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说课稿格式(汇总5篇)

作者:edditor12023-09-20 16:40:29198

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讲义,利用讲义来组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说课稿格式,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说课稿格式 第1篇

各位专家、同仁: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下册第五章第8节《平移》,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主要是运用向量知识来推导出点的平移公式,并运用点的平移公式来解决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图象平移时的解析式的变化规律。

2.地位和作用:平移变换是可用来化简函数解析式,以便于讨论函数图象的性质和画出函数图象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节教材主要是讲点的平移公式,是学生在学习了向量,并且结合初中的二次函数图象的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平移后的点坐标和平移前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体现了向量这一章知识在图形平移中的应用。为今后研究圆和圆锥曲线的平移提供了有力依据。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懂得点的平移及图形平移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平移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区分和理解点的平移公式中三组坐标的各自意义,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平移公式来解决点的平移、图形平移的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画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寻找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的思想。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态度。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的平移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公式来解决点的平移和图象的平移问题。同时注意向量和图形的相互渗透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向量知识的理解。

难点:点的平移公式中的三组坐标各自表示的意义,学生易产生混淆,教学中应通过联想向量知识来处理好这二个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不可死记公式要活记活用。这也就是要掌握其数学规律,从而加强公式的记忆并达到灵活准确运用知识。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学生观察坐标系中的二个点的坐标和向量之间的关系,来发现这个一般公式即点的平移公式,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联想法。以后运用点的平移公式不可死记,应该联想到向量来记住这个公式,特别是这个公式中的二组坐标的顺序。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发现数学规律。

(3)练习巩固法。这样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了一些变式练习的锻炼*能。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联想法:在记住这个点的平移公式时,要求学生联想学过的向量知识,特别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

(2)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课题:初中学习二次函数图像时,把抛物线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位置上的抛物线 ,显然新、旧抛物线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所说的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是从总体宏观上说明的.。那么我们能否从微观上分析新、旧位置上两抛物线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本节课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由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来引出课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概念介绍:

师:先请同学们复习向量的知识,在坐标系中向量 可以怎样表示出来?

生:用终点B的坐标减去起点A的坐标来表示。

师:把一个向量 平行移动到某一位置所得新向量与原向量相等吗?

生:相等。

师:把一个图形F作平行移动到某一个位置所得的新图形 与原图形F相同吗?

生:相同。

师:演示图形F按向量 平移到图形 的过程,给出平移的定义:.

设图形F上任意一点 ,在接向量 平移后,图形 上的对应点为 ,则由向量加法 得:

即 这个公式叫做点的平移公式

师:指出三点:①平移公式反映了图形中每一点在平移前后的新坐标与原坐标及平移向量坐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在这三者中,解决"知二求一"的问题,即知道其中任意的两个坐标,就可以求另外一个坐标。

②平移公式可用于在坐标系不变时的点的平移及图象的平移问题,还可利用平移公式来化简函数解析式。

③关键是要区分和理解点的平移公式中三组坐标的各自意义。

3.导出目标:(口述目标)

4.导学达标:

师:我们来举例,利用点的平移公式解决点平移的有关问题

举书中例1:

(主要是让学生能学会简单运用公式,师生一起来完成例题的解答)

师:课前提出的问题应该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图形的平移问题,请问该问题中反应出的平移向量坐标是什么?

生:(2,3)

师:接下来我们来举例:运用点的平移公式来解决图形平移的有关问题

举书中例2: 将函数 的图象l按 平移到 ,

求 的函数解析式。

解:设 为l上的任意一点,它在 上的对应点 由平移公式得。

(强调这个公式变形的必要性,也就是把已知图象上的点P的坐标表示出来)

将它们代入到 中得到

(强调这个代入的理由是利用点P在已知的函数图象上)

(强调得到的解析式就是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

习惯上将上式中的 , 写作x,y即 的函数式为: .

(强调这个表示方法没有改变新的解析式的意义,只不过是习惯表示而已)

再举书中例3:已知抛物线

(1)求抛物线顶点坐标;

(2)求将这条抛物线平移到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时函数的解析式。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道题与上道例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没有直接告诉平移向量。

师:能求出平移向量吗?

生:能,就是(2,-3)。

师:好,请同学们求出新的函数解析式?

生:

师:请问图象平移和点的平移的解题思路上有何差异吗?

生:基本思路一样,只不过这里要有个相应点的坐标代入相应解析式的过程。

师:请问:把直线l按 平移到直线 : ,则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

生: +4

5.巩固达标:学生做练习P125:第1,2,3题。

(请同学做练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问学生进行回答,同时对第2,3题叫同学上来板演,便于及时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及时解决学生的疑点)

做完补充练习:

(1)。若把点A(3,2)平移后得到对应点 按上面的平移方式,

若点A(1,3),求 .

(2)。将抛物线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以得到 +1 .

(进一步巩固运用平移公式来解决灵活多变的平移问题)

6.课堂小结:

(1)明确点平移、图形平移的意义;

(2)知道平移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移公式,分清平移公式中各个量的意义;

(3)能利用平移公式解决点平移、图形平移的有关问题。

7.布置作业:P126:第1,3,6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格式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三角形(二)》的第一课时,是全等三角形的续篇。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国共产党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评价——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程序和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观察联想。  1、多媒体展示电视转播台、房屋人字架,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梯形)  2、两幅图中都有哪种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二)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3、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它们有何关系?  4、请学生动手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裁下这个三角形,再动手折叠,当两腰重合时,找出发现哪些结论。

5、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两底重合,折痕是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 )

6、小组代表用语言表达得出的结论。

7、多媒体演示折叠过程,再现归纳得出的结论。

8、揭示、板书课题:等腰三角形性质。 让学生温习、重现已学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所以我在这里力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性质。

(三)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9、对于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能进行论证,请学生动手试一试。

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合作探究,交流创新。

10、当部分同学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而少数找不到思路的同学也充分感知了困难,尝试了困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并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

组织学生探索、交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合作,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五)引导评价,形成规律。

11、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各小组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给学困生提供上台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共有三种辅助方法:作∠A的角平分线AD、作 AD⊥BC、作BC边上的中线AD.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补充评价,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1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探索能得出:①每个角都相等,且都是60°,②每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运用知识迁移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未知,把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不断追求,锻炼意志。

13、阅读课本:等腰三角形性质(一)(注意: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几何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准确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六)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例:已知房屋的顶角∠ABC=100°,过屋顶的立柱AD⊥BC,屋椽AB=AC,根据图中条件,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把例题改编成开放题,为学生再一次创设探究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达标练习(抢答)  ①填空。设计基础练习,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通过抢答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DE⊥AB,FD⊥BC交AC于F点,∠A=56°,求∠ EDF的度数 通过能力训练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③应用:某厂车间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跨度AB=12米,为使屋架更加牢固,需安装中柱CD,你能帮工人师傅确定中柱的位置吗?说明选用的工具和原理。 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七)反思归纳,形成结构。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

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你认为重点是什么?

②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③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2、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说课稿格式 第3篇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十一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去解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把自己的装饰瓶子的想法画在纸上,并设计出色彩,图案等,为下节课做准备。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较好的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A,认知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解瓶子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并能用一些设计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在设计中体验创造的`乐趣。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C,审美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纸上能设计多种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培养学生想象力,设计能力,并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描绘装饰,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课前准备:多媒体,装饰瓶范作,各种瓶子和绘画工具等。

6,课时:一课时

(二)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学,即先用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装饰瓶,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欣赏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进一步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让学生操作实践,增加学生理性认识,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养成刻苦钻研,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出示课件,屏幕中播放"装饰瓶模特秀",教师过渡 ,谈话:"看,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装饰瓶,接着教师提出让我们这堂课也来举行一个装饰瓶模特秀,这样可以导入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谈话,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实用,让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实用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知道可以用来装饰房间,教室等,这样引起学生想学的兴趣,接着老师继续激趣谈话:"要做一个漂亮的装饰瓶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但大家做时要细心,认真,这样,作出来的瓶子才美观。"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 2,生活感悟,拓展经验

利用课件播放人们在生活中乱丢,乱抛瓶子,污染环境的现象,启发学生可以把这些瓶子收集起来,进行想象,设计,创造,就可以把废旧物品变成一件艺术品,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馆,家庭中,展览馆里的装饰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一起来欣赏,解书中和老师准备的有关瓶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解课本上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综合实践,形成认知

教师出示多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解瓶子的造型,结构,质地和种类,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让学生认识瓶子,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让学生研究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小组研究讨论,教师总结可以用套,缠,两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纸,毛线,色水,橡皮泥等。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小技巧,缠毛线时为防止滑落可以先缠一层双面胶。在瓶体上作画时先涂一层肥皂水,这样有利于着色,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说课稿格式 第4篇

一、说教材

(一)《小公鸡打架》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形象鲜明的2/4拍歌曲,适合在3—4岁年龄班开展教学活动。

(二)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情感。

2、通过反复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感情,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掌握切分音。

(三)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唱出情趣。

二、说孩子

3—4岁孩子已对2/4拍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对歌曲中的小公鸡的形象比较熟悉喜爱,并乐于模仿。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充满探究性和表现欲,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三、说教法

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共同提高。为此,我作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小鸡的生活动态。

物质准备:与歌曲内容有关的图片、音乐、头饰。

为完成目标,我将活动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交流—再欣赏—再交流—再欣赏—理解这一主线线索,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等,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音乐活动赋予的快乐情感。

四、具体活动过程表现为:

第一部分:律动导入法。老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律动进入活动室,同时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随意坐下,为活动开展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把孩子引入音乐的氛围环境中。

第二部分:感知法。反复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节拍、旋律特点和风格,进而理解记忆歌曲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音乐、师弹音乐、师清唱歌曲、看录象等,并加以多媒体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中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学唱、演唱歌曲,注意难点部分,同时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既增加了情趣,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缓和满足感。我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注意孩子活动过程和参与表演活动的情感。

如果孩子对歌曲内容掌握很快,可激发孩子进行创编活动,或者是进行角色游戏活动,持续不断的对歌曲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经验,还可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说课稿格式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团结友爱,积极拼搏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发挥学生的认识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愉快、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学。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是在快速、激烈的情况下通过接发球、二传、扣球来完成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8至15班,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方。运动技能有所差异,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掌握技术较差,所以本课采用启发、分解、游戏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的手段,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

1. 认识目标:通过排球垫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 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垫球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认真练习,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正面双手垫球在教学中应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即垫击球

的位置,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和全身协调用力。难点是全身协调用力垫球。

六、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的互动过程。课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主要以下几种:

教法:

1.启发教学法: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排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解法:让学生从简到难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

3.游戏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法:

1.尝试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

4.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10’)

1. 课堂常规

2. 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3. 队列的变换练习

4. 球操。为了使学生精神振奋,达到热身的效果,安排了球操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情趣。

(二)基本部分(30’)

1.自主学与练(5’):

让学生自由发挥练习垫球。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所认识、所了解的垫球技术和练习方法。

2.学习和发展(20’)

(1) 展示挂图:通过观看挂图和讲解使学生认识排球运动和学习排球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

(2)徒手练习:原地散点撒开,徒手做垫球动作姿势。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垫球的姿势、手型正确,使学生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动作。

(3)自由组合,自由练习:

A.垫固定球:是让学生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加深学生对垫球技术的理解。

B.一抛一垫:相距3-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要求抛球由到位向不到位变化,垫球由近向远变化。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垫球动作的插和蹬送动作。

C.对垫:距离3-4米连续对垫球。要求学生随时要做好垫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起动和移动,保持好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先可以是练习原地对垫球,再练习移动的对垫。

D.自垫:一人一球连续向上方垫球。这一练习是让学生不断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E.自我展示: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要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发挥(5’)

游戏:接力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垫球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垫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5’)

1.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音乐来放松,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 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

3. 布置回收器材

八、场地器材:

本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球,需要器材:排球56个,挂图1付,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九、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10-120次/分。练习密度35-40%。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说课稿格式(汇总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