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者:edditor12023-08-17 14:20:14319

作为人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要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又是一个对学习目标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是否符合最佳学习效果的原则,直接关系到课件制作的质量。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三衢道中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结合注释、图画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舒畅愉悦、游兴未尽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去哪游过山玩过水,感受心情如何?今天阳光明媚正是出游的好天气,我们就跟随宋朝诗人曾几一起游浙江省的三衢山。

2、了解诗人

曾几是何许人也?但我们学过他的学生陆游的诗——《游山西村》,生齐背《游山西村》。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著有《茶山集》。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二、解诗题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哪“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呢?(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注意字音。(“三、宋、子、四”这些字都是平舌音)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4、师范读,生自主练习朗读,指名读诗。(虽然读得有些夸张,但沉浸在自己的朗读中就会被自己的声音所陶醉。)

5、配乐朗读。(蜗牛与黄鹂鸟原版伴奏)

四、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对比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体会“日日晴”带来的喜悦心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如果泛舟小溪,你会欣赏哪些风景或者做哪些有趣的事呢?(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诗人游兴未尽的心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对比学习,出示幽静的绿荫和有黄鹂鸣叫的绿荫图谈谈黄鹂为归程途中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拓展带有黄鹂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配乐诵读(纯音乐—渔舟唱晚)。谈谈游三衢山的感受?

六、吟唱古诗(雅乐诗唱—三衢道中)

在古代把不配乐的称为“诗”,将配乐的称为“歌”,通过歌声的高低、快慢传达出你游三衢山的感受。

7、作业拓展:小练笔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写景,却处处锲入感情,用你手中的笔描述游三衢山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8、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宋曾几

行:小溪+山行

游兴未尽

归:绿阴+黄鹂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结合注释、图画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舒畅愉悦、游兴未尽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去哪游过山玩过水,感受心情如何?今天阳光明媚正是出游的好天气,我们就跟随宋朝诗人曾几一起游浙江省的三衢山。。

2、了解诗人

曾几是何许人也?但我们学过他的学生陆游的诗—《游山西村》,生齐背《游山西村》。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著有《茶山集》。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三、解诗题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哪“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呢?(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四、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注意字音。(“三、宋、子、四”这些字都是平舌音)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4、师范读,生自主练习朗读,指名读诗。(虽然读得有些夸张,但沉浸在自己的`朗读中就会被自己的声音所陶醉。)

4、配乐朗读。(蜗牛与黄鹂鸟原版伴奏)

五、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对比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体会“日日晴”带来的喜悦心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如果泛舟小溪,你会欣赏哪些风景或者做哪些有趣的事呢?(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诗人游兴未尽的心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对比学习,出示幽静的绿荫和有黄鹂鸣叫的绿荫图谈谈黄鹂为归程途中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拓展带有黄鹂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配乐诵读(纯音乐—渔舟唱晚)。谈谈游三衢山的感受?

六、吟唱古诗(雅乐诗唱—三衢道中)

在古代把不配乐的称为“诗”,将配乐的称为“歌”,通过歌声的高低、快慢传达出你游三衢山的感受。

7、作业拓展:小练笔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写景,却处处锲入感情,用你手中的笔描述游三衢山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8、板书设计

行:小溪+山行

游兴未尽

归:绿阴+黄鹂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3篇

一、复习学过的`两首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曾几的《三衢道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古诗,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热情。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三衢山的道中)

2、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著有《茶山集》。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的同时,对诗人也要有所了解。

三、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1、掌握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

(3)指名读,汇报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溪”右边中间部分有点。

减:“减法”的“减”。

梅: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每天”的“每”。

(4)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梅、溪、泛、减”的书写。

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溪:写时注意右部分,“爫”“幺”“大”,不要忽视中间的“幺”有点。写时要紧凑。

减:右边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读古诗,提出疑问。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

(3)作者的心情怎样?

4、学生交流汇报。

5、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感。这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而行。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它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指导学生读这句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么,该怎么读这两句诗呢?

(3)正当诗人走在山路上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这两句诗的意思:一路上绿阴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绿阴、黄莺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

7、朗读古诗并想象画面。

8、欣赏江南景色。

9、学生配乐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意思,读与悟结合,体会诗人心情。

四、综合比较,总结全课

1、将这三首古诗连着背一遍。

2、比较异同:

同:情感同。(都是表达喜爱之情)

异:内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地点不同。

3、再读三首古诗,总结全课。

4、布置作业。

读古诗,想象画面,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熏陶,培养语感。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诗人杜甫和苏轼笔下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秀丽宜人的江南初夏风景,感受诗人清新流畅的诗风。好吗?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诗题了解作者

谁来大声朗读诗题?好!请!一起读一次!

诗人姓曾名几出示“曾”多音字曾ceng经姓氏读zeng

关于曾几,你了解多少呢?请为大家介绍

教师简单概括介绍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题,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或者说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生:道就是道路

师:很好!三衢道中就是三衢山的道路上。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表达自己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阀,回忆一下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哪些?

生: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调换语序补省略

2、读诗句了解大意

师:好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请注意字音要准,边读边理解它的意思,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能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请你来读

生朗读

有没有意见没有读得很好!祝贺你!

三、细读感悟汇报交流诗句意思

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概对诗句的意思有所理解,对吗?那请你说说你对哪个词或句的理解?大声点

预设:

生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句诗是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

师:作者出游碰上晴和的好天气,心情怎样?(很好)是啊!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碰上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心情自然是为之一爽,游兴欲浓了。

那你能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吗?试试吧孩子

读得怎样?太棒了一起读师生齐读

生2:我通过注释知道了“小溪泛尽”就是乘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却”的意思是再、又。

师:看注释理解很好那你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好吗

生:这句话就是说作者乘着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又步行走山路。

师:同学们对这个解释满意不(满意)好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喜欢乘船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乘着小船游行好不惬意啊!可是作者乘船直到小溪的尽头,溪尽了,作者仍游兴未尽啊!怎么办呢?(步行)于是停船靠岸改为步行山路,继续游玩,作者的心情怎么样?开心愉悦

是啊!一个“却”字道出了作者高涨的游兴。

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作者的心情有信心吗好!开始!

师:那这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

生3:“阴”就是树荫。“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说归途中的路途仍旧是一片绿荫,还比来时的路上多了几声黄鹂的叫声。

师:说得真好!可你怎么知道是写归途呢?

生:绿荫不减来时路从这句话知道是写返回的图中情景,在和来时路进行对比,现在景色更美心情更舒畅!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看来作者对这次出游是非常满意的了

是啊!“来时路”这三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将此行悄然过渡到规程。作者写归途中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助兴,更加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2、齐读整首诗读出作者心情愉悦情感高涨的变化

四、美读成诵

1、个别读

哪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

2、小组读全班齐读

3、背诵读到这里,有人能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吗

好请你来

一起来背开始

五、拓展延伸

出示江南春光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江南的风景图,相信大家都感觉很美很美,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一场视觉盛宴。请用自己积累到的诗句或是其他的优美语句来描绘一下眼前的风景,好吗想好了请举手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与鼓励和指导。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诗人杜甫和苏轼笔下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秀丽宜人的江南初夏风景,感受诗人清新流畅的诗风。好吗?

板书:《三衢道中》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诗题了解作者

谁来大声朗读诗题?好!请!一起读一次!

诗人姓曾名几出示“曾”多音字曾ceng经姓氏读zeng

关于曾几,你了解多少呢?请为大家介绍

教师简单概括介绍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题,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或者说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生:道就是道路

师:很好!三衢道中就是三衢山的道路上。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表达自己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阀,回忆一下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哪些?

生: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调换语序补省略

2、读诗句了解大意

师:好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请注意字音要准,边读边理解它的意思,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能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请你来读

生朗读

有没有意见没有读得很好!祝贺你!

三、细读感悟汇报交流诗句意思

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概对诗句的意思有所理解,对吗?那请你说说你对哪个词或句的理解?大声点

预设:

生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句诗是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

师:作者出游碰上晴和的好天气,心情怎样?(很好)是啊!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碰上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心情自然是为之一爽,游兴欲浓了。

那你能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吗?试试吧孩子

读得怎样?太棒了一起读师生齐读

生2:我通过注释知道了“小溪泛尽”就是乘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却”的意思是再、又。

师:看注释理解很好那你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好吗

生:这句话就是说作者乘着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又步行走山路。

师:同学们对这个解释满意不(满意)好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喜欢乘船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乘着小船游行好不惬意啊!可是作者乘船直到小溪的尽头,溪尽了,作者仍游兴未尽啊!怎么办呢?(步行)于是停船靠岸改为步行山路,继续游玩,作者的心情怎么样?开心愉悦

是啊!一个“却”字道出了作者高涨的游兴。

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作者的心情有信心吗好!开始!

师:那这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

生3:“阴”就是树荫。“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说归途中的路途仍旧是一片绿荫,还比来时的路上多了几声黄鹂的叫声。

师:说得真好!可你怎么知道是写归途呢?

生:绿荫不减来时路从这句话知道是写返回的图中情景,在和来时路进行对比,现在景色更美心情更舒畅!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看来作者对这次出游是非常满意的了。是啊!“来时路”这三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将此行悄然过渡到规程。作者写归途中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助兴,更加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2、齐读整首诗读出作者心情愉悦情感高涨的变化

四、美读成诵

1、个别读

哪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

2、小组读全班齐读

3、背诵读到这里,有人能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吗

好请你来

一起来背开始

五、拓展延伸

出示江南春光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江南的风景图,相信大家都感觉很美很美,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一场视觉盛宴。请用自己积累到的诗句或是其他的优美语句来描绘一下眼前的风景,好吗想好了请举手!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与鼓励和指导!

下课!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

1.说文解字“衢”

(板书:……)同学们,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

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

2.说“三衢”来历

作为一个衢州人,你知道我们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吗?相信你读了下面的资料就明白了。(出示)

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

——《隋志》

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唐《元和郡志》

3.赏“三衢”美景

(1)课件播放三衢山的美景。

(2)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4.引“三衢”诗文

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

(设计意图:从“衢”的字理入手,析解诗题,再运用视频初步感知“三衢”之美,激发学习热情。)

二、读古诗,寻找“三衢”美景

1.出示古诗

2.回忆学法

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3.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

学习单:

(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 ”画出。

(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线。

(3)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借助“学习单”,以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启发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出游时间。

①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呢?读了以下诗句你就明白了。(出示)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三旬已过黄梅雨。

——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③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时节,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是——生:日日晴。

(2)出游路线。

①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线?

②结合诗句判断行程图是否正确。

“泛”和“却”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读诗句找出游时间、画出游路线图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品诗句,寻找“三衢”之情

思考: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线吗?

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

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1.创设情境假想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晴”)

(2)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盡”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结合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

2.借助插图联想

图文结合联想美景: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随文补白联想美景: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文补白,想象去时所见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加关联词概想

(1)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观察到的美景吗?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整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该怎么读出这份心情呢?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生机与和谐,更要让学生感悟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四、拓诗文,悟“三衢”文化

1.对比“不减”和“添”

(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不减”的是什么?

(2)“添”的又是什么?仅仅是黄鹂婉转动听的鸣叫吗?还有什么?

2.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衢道中》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曾留下许多的诗词,其中元朝张雨、清朝方芳佩都写过《三衢道中》,我们来读一读。

《三衢道中》

(清)方芳佩

初到三衢问水程,

江乡风物总关情。

滩声澎湃飞流急,

帆影参差夕照明。

山鸟啼来偏悦耳,

野花看尽不知名。

挑灯坐听篷窗雨,

赢得诗怀分外清。

《三衢道中》

(元)张雨

大溪中道放船流,

船压山光泻碧油。

三百里滩攲枕过,

买鱼酾酒下严州。

(1)自由朗读,想想三位诗人写的三衢道有什么共同点。

(2)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3.总结“三衢”文化

我们发现这些诗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衢州的山山水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的是古代文人乐山乐水的情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这就是“三衢”文化。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精选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