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9篇)

作者:edditor12023-11-15 16:40:01154

本文为大家分享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共同特点,知道鸟类也属于脊椎动物。

2、通过实验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懂得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所起的作用。

3、观察各种鸟的鸟喙,看一看各种鸟的喙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4、观察各种鸟的足,了解这些鸟足的特点,并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足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5、通过探究,懂得鸟各部位的特点,与它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是适应环境生存的需要。

【教学重点】

分别探究鸽子的羽毛、各种鸟的喙和足,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及作用。

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鸟的图片、鸽子的羽毛、剪刀、滴管、水、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鸟,他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大家知道哪些鸟类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鸟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鸟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7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鸟的名称。

3、刚刚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预设:

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

鸟都是卵生的。

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

4、出示课本第8页下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三幅插图中分别是什么动物?

预设:

这三幅插图中的分别是企鹅、鸭子、母鸡。

5、教师引导:企鹅生活在南极,鸭子和母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动物。其实,企鹅也好,鸭子和母鸡也好,它们都属于鸟类,并且都是脊椎动物。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③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④导线内芯的金属丝是导体,导线表面的橡胶皮是绝缘体。橡胶皮的作用是防止两根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防止其他物体与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金属丝容易导电。

(4)师生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能导电,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而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

(2)讨论:课本第拟页的图中,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

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这儿有一首安全用电的歌谣,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记住里面的一些要求。这首安全用电歌,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导体与绝缘体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知道了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第二课时

5.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33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

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

二、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

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这是怎么回事?(实物投影分组的材料,并进行分类)

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没有通过,或者这个物品不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绝缘体)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通过了,或者这个物品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导体)。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三、制定实验步骤

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学生2分钟自主探讨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评价学生:你说的真棒!你观察得很仔细!教师态度要和善,要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学生。)

4、评价:明德门小学的同学真棒,自己可以独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把大家的实验步骤再进行完善。

教师归纳:

(1)小组进行分工;

(2)预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3)检验电流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4)实际检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5)重复检验一次;

(6)记录;

(7)整理实验台;

5、小组分工:组长、管理员、检测员、记录员。

6、引导小组分工合作

谈话:

请看实验要求:

①分工明确到位

②实验小心翼翼

③交流轻言细语

④发言声音洪亮

⑤做一名倾听者

四、学生展开实验并汇报

1、教师分发材料袋,小组展开检测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组内一名同学汇报,另一名同学做助手,将小组的检测结果贴在相应的区域;

(2)在汇报时,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检测的物品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再分类,看看导体的材料有什么特征?绝缘体的材料又有什么特征?

3、小组展开汇报,分别得出导体的材料有:金属、石墨;绝缘体的材料有:塑料、橡胶、陶瓷。

4、提问:你喜欢导体?还是喜欢绝缘体?(学生各抒己见)

5、追问: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导体,会出现什么现象?都是绝缘体呢?

6、小结: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必备材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导体和绝缘体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出现在电工材料或电器中,就像这些材料。(播放视频)

四、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1、过渡: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固定材料的导电性能,那么水导电吗?教师出示一杯水。生出现两种答案:会或不会。

2、探究水的导电性

(1)师:好!实验见分晓。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实验。

经过实验,灯泡没有亮,说明这杯水是绝缘体。

(3)设疑:如何改变水的导电性能,使它成为导体?

师:大家看这里。这是一些盐。倒入盐,我们试试小灯泡会不会变亮。

(4)小灯泡亮了,说一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可能是盐导电。教师擦干检测头,在盐中做实验,发现小灯泡没有发亮。再把检测头放入盐水中,小灯泡又亮了。(通过这个行为,帮助学生辨析)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食盐水能使小灯泡发亮)板书:食盐水

(7)用电安全的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只有两种水是绝缘体,一是绝对纯净的水,二是蒸馏水。而只要水中含有可溶解杂质,就能改变水的导电性能。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导体。在这里,李老师给大家强调:水和电的实验,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实验,大家千万不能去尝试。

3、探究人体的导电性。

(1)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这里有一个人体验电球,它能检测我们人体的导电性能。但是,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完成这个实验。老师一手捏住其中一端,另一只手捏住另外一端。如果验电球亮了,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没有亮,说明人体是绝缘体。

(3)实验:教师实验,验电球亮了。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

(4)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电源,以免发生意外。下面一些做法,请你做出判断。

a)检查电器时,必须断开电源。

b)发现电线掉在地上用手去捡,或用湿木棍去挑。

c)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d)发现有人触电赶快用手去拉。

五、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1、通过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安全用电做更多的探索,请同学们回家查找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六、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人体食盐水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陶瓷

不锈钢勺子笔芯塑料尺子橡皮筋陶瓷勺子

不锈钢尺子塑料梳子橡皮

回形针塑料勺子透明胶带

铁夹子

钥匙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导体与绝缘体》,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与磁》的第二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内容“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完善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知。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我尝试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有的放矢的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程容量,使师生共融于课堂当中。就这节课来说,我认为亮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旧引新,层层深入,教学思路清晰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流畅的开展下来,是一个难题。我按照学生认知的一般顺序和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设计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认知顺序来讲,从固体的导电性入手,再到液体和人体的导电性,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新事物,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第二,因材施教,针对性强,科学探究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有一定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金属是导体,塑料等物体是绝缘体,甚至有学生知道干燥木头遇到水后会变成导体。可是,越熟悉的东西孩子们越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所以,我将这堂课的知识概念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亲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过程,在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寻找规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环节都是让学生一一动手探究。考虑到电的危险性,固体材料我制定为分组实验,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我采取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

第三、规范示范,科学激发,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检测一件生活常见物品作为研究的开始,教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这件物品,这组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规范的演示,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对实验成功的影响是重大的,尤其是在电与磁单元,这种规范、严谨的演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帮助很大,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切实之举。

第四,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科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科学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无误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中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科学实验,所以更需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实验之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步骤的制定当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立足教材,精心选材,让科学和生活密切相连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7篇

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

2、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鸽子的羽毛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鸽子的羽毛,并读一读有关鸽子的羽毛资料介绍。

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绒羽紧贴在鸟的身体上,细小而柔软。

3、观察鸽子的正羽。

(1)第1步,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正羽比较大,中间有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正羽摸上去比较光滑。

正羽外形优美,自有弯曲,呈流线体。

(2)第2步,将正羽的羽根剪断,观察一下里面是什么样的。

预设:

将正羽的羽根剪断,会发现里面是空的。

(3)第3步,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

预设:

水不会被吸收。

(4)学生按照要求分步操作,观察正羽,了解正羽的特点,并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看到的现象。

(5)交流讨论:鸽子正羽的这些特点,对于鸽子起什么作用呢?

预设:

生1:鸽子的正羽宽大,适于飞行。

生2:鸽子的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的外壳,并且能够使身体呈流线型,而且鸽子最大的正羽分布在翅膀和尾部,这样有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体的平衡。

4、观察鸽子的绒羽。

(1)用放大镜观察鸽子的绒羽,说一说鸽子的绒羽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预设:

鸽子的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

鸽子的绒羽摸在手上比较柔软,感觉很温暖。

(2)鸽子的绒羽对于鸽子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预设:

鸽子的绒羽生在正羽的下面,鸽子在高空飞行时,起到保持体温,

减少热量散失,抵御寒冷的作用。

5、教师小结:通过观察鸽子的羽毛,我们发现,鸽子的正羽比较宽大,适于飞行;鸽子的绒羽比较细软,有利于保温。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8篇

1、教师引导:不仅仅鸟的喙是适应生存、适应自然的一种结果,鸟的足也是一样,同样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四幅图片上鸟的足各有什么特点?并猜测一下,这些鸟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预设:

第一幅图,脚上有蹼,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第二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第三幅图,鸟的脚比较粗壮有力,而且比较长,适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草原上生存。

第四幅图,鸟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

3、师分别出示麻雀的脚和啄木鸟的脚,引导学生看一看,对比一下,这两种鸟的脚有什么不一样?

麻雀的足为鸟足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种足功能多样,即可以紧紧抓住树枝,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动,符合麻雀多样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啄木鸟的足为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这令啄木鸟可以轻松攀附、抓牢树干,以便啄木鸟啄取树皮下的昆虫、幼虫。鹦鹉、杜鹃等树栖鸟类的足同样是这种形态。

4、师小结:不管是什么样的足,都是鸟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需要。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板书设计】

3、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点

研究鸽子的羽毛

观察鸟的喙

观察鸟的足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9篇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各种鸟的喙外形特点是不一样的。

出示各种各样鸟类的喙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鸟类的喙不同的特点。

2、教师引导,为什么不同的鸟,鸟喙是不一样的呢?

因为不同的鸟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

强壮而直的喙,末端有弯曲的钩,主要以鸟类和动物为食。

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和虾为食。

强而尖的喙以昆虫为食。

扁平的喙大多数是杂食。

3、不同的鸟,有不同的鸟喙,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10页上面4种不同的鸟喙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预设:

第1种,鸟的喙长而直,适宜吃鱼虾。

第2种,鸟的喙强壮而直,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适宜吃一些小动物。

第3种,鸟的喙像锥子一样的,粗壮有力,适宜寻找谷物和种子。

第4种,鸟的喙长而尖细,适宜吸取花蜜等。

4、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鸟的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鸟喙的特点,并说一说这些鸟喙适宜吃什么食物?

5、教师小结:鸟不管长出什么样的喙,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因此,鸟的喙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9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