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分数的性质教案(热门23篇)

作者:edditor12023-06-14 15:01:04400

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可能需要撰写教案 ,因为教案是他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数的性质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师: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 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是怎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

方法1、涂、折、画的方法

方法2、计算的方法。

方法3:商不变的性质。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做一做(1)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 = (课件揭示)

(4)交流:你还有什么发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课件演示)

3、出示做一做图片(2),学生独立填写分数。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相同的`数)

4、想一想:引导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1)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两个式子,问学生对不对?讲解关键词都、

相同的数、0除外。 都可以换成哪个词?同时。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揭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字词并做上记号(画起来或圈出来),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课件揭示)

5、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分数基本性质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

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的形式。现在我们把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三者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生举例验证,如:3/4=34=(33)(43)=912=9 /12)(课件揭示)

师:其实,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地方是像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一样相互沟通的,同学们要学会灵活运用,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们想挑战吗?

6、趣味比拼,挑战智慧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看谁写得既对又多。

交流汇报后,提问: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不能写,到底能写几个?

三、拾捡硕果,拓展延伸。

1、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的回答,老师就知道今天大家的收获不少,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东西?

(或用分数表示这节课的评价,快乐和遗憾各占多少?)

2、学了这节课,现在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对三兄弟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师总结:看来学好数学还是很重要的!祝贺同学们都跟阿凡提一样聪明!(献上有节奏的掌声)

3、拓展延伸

师:最后,阿凡提为了考考同学们,他特意挑选了一道题,要同学们选择来完成,有信心去完成吗?

比一比:三杯同样多的牛奶,小明喝了其中一杯牛奶的2/3,小红喝了另一杯牛奶的5/6,小芳喝了最后一杯的9/12,三人谁喝得最多?谁喝得最少?

四、动脑筋退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分数纸。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2相等的,报出自己的分数后站在教室的前面,与2/3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后面,与3/4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 与4/5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课时安排:

1,分数的意义……6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和通分……4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3篇

学习内容:

课本第60—61页内容,练习十一第1—4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我能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我能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正方形纸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自学课本第60、61页内容。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

(1)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单位“1”?

(4)议一议: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与什么有关系?结合你创造的分数,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分数。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一第1—4题。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17课时

分数的意义 3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 2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约分 4课时

通分 4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课时

【知识结构】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 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 相同 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 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 判断(抢答)

1、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 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3、 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6篇

一、复习导入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被除数÷除数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提问:80÷2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都扩大5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回忆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的性质是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所以这里的复习很有必要。)

二、新课

1、动手做数学。

(1)把4张相同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4、6、8份,表示出1/2、2/4、3/6、4/8。

(涂上阴影)

(2)提问:比较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发现?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加以说明吗?

(3)结论:几个分数虽然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但大小是相等的。

2、设疑:为什么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几个分数可以相等,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1)观察并研究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1/2 =2/4 = 3/6 = 4/8学生观察的顺序可以自选。

(2)学生发现并归纳得出的规律(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理解意义。

提问:刚才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呢?

先回忆商不变规律,然后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突出关键点:零除外。(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0,则分数成为0/0,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除以0,因此要“0除外”。)

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补充完整。

3、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指出: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2)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要求:独立思考解答、交流方法

(3)师生一起总结方法:

看分母(分子)乘或除以几、分子(分母)也同时乘或除以几。

(4)独立完成练一练。

重点是:学生要能自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观察分母或分子是怎样变化的,相应地分子或分母就怎样变化。

变化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5)口答练习十八第2题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全课总结:你能将这节课的内容及重点归纳概括一下吗?

5、作业:完成练习十四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桌互相说分数并指定分母或分子让另一个同学化。

三、难点点拨

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忽略了“同时”。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只是分子乘2,分母不变,正确答案应是= = 。

②忽略了“乘上或者除以”。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变了。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只限于“乘上或者除以”。

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三点:必须强调“同时”;必须强调“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强调“0除外”。

③忽略了“相同的数”。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应同时除以相同的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7篇

教学目的: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较好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板书有关习题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指名说一说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二、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题目中的线段,指名让学生板演。

在直线那些分数用同一个点表示是什么意思?(就是问哪几个分数相等。)

怎样找出相等的分数?

让学生自己找。集体订正是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找出相等的分数的?

然后要求学生在书上把这几个相应的点找出来。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名说一说你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的。重点要求学生说清楚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填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几个题目进行板书。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注意差生中出现的问题。

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几个题目进行板书。

4.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求有困难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计算的根据和理由。

5.自主练习第8题。

学生先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哪种方法最好?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六节,各节的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从上面的图示,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三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4,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1个人)的比。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例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时,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做1/4米。这就引入了形如1/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4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么PB的长就是“3个1/4”,记作3/4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数。历史上,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就为拓宽学生的认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素材。

(2)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

现在,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在本单元中,无论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得出数学的方法。这些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精简处理与编排调整,在前面揭示单元内容结构与联系的图示中,已有所显示。这里,再择要作些说明。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进一步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有利于发挥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

其二,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课程标准,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所以无须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是化简某些计算结果的需要。所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内容,仍然保留,但也作了简化,合在一个例题中予以解决。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还可能和1/2相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分数交朋友。那么哪些事物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你能说说吗?(一张纸、一条线段、一个圆、一堆苹果都可以平均分,从而产生分数。)这些我们就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收集分数。(提供操作材料:三张纸。)

1、任意折一个分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请问这张纸能看作单位“1”吗?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通过折和涂用这张纸表示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折分数然后汇报(并贴上黑板)。

2、让学生说分数大家折。

同学们刚才表示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下面有谁来说一个分数让大家来折一折。

(1)学生说出真分数

如:折3/4。学生折后展示。

师:你们是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x份,涂了这样的x份。)

师:请问把谁看作单位“1”?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观察发现,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小。即比单位“1”小。再加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能把这张纸占满?

(再让学生出分数折,如果出的分数是真分数,就让学生想,然后说说,不折。)

(2)学生说出假分数

如:折“4/4”。学生折后展示。师: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几个1/4?正好是一张纸。即等于单位“1”。

如:“5/4”。

师:谁来说一说5/4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把它表示出来吗?

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活动)

指名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表示的5/4。(学生汇报)

让学生对所展示的图自由提问,展示的同学进行回答。

(一张纸不够怎么办?为什么第二张纸也要平均分成x份?这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要是把两张纸看做单位“1”可不可以?)

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大,即比单位“1”大。

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的分数(板书出来)让学生想怎样折。

(二)给分数分类,总结概念。

师:现在黑板上有了这么多的分数,如果陈老师要你们给这些分数分类,你能分吗?你准备按怎样的标准来分?

1、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给分数分类。

2、学生汇报,师板书。

3、总结出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并板书。

4、学生读真、假分数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判断下列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课件出示)

2、说出分母是17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是17的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各图的涂色部分。(课件出示)

4、判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又了解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分母真分数< 1

分子≥分母假分数≥ 1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3、培养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107~108页。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正确认识、处理变与不变的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一套、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步骤:

一、1、复习旧知

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1÷2=()3÷6=()5÷10=()4÷8=()

2)、根据400÷25=16在□里填数:

(400×4)÷(25×4)=□

根据360÷90=4在□里填数:

(360÷□)÷(90÷10)=4

(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3)、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2、激趣引入:和尚分饼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很喜欢吃老和尚做的饼,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还没给,小和尚们就叫开了,小和尚说:“我要一块。”老和尚二话没说,就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二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小和尚。高和尚说:“我要二块。”老和尚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胖和尚抢着说:“我不要多了,我只要三块。”老和尚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块,取其中的三块给了胖和尚。老和尚一一满满足了小和尚们的要求,同学们,谁会用一个数来表示三个和尚分得的饼数?板书:1/22/43/6

你们猜猜哪个和尚分的饼多?板书:1/4=2/8=4/16

这几个分数真的相等吗?让我们做个实验来证明。

3、操作感知:

(1)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然后看涂上颜色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聪明的老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来既满足小和尚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这三个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比较这三个分数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2、总结规律:

(1)从左往右观察:

a、观察手中第一、第二张纸条。

发现: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2,就得到2/4。就是1/2=1×2/2×2=2/4

b、再让学生说说从1/2到3/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板书:1/2=1×3/2×3=3/6

c、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从右往左看,3/6到1/2,2/4到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3/6=3÷3/6÷3=1/2

2/4=2÷2/4÷2=1/2

并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抽象概括归纳性质

(1)引导学生把刚才出示的两条规律合并成一条规律。指出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齐读书上的结论,比一比少了些什么?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齐读。

分母不能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又因为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三、出示例2

1、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引导学生思考: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要不要发生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巩固练习:

口答

1/5=()/159/18=()/6

2/3=()/1210/24=()/12

6/10=()/20=3/()=18/()

2、深化练习: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

3/5和6/101/15和1/5

3、应用练习:

判断: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10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扩大10倍。()

(3)一个分数的分母除以5,分子也除以5,分数的大小不变。()

4、发散练习:你能写出和4/6相等的分数吗?

在一分钟内比一比谁写得多,让写的最多的同学报出来,给予表扬。

5、游戏:请找找我的好朋友

五、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75—78页。

设计思路: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三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做一做1、2题”等。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组织学生自主活动,进行主动探究,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围绕牵动教学主线的“猜想”,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总结、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应用于实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收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

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片;教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说一说:(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 )( )( )3.填空:1÷2= ( ) (1×2)÷(2×2)=( )( )

二.大胆猜想,揭示课题

学生大胆猜想: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生答:有!)这个性质是什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 .探索研究,验证猜想

1. 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1)学生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

份,并分别给其中的1份、2份、3份涂上色,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图(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①观察、分析、比较在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②合作交流,各抒己见。

123③选代表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板书:4812

123(3)合作讨论: 为什么相等? 4812

①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引导)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②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在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分组汇报,归纳性质。

a.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选择一组学生根据探究报告,到黑板上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

b.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

c.有与这一组探究的分数不一样的吗?你们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d.综合刚才的探究,你发现什么规律?

(4)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回应猜想。

对这句话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补充“零除外”)

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5)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为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在相应的字下面点上着重号。

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3.慧眼扫描(下列的式子是否正确?为什么?)(课件出示)

33×263(1) ==(生: 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同时乘以2,分数的大小改变。) 555555÷515(2) = = (生: 的分子除以5,分母除以6,除数的大小不同,分数1212÷6212

的大小改变。) 11×331==(生:的分子乘以3,而分母除以3,没有同时乘或除以,1212÷3412(3)

分数的大小改变。) 22×x2x(4)==(生:x在这里代表任意数,当x=0时,分数无意义。) 55×x5x

四.回归书本,探源获知

1.浏览课本第75—78页的内容。

2.看了书,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指名汇报、交流)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比较。

(1)小组合作:讨论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异同。

(2)小组内交流。

(3)选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4)小结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内容相同,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4.自主学习并完成例2,请二名学生说出思路。

五.巩固深化,拓展思维(PPT演示文稿出示下列题目)

1.想一想,填一填。

33×( )988÷( )() 55×( )( )2424÷( )3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在下面( )内填上合适的数。

要求:后二题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3.思维训练(选择你喜爱的一道题完成)

3(1)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5

(2)1/a=7/b(a、b是自然数,且不为0),当a=1,2,3,4??时,b分别等于几?

讨论:a与b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依据是什么?

(3)把6/20、70/100、45/50、1/2和4/5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分数的分母相同了,有什么作用?揭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好、用好。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同桌交流分享你获取知识的快乐!(汇报全班交流)

七.布置作业

P77—78练习十四第1、5、8题。

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用“猜想——验证——反思”的方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大问题背景下的一种研究性学习。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组织学生自主活动,进行主动探究,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围绕牵动教学主线的“猜想”,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总结、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应用于实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人生态度。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全课

五、课堂作业:第7题,第8题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3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 转化成 , 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观察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 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

(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

(教师板书: )

(2)你们分析一下, 、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 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

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

3.教学例3.

例3 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教师提问:

(1) ?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 ?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

五、课堂练习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 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 相等的分数.

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 ,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4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 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 相同 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 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 判断(抢答)

1、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 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3、 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5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内容及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4、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2、小组讨论书上的三个问题。

指名汇报。约分和通分的根据是什么?

约分要约到什么为止?什么是最简分数?通分一般用什么作公分母?

二、练习与应用

1、做第1题。

下面的涂色部分可用哪些分数表示?还能说出其他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说说自己的想法。

3、做第4题。

可以用直线上同一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准备怎样找呢?学生完成约分,说说哪些分数相等?学生独立画点。

5、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方法。

6、第6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7、第7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6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

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 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 相同 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 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3、 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7篇

(一)教学目标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六节,各节的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五下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从上面的图示,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三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4,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1个人)的比。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例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

五下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时,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做1/4米。这就引入了形如1/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4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么PB的长就是“3个1/4”,记作3/4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数。历史上,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就为拓宽学生的认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素材。

(2)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

现在,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在本单元中,无论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得出数学的方法。这些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精简处理与编排调整,在前面揭示单元内容结构与联系的图示中,已有所显示。这里,再择要作些说明。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进一步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有利于发挥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

其二,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课程标准,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所以无须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是化简某些计算结果的需要。所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内容,仍然保留,但也作了简化,合在一个例题中予以解决。

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还可能和1/2相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8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六节,各节的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从上面的图示,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三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4,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1个人)的比。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例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

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时,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做1/4米。这就引入了形如1/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4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么PB的长就是“3个1/4”,记作3/4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数。历史上,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就为拓宽学生的认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素材。

(2)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

现在,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在本单元中,无论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得出数学的方法。这些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精简处理与编排调整,在前面揭示单元内容结构与联系的图示中,已有所显示。这里,再择要作些说明。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进一步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有利于发挥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

其二,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课程标准,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所以无须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是化简某些计算结果的需要。所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内容,仍然保留,但也作了简化,合在一个例题中予以解决。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还可能和1/2相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19篇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旋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

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 纠错

二、集中练习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

小红:我7步走了4米。

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

小组讨论,明确解题步骤。

小明:6÷10= =

小红:4÷7=

答:小明的平均步长长一些。

四、课堂作业

68页第11题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20篇

教学目标

(一)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一面为白色,另一面分别给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投影片)

根据 120÷30=4,不用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120×3)÷(30×3)=( );(120÷10)÷(30÷10)=( )。

2.说一说依据什么可以不用计算直接得出商的?

3.说出商不变的性质。

教师: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又有关系,分数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下面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分数基本性质。

(1)教师取出一张长方形白纸,说明这为单位“1”,再取出同样的两张白纸,重叠放在一起请学生观察,问:三张纸重叠后完全重合,说明什么?(三个单位“ 1”同样大)教师把三张纸分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三张长方形纸,并比一比是不是同样大。

教师:请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4份,6份(折出来),并分别给其中的1份,2份和3份涂上颜色或画上阴影。然后把涂了颜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口答后,老师把黑板上的纸片翻面,露出涂了色的一面,板书:

教师:请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你根据什么说这三个分数相等?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等号连结上面三个分数。

(2)教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但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下面我们来研究在保持分数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分子分母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3)请根据上面的研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概括地说一说。

学生口述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教师: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

教师:想一想,如何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用学生自己的例题说明后,用投影片再说明:

2.把一个分数化成大小相等,而分子或分母是指定数的分数。

(2)口答练习:(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可以把分数化成大小相等而分子或分母是指定数的分数。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基本性质是在分数大小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变化”作为主线,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变化中找出规律、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安排例2,是让学生运用规律使分数产生变化。这样,从两方面方面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基本性质后,安排他们举例讨论,以沟通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能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学生活动为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三层,通过学生活动,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到分子、分母不相同的分数有可能相等;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概括分数基本性质,并用商不变性质来说明。

第二部分是应用分数基本性质,使分数按要求进行变化。分两层,根据分母需要,确定分子、分母需要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根据分子需要,确定分子、分母需要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21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五年级数学学具盒,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呈现材料,发现问题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做美猴王时发生的故事,想听吗?

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美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 “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

[评析:创设情境,在学生喜欢的人物分饼的故事中直接导入本课,这样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感知,主动去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获知结果的。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孙悟空,做事认真仔细,机智,勇敢,本事大等。]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1:我觉得孙悟空很聪明。

生2:我认为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生3:我认为猴王这样分很公平,第1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1/4,第2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2/8,第3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3/12,这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评析:一般的教师会在这里提出“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或“你认为猴王这样分公平吗?”这样的问题。但这位教师却提出“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这个问题优于前两个问题是因为学生在思考时思路更深、更广。有效的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的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有效的创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体现公平。]

2、师:大家都觉得其实三只小猴分到的饼一样多,那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自已的想法,让这三只小猴都心服口服呢?怎么验证?

(1) 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桌面上学具盒中的学具(其中一条长方形纸片为事先放入,其它都是五年级数学学具盒中原有的),小组合作,共同验证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2) 师:实验做完了吗?结果怎样?哪个小组先来汇报验证的情况?

组1:我们组把24根小棒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6根,就是1/4。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6根,就是2/8。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也有6根,就是3/12。所以1/4=2/8=3/12。

组2:我们组把24个小立方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6个,就是1/4。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6个,就是2/8。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也有6个,就是3/12。所以1/4=2/8=3/12。

组3: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4,我们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是2/8,我们再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用3/12表示,我们再把圆片的1/4、2/8、3/12叠起来是一样大的,所以1/4=2/8=3/12。(注1/4圆是学具中本来就有的,2/8是用两个1/4圆合在一起,3/12是用2个1/3合在一起)

组4:我们组是这样验证的。我们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取另外一张再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是2/8,接着取另外一张继续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是3/12,然后也叠在一起,大小一样,所以我组也认为1/4=2/8=3/12。

组5:我组与他们的验证方法都不一样,我们是计算的:1/4=1÷4=0.25;2/8=2÷8=0.25;3/12=3÷8=0.25。三个分数都等于0.25,所以1/4=2/8=3/12。

[评析:书本上的设计是用折纸来验证这三个分数相等,在这里执教者大胆的放大教材,把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出现了多种验证的方法。还有这样设计把一些知识联系起来,用计算器的目的,是和五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计算器课联系起来,而且为验证猜想做准备,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节约时间。和单位“1”的概念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单位“1”概念中的两层含意。]

3、组织讨论

(1)师:既然三只小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投影出示分饼图)

板书1/4=2/8=3/12

(2)你能从图上找到另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板书3/4=6/8=9/12

[评析:书本例1为比较3/46/8和9/12的大小。执教者在创设情景时选择的分数是有目地的]

4、引入新课

师:黑板上二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的规律。

5、引导猜测

师:你们猜猜看,在这两组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1: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2: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3:分子和分母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4:分子和分母都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评析:这样设计注意了知识背景的丰富性,拓宽了“分数基本性质”的研究背景。在教学中,学生充分观察学习材料,发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测。学生的实际猜想可能会出现观点不一,表达方式不同,或者不够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的,能够自已提出问题,已经向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现心中的疑惑,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假说。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是进入到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是进入到了知识的研究过程中。“分数基本性质”的研究背景从知识层面上来看已经拓宽了,从以前的只局限于“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拓宽到对““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或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为充分地经历“性质” 形成的过程,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还为沟通加、减、乘、除四种情况在分数的大小不变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研究,探究规律。

1、引导研究,感知规律

师:猜测是不一定正确的,需要通过验证才能知道猜测是不是有道理,规律是否存在。我们需要对以上的猜测进行验证。你们准备如何进行验证?

生: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师:怎样举例验证呢?我们以其中的一个猜测来试试看好吗?我们选哪一个为好?

生: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好,我们就选这个,试试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验证,教师作适当指导。

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0.5

1×2/2×2=2/4=0.5

1×3/2×3=3/6=0.5

师:看了这些小组的举例验证,能说明这个猜测有道理吗?

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生没有答出0除外)

师:谁能写出几个与1/3相等的分数。比一比谁写的多。

生回答,师板书1/3=2/6=3/9……

师:这样写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子和分母是不是可以乘以所有的数。

生:0要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呢?

生:0不能做除数,也不能做分母。

[评析: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这样是永远也写不完的。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从而自然得出“0除外”的结论。这样形成的记忆是深刻的。]

2、自主研究,理解规律

师:我们已经用举例验证的方法验证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是正确的。那么,其它三个猜测是不是也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每一个小组选取一个猜想进行验证。

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适当进行调配。

师:为了在研究中能够节约时间,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进行验证。当然,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用。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教师作适当指导。反馈交流

小结

师:看来在分数里,只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分子和分母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会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你们认为性质中哪几个字是关键字。

生:“都”,“相同的数”,“0除外”

生齐读投影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评析: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四个“假说”的验证过程认知比较充分。这不仅为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为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该环节的处理上出于对学生实际的考虑,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选择“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一猜测进行验证,一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一次验证的过程,认识到过程中的注意点,二是有利于教师下一步的调控和指导。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在第二层次的独立验证活动中,才能够更多地关注数学学习内在的东西,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学生探究的过程比较清晰,对学习方法的体验也比较深刻、到位。由于这样的设计,使整节课的重心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猜测——验证——结论的思维模式。]

3、沟通说明,揭示联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很相似。

生:商不变性质

出示商不变性质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吗?

生: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

师: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些知识和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候与我们身边的事也是有联系的。

[评析:引导学生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有时是可以联系起来的。这样的设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出示动画片断。(注孙悟空有一次因一时大意,被妖怪关在了一个金钵中,金钵能随孙悟空变大而变大,随孙悟空变小而变小,孙悟空出不来。)

师:孙悟空为什么跑不出来,这与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是不是有点相似。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评析:数学中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可以联系的。

例如自从一八四五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发现苯之后,许多化学家绞尽脑汁要它的分子结构,然而对当时的人类从未想到环状的分子结构的存在,所以化学家们纷纷撞壁而相继放弃。一八六五年某个寒夜,已经研究多年不肯罢手的化学家库凯里在一整天徒劳无功的探索后,歪在火炉边打盹,意识滑入梦乡,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在梦中看见一大堆原子在眼前雀跃,其中有一群原子排成长长的链,在那儿扭动、盘卷,再仔细一看,啊!是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而且得意洋洋地在他面前猛烈旋转!像被闪电击中,库凯里立刻惊醒,领悟到苯的分子结构是前人未曾梦想过的封闭环状,难怪那些持旧有的开放式链状观点来研究的专家通通碰了一鼻子灰。从此,化学研究也因为这个革命性的发现而进入新的里程碑。在那个看见蛇咬尾巴的梦境中,库凯里领悟到苯的环状结构式。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想到动画,再用语言表达出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为以后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的。内容情感与态度目标:做事或解题时不能粗心大意。]

师: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你们会运用今天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吗?

三、 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思考:要把1/3和16/24分别化成分母是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分母怎么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板书

2、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 书本试一试

游戏(第一关:初露锋芒、第二关:勇往直前、第三关:再接再厉、第四关:大获全胜。每一关都有相应的练习题)

[评析:练习设计层次安排合理、形式多样、由浅入深。采用游戏的形式,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练习,节约了练习的时间。体现了趣味性、生动性、开放性。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

生1、我们是用举例的方法学的。

生2、我们是用验证的方法学的。

生3、我们是通过比较发现了规律。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猜想”、举例、验证等方式,概括得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

师:我这里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哥德猜想加陈景润的故事)

师:你听了有什么启发吗?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评析: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一些规律,这样做更能体现“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把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22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初步掌握分数性质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形成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统一认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这块地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他对三兄弟说了那些话?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在下面的()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5)÷(2×())=(1÷())÷(2÷4)

同学们现在已经能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

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1、下面是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到三块同样大小面积的正方形地里去种树,哪个班种植的面积大一些呢?

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方法看出三个班种植面积一样大。

2.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1)通过拼图得到1/2=2/4=4/8

(2)引导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们的大小为什么相同呢?

(3)引导思考探索变化规律:

从左往右看:1/2=1×2/2×2=2/4=2×2/4×2=4/8

反过来看:4/8=4÷2/8÷2=2/4=2÷2/4÷2=1/2

3.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怎么做能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2)变化时同时乘或除以小数可以吗?

(3)0可以吗?3/4=3×0/4×0=?(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能是0。)

归纳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感觉过去我们学过类似的性质是什么呢?(商不变的性质)

(1)练习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5)÷(2×□)=(1×□)÷(1×4)

(2)你能把1÷2这个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老爷爷分地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汇报)

5.组织练习

(1)判断:

1/5=1/5×3=1/5()

5/6=5×2/6×3=10/18()

8/12=8×4/12÷4=32/3()

2/5=2+2/5+2=4/7()

3/4=3÷0.5/4÷0.5()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画一画、填一填

(3)填空

1/2=1×()/2×()=6/()

10/24=10○()/24○()=()/12

15/60=()/203/()=9/12

6/18=()/()=()/()(有多少种填法)

6.通过练习在此性质中哪些是关键词?

7.巩固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一题来做)

(1)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感想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同时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1×2/2×2=2/4=2×2/4×2=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8=4÷2/8÷2=2/4=2÷2/4÷2=1/2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综上所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性质教案 第23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3、培养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107~108页。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正确认识、处理变与不变的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一套、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步骤:

一、1、复习旧知

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1÷2=()3÷6=()5÷10=()4÷8=()

2)、根据400÷25=16在□里填数:

(400×4)÷(25×4)=□

根据360÷90=4在□里填数:

(360÷□)÷(90÷10)=4

(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3)、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2、激趣引入:和尚分饼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很喜欢吃老和尚做的饼,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还没给,小和尚们就叫开了,小和尚说:“我要一块。”老和尚二话没说,就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二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小和尚。高和尚说:“我要二块。”老和尚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胖和尚抢着说:“我不要多了,我只要三块。”老和尚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块,取其中的三块给了胖和尚。老和尚一一满满足了小和尚们的要求,同学们,谁会用一个数来表示三个和尚分得的饼数?板书:1/22/43/6

你们猜猜哪个和尚分的饼多?

这几个分数真的相等吗?让我们做个实验来证明。

3、操作感知:

(1)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

①把第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②把第二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其中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把第三张纸条平均分成6份,其中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然后看涂上颜色的部分是不是一样大。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聪明的老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来既满足小和尚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这三个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比较这三个分数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

2、总结规律:

(1)从左往右观察:

a、观察手中第一、第二张纸条。

发现: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2,就得到2/4。就是1/2=1×2/2×2=2/4

b、再让学生说说从1/2到3/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板书:1/2=1×3/2×3=3/6

c、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从右往左看,3/6到1/2,2/4到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3/6=3÷3/6÷3=1/2

2/4=2÷2/4÷2=1/2

并得出结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抽象概括归纳性质

(1)引导学生把刚才出示的两条规律合并成一条规律。指出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齐读书上的结论,比一比少了些什么?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齐读。

分母不能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又因为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三、出示例2

1、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引导学生思考: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要不要发生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分数的性质教案(热门2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