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集合12篇)

作者:edditor12023-08-17 22:20:09412

身为一位无名的无私奉献的老师,我经常会撰写一篇很好的讲义,讲义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1、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思维能力:

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大大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平平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

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2篇

一、说课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页—85页《角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正确判断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増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判断角。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学具:多媒体、三角板、活动角、长方形纸。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村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引导探究法。低年級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每周一升的五星红旗和少先队员佩戴的红领巾引出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角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样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二是自主探究比大小,意义建构。

第一层次: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学生所提到的实物,指名找出其中的角,学生回答时,电脑闪烁那个角并抽象出角的形状。再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几个角,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小结:在数学王国里,把尖尖头叫角的顶点,把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同时指出正确的指角方式,并出示练习题强化角的各部分名称。接着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紧接着出示儿歌,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地建立起角的表象,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蕴涵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接下来,电脑出示练一练2:这些都是角吗?即想想做做第1题,我补充了三道题,让学生真正会判断角。练一练3:每个图形里有几个角,即想想做做第2题两道练习题,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第二层次:自主探究比大小,意义建构。我创设了狮子和老虎争吵的环节,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引发“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分四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第一步,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角,感知并交流角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二步,教师利用活动角演示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感知活动角的变化:两条边张开得越开,角就越大,从而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第三步,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课件动态演示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师完成相应板书,并让学生熟记这两句话。同时出示儿歌强化理解。最后,教师把黑板上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再次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出示练一练4:判断对错。强化理解。

(设计意图:我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的。他们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需要老师提供多种方式演示。)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考一考:考考大家的眼力,图中一共有几个角。同时进行再次拓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练习。)

(四)课后练习:

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要求:用剪刀剪去一刀后,这张纸还剩几个角?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巩固了知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

最后谈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对角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八、说教学反思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践能力的广阔天地。另外,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引入新知的时候,插入学生升旗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我创设了狮子和老虎争吵的环节,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引发“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最后让学生观察、欣赏生活中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突破不好,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导致讨论结果不好。今后在教学时应更好的把握学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3篇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和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1、分借助形象直观,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教学中必须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谁愿意告诉大家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三条边。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A:我想知道怎样画角。

生B:我想知道角的组成。

生C:我想知道角的用途。

〈……〉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仔细观察,红领巾上的角在哪里?数一数有几个?其它物体的面上有角吗?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生A:桌面上有角。

生B:书本上有角。

生C:地面瓷砖上有角。

(……)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这些角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ABCD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生:怎样折角

生:怎样画角

生: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

学生回顾小结。

〈四〉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

学生先观察得出初步结论。

(媒体应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

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结果。

(媒体应用)两个角慢慢重叠。

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4篇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4)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6)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5篇

一、关于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

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记的方法,感受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5、教学准备:

教具:视频和课件、3个实物闹钟。

学具:剪刀、三角尺、小棒、硬纸条、纸扇、课前作业题、方格纸。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主探究法

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四、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人为本、渗透德育,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①、观看视频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好吗?

(播放第49届世界乒乓球男女混合双打颁奖仪式视频)

老师:好,同学们视频看完了,谁来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谁来说说看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

(在这里渗透德育:热爱祖国,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②、引入课题

老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我国的五星红旗上有什么图案?

老师:对,是五角星。那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五星红旗图)

老师:对了,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有五颗五角星,每一颗五角星上都有五个角。你认识角吗?你了解它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角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爱国热情,并由五角星图案引入课题)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①、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初步感知角。

老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角,只要你善于认真观察。

课前作业1:

你认识角吗?你还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学生拿实物边指边说:比如剪刀、三角尺、钟表上、长方形、正方形、书本的封面上、红领巾上等。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你们真棒!

②、认识抽象角。

老师也找了一些物体,观察: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吗?

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动画演示拓角的过程:认识抽象角)

指着画出的角介绍: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③、探究角各部分的名称。

讨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角的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

汇报交流:都有2条直直的线,而且2条线有一头是接在一起的。

课前作业2:

角由几部分组成?你能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学生甲:(上黑板指着说)这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两条边接在一起的点就是角是顶点。

老师:好,真棒!她用了2个词:顶点和边,你们同意吗?

④、感知角的特征。

摸一摸三角尺上角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小结:

a、顶点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b、每个角都有1个顶点,2条边。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边画边板书。

⑤、从生活中再次找角。

课件演示: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大家看这幅画中哪里有角?

(边看边找角)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①、认识角是有大小的。

老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角,这些角都一样大吗?

课前作业3:

你认为角都一样大吗?有无大小之分?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验证一下你的说法吧!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甲:用小棒搭2个角验证角有大小之分。

学生乙:用2根硬纸条做1个角,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学生丙:将2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叠,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就知道哪个角大。

②、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老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展示,发现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同桌讨论交流)

老师:大家可以打开纸扇再合拢,看角有什么变化?(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纸扇角就变小)

再看课件演示:角的变化,谁来总结?

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老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吗?

火眼金睛:想一想,哪个角大?(课件出示两条边长短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2个角)(学生先用小棒验证后电脑再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

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3个钟表实物:

(在这里渗透德育:珍惜时间,守时诚信)

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下面钟面上的3个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设计理念:在感悟角的大小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和纸扇,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最后得出结论)

4、画角

①、学习画角的方法。

老师:你会画角吗?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所喜欢的角。(老师巡视观察)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

②、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老师:刚才大家在方格纸上画了一个角,你看它多孤单呀!你能在它的左边画一个大姐姐在它的右边再画一个小妹妹跟它一起玩吗?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渗透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操作学习的经验,不断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从生活中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想说说你的收获!或你还有哪些疑惑?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6、课堂练习

设计理念: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练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7、教学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角的存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角,从而体会角的大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进行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角比较的环节中,通过多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空间观念,这样,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思。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这节课的设计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新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活动学习和合作探索为主要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6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己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学生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办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自己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办法,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学生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学生自学画角:学生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7篇

一、说教材

1、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思维能力:

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大大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平平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

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8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9篇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并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用纸来折角和用硬纸条做活动角等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 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

角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学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这一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维、在练习中巩固,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五、说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铁石 、圆形纸。

学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出示长方形图、正方形图、三角形图后,请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完后教师阐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新图形:它就是角,这节课只对它进行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的初步认识)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之后课件把校园图中的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

课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龙头的图片,再一次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 并把物体表面上的角请下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后汇报并引导学生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课件上以一个角为例,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也许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接下来请2个学生上来指指屏幕上的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总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答案板书出来。

(2)判断“练习中的第一题”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角。(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教师先以黑板面上的角为例示范指出,再请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若干学生向全班汇报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阐述:一间教室就有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角更多了,你们课后可以再去生活当中找找。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折角

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后,让学生折角,把准备好的纸,在教师的引导下折出自己喜欢的角。然后让学生触摸角并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过程能让学生从视觉感受的方式过度到触觉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4、活动角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做好的角的边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角的边延长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把结论板书。(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动手画角

教师阐述:你们刚才认识了角,也会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画一个漂亮的角呢?接着教师先示范画一个角,强调要用尺子画,再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进行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完成之后,请几名同学在幻灯片下向全班展示画好的作品,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6、小结

(1)小朋友,这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通过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朋友通过这一节课对角进行了一番初步认识,其实,在角的世界里还有很多秘密我们没有发现,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探究它的秘密。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10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

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

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

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

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 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 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 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11篇

一、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情境导入:同学们讨论自己学校的美丽之处。由此导入教材的情境图。

2、初步认识角:

(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

(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

(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

(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比较角的大小:

(1)集体游戏,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自做一个角。

(2)教师要求如何使它变大变小。

(3)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

(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

(5)指名上台和老师长的活动角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程度有关”。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5、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师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顶点都有两条直的边。

该板书紧扣课文主体,通过板书学生可以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简单明了。

五、媒体应用

幻灯片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抽象的几何知识在幻灯动画的演示中变得更形象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将练习通过幻灯直接出示可以节约课堂上教师板书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练习变得更加多样化。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12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师:原来同学们心目中的角是这样。(在黑板点一下)这是角吗?看来指角还有很大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实践操作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

4、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具体分两步:

(1)游戏:谁的手儿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的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2)游戏:谁的眼力好?

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3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集合1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