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本文为大家分享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会写13个会写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经过,感受故事的奇处环生,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5.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
3.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①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②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③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④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漏,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明确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
婆婆 脊背 盗贼 莫非 颠倒 粘胶 旋风 纵身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
(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会写字。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些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读拼音,写词语。
lòu shuǐ
( )
wèi lǘ
( )
lì hài
( )
zhān jiāo
( )
jǐ bèi
( )
zòng shēn
( )
2.比一比,组词语。
胖( )伴( )
狼( )浪( )
抱( )饱( )
偏( )遍( )
莫( )漠( )
贼( )贱(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2.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1-9自然段。)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10-11自然段。)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12-17自然段。)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18自然段。)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19-20自然段。)
4.再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
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从前;地点:山脚下;人物:老爷爷、老婆婆、虎、贼。)
5.交流三: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1)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情况怎样?(下着蒙蒙小雨。)为什么写当时的天气情况?(为下文写“漏”做了铺垫。)
(2)这部分课文出了描写当时的天气情况,还描写了什么?(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语言,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动作等。)
(3)这样的天气虎和贼来这里做什么?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4)老爷爷和老婆婆说了什么?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指导朗读,读出老婆婆的无奈。)
(5)如果当时你就在窗外,你以为“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6)老虎和贼听了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对话会怎样想呢?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
(7)接着发生了什么?虎和贼又是怎么想的?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惊慌失措和狼狈。)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交流三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板书: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2)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
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他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
7.交流四: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虎蹭贼,贼上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
(3)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8.交流五: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慌”感受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板书: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9.交流六: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1)老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①感受一:闽南语言的艺术效果
课文是根据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尤其是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老婆婆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故事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②感受二:不要只听半句
阅读链接《只听半截话的灰灰》
小白兔灰灰是个急性子,听话只听半截,另半截全凭自己胡猜。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几次,可他总是不改。
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儿园前,听到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就高高兴兴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儿园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们怎么都带着小伞?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没听今天的天气预报。
谁知,中饭后,风刮起来了,不一会天空就乌云密布,浙淅沥沥下起雨来。该离园了,小朋友都打着伞走了,灰灰因为没带伞,只好等妈妈来接。
路上,灰灰告诉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预报错了!”妈妈说:“天气预报没错,是你只听了半截话。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转阴,午后有小雨。多次跟你说,听话要听完整!”一听妈妈又唠叨开了,灰灰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又一天,灰灰正在家门口玩,小鹅白白急匆匆地跑过来,说:“灰灰,灰灰,你妈妈出车祸了……”灰灰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转身就跑去找爸爸。一进爸爸办公室的门,灰灰就哭起来:“爸爸,爸爸,不好了,妈妈被车撞死了。”爸爸一听,拉起灰灰就往医院跑。半路上只看见小鹅白白搀着兔妈妈走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呀,小兔灰灰又只听了半截话,小鹅白白本来要告诉灰灰的是:“你妈妈出车祸了,不过还好,只是擦破点皮,她让你去接她回家。”但小兔只听了前半截话,就拔腿跑了,于是小鹅白白只好自己去接兔妈妈了。
爸爸严肃地对灰灰说:“孩子,你看,只听半截话害得妈妈‘死’了一回。如果再不改,将来不定会出什么更大的错呢!”小兔灰灰低下了头说:“以后我再也不听半截话了。”
10.分角色朗读全文。
1.照样子写词语。
(1)翻山越岭(含有动词)
(2)走南闯北(含有椅子反义词)
(3)安安稳稳(AABB)
三、拓展交流,练习复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对文中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练习复述。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4.学生练习复述全文。
2.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说法排队。
(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如猫狗结怨、老鼠嫁女等。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漏
(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教学反思]
《漏》教学反思
《漏》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闽南民间故事《虎怕漏》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并有所感悟。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中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整节课都是师生合作,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总之,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其余均为白。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5、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6、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来做一个《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不好?(好!)老师讲明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幼儿排成两队,第一个幼儿学习大熊猫的模样,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依次类推,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先钻完,哪队便为胜方。
规则:必须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
注意事项:不能碰倒呼啦圈。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着音乐,组织孩子们张贴自己的.作品到互动墙壁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特征,学会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改错掌握修改符号,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4、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习优美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对生活万物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
1、回顾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2、讨论关键语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炼关键句,寻找关键句的方法等等,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一)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
①我们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就容易迷失方向。而猫头鹰即使在夜间也能来去自由,捕食的时候也不会受到黑暗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②乐乐非要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看着他把用几层泡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鸡蛋从三楼扔下时,我不禁捂住了双眼:小鸡蛋啊小鸡蛋,我们这就是永别了吧?
点拨:
1、先读一读课文中的两句话,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
2、这两句话都表明了作者在观察的时候,也会对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些思考。根据这样的特点,仿写几句类似的话。观察到的现象也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在发现之后思考一下,提出问题即可。
3、全班交流一下自己仿写的句子,互相提一提意见和建议,并做修改。
(二)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答案示例:第一句:他—它;
第三句: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第四句:我又点了几下。
点拨:
1、看看文段,学习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的用法。
2、仔细观察,多读几遍,用修改符号将文段还未完善的地方修改完毕,同学之间交流。
3、试着用掌握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同学互改。
知识拓展:修改符号。
删除符号——把要删去的部分圈起来,再画个小尾巴;
对调符号——用于相邻的两个词语颠倒位置。注意必须是紧邻的两部分;
置换符号——用于不相邻的两部分调换位置;
替换符号——句子没有其他毛病,只是某个词语用词不当,用恰当的词来代替;
添加符号——把需添加的部分写在合适的位置,再用符号拉进去。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吃到苹果、梨子、橘子和水果。
②小明的建议基本上是完全可行的。
③虽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同学们非常高兴。
④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步了。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这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阅读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加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
明确:
①“课外阅读”和“我们”调换;
②“‘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等……”删掉省略号(因为省略号后还有内容“课外书”)。
④“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改为“内容很丰富,中心很明确”;
⑤“加强”与“见识”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长”;
⑥“授予”与“先进班级”搭配不当,将“授予”改为“评为”,或者在“先进班级”后加“的称号”。
三、日积月累
(一)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醇厚朴实,在唐代诗人中,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言:“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二)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三)朗读指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诗歌大意
我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青草,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春天的潮水和雨水夹杂在一起,让人感觉雨势分外急迫。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五)诗歌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树林,林中有黄鹂在鸣唱。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在河中。此诗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描绘了西涧晚潮时雨中的美景及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点拨:
1、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根据诗中字词大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讲述出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3、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一、教学背景:
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1、2自然段写我家院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大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大缸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我想,这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是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捉小虾的内容。
3、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小虾有趣但是脾气不好的特点。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三自然段写小虾很有趣。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段。第二句用了“总是先……然后……接着再……又……直到……才……”的顺序表达句式,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虾吃食的样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描写动作的“碰”“后退”“捧”等词语,想像小虾吃食时可爱的样子。第三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描述吃饱了的小虾自在悠闲的情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我”是通过详细观察,才把小虾吃食的过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同样是中心句。第二句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像和体会小虾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这样一来,第三句所说的与同伴打斗的发生就自然而然了。第四句概括说明小虾的搏斗是猛烈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二句中的“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合理想像,说一说搏斗时的情景,训练学生的想像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两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课《松鼠》的学习打基础。
5、6自然段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发现小虾变多了,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抓住第五自然段“我想让它们在水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这句话,自读体会小虾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的含义,明白我喜爱小虾的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可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基本读通顺课文。在教学中贯彻阅读为主,以读促思,思中生悟的原则,既注意教学内容的道德情感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生字10个。
联系上下文了解漏过、空隙、撒落、甚至、青苔、钳子、猛烈、小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五、课时划分: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小虾图片)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小虾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画出疑难生字
2、老师出示词语指名生读
漏过空隙捎带甚至追逐一翘一翘搏斗
腹部小卵积水透明迅速吃饱蹦跳
3、全班齐读
4、默读课文,谈感受
(1)边读边想,画出你对小虾的了解,谈谈作者对小虾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小结:自读就已经能了解这么多关于小虾的特点了,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喜欢小虾的哪些方面?为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特点到课文中划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并说明理由。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1)随时补充你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2)教师适当作指导
①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采取指名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小虾样子的可爱。
②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小虾吃食物时的动作进行交流。
A、先让学生说自己喜欢这一段的原因,体会小虾吃食物的轻巧和小心翼翼。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有这麽多的动作确实很有趣,那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小虾的有趣?
B、在描写小虾吃食物的这段话中有许多表示顺序的词语,你找到了吗?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C、你能尝试着说一句吗?
D、除了小虾吃东西有趣外,你认为它们还有哪些地方有趣?
③学习第四自然段,表现小虾脾气的不好。
④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相呼应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和对其生活上的关注。
四、学写生字
1、“透、迅、速”是半包围机构的生字,注意偏旁的书写
2、“虾、积、饱、蹦”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虾被我们带回家,通过仔细观察,不仅看清了它们的样子,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深爱上了它们,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课文的写作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并扩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
2、学习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习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小虾的哪些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回顾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试围绕哪句话写的,又是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
2、学生仔细找,并互相交流
3、真不错,作者正是运用了围绕中心句,抓住小虾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这种方法才把小虾写的栩栩如生的。
三、课外阅读,巩固方法
1、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篇小短文《翠鸟》,认识另外一种小动物请大家找找这篇文章1——-3自然段的中心句,讨论这篇文章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
2、引导学生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出描写翠鸟颜色、动作的词。
3、集体交流
4、其实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同学们的习作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四、拓展运用,练习写作
1、你想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吗?你想写些什么呢?
2、提醒学生先为自己打算写的内容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把文章写具体。
3、学生进行片断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认识了可爱的小生灵——小虾,而且还学会了围绕中心句写作,收获真不少!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进行小练笔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作者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其中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小虾的有趣。我在讲解本段时,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中心句、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展开描写的。然后再展开想象,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喜爱小虾之情。三是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的表演“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四是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再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到底作者怎样生动地刻画出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手术伟大录入手册保存
约会经验阿姨欧洲社会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掌握了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
明确:
纸的替代品特点使用情况竹片、木片笨重,不方便很少丝绸方便,贵买不起
2、我国最早的纸是什么做成的?
明确:是用麻做成的。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3、蔡伦对西汉时期的麻纸,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明确:蔡伦吸收长期积累的经验,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为什么蔡伦改进的纸能够被流传下来?
明确:蔡伦改进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5、课外拓展。
(1)蔡侯纸: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2)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明确:读了这篇课文,我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在纸的发明创造中,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教学要求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重点难点
1、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2、要介绍得生动有趣,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谜语激趣
1、动物世界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鹦鹉会说话,大象会搬东西,萤火虫会引路,蚯蚓会松土……生活中这些奇妙的动物现象,相信你们也一定观察到了不少吧!
2、今天我们要来写一种动物,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呢?这种动物你了解多少呢?(多媒体出示谜语)
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
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3、是的,是大熊猫,你猜对了吗?同学们,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大熊猫。
二、利用资源,学习表达
1、多媒体出示大熊猫图片。
对于大熊猫,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如下。(多媒体出示)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题目下板书。(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为什么被视为国宝)
3、多媒体出示大熊猫信息。
名称大熊猫
类别哺乳动物
食物爱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1)可以参考以上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围绕上面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2)小组内介绍,互相提意见、补充,再推选代表上台介绍。
(3)学生上台说。
提示:上台介绍的同学表达要清楚、完整、流利;听的同学要专心、认真,想补充时要先举手。
(4)组织学生参与评价。评价时,重鼓励,少批评。
三、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1、教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介绍了国宝大熊猫,说得很好,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可是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上台来介绍。怎么办呢?对,你可以写,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写下来。写完后,你们可以交换着看,这样不就让大家都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吗。
2、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
3、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
4、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看看对问题的解答是不是准确。
5、将学生的部分习作放在投影仪上,指导学生朗读、评价和修改。
教师:谁来说说这篇习作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句子写得好?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地方还要修改?(教师在这个环节仍要注重鼓励,抓住文中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6、在小组里读自己的习作,并让小组同学给你提提意见,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下。
7、请同学们为自己的习作配上好看的图画或图片。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初步认识和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
4.通过写话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5.熟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6.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能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能用通顺的语言进行写话训练。
6.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前准备】
1.自学课外阅读部分(学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班级进行大扫除,你会准备些什么、准备怎样做?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课件展示表示这些动作的卡片和图片,学生分组演示词语,体会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3)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找找这些句子的相同点。
(2)教师引导,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情感。
(3)学生联系生活自由选词再造相同的句子,比一比谁的句子最好。
三、写话
1.老师指导,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通过查资料或上网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从这几方面来描述出喜欢它、想养它的理由,注意语句通顺。
2.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养什么,理由充分即可。
四、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表示节气的图片导入《二十四节气歌》这首诗。
2.诵读古诗,牢记内容。
(1)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同桌互读。
(2)指名读古诗。
3.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发现节气歌中包含的所有节气。
4.巩固深化。
(1)提问:这首节气歌中包含哪些节气呢?
(2)你能按时间顺序排好节气吗?
5.课外延伸。
学生了解每个节气的大致时间。
二、我爱阅读
1.让学生了解文章《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3.全班诵读。
4.鼓励学生上台范读,展示自我。
【活动目的】
1、大胆地说说图片大熊猫所做的事情。
2、发准"刷""拉""踢""画"等字的音,并理解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3、感受做做、说说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逐幅观察图片,说说大熊猫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刷""拉""踢""画"等动词,并注意发准字音。
二、让幼儿一边模仿图片上的动作,一边说说大熊猫在干什么。
三、启发幼儿自编自演动作,说说自己在干什么(如:我在跳舞。我在唱歌)。
四、观看他人表演,说说表演者在干什么。
【活动延伸】
1、以抽卡片的形式请幼儿表演动作,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结合图片排序活动,讲讲小动物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3、请家长注意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拓展阅读:小班科学:可爱的熊猫教案
活动来源:通过主题“动物朋友”使幼儿对动物熊猫有了基本的认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广告了解到大熊猫是我国第一保护动物,对熊猫的认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开展了下面活动。
活动一:
活动名称:可爱的熊猫。
活动目标:
1、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熊猫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猫图片
2、熊猫详细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2、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从上到下观察熊猫的基本特征。
3、提问:让幼儿根据老师的问题说一说。
——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熊猫的样子像谁?
——它在那里生活?
——它喜欢吃什么?
——为什么它喜欢吃竹子呢?
——你想知道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吗?
4、与幼儿一起讨论熊猫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大熊猫现在很稀少,怎样保护大熊猫呢?
5、请幼儿学熊猫走路的样子走出教室。
教学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从图片及教师讲述中了解到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对稀有动物熊猫的关注欲望。
活动二:
活动名称
:熊猫(粘贴添画)
活动目标:
1、巩固加强幼儿对熊猫的认识。
2、学习粘贴方法.
3、学习添画熊猫的四肢和五官。
活动准备:浆糊;作业纸;水彩笔;半圆形圆形黑色蜡光纸。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复习熊猫的外形特征。
2、给幼儿示范粘贴熊猫的方式及添画步骤。
3、幼儿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4、幼儿作品展示。
5、让幼儿互相观赏幼儿粘贴的作品,结束。
活动效果:通过延伸活动的开展,(粘贴熊猫)让幼儿认识了圆形、半圆形,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色彩丰富的视频让学生对世界有直观认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预设:学生答案会包括天空、清晨、云彩、水洼、雨后、黑夜、地球、夏日、秋天、冬天等。把学生的答案引导分析总结,得出是从“天空”“地球”两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初步概括课文的能力,但大部分孩子对于课文所描述的事物的从属关系不太明确,在孩子们找出所有的有趣奇妙的事物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来天空和地球两方面。】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烛”。提示火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书写时左窄右宽;提示“幻、蜡、诱、润、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剑”书写时左宽右窄。指导书写“乘”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板书:天空地球)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
(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颜色形状)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5)说话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个只能够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天空的奇妙,以学生的批注阅读为主,反复朗读,读出世界的奇妙之美。说话练习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更能体会出天空的奇妙。】
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第9自然段)
(2)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
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
预设: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3.学习17、18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生活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三、小练笔
作者写的天空和地球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奇妙之美,你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板书设计:
22、这个奇妙的世界
天空
奇妙
总—分—总
地球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biàn cún chēnɡ tān fàn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lì yōu zhuài rǎo
官吏 悠闲 拽住 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 都城 作坊 溜达 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
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节)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行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哇。(板书“人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2.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生: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画出来。所以能名扬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起读读。(生读句子)
(3)师: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师: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读,抓住动作,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板书:“艺术价值”)
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画画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请你细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生齐说)
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
活动目标:
1、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两种到三种墨色表现不同形态的熊猫。
2、尝试添画竹子,感受添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运用两种到三种墨色
活动难点:
尝试表现不同形态的熊猫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体态熊猫水墨画、宣纸、旧报纸、笔、墨汁、碗、黑板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图片欣赏,引出话题
T:周老师上周去了动物园,拍了很多动物的照片,我最喜欢它,请你看看是谁呢。(大熊猫)
T:小朋友,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
小结: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其余均为白。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T:那你们知道,水墨画中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二、观察水墨画熊猫
T:边观察,边告诉我,水墨画里的熊猫是怎样表现的?熊猫图上哪里是中锋、哪里是侧锋、哪里又是浓墨?哪里又是淡墨呢?(中锋淡墨画头和身体;侧锋浓墨画耳朵、眼睛和四肢;中锋浓墨画鼻子和嘴巴)
T:你们说的真棒!那让我先一起来边说边画一个。
画熊猫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怎么画熊猫的。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教师:我们画熊猫应该先从哪里画起呀?
教师:我们先画熊猫的头,中锋淡墨画熊猫头。
教师:用中锋,我们画画时要把笔竖起来,轻轻的画上去。
2、画出大熊猫椭圆形的身体。
教师:画完了头,接下来应该画哪里呀?
教师:大熊猫胖胖的身体是怎么画出来的呀?用的又是什么锋什么墨?
教师:中锋淡墨画身体。
3、给大熊猫画上耳朵、眼睛、鼻子
教师:我们大熊猫的头和身体都画好了,现在应该画什么呢?我们由上往下观察
教师:侧锋浓墨画耳朵,我们用侧锋画时,笔应该躺下来,把笔转一下就好了。
教师:然后再画眼睛。刚才讲过熊猫的眼睛像个八字,我们画的时候,只要写个八字。侧锋浓墨画眼睛。
教师:眼睛下面是鼻子。熊猫的鼻子很小所以我们只要用笔轻轻的点一下。
教师:熊猫很开心的,所以,它的嘴巴是翘起来的,中锋浓墨翘嘴巴。
4、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教师:侧锋画四肢,一笔太细了可以多画几笔,粗粗的四肢才有力气。
T:你们觉得就一只熊猫,它孤单吗?哦!很孤单的,所以呀,我帮它多找了好多的伙伴。那等下你们在画熊猫的时候,帮你的熊猫也找几个伙伴,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T:想一想,画面上我们可以添画一些什么让熊猫们更开心。画的时候小心慢慢的画,笔的水不要太多。
四、点评
T:小朋友们画了好多的大熊猫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的熊猫最可爱。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哪张画里的熊猫画的好?为什么?
T:大家画的都不错,但是如果在墨色、笔法上再认真仔细一点的话,会更好对吧!下次我们再来尝试一次好不好?
一、活动背景:
一个漆黑的夜晚,小偷和老虎都来到王老汉家偷驴。可是,他们撞上了“漏”!“漏”是什么呢?这个故事内容来源于流传在我们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民间故事。著名画家黄缨用童趣盎然的角色造型、细腻传神的笔触、动感十足的画面,将这个故事以图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深受成人和孩子喜爱的中国原创绘本。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来开展图画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主要是根据大班下学期即将入小学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学、善问,对语言文字有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图画书的阅读更是十分喜爱。绘本《漏》的特点是不仅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融合了许多中国元素,而且语言和画面十分生动、幽默,对幼儿来说,阅读这样的图画书会是一种十分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绘本《漏》人手一册,图片、黑板、毛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分享一本很有意思的图画书,先来看看书的封面,有问题吗?为什么老爷爷和老奶奶都在往上看呢?
(评析:鼓励幼儿通过对绘本封面的观察,大胆提出疑问,揣测故事情节,在悬念中诱发幼儿产生深入了解绘本的兴趣。)
(二)集体阅读前半部分图画书。
1. 师:这个故事里有谁?这时,谁来了?他们看见大胖驴会想些什么?
2. 小结:“山上的老虎想:这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这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评析:这一段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理清角色关系,分析角色心理活动,使幼儿逐渐进入到故事情境中。)
3. 师:到了晚上,窸窸窣窣,老虎在干什么?小偷呢?王老汉被惊醒了。老奶奶说,“管它贼啊虎啊,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奶奶怕什么?那“漏”是什么呢?
4. 师:老虎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漏,难道说这家伙比我还厉害?”他们想得一样吗?
5. 小结:咱们中国人很聪明,只用四个字就能把这个意思说明白了。翻山越岭和走南闯北是我们中国的成语。
(评析:老虎和小偷都开始采取行动了,幼儿随着教师营造的故事气氛也愈加投入,画面的变化,角色的动作,人物的语言都是需要关注的要素。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突出了细节,呈现了动态,使幼儿在情境中步步深入。)
6. 师:“小偷想着想着,脚下一滑,妈呀,哗啦!”发生什么事情了?
7. 师:“嘭!小偷一下子掉到老虎的背上了,老虎也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漏来了,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边跑边喊——哎哟是漏啊。他们跑过了驴背山,拐过了驴背湾,跳过了驴背岗,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老虎和小偷他们认为“漏”是什么呢?
8. 小结:“老虎想,哎哟,这个漏啊,像石头一样,砸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小偷想,这个漏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的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评析: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了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幼儿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了“漏”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地运用。
2.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小虾的有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展开谈话,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水缸空隙掀开末端一副钳子搏斗
较大腹部
出示句子: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2)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3)有一天,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4.读了课文,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板书:有趣)
默读课文,作者还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样子)
三、学习小虾的样子。
1.小虾究竟长什么样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朗读自己画的句子。
3.出示小虾的图片(学生欣赏),再次朗读相关句子。
4.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能把小虾的样子描写得这样到位,是因为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小虾,另外还运用了一定的联想,如: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作者很喜欢小虾。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做。
5.作者那么喜欢小虾,同学们喜欢吗?朗读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读出自己喜欢的感情。
四、学习小虾的有趣。
1.出示自学指导。
(1)找一找,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2.交流。
(1)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虾的有趣?
出示: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预设:小虾们自由自在,做着有趣的活动。
出示: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预设:生气的样子可爱有趣。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虾的可爱。
出示: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预设:小虾打架的样子有趣。
3.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生气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的?(先概括后具体,抓住表示动作的词,再次体现了作者观察得仔细。板书:观察仔细)
4.作者不怕麻烦地从小溪里捡回一些石块,采了一些金鱼草,让小虾更有家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小虾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小虾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的小虾多起来了,带给作者的快乐也将会更多!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描写小虾的样子和有趣的句子,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五、感情提升。
1.如果我们都像作者一样爱护小虾、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学生自由谈)
2.出示一些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图片以及许多可爱的小生灵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动物不管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它们都有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尊严,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好好爱护它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样子及其生活习性。
2.练习用你的笔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用上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
七、了解本课的学习方法。
1.了解课文第3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2.欣赏句子,体会优美词语,学会观察某种事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学习两个新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入手启发谈话
1.出示大熊猫,让孩子们看图画,简单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2.师:大熊猫真可爱。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大熊猫
二、自读感悟,读通全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要求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字音。
2.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什么?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大熊猫是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动物。它是珍贵的动物。
板书:珍贵
第2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样子。
第3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第4自然段,写大熊猫的饮食。
板书:样子活动饮食
三、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再读全文。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小组合作,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2)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3)试着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播放大熊猫的生活录像片。
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片中的大熊猫。
(1)大熊猫的样子:
板书:身子胖尾巴短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黑眼圈
(2)大熊猫活动情况
板书:小: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3)吃什么?
板书:竹叶竹笋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读词语卡片,巩固认识生字。
2.用生字开花的方法,给生字组词,巩固识字生字。
二、指导书写生字
1.结合写字教学要求,学习新的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生字。
三、实践活动
1.有到过动物园或从电影电视上看到大熊猫的同学,或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大熊猫的资料,说给大家听听,并在小组交流。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课外阅读
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我是国宝》《丹顶鹤》,让学生加深认识大熊猫和丹顶鹤,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大熊猫
样子:身子胖尾巴短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
黑眼圈黑耳朵
小时候: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动物王国里面,动物们都在进行着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去瞧一瞧吗?——(课件:各种动物活动图片)
2.看到这么多的动物,你们喜欢吗?(喜欢)那今天我们这节作文课就来写一种动物——大熊猫,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板书:国宝大熊猫)
二、交流资料,了解熊猫。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熊猫的有关资料,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
2.分类展示小组搜集的资料。(预设)
(1)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的分类一直有争议,不过近年来比较趋向于将大熊猫独立出来,因为大熊猫和现存的其他物种都有较大的差异。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四川省北部,陕西省南部和甘肃省南部的山区。
(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中国独有,数量稀少,在1000只以下,属于我国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大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百分之一,而且成活率很低。
3.谈话引导交流:怎样把这些零碎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内容连贯的作文呢?(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资料了解了大熊猫,通过阅读例文掌握了写作技巧,这节课我们阅读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习作。
二、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1.独立阅读课本94页习作要求和有关资料。
2.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审题: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国宝大熊猫,属于状物文。描写大熊猫的性格特点时,可以恰当地使用中心句,先概括地写一写他们的性格,再在后面的自然段中分别加以叙述,这样的话,文章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2)选材: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很多,能选择写的范围很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作为选择的主要材料。
(3)立意:我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就是通过自己和动物的交往(动物园观察),以及对有趣的事情的描述,在字里行间自然真挚地流露出来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人。
(4)技法:描写动物,首先要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抓住这些方面细致描写,才能将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动物虽然不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这样适当运用比拟,文中的动物才会更逼真。
4.课件出示:技巧口诀歌
介绍动物有要点,外形习性是重点。
描写特点抓外形,总分说明条理清。
联系生活写习性,吃睡玩爬和叫鸣。
生活细节要具体,写出特性有感情。
动物和人是朋友,友好相处莫惊扰。
保护动物是美德,和谐相处好境界。
三、提出要求,完成初稿。
1.提出要求:
(1)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
(3)还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写一件具体的事)。
(4)给文章“化个妆”(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加入一些动静结合完善段落,加入一些结构形式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完善文章。)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3.阅读自己写完的习作,看看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四、互相交流,进行修改。
1.指名让学生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来评一评。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
2.出示习作评分要求,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习作评分要求:
慧眼小神童:观察仔细,能比较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神笔小作家: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按照一定顺序形象、具体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动作情态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儿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对修改自己或别人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4.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的重点是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补充。最后把自己认为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感情来,各自把修好的习作工整抄在习作本上。
五、习作展品。
评选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专栏里进行展品。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抓住主要特点,合理安排顺序。
列举典型事例,突出主要习性。
巧妙使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动静合理搭配,描写具体细致。
巧用修辞方法,内容形象生动。
注意前后照应,做到首尾连贯。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是写国宝大熊猫,这个内容是学生乐于交流,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非常少,课前让学生搜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是弥补这一缺陷的主要途径(要条件可以让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大熊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大熊猫,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情感。阅读并分析例文,让同学们再次体会描写小动物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
(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3.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4)“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
(5)“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6)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 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 4班班级口号, 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 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 暑假作息表, 拜年祝福语猪年, 医师个人简历, 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 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