们爱你,但不溺爱你,很高兴,儿子懂得爸妈的心。

看到儿子一天天长大了,越来越懂得疼爱父母了,越来越有担当、有责任感了,我们从心眼里高兴。

成年,18岁,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该告别稚嫩,走向成熟;告别青涩,走向稳重;告别莽撞,走向理智;告别轻率,走向责任。这个转折,对于你,一点都不难,因为你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祝贺你,儿子,18岁,意味着你获得了中国公民的全部权利,同时也意味着你应独立承担法律的责任,意味着青年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理性成熟的到来……18岁的到来,显得这个时刻是那样的庄重,那样的神圣;18岁的到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担当责任的到来。我们相信你,能够担当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你有一颗大爱之心,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爱人类。希望你,也相信你,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增长的才干用于建设我们的家园,使得我们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儿子,心中的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的过程可能有些艰辛,但品尝硕果的时刻却是幸福的。愿你,为拥有那幸福的时刻而不懈追求!更愿意你拥有幸福、快乐、美满的未来!

儿子,勤奋好学是创造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愿你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健壮,磨练得更加睿智,用不懈的努力去换取无悔的人生。

加油吧,儿子,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够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人生画卷。

永远爱你的爸爸、妈妈

20__年11月11日晚

儿子成人礼的一封感谢信4

亲爱的孩子:

从今天起,你就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爸妈真诚的祝福你!青春与欢乐齐飞,志向和奋斗同在。18岁,风华正茂,也是人生一个新的里程碑,你已进入了成年人行列,这意味着从此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并不断成熟起来,在21新世纪的社会生活舞台上践行你们的光荣与梦想。

鸟不高飞,不知蓝天之阔;人不远行,不知世界之大。18岁,青春亮丽,如诗如梦,风光无限,要振奋起理想的翅膀,飞之高远,全凭你们的志向。但能够自食其力,一生平安幸福,是作父母的最大的愿望。爸妈在你十八岁生日这个重要的日子给你写这封信,要表达的意思相信你已经读明白了。丰富的人生之路你已经走到了十分重要的阶段、今后的人生风景逐渐增多、故事也逐渐增多,未来的人生之路,将是漫长而丰富的。

妈妈还是要把前辈做人的道理讲给你,或许在今后的人生中对你有所帮助。感恩与回报: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切记:“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报”。在你人生的每时每刻,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会对你

或多或少的有所帮助。正面的,甚至是反面的,要学会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至少它能让你在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学会保护自己。助人与善良: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要存一颗善良之心,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你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从中获取快乐。

宽容与理解: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遇事以己为中心,要识大体顾大局,尤其在与朋友相处中更应做到这一点,用心体会吃亏是福的含义所在。知足与放弃:这是做事的良方。凡事不可走极端,无论任何事,都会找到满意的一点,这就是知足。

而所谓放弃,就是舍与得的辩证关系。坚信:“无为者,无所不为”。品味“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的真正含义!谦虚与真诚:这是做人的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无论做人或做事,都要虚心在先,以情动人,以心感人。

谨言与慎为:这是处事哲学。“言多必失”,切记言过其实,做人要讲究诚信。而在做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避免鲁莽行事。坚强与执着:这是成功的秘诀。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或许会经历意想不到的坎坷与荆棘,能劈荆斩棘到达理想彼岸的人,一定就是坚强与执着的人。孩子,你离高考的日子已屈指可数,爸爸衷心希望你静心、

安心、细心、专心,好好走完高中学习生活最后一段精彩的路程,给自己苦读15年追寻学习梦想的历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儿子成人礼的一封感谢信5

亲爱的儿子:

再过一个多月,你就18岁了,你就是一个成人年了!

真没法儿想象!怎么一转眼,你就变成一个大人了!在我们的心里,似乎牵着你的小手,在游乐园里玩,还是不久前的事;爸爸把你一把举起来,扛在肩膀上,就像是昨天的事。时间走得太快了!

说实在的,我们太留恋陪护你成长的这18年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喜悦和感动。今后,爸爸妈妈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细细地回忆、温习这些温馨的细节、片段和故事。

“成年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生理和心智都已经足够成熟,能够独立面对生活;意味着你开始具有独立承当民事责任的能力,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意味着你可以也必须与所有的成人一起,开始思考、建设、管理、改变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其实,从你一上中学开始,我们就已经把你看作“大人”了,我们跟你平等地商量、讨论关于你成长的所有事情。你还记得吧,爸爸曾经跟你说过,一年365天,除去12天,父母都保证是你快乐的日子;为什么要减去12天呢?因为每个月我们可能要跟你谈话一次,这一天不一定是快乐的,但一定是对你有益的。我们每次跟你谈话,都把你当做平等的朋友。

孩子,过完18岁生日,你就要去美国上大学了。这是你生命中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我们全家的一次重要选择。整个准备过程,都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做的;当然你自己的努力是最关键的。支持我们做出这个选择的最基本的理由就是:

1、我们向往创造和改变,不愿意继续接受平庸的教育;

2、我们向往崇高,不愿意继续接受缺乏道德的教育;

3、我们向往真诚,不愿意继续接受虚伪的教育;

4、我们向往理想境界,不愿意继续接受过分功利的教育!爸爸、妈妈作为见证人和亲历者,目睹了你在此过程中的成长。

这是你第二次为自己的命运拼搏(上一次是中考)。到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儿子,你干得相当漂亮!”

你的英语学习突飞猛进,SAT考得那么好,并且可以自如地阅读大部头的英文原版图书,可以说,对于许多国外求学者感到很难的语言问题,对于你已经不是太大的障碍;你学习了语言外的那么多知识和文化,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科学与人文背景,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你学会了在林林总总的信息堆里,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你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恰当地介绍自己和表达自己;你梳理了自己的成长脉络,清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知道今后该学习什么、该怎么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时候应该放弃、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你知道了什么叫“好事多磨”,学会了经受压力和挫折;你初步形成了一个“意见领袖”应有的坚定性格、独特观念和准确表达——太好了,这一切都太好了!

爸爸老说,养儿的根本是“养眼”,即培养他的鉴赏力,就是俗话说的让他“知好歹”:第一知道什么是“对的`”;第二知道什么是“好的”;第三知道什么是“最佳的”!在纷繁复杂的条件下能够看穿、摘出最本质、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有良好鉴赏力的人,不一定是实干家,不一定自然就有相应的创造和改变的能力,但他心里有杆“秤”——这杆秤是分毫不差的——他做事、论理,都骗不了自己;一旦要做什么、说什么,都能够上“档次”。形成一个人的鉴赏力,就等于在他的心里设置了一个永远抹不掉、变不了的做人做事的规格和规矩。爸爸妈妈觉得,在准备美国高考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形成了这样的鉴赏力。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最感欣慰的地方。

美国大学录取制度真是锻炼人,短期内就可以在那么多方面把一个孩子提升到如此的高度,这是我们先前没有想到的。这可能就是中美教育的差异吧。

但是,去美国留学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那里并不完全是天堂。首先,你要面对许多诱惑,这些诱惑会挑战你的心智是否足够成熟,考察你的心理底线和道德底线。你出国的时候,我们会让你带上写有100句叮嘱的本子,你可千万不要嫌我们?唆,那是你成长的守护神。其次,你要学会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讲究和习俗的人打交道,包括你的老师与同学,怎样做一个待人热情、随和而有分寸的人,是你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三,你的学业可能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甚至都可能发生坚持不下去的感觉,真到那时候,一定要“再坚持一下,再想想办法”。第四,出国留学时间长了,难免孤独寂寞,你要学会排遣,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试。

孩子,你已经快18岁了,以后的日子,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你要独立去面对和负责的。如果说我们对你还有什么期望或者说祝愿,那么,有下面几点供你参考:

1、成为你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在具有60多亿人群的地球上,在熙熙攘攘、红尘滚滚的天地之间,做一个唯一的、独特的人。人身难得,要让它发挥独特的价值。

2、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要成为你自己,就要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是说要自己拿大主意,学会做自己生命的主宰,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说你。别人的话,朋友的话,老师的话,包括爸爸妈妈的话,都只是一个参考,都不能代替你作最后的决定。在关乎自己前程的问题上,要多增加“主气”,少一点“客气”。还记得小品里怎么说的吗?“爱谁谁!”“爱咋咋的!”第二,不要听凭自己表面的、虚荣的东西,左右了你的判断和选择。太在意做给别人看的东西,终究是可怜的、走不远的。

3、保护好自己的心。

要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要保护好自己的心,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要让它保持一个开放如初、平和如初、喜悦如初的状态。这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了!如果你没有“心”,或者说你的心因为境遇的变化而变小了、变收缩了、变迟钝了、变扭曲了,那你就发不出清晰的、准确的、坚定的、强大的“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就会变得微弱、模糊、迟疑、颤抖。

4、做一个快乐、随和、宽容、大度、能吃亏的人,切忌对小小的挫折、小小的磨难、小小的恩怨做过激反应。

还记得爸爸给你讲的“树喻”吗?很多时候,只是树叶在摇摆、在凋落、在飞舞,只是树叶的问题,离树枝还远呢,离树干更远呢,离树根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呢!不要把小问题放大,不要过于敏感。

5、做一个信念坚定的人。

世界上什么最有力量?信念!信念给人内在的尊严,能够帮助人抵抗压力、化解挫折、克服困难。

6、好好地享受你的人生。

孩子,再过几个月,你就要远离我们,到太平洋彼岸学习和生活了。一想起这个,我们心里总有点忐忑,我们不得不学会适应你不在我们眼前的日子。但我们知道:爱你的最好方式,就是“放飞”你,让你自由翱翔。

最后,爸爸妈妈想对你说:上帝安排你做我们的儿子,是他老人家对我们最大的恩惠,也是我们这辈子最感荣幸的事!

祝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祝你一生平安!

爱你的爸爸妈妈

20__年12月28日


仁智义礼信4


一、活动时间:8月_______日晚上6:00—8:00。

二、活动地点:______________广场  

三、卖家活动区域分布:A区、B区、C区 等等;卖家在现场签到(领取发票和价格贴)。

四、活动说明:

一)、物品:自带义卖物品不少于10样,自带笔2支以上,小板凳,昂立无诀珠心算统一的蛋壳书包,饮用水。

二)、义卖活动注意事项说明:

1.服装必需穿戴,秋冬季节可以统一书包;

2.如何开具收据:两联发票,开票时统一交给买家,买家去收银台付费,收银台盖章后只收取白联,买家将红联给卖家领取物品,交易成功;

3.摊位布(自备,大致尺寸统一)用来摆放销售物品,必须使用;

4.活动当天一定要找一个帮手,方便上厕所或者有其他情况的时候有人看摊;

5.现场活动结束,可以讲价出售、交换物品,或自己带回家;

6.活动结束后,所有参加活动的卖家都可以在区域负责老师那里领取50元代金券。

五、活动流程:

(1)小卖家们下午5:40签到;

(2)卖家进场摆放展品,下午6:00-6:20摊位安排好;

(3)主持人致辞,正式开卖;

(4)下午7:30卖家拿红联到收银处结账并捐款,数额是卖出金额的50%(收银员员开始与卖家结算,现场公布善款数额);

(6)主持人活动,完成100元交易的新生可抽奖;

(7)下午7:45现场公布当天的几项卖家大奖,现场颁奖;

(8)下午8:50 清理现场,离场。

六、交易流程:

(1)买家选购物品后,卖家开具收据(红白2联)给买家;

(2)买家拿收据到指定的收银点处付款,收营员签名;

(3)买家付款后,带上已敲章收据去卖家处换取物品;

(4)卖家拿到敲过章的收据交于买家物品,交易完毕。


仁智义礼信5


冈仁波齐观后感 (优选15篇) 由范文网会员“gxdq”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冈仁波齐观后感篇2:冈仁波齐观后感篇3:冈仁波齐观后感篇4:冈仁波齐观后感篇5:冈仁波齐观后感篇6:冈仁波齐观后感篇7:冈仁波齐观后感篇8:冈仁波齐观后感篇9: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0: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1: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2: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3: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4:冈仁波齐观后感篇15:冈仁波齐观后感【正文】

篇1:冈仁波齐观后感

今日我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受益匪浅。在这部电影里,我明白了许多不了解的知识。片名《冈仁波齐》是指冈仁波齐峰,它位于西藏自治州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冈仁波齐”在藏语里是指神圣的意思。普拉村的尼玛扎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和叔叔去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这一年正好是马年,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普拉村里的许多村民也期望加入到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之中。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妇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残废的少年……每个人都怀着自我的心愿和期望。为了去冈仁波齐神山,这十一人组成的队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从芒康到拉萨不但有2000多公里,还要一路磕长头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废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能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前行。我想:他们到达冈仁波齐山顶必须会十分兴奋,喜极而泣。我敬佩那孕妇,她的肚子里有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她竟挺着大肚子去朝圣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残废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励下,朝圣去了。

我敬佩朝圣者对信仰的虔诚,对大自然的敬畏。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梦,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许成功的就会是你。

篇2:冈仁波齐观后感

位于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冈仁波齐山,又叫须弥山,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所以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踏上这条求福之路。电影《冈仁波齐》就是张扬导演用镜头讲述的一个关于朝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当他在家庭聚会时说出这个决定时大家平静理解的态度和闻讯赶来要求同往的村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时影片刚刚开始,作为观众的我还在努力捋清关系的状态中,影片中的人们不管是青壮年还是妇孺就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号——我要去!且不说此去路途艰难,就是这些“朝圣者”让大家看了都不禁说一声:悬乎!他们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可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期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一辆拖拉机充当脚力用来运装备和物资,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仪式,镜头就突然切换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长头,朝圣之路就这样开始了。而未来2000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们都要这样走过,几步一叩首,五体投地,没有人监督,但每一个人动作之规范之卖力是难以想象的,只为求得神明的护佑,甚至途中拖拉机坏了男人们不得不用人力拉车,走到几百米的远处,再折回到去,重新回到原地继续磕头,一步都不敷衍。杨培老人在某个清晨再也没有醒来,大家也仅仅是请来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怀抱,继续赶路,没有痛哭,仅有祝福。

他们在风霜里叩首,他们在泥泞中跋涉,他们对路上每一个遇见的人微笑,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信念和梦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必须标准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此时,仓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荡在我脑海,我明白,藏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不是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影能完全诠释出来的,在应对异族猎奇目光的窥探中,他们面带微笑,心向阳光,一步一步迈向自我心中的圣地!

篇3:冈仁波齐观后感

后面还有多篇冈仁波齐观后感!

今日我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受益匪浅。在这部电影里,我明白了许多不了解的知识。片名《冈仁波齐》是指冈仁波齐峰,它位于西藏自治州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冈仁波齐”在藏语里是指神圣的意思。普拉村的尼玛扎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和叔叔去拉萨和冈仁波齐朝圣。这一年正好是马年,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普拉村里的许多村民也期望加入到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之中。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妇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残废的少年……每个人都怀着自我的心愿和期望。为了去冈仁波齐神山,这十一人组成的队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从芒康到拉萨不但有2000多公里,还要一路磕长头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废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能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前行。我想:他们到达冈仁波齐山顶必须会十分兴奋,喜极而泣。我敬佩那孕妇,她的肚子里有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她竟挺着大肚子去朝圣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残废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励下,朝圣去了。

我敬佩朝圣者对信仰的虔诚,对大自然的敬畏。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梦,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许成功的就会是你。

篇4:冈仁波齐观后感

这两日,朋友圈被《冈仁波齐》刷屏,看过的、没看过的都被催人泪下的影评感动着、鼓舞着,看过的借着影评再回味比较一下所述与资料是否吻合,再补充一下自我不明白的拍摄幕后和没有看到的深度与广度,没看过的计划着拖家带口的去看。

前两天我也去看了,过程中几次被画面击穿泪腺,被他们的虔诚、被他们的平静。。。。。。可是流再多泪,别人的故事终将过去,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自我的生活中来书写自我的故事,怎样让这种震撼经过反思在自我的生活中发酵成养分、成为向前的动力来滋养我们的生命才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如果不能将其中的能量拿来为自我所悟、所有、所用,几天以后热度平息,一切又回复到从前的样貌,油是油水是水,依然过着从前惯性的生活,那么再多震撼、感人的作品也是无济于事的。

我一向认为,看电影不是看一场热闹,而是到别人的灵魂里看见自我,观后感也不是评价别人,而是把自我放到那个情境下问自我会怎样样?用以照鉴自我并修正自我。

我看书和看电影听故事总是喜欢把自我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问自我,如果那个当下是我,我该怎样选择?

我把这段两千多公里距离,长达一年的朝圣之旅拉长做自我的人生朝圣之旅,我将以怎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行动应对在路上的每一个朝拜,才是我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

从他们身上让我领悟到,人生路上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依然不妨碍时时以简便愉快平静的态度去应对,不用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生结果不必问,就是在一抔黄土下终将化作一缕云烟,而经历过程才是此生最为重要的。不用急急忙忙的向着那个结果狂奔,过程中遇见花香停下来闻一闻,遇见有缘停下来喝杯茶,遇见山就翻越,遇见水就趟过,只是始终选择迈开脚步向前走、不徘徊、不彷徨、不辜负就对了!最终抵达心中向往的归宿——神山。

篇5:冈仁波齐观后感

大概是《冈仁波齐》票房突破4千万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对影片质疑的声,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贬的说:“这只是碗给小资的鸡汤,是藏区的小时代,是在消费异域文化、藏区风光,从电影类型,拍摄手法,阶级划分,民族宗教,到扒出导演张扬和投资人的历史。”什么都有,总之只要和影片联系起来的都能够拿来议论一番,不能联系起来的也生拉硬扯凑到一块。也有专家说:“这是艺术片的试金石,是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

位置不一样,角度不一样,看待问题的感受自然不相同,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人如何,自我看得心安便可,没有什么比自我喜欢更重要,都是为了蹭个热点大家都不容易。

于我来说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和我平时看的其他电影没有什么不一样。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能让我静下心来看完,并在影片中看到自我和身边人的日常。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火炉,早晨起床的诵经和打水声,酥油茶、糌粑、牵牛、寒暄,生活在西藏芒康县这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了他们平常的一天。只是有天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为完成哥哥朝圣的心愿,怕再不去就走不动了,为了不留遗憾决定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于是,这一天便在这个村庄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个决定一出,消息不胫而走,怀着各种目的的朝圣者加入其中。

朝圣这件事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只是普通日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没有什么异常。十一个做出决定去朝圣的人,只是在平常的闲聊中,就把事情定了下来了,没有想象中的神圣。走时更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是安静的在全村人注视下,始于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叩拜中。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躬身匍匐,周而复始。漫漫兮其修远,两千五百公里虽长,但没有一句剩余的废话,朝着梦想走去一路前行,不论快慢,终将抵达。就这样一部电影安静如一股清泓静静流淌开来,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慢慢等待故事的发生。

接下来,路遇朝圣者的对话,好心人的收留和指导,孩子的降生,落石的危险,买鞋的讨价还价,趟水过河,飞来的车祸,没钱停下来去打工,替房东磕头,和理发店里姑娘的调笑,到最终老人的死亡。一件件事都很接地气,或是顺理成章,或是突如其来。一路遇到的所有困难,仿佛都能化解在朝圣的路上和每日祈祷诵经中,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让看电影的我也跟谁他们一路前行,体验路上的喜悦收获。

生活在藏区的人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像《冈仁波齐》里,为心中信仰虔诚朝拜的藏人。且不说心中怀揣的这份信仰,单说用身体丈量朝圣的距离,这种事需要平静而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令人钦佩。而现实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在路上的修行者呢?从来到世间起,一路打怪升级,坚难成长,干掉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Boss。读书时要好成绩,上好大学,毕业后想体面安稳的工作,之后成家,养孩子,然后孩子又重复我们走过的路,能跳脱这个循环的貌似很少。原先你我早已是生活这条路上的行者,很早以前就在路上艰难前行,遇山翻山,遇河趟河。谁的生活里没有苦难,没有风雨呢?生活这条路静水流深,时有惊起波澜,但身在其中的我们从未感知。

看电影时我能感到孩子妈妈的伟大、会为车拉出几百米后折回去重新磕头而感动,会为小女孩打电话问候家人时眼眶湿润。但我真没有感受到朋友圈里的高度,更看不出他们所说的深度,我只是在看电影时找见我自我仅此而已,算是一场观影与观心对话。“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看《冈仁波齐》自会有一万种感悟。朝圣不是终点,所有人终将回到平淡中生活修行。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生活不易,前路难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肩上的职责,心中的梦想,在路上努力的前行,虽平凡但无畏。冈仁波齐只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最终的路不在远方,只在脚下和心里,没有回头路能够重来,直面内心才无所畏惧。

篇6:冈仁波齐观后感

看《冈仁波齐》之前,老天爷颇为应景地设计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桥段——赶在济南闷热的夏季晚高峰,下起了一阵夹雹带雷的骤雨。这使得准备出门挤公交去影院的我,听着窗外铁皮雨搭上没有一丝懈怠之意的雨点声和不时传来的充满恐吓意味的雷声,顿生一种仿佛要作一场朝圣之旅的虔诚感和悲壮感。

当然,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略显夸张的感受,还因为提前明白《冈仁波齐》是一部有关藏民朝圣的影片。

说它是故事片,但其实更像是纪录片。影片几乎是以“零度介入”的方式在呈现一段生活、一种状态,而不像是表现一个分明有编剧设计的故事。当银幕上那一群自发去拉萨冈仁波齐神山朝拜的藏民一遍遍地全身匍地、磕头、起身、夜宿、念经,它所完成的不仅仅是对片中人物的行为尽量如实的还原,也是电影表现手法上对“重复”的不断运用或显现。重复的用意何在?

显然,用来与资料相对照,影片里的这些重复隐含着在各种“变数”面前益发凸显的“定力”——亦是藏民信仰或生存信条的“定理”。电影设计的“变数”体此刻一路之上的气候多变、孕妇产子、拖拉机被撞、跋山涉水、老人亡故等情节,但诸般考验又都在众人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动作中变成“执着”“笃定”“坚不可摧”“毫不动摇”的信仰的力证。

对西藏的信仰崇拜,似乎已经构成某种概念化的印象或思维定式。虽然其中不乏真诚的情感,但单纯地展示信仰的虔诚,却也难免流露出一种他者视角下的“游客心理”。事实上,信仰与生存之间的关系,在许多优秀的影片里被阐释为“救赎”;但吊诡的是,恰恰在有关西藏题材的国产片中鲜有触及(去年的《塔洛》在这方面不知是否有所突破)。信仰在那里被悬置。信仰成为一种无须讨论、无须思考,更无须怀疑的生命记忆而非选择,如同《冈仁波齐》中那个还没学说话就先听到念经、还没学会走路就先参与了磕长头的旅程的新生儿一般。

然而,这样一种不问来由、不问结果、单纯而炽热的信仰,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以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不断放大、彰显、渲染、刷新其意义。此意义不是指向对于这一种或那一种、“愚或是智”的信仰的反思或怀疑,而是对信仰本身的尊重与敬畏。以此,或许影片具有超越他者视角,而赋予普遍关怀的新的可能性。

现代人信仰缺失是普遍问题。寻求信仰,貌似成为治愈现代社会滋生的各种精神疾患(还并非身体病痛),如空虚、迷惘、厌世等的治世良方。然而,过度标榜功利目的的`信仰却往往徒有虚表,显得可疑,更其败坏了信仰的神圣性。真正的信仰,应当是兼具神圣性和日常性的属性。何谓“信仰”?影片用作片名的“冈仁波齐”或许透露出某种玄思与启迪:信仰,就是像“冈仁波齐”一样的一个“目的地”;怀抱着对这个我们信其为“神圣”的目的地的执着信念,一路前行,就是信仰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和意义。

篇7:冈仁波齐观后感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齐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日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七日票房破2000万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到达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最终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到达3%以上,票房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可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可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向在低估自我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篇8:冈仁波齐观后感

看完《冈仁波齐》久久内心不能平复,电影里每一个磕长头的场景,都热泪盈眶。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停留喉间、安放胸口,然后匍匐下跪,五体投地,合掌起身……一遍一遍周而复始的单调动作,在前往圣山——冈仁波齐的路上,以春夏秋冬为背景,以生老病死为伴奏,以救赎为信念。我想这就是人生最平淡却也是最震撼的节奏!就此,写下一段感想,一段关于活着与死亡之间的感受。

西藏、宗教、信仰、朝圣……看似神秘的概念,《冈仁波齐》经过11个普通的藏民,一段平凡的朝拜圣山经历,如细水般缓缓道出。从电影画面的角度也许它不够华丽,从故事情节的角度也许它不具备太多冲突,但正是这般贴近真实,才能激荡起内心深处的涟漪。电影的朝圣之路告一段落,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依然在朝着前路前行,而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因果的轮回……

电影开始于一个西藏的小村庄——芒康,故事开始于芒康的一户普通人家。家中的长者带着遗憾去世,为了替他完成遗愿——去朝拜冈仁波齐,这个家庭倾尽一切,宰杀牛羊,变卖筹资,安排一家老小,准备踏上一条漫漫长路,然而这条路上会发生什么,完全不知……

现实中,人生许多阶段也许都会遇到需要归零的时刻,初出茅庐的迷茫、人生巅峰的失衡、万念俱灰的绝望。那时,前进与徘徊,不知难倒了多少人,因为心路的前方是什么,你我都没有答案。就像准备朝圣的藏族家庭,倾其全部为的并不是最终的到达,而是为了那一路的忏悔与救赎。

芒康村庄上闻讯而来的村民,纷纷申请加入朝圣的队伍,他们有沾满动物之血的屠夫,有怀孕待产的妇人,有身处不幸的中年,有不谙世事的女童,还有年迈的老人……为了同一个信念,他们临时组队。

就像漫漫人生路中每时每刻遇到的朋友,也许各自的目的不一样,年龄不等,身份各异,也正因如此,才会让心路更加多彩。没有谁生来孤独,父母、朋友、师长、爱人……我们扮演着生命中每个时刻的主角,同时,更多的主角配合着我们演绎自我的生命,没有谁是单纯的生和单纯的死,因果交织的业力牵引着我们前行。

朝圣之路,注定坎坷,含泪的告别只是开始。沿着318国道11个人开始三步一磕的虔诚之行。重复的动作在不重复的风景、过客、昼夜之间反复。第一件不寻常的事,便是新生命的降临,那个被圣山赐福的孩子降生在朝圣之路上。而后经历短暂的喜悦后,母亲加入到磕长头的队伍,一切重新归于脚下。此后,屠夫为一只走过的蚂蚁让路,孩子带病坚持磕头,老人每晚带领大家念经,路上遭遇车祸,他们选择原谅司机……因为撞坏了拖拉机,所以男人们拖着行李车行进几百里,再折回远处磕头。遇到泥泞和水潭,他们磕着长头过去,羊皮护具已经破败不堪,水打湿了他们的身体,晒干头发和衣服,他们又重新向着前方出发,直到一个清晨,队伍里的长者杨培老人长眠于山脚下。因为杨培老人的心愿,队伍成行,而他的离开并不预示着队伍的终结。他们为老人堆起了玛尼堆,请了喇嘛做法事,而后又以玛尼堆为起点开始了长头的叩拜,几百公里外便是拉萨的布达拉宫……

一路上,经历生老病死,就像人生的缩影。生命的诞生象征期望,让人喜悦,成长的过程有痛苦陪伴,而死亡的寂静,又有些许惶恐。心路之上,每一段情绪的诞生,每一个身影的出现与离开,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出发的目的以及最终的结果,在前行的过程中变得不那么重要,唯有每一步前行的轨迹,清晰的留在身后。

如果人出生和死亡的时刻已命中注定,那么中间所走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细细斟酌。人生没有回头路,但有很多分叉口,每个路口,我们都要调整步调和步幅。正如影片中,路边村庄长者的提醒:不能带红绳磕头、小孩磕头不能走太多步……一路走来,总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提醒了沉沦的步伐,重新整装出发。

电影最终,朝圣的藏民们顺利抵达拉萨,他们的钱花光了,头发长长了,十万遍的长头快磕完了。他们在拉萨打了两个月的工,和发廊女孩约定从圣山回来后再相见,之后,重新朝着冈仁波齐出发……

《冈仁波齐》以木板在雪中滑行的声音来告诉我们电影告一段落,朝圣之路还在继续……似乎结束但又没有告别。超乎人们以往对结局的认知,在最需要感情升华的结尾,一切又归于平静。而这更贴合人生之路的设定,因为对于人生最大的落幕“死亡”而言,有时也来的猝不及防。即使死亡过后,依然需要寻找下一个轮回的起点……

结尾继续着下个开头:听着朴树为《冈仁波齐》异常发布的《NoFearInMyHeart》,我的观影感想到此暂停了,凌乱的文字记录了小小的一点感想。感恩能在自我归零,准备开始自我第一段朝圣之路之际,看到这样一部片子。始终坚信因果轮回,世事无常,身为沧海一粟的我们,走在自我的心路上,时刻提醒自我脚下的每一步都要踏实坚定,迷茫时不轻易退缩,犯错后勇敢驻足,摔倒了继续前进……享受身边出现和消失的一切,因为这就是你我心路上独一无二的轮回,也是最值得你我继续前行的原动力。

篇9:冈仁波齐观后感

星期天闲来无事,在麦购网上购买了三张电影票,一家三口便匆匆赶去看晚上的一场影片《冈仁波齐》。

影院并不大,宽敞的皮沙发坐着还蛮舒服,但不久影院工作人员就过来说:“对不起,就正好8号厅的空调坏了,观众能够随意去其他厅观看其他影片,但看《冈仁波齐》就得顶着大汗看,看修行的片子就得修行着看。”我是真心佩服这位老兄的口才,宁是把观众即将面临的情绪大爆发转变成了满厅哄堂大笑。于是灯光暗下,台上和台下都开始了修行人生。

生活是平庸的,生命是平凡的,而当我们平凡的生命开始追问起我们是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一种东西——信仰

普达村的村民扎堆因父亲去世,决定带叔叔去朝拜大昭寺和冈仁波齐峰。消息传开,村民纷纷有加入者,其中有屠夫一家三口,有孕妇夫妻俩,有盖房子不顺的小伙还有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这段叙述冗长而平淡,再加上光线昏暗,厅内的空气浑浊而闷热,我周围的几对小情侣纷纷因忍受不了而离席去了别的厅。

一行人最终走上朝圣路了,一架拖拉机载着众人的生活用品和帐篷慢慢跟在朝拜者后面,众人七八步三扣一匍匐就这样开始了丈量土地的朝圣路。上路时是刚刚过完藏历新年,大山依旧在荒凉沉睡中,朝圣的十来个人从国道318的3075处一步步迈向心中的圣地。十八岁的少年走在队伍前面,身体也最为矫健,以至于看不出他有什么残疾,他扣板的声音也如他的生命一样清脆悦耳,五体投地时也带着滑板的声响,这声音在我听来是朝圣路上敲击出的最动听的音符,前面的扣板响起后面的此起彼伏,没有剩余的废话仅有虔诚的膜拜。

后面的妇孺则显得力量微弱些,常常让人担心小女孩能否坚持下来和那孕妇腹中的胎儿是否经得起这扑地的颠簸,同样作为女人的我心一向都是揪着的。而最终这个婴儿降生在朝圣路上,她没有电影里的哭天喊地,可是那种撕裂的痛我是经历过的,我敬佩着这女人的隐忍和坚强。生产后的她只做短暂休息,然后就开始了把孩子放在拖拉机上,她跟在队伍后面继续磕长头,孩子哭了就上车喂奶的朝圣带孩路。

我们可能永远也不明白答案,可是,只要我们的灵魂在路上,它会一千次的追问又将一千次的坚持下去。

日复一日的朝圣路,从海拔3000多米走到了海拔5000米,从冬的荒原走到了春的繁茂,永不停歇的脚步,永不言弃的团队使他们亲如一家。朝圣路,是一支简约而单调的歌,在这条路上,人的躯体如一个卑微的皮囊,经受着泥侵灰蒙,经受着风吹雨淋;而灵魂却在一日日的朝圣中不断升华,它似乎总想从肉体中脱离出来,它在日日的打磨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在一次下雨天山体滑坡落石中大家都跑去掩护落石集中的地方的人,石头砸伤了几个人。盖房子的汉子说:“你们都明白我家去年盖房子死了俩人,还欠了20万债务,我此刻又被砸伤腿,我爷爷一辈子没做过坏事,我爸爸也没做过坏事,我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我们家会这样?”一群人默默无语,没有华丽的语言,仅有朴实的陪伴,他们说:“没关系,我们等两天,等你腿好了再走。”

看到那里,你会看到人类最朴实的信仰和最朴实的语言。大家聚在帐篷里念经是给彼此最大的信心和安慰,念经声划破夜空,无数次地抵达闪烁的星空,在这个神秘的高原上缭绕,那些声音飘上高空时你便有了神圣的感觉,因为它深沉、苍凉,和菜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嘈杂截然不一样,我第一次看见声音从人的头顶出来,以光的形式穿透夜空……

信仰不需要监督,它是开在我心头的金莲花。为了找到你,我愿意跋山涉水、风雨无阻。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他们从春又走到了夏,走过云雾缭绕的山脊,走过绿野吐新的草地,巍峨的山峰也为之动容,从严肃冷峻的荒原绝壁也转变为一碧千倾的人间仙境。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虔诚的心,哪怕遇到这样的水洼,也阻挡不了他们匍匐丈量的朝拜之路。

看到那里,那前仆后继爬在泥水中的场面着实震撼人心,我深深感到了信仰的力量,人一旦有了信仰,是不需要任何人的监督的,他绝不会偷懒一步或者悄悄走捷近。

生命中充满了无常,当我们无法改变结局时,不如进取地接纳它。

路上发生了汽车和拖拉机相撞事件,这些人了解到车上的人由于高原缺氧司机着急着往山下送才开快车导致事故后,这群人没有愤怒,他们平静地理解了现实,放走了汽车司机。由于车头被撞坏,一群人只好抬着车身一步步走向百里之外的大昭寺,在接近米拉山口时,上坡的路艰难而曲折,他们用那天生吐字如经的歌喉吟唱着:“我一步一步朝山上走,雪花一点一点往山下落,在我与雪花约定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都拥有同一个母亲啊,却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啊,命好的当了喇嘛,命不好我去了远方啊……”

歌声一遍一遍重复着,藏文里的尾音和蒙文有很多相似的回旋,带着一份淡淡的苍凉,一份淡淡的忧伤回荡在山谷,回荡在飘扬的经幡里,回荡在我的心里……

死亡可是是身体回馈给万物的一个轮回,它让我们懂得,在所有的生命链条中我们也只可是是很平凡的一环,当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以后,那个叫做灵魂的东西需要有个安放的地方。

他们最终到达了日思夜想的大昭寺,短暂的停留后又踏上去冈仁波齐的路程,冈仁波齐如一座丰碑矗立在眼前,而那个早晨杨培爷爷却再也没有醒来。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死亡这么美丽,就如费列罗在《生命的礼赞》中说的那样:“你从尘土中来,必将归于尘土。”他死在了他向往的天堂,他似乎到达了灵魂的归所,即使法师已经准备好肢解他的尸体,即使秃鹫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天上盘旋,可是我和那些朝圣者一样,没有恐惧,仅有安慰。因为谁的灵魂不是在路上?死亡只是贡献出了一具肉体,在神圣的冈仁波齐面前,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

影院的灯亮了,我才发现坚持看完的人有三分之一,而我也早已热的衣服贴在背上,只是我自我全然不觉。这场没有预定剧情,没有大牌演员,只是一路磕头的电影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着我呢?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问自我。在华灯初上的城市里,在川流不息的车灯里,在浓妆艳抹的人群里,我们谁能够说自我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安详?我们不是在羡慕着别人越住越大的房子,就是焦虑着自我越来越渺茫的未来。为了那些利益人们殚精竭虑,我们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灵魂却总在夜深人静时考问我们的良知。我们在笑话别人的同时自我却成为了别人的笑资,我们需要一个安定的东西住进身体,让我们的心不在彷徨和迷茫,让我们的灵魂不再遭受桎梏和囹圄。

心中有块圣地,不让思想蒙尘,却待灵魂生香,这就是朝拜的力量。

《冈仁波齐》像一座金字塔坐落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上,海拔六千多米,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世界的中心”,梵文中是“湿婆的天堂”,是佛教里传说中的须弥山,它常年覆盖的雪如水晶般冰雕玉器,那边缘整齐的山型如莲花般让人心生敬畏,它是我们心中的圣地,你每次看到它内心都涌起无限敬仰,那份憧憬可跨越关山,化作无数道佛光穿越万水千山。人能够没有宗教信仰,但绝不能没有精神信仰,否则就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居所,被罢黜在外,而灵魂却一向有着“王室血统”,总有一些高贵的灵魂为回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而我,愿作它的追随者。

篇10: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在却又并不是依靠何般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我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而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十分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一样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壮丽的西藏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再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一部佳作。

篇11: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是部电影,冈仁波齐是西藏一座神山,藏民祈福朝拜的神山中的一座。故事讲的是男女老少一行人,自带设备、露营野外,去往冈仁波齐朝圣的过程。

先看看故事梗概: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期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期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大家对藏民朝拜磕长头都有所了解,简直就是用身体丈量到圣地。我所看到的大概走三到五部就要伏地磕头,穿上牛羊皮做的围裙(不是平日里女人穿的那种五彩的帮典),双手带上用木块做的抚摸大地的短板,大概一个月就要换一双鞋子的。有人说这部电影充其量叫纪录片,也有人说这就是个真实的`西藏。可能是由于国家对西藏的影视方面卡的比较严,我曾听一位藏族歌手说亚东之后不唱歌去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拍电影了,拍的作品一向审核可是,可能对我们喜欢西藏的朋友来说这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了。不说别的,我就分享几个镜头吧。

第一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朝圣队伍里的那个小姑娘。一个小孩子跟着大人去朝圣,事情本来就是很辛苦的,何况小孩要跟上大人的步调,难免让人产生一种佩服、怜悯之情。对于藏民来说,在朝圣的路上,就算是死,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也是神对人的召唤,这就是民族信仰。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朝圣的路上,一只虫子沿着横穿马路,刚好从一位藏民眼前经过,他趴在那里不动,等着虫子爬过去。旁边人问他怎样啦?他说这儿有一只小虫子。然后等那只虫子慢慢的爬过去,下了公路他才起身继续磕长头。这个镜头让人想到了两个字——善良。和那些马路上来往穿行的车辆,不明白压死多少虫子,不明白撞死过几只羊,没人承认。臧民的行为才叫善良,不该杀生的绝不杀生,杀生在佛哪里是有罪的,自我会遭报应的,哦,那个人大概就是那个屠户,经常杀牛的那个人吧,他去朝圣就是为了给自我杀生这件事赎罪,就连该杀生的人都要去赎罪,那么这是什么信仰?我看这是道德信仰。

第三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孕妇半夜要临盆了,几个人开着拖拉机去就近的医院生产,这一去就耽误了半个月,可是他们还是带着孩子回来了,回到了队伍停留的地方,把婴儿放在拖拉机车厢里,那位妇女跟着队伍继续磕长头朝圣。这是汉人没法想象的一件事情,一个孕妇生产后还不在家休息三四个月的,就这还不能干体力活。可是藏民就这么坚强,丝毫没把“坐月子”这个词放进自我的脑子。这是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叫什么信仰?我也不明白。

第四个让我感动的镜头是,朝圣的路上遇到四川雅安地区来拉萨朝圣的藏民,他们夫妻两个还有一头驴子,男人说他老婆平路上拉架子车,让驴子跟着走。仅有在上坡路的时候让驴子拉着,他们推着,驴子是他们的家人,他们很爱它,这次带着驴子去拉萨也让它看看,也为它祈福。这是此刻人做不到的,人对待牲口能像对待自我的孩子一样的人太少了。在西藏,自然环境比较多变,人和牲口有时候是把命拴在一块的。你对它好,它在关键时候可能救你一命,这是区分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好与坏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第五个让我感动的是,公路上一辆越野车把拖拉机撞了,拖拉机司机受了点轻伤,无大碍。小车司机赶忙赔礼道歉,一是为了避开迎面开来的大卡车,二是车上有一位患者,急需到医院救治,所以酿成了这次车祸。藏民一听,让他走了,说救人要紧。大家把侧翻在路边的拖拉机推出来后发现前轮轴折了,车没法开了。大家决定把车厢卸下来,连抬带推的往前挪动,车里拉的是帐篷和起居用品,所以男人们就把死沉死沉的车厢用人力往前挪。搁给一般人,估计都崩溃了,花钱雇人拖走;东西不要了;甚至心里想老子不朝圣了!感人的事情是,男人们把车厢好不容易挪到前面了,还要回到来重新再磕长头过去。这是比较感人的举动,不论困难有多大,磕长头是不能偷懒的。

第六个让我感动的是,拉萨街头旅馆女老板。女老板说喇嘛开示她磕十万个长头,可是她身体不好,于是就和他们商量代劳她磕头,他们还能够免费住在旅馆,外加介绍工作。他们白天干活去争钱,晚上在拉萨接头替女老板磕长头,藏民讲信誉,重人情。说到做到,绝不会亏待你。

整部电影从心地、生活、信仰、理念、感情等不一样角度反映了藏民是怎样一种人,准确的说应当是臧族底层人民是怎样一种人,和我们大都市生活中的一些上层人之间构成了一种两极分化的感觉,很多镜头我感觉是在打脸。人不在富贵、富有,没有信仰、没有爱心、没有人人平等的情怀那叫世人,世俗之人。我们国人该有的品德、修养和格局,我们已经忘了,忘得彻底,忘得干净,病也多了起来!

篇12:冈仁波齐观后感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我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那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样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最终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团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可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终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主角,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一样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十分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必须要去影院支持!

篇13:冈仁波齐观后感

路在脚下,即刻前往我们内心的“圣地”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

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少有狂妄的期许和不安于世俗的过分追逐。路在远方,路亦在脚下。无论我们前行的目地的在哪里,也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遥不可及。信仰的坚定,会让我们忘却太多的设计与筹划。只是,路在脚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真正的庄严,不在于过度的粉饰。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可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此刻无私无我之中。虔诚之心与我们最大的触动,也是那不为你我,却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不辞劳苦的前行之躯。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一种宁静,向往一种纯粹,向往一种莫名的感动。往往寻找之时,却无最好与最真的契合。然而,当五体投地,叩首前行的画面,呈此刻我们眼前时,莫名的感动,不由的叩启我们内心中,封藏已久的触动与共鸣。这就是内心纯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诵经,只为众生的祈愿与安康。所以,我们被震撼,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该有的最本真的愿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过度的心与心外的装饰所迷惑,乱了自我,也乱了内心。

每个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纯粹与极致的信仰与虔诚底蕴。那份极简的纯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缚之后的无私无我。所以,在眼观纯朴信仰与不褪色虔诚的情景时,我们的感动也是最纯粹的纯善复苏,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撞击。

其实,修行路上,没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总是口号大于行动,那么,路,永远在远方。可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为众生的祈愿与祝福而前行时,纯朴的形象却波及着我们寻觅已久,却又似曾相识的内心共鸣。

当我们把信仰落实于当下时,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诚,都会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的身与心合一。那一份感动与纯粹属于我们每一个大家,只要让路在脚下,立即前行,最终的殊胜,是人人心中有圣地。然而,那却是不为你我,是为众生的无私与大爱!

让路在脚下,即刻前行,只为众生的苦与乐……

篇14:冈仁波齐观后感

自从热爱户外活动以来,每到一地,除了欣赏那些绝世的风景,我还关注那些遗立世外,尤其是那些或被忽视或被遗忘的角落。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在雪花与我约定好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都有同一个母亲,可是命运却不一样。命好的那个做了喇嘛,命不好我走向远方……”听到朋友圈这首震撼内心的歌曲,激起了我观看电影《冈仁波齐》的欲望,当然也是想回放一下自驾西藏的经历。

“花开,花落;有生,有死;阳光、暴雪;眼泪、欢笑。不多的语言,平缓的节奏,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突然像断弦的弓一样,你双手高高举起,身体伸展开来,匍匐在地上,彻底被震撼……”看到朋友在微信上晒出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后,让儿子在网上订票,深夜去万达观看。

之前,网上对电影《冈仁波齐》的评论泾渭分明。而我,作为走过、熟悉这条路朝圣之路,在电影院一向犯困,对电影的感受就一个字:“闷”。对,是闷,不是克制。克制是底下有汹涌澎湃的情感力量,但坚决不让这种力量流于表面,于是对观众产生了一个理解上的时间差。在理解力填补完这个时间差的瞬间,观众突然感受到了潜沉的力量。

直到片尾出来,我不明白这部电影究竟是什么如果说它是纪录片的话,《冈仁波齐》缺乏很多的坚实细节,尤其是一路风景灰暗,完全没有西藏蓝的明快。倒是很多的现代交通工具对原始的朝圣带来了视觉冲击。如果说它的故事片的话,那就太乏味了。

之后想想,这也许是新生带的表达方式,与我们早就存在代沟。于是问了儿子对电影的观后观,他说“纯是为了陪你,让你重温西藏之梦,我快睡着了。”

还是重温一下我在圣地看到的自然风光神情清爽,真正是眼睛上天堂、灵魂归故里。

篇15:冈仁波齐观后感

看完《冈仁波齐》久久内心不能平复,电影里每一个磕长头的场景,都热泪盈眶。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停留喉间、安放胸口,然后匍匐下跪,五体投地,合掌起身……一遍一遍周而复始的单调动作,在前往圣山——冈仁波齐的路上,以春夏秋冬为背景,以生老病死为伴奏,以救赎为信念。我想这就是人生最平淡却也是最震撼的节奏!就此,写下一段感想,一段关于活着与死亡之间的感受。

西藏、宗教、信仰、朝圣……看似神秘的概念,《冈仁波齐》经过11个普通的藏民,一段平凡的朝拜圣山经历,如细水般缓缓道出。从电影画面的角度也许它不够华丽,从故事情节的角度也许它不具备太多冲突,但正是这般贴近真实,才能激荡起内心深处的涟漪。电影的朝圣之路告一段落,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依然在朝着前路前行,而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因果的轮回……

电影开始于一个西藏的小村庄——芒康,故事开始于芒康的一户普通人家。家中的长者带着遗憾去世,为了替他完成遗愿——去朝拜冈仁波齐,这个家庭倾尽一切,宰杀牛羊,变卖筹资,安排一家老小,准备踏上一条漫漫长路,然而这条路上会发生什么,完全不知……

现实中,人生许多阶段也许都会遇到需要归零的时刻,初出茅庐的迷茫、人生巅峰的失衡、万念俱灰的绝望。那时,前进与徘徊,不知难倒了多少人,因为心路的前方是什么,你我都没有答案。就像准备朝圣的藏族家庭,倾其全部为的并不是最终的到达,而是为了那一路的忏悔与救赎。

芒康村庄上闻讯而来的村民,纷纷申请加入朝圣的队伍,他们有沾满动物之血的屠夫,有怀孕待产的妇人,有身处不幸的中年,有不谙世事的女童,还有年迈的老人……为了同一个信念,他们临时组队。

就像漫漫人生路中每时每刻遇到的朋友,也许各自的目的不一样,年龄不等,身份各异,也正因如此,才会让心路更加多彩。没有谁生来孤独,父母、朋友、师长、爱人……我们扮演着生命中每个时刻的主角,同时,更多的主角配合着我们演绎自我的生命,没有谁是单纯的生和单纯的死,因果交织的业力牵引着我们前行。

朝圣之路,注定坎坷,含泪的告别只是开始。沿着318国道11个人开始三步一磕的虔诚之行。重复的动作在不重复的风景、过客、昼夜之间反复。第一件不寻常的事,便是新生命的降临,那个被圣山赐福的孩子降生在朝圣之路上。而后经历短暂的喜悦后,母亲加入到磕长头的队伍,一切重新归于脚下。此后,屠夫为一只走过的蚂蚁让路,孩子带病坚持磕头,老人每晚带领大家念经,路上遭遇车祸,他们选择原谅司机……因为撞坏了拖拉机,所以男人们拖着行李车行进几百里,再折回远处磕头。遇到泥泞和水潭,他们磕着长头过去,羊皮护具已经破败不堪,水打湿了他们的身体,晒干头发和衣服,他们又重新向着前方出发,直到一个清晨,队伍里的长者杨培老人长眠于山脚下。因为杨培老人的心愿,队伍成行,而他的离开并不预示着队伍的终结。他们为老人堆起了玛尼堆,请了喇嘛做法事,而后又以玛尼堆为起点开始了长头的叩拜,几百公里外便是拉萨的布达拉宫……

一路上,经历生老病死,就像人生的缩影。生命的诞生象征期望,让人喜悦,成长的过程有痛苦陪伴,而死亡的寂静,又有些许惶恐。心路之上,每一段情绪的诞生,每一个身影的出现与离开,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出发的目的以及最终的结果,在前行的过程中变得不那么重要,唯有每一步前行的轨迹,清晰的留在身后。

如果人出生和死亡的时刻已命中注定,那么中间所走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细细斟酌。人生没有回头路,但有很多分叉口,每个路口,我们都要调整步调和步幅。正如影片中,路边村庄长者的提醒:不能带红绳磕头、小孩磕头不能走太多步……一路走来,总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提醒了沉沦的步伐,重新整装出发。

电影最终,朝圣的藏民们顺利抵达拉萨,他们的钱花光了,头发长长了,十万遍的长头快磕完了。他们在拉萨打了两个月的工,和发廊女孩约定从圣山回来后再相见,之后,重新朝着冈仁波齐出发……

《冈仁波齐》以木板在雪中滑行的声音来告诉我们电影告一段落,朝圣之路还在继续……似乎结束但又没有告别。超乎人们以往对结局的认知,在最需要感情升华的结尾,一切又归于平静。而这更贴合人生之路的设定,因为对于人生最大的落幕“死亡”而言,有时也来的猝不及防。即使死亡过后,依然需要寻找下一个轮回的起点……

结尾继续着下个开头:听着朴树为《冈仁波齐》异常发布的《NoFearInMyHeart》,我的观影感想到此暂停了,凌乱的文字记录了小小的一点感想。感恩能在自我归零,准备开始自我第一段朝圣之路之际,看到这样一部片子。始终坚信因果轮回,世事无常,身为沧海一粟的我们,走在自我的心路上,时刻提醒自我脚下的每一步都要踏实坚定,迷茫时不轻易退缩,犯错后勇敢驻足,摔倒了继续前进……享受身边出现和消失的一切,因为这就是你我心路上独一无二的轮回,也是最值得你我继续前行的原动力。

【小编简评】

冈仁波齐观后感 (优选15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

【网友评价】

真佩服这么赞的见解。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仁智义礼信(精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学生期末评语班主任工作计划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环保作文1500字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