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规律,并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操作,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有理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课件,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 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 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which
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meet you D. Good morning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
A. am ,is B. is , am C. is , is D.am, am
4. ______name is Li lei .
A. I B. I am C. My D. you
5.— _______, What's your name ?
— John Green .
A. Hi B. Ok C. sorry D. Excuse me
(二) 写出下列单词的完全形式, 并写出汉语意思.
I'm _________ __________ what's __________ ________
name 's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单词.
时钟 _______ 我的 _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 遇见_________
(四)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根据情景补全对话.
A: Good afternoon !
B: ____________________!
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me ?
B: My ______ is Jim . Nice to ______you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任务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讨论各种食物以及喜欢或不喜欢某种食物;询问某人是否喜欢某种食物及回答;会描述一日三餐,会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like的一般现在时、一般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肯定句和否定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到在平日饮食中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合理饮食。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词汇:hamburger、tomatoe、broccoli、French fries、orange、ice cream、salad、banana、egg、strawberry、carrot、apple、chicken、breakfast、lunch、dinner、fruit、vegetable。
2. 语言目标:Do you like hamburgers? Yes, I do./No, I don’t.
I like French fries. I don’t like tomatoes.
3. 能力目标:能准确表达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能根据具体情景对话,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等任务型活动,熟练应用所学单词和动词词组,掌握描述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西方食品文化,促使学生了解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通过任务型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均衡饮食,合理配餐。
教法导航
采用情景法,交际法及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设疑、提问、启发、诱导等方法,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法导航
进行听说读写操练,使整个教学从知识的内化到外显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发展过程。
课时支配
第1课时:Section A 1a-2c
第2课时:Section A 3a-3c
第3课时:Section B 1a-2c
第4课时:Section B 3a-Self Check
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基本词汇:food、banana、hamburger、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strawberry、orange、ice cream、salad。
2. 掌握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等任务型活动,熟练应用所学单词和动词词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并了解各种食物,能分清水果和蔬菜并能认识到水果和蔬菜对人体有益。通过询问对方是否喜欢某食物来引起话题。
教学重点
基本单词、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
1. 认识并掌握重点词汇。
2. 能流利地与对方开展关于食物喜好的对话。
教法导航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
学法导航
让学生在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PPT、关于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
Step 2: Revision
Show the students pictures and ask: What’s this? It’s a soccer ball.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Yes, I do./No, I don’t. Do you like it? Yes, I do./No, I don’t.
Step 3: New words
Show the students some food and ask:
What’s this? It’s a hamburger. Do you like it? Yes, I do./No, I don’t.
What are these? They’re bananas. 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
运用图片和对话教学单词:hamburger、banana、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strawberry、orange、ice cream、salad,并运用这些单词进行对话。
Step 4: Pair work
Work in pairs and try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of 1a.
Step 5: Listening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After listening, show the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n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Step 6: Listening
Listen and circle the food you hear.
First get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answers in groups and then report their answers.
Step 7: Listen again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I like hamburgers. Do you like hamburgers? Yes, I do.
Do you like______? No, I don’t like ______.
Let’s have _______. Oh, no. I don’t like_________.
Step 8: Group work
Make a food survey in groups by asking: Do you like ...?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to complete the form.
How many students like hamburgers?
How many students like bananas?
Step 9: Summary
Let’s sum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ords: banana, hamburger, tomato, ice cream, salad, strawberry.
Sentences: Do you like hamburgers? Yes, I do./No, I don’t.
Step 10: Homework
1. Remember the words in this class.
2. 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
课堂作业
1. 写出下列名词
(1) 汉堡 ____________(2) 西红柿 _____________(3) 沙拉 ____________
(4) 草莓 ____________(5) 梨 ____________ (6) 牛奶 __________
(7) 面包 __________ (8) 冰激凌 _________
2. 根据句意完成句子
(1) A: _______ you like salad?
B: No, I _______./Yes, I ______.
(2) I __________(喜欢) hamburgers.
(3) _____________ (你喜欢) hamburgers?
(4) ____________ (我们吃) strawberries.
参考答案:
1. (1)hamburger (2)tomato (3)salad (4)strawberry (5)pear (6)milk (7)bread (8)ice cream
2. (1)Do, don’t, do (2)like (3)Do you like (4)Let’s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话题,用丰富多彩的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活动,效果很好。
第2课时 Section A 3a-3c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词汇:egg、apple、carrot、chicken、fruit、vegetable、breakfast、lunch、dinner。
2. 掌握句型:Does he/she like salad?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练习,小组合作学习,熟练应用所学单词,短语和句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询问他人的喜好。了解班内同学的喜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教学重点
1. 掌握词汇:egg、apple、carrot、chicken、fruit、vegetable、breakfast、lunch、dinner。
2. 掌握句型:Does he/she like salad?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
教学难点
正确询问他人的喜好。
教法导航
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利用图片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法导航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重点单词和句型。通过班内调查了解同学的喜好。
教学准备
设置对话情境;准备调查表。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
Step 2: Revision
Show some food and ask some pair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Do you like ...? Yes, I do./No, I don’t.
Step 3: Lead in
(Ask a boy) 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
(Ask another student) Does he like bananas? Yes, he does./No, he doesn’t.
(Ask a girl)Do you like eggs? Yes, I do./No, I don’t.
(Ask another student) Does she like bananas? Yes, she does./No, she doesn’t.
Step 4: Group work
G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groups of three.
Step 5: Make a survey
Work in pairs and ask each other: Does your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 ... like ...?
Then write down what your family like to eat.
My father: eggs, apples ...
My mother: chicken, oranges, carrots ...
My sister: hamburgers, ice cream ...
My brother: ...
Step 6: Guess game
Work with another student and ask him/her to guess:
What does my father like? Does he like vegetables? No, he doesn’t.
What does my sister like? Does she like ice cream? Yes, she does.
Step 7:Grammar focus
1. Do you like bananas? 你喜欢香蕉吗?
Yes, I do./No, I don’t. 是的,我喜欢。/不,我不喜欢。
Do you like…? 是一个一般疑问句,它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喜欢某物。句中do是助动词,没有意义。回答时,肯定回答用do,否定回答用don’t。
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助动词用does,其句型为:
Does he/she like ...?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
2. Do you like oranges?
orange n. 既可以是可数名词,也可以作不可数名词。当可数名词时,意思是“橘子”;当不可数名词时,意思是“橘汁”。如:
Can I have an orange juice, please? 我可以要一杯橘汁吗?
I like oranges better than tomatoes. 与西红柿比,我比较喜欢橘子。
3. I like bananas. 我喜欢香蕉。
v. like表示“喜欢”,是动词。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后要加“s”。如: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
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作业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春》重点难点指导
1、精讲导读要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总分顺序)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2、精讲导读方法:读中导,读中讲、读中练,读后比较综合,读后发挥想象。
(一)读中导
1、听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了解内容,进入意境,初步感受。
2、通读全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思考问题: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文章可分几个部分?标题、开头、结尾之间有何联系?
(2)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作者采取怎样的顺序描述的??
(3)作者是怎样经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而逼真地描绘了这万姿千态的“春”的?他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哪些感情呢?
以上导读安排仅是让学生了解阅读这一类文章如何着手及必须抓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读中讲
1、精读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教师讲析三个问题:
(1)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三”分析几个画面、层次的安排,讲清描述景物采用“总分顺序”的方法和作用。(其他几种记叙顺序也宜点明)
(2)读“春草图”的四句话,从“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草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春草有何特点”等方面分析。
(3)再读“春风图”有关内容,讲清作者怎样借助其它事物写出无形无色的温暖、芬香、和悦等特点的。
2、细读关键部分。(第三部分)讲析两个问题:
(1)作者在这部分运用排比句式,连设三个比喻,这“三喻”中的联系和区别,春天的三个特点及为何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2)这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以上精讲内容安排的依据是:一从本单元“共性”和本文“个性”出发,二从“举一反三”的需要出发,三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三)读中练
1、练朗读。朗读是本篇的重点训练项目,要反复吟诵,在吟诵中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2、练字、词、句。
(1)正音:涨藏散酿巢晕蓑
(2)辨词:朗润赶趟儿酝酿呼朋引伴卖弄宛转应和黄晕舒适花枝招展
(3)散文十分讲究词语锤炼,本文有不少特别凝练、形象的“字”,找出来指出其妙处。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等等。
(4)散文常用一些叠字,本文叠字很多,指出其结构上的特点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5)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四”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指出其作用。
3、练分析思维
(1)对照教师“春草图”、“春风图”的分析,学生自行分析“春花”“春雨”“春人”等画面。
(2)文章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篇描写“春”的散文和其他一些写“春”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呢?
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时候练什么内容教师可随机应变,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基础知识不能忽视,基本技能不能放弃,听、说、读、写全面兼顾,同时还要根据这类课文的特点及本课的“个性”,这就是以上只提供训练内容、不提供形式的原因。
(四)读后比较综合
1、把本文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
比较其异同。综合其“共性”,求得其规律。可口头比较也可列表式比较。
2、把本文和课外类似散文相比较,进一步求其规律。
以上步骤颇为重要,学生是否能找到这一类文章的“共性”和“个性”,求出其规律,是能否“举一反三”的关键。
(五)读后发挥想象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
1、让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口述自己所思。
2、安排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帮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述。此类作文可教师命题也可自由命题。
这一步的目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类型文章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重点提示: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使作品语言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
描绘的细:“春草”图中,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钻”,写它的色彩──“绿”,写它的质感──“嫩”、“软绵绵”,写它的覆盖面──“一大片”、“满是的”,写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乐,写风的助兴。细笔细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亲身所历之感。
描绘的立体:“春花图”中,先写树上的繁花似锦,次写树中昆虫是喧闹,再写树下遍地的野花;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树上结的果实;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甜味;明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这样,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绘出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感极强的图景。
描绘的方法多样:拟人“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寓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感情,生机更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像火”、“像眼睛”……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描写的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选词准确精当。“朗润”,准确描绘出春天山景的明朗、润泽的样子。“蜜蜂嗡嗡的闹着”,一个“闹”字,既写出了蜜蜂争先恐后,又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大量的使用叠音词,既没让读者感到词藻的华丽和人工的雕饰,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春草图”中的“偷偷”表现了小草在人们不易察觉的情况下,无声无息的生长的动态;“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人;“绿绿”则为小草着上了一层鲜亮悦目的色彩。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出了春天未来到时的盼春心切,继而又对春回大地之后呈现的盎然生机的欣赏和赞美,巧妙地向读者传达出春天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新的气象,更是催人奋进的勇气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深刻含义。
难点提示:
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第一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一个“新”字;
第二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象征青春的活力,给人以“力”的美感。
《春》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背读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三、品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两个问题的设计偏难。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及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第1课时 Unit 1 My name 's Gina (总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 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 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
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which
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meet you D. Good morning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
A. am ,is B. is , am C. is , is D.am, am
4. ______name is Li lei .
A. I B. I am C. My D. you
5.— _______, What's your name ?
— John Green .
A. Hi B. Ok C. sorry D. Excuse me
(二) 写出下列单词的完全形式, 并写出汉语意思.
I'm _________ __________ what's __________ ________
name 's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单词.
时钟 _______ 我的 _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 遇见_________
(四)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根据情景补全对话.
A: Good afternoon !
B: ____________________!
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me ?
B: My ______ is Jim . Nice to ______you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任务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第2课时 Unit 1 My name 's Gina.(总第2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6个单词.
2、学会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
3、能听懂有关谈论他人姓名的对话并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的句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练读 写本课6个单词.
1.个人自渎,记忆本课单词.
2.小组互相检查单词读写情况.
3.根据汉语写出下列英语单词并展示.
学习任务二: 运用句型:What's his / her name?
His / Her name is .... 进行自由交际.
1.小组合作,理解并熟读下列短语,并写出汉语意思.
my nane ( ) your name ( )
his name ( ) her name ( )
2.个人理解下列对话,并且两人合作练习.
A:Hello! 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Gina.
A: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
A:What's her name?
B:Her name is Jenny.
3.小组合作,练习自己的对话.
4. 对抗组开展竞赛,展示自己的对话.
学习任务三: 听听力完成2a,2b.
1.个人看图,理解四幅图画,思考图画中人是在谈论他人还是对方.
2.听听力,给四幅图画编号.
3. 小组为单位,熟读2b中的名字。
4.听听力,完成2b.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讨论下面两句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1.他叫Bob.
2.她叫Jenny.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答.
_______ _______
What's _______ name? _______ is ....
_______ ________
四、诊断评价
1、 写出下列短语.
(1)我的时钟 (2)你的问题
(3)他的名字 (4)她的回答
2、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补全单词。
(1)_________ is your name ?
(2)Nice to m________you.
(3)His a _________is good.
(4)L______! His clock is beautiful(漂亮的) .
三、选择
1. _______,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John Green.
A. Hi B. Oh C. Sorry D. OK
2. She is a girl(女孩).What's ______ name?
A. her B. she C. she's D.his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第3课时 Unit 1 My name 's Gina (总第3课时)
Section A 3a —4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本节课的六个词汇。
2、正确辨别英文名字的姓和名,以及和中文名字的差异.
3、 学会询问他人名和姓的句型.
【学习重点】:掌握询问他人名和姓的句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
1、 个人自读,记忆本课单词.
2、小组相互检查 单词读和写的情况.
3,、据汉语写出单词,小组竞赛并展示.
学习任务二: 能运用句型:What's your first name ?
My first name is....
What's your last name?
My last name is...进行交际.
1、试读下列姓名,尝试总结归纳.
Gina Miller
First name :________ Last name: ________
完成 3a .(让对抗号在黑板上展示)
2、理解下列对话,两人合作练习.
A: Hello!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Jack Smith.
A: What's your first name ?
B: My first name is....
A: What's your last name?
B: My last name is...
3、小组合作,练习自己的对话.
4、 对抗小组开展竞赛,展示自己的对话.(完成3b)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学会了询问他人的名和姓的句型后,能否用his/her做替换练习。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 总结你所知道的名和姓。
2、自己编写一个询问他人姓和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Nice to meet ______(your).
2. _____(she) name is Helen Black.
3. His family name _____(be) Mr Green.
4. ______(be) you Mr Green.
5. Hi, I _____(be) Lily.
(二) 据汉语完成句子
1. Brown 是他的姓氏. Brown is ______________name.
2. 她的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name?
3. 你好,我是杰克. Hi, ________Jack.
4. 我的钢笔是黑色的. _____pen is ______.
5. 他的名字是吉姆. _______________Jim.
(三)根据上下文完成对话.
A: Hello!
B: ________!
A: I'm Gina,________________?
B: My name is Linda Brown.
A: Is Linda your last name?
B: No.Linda is my __________. And Brown is ___________.
A: Nice to meet you.
B: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北京天气预报网每天实时播报天气情况,它会告诉我们各个城市的天气状况和气温变化.下图是2015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温差怎么算?6-(-5)=?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A.-6-7+2-9B.-6-7-2+9
C.-6+7-2-9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1-4+5-4=1-4+4-5B.1-2+3-4=2-1+4-3
C.4-7-5+8=4-5+8-7D.-3+4-1-2=2+4-3-1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B.3-(-2)=1
C.(-3)+(-2)=6D.(-3)+(-2)=-5
答案D(-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B.-10C.10D.34
答案D可列式:(|-3|+|-14|+|7|)-(-3-14+7)=24-(-10)=34.
(一)基础:引导词---who, which, that, whom,
练习1.I like cities___________are quiet and clean. 2.I prefer students _________are hard- working.
3.I hate TV shows _________ are noisy and boring.4.The music __________ is gentle and quiet attracts me a lot.
5.The food __________tastes delicious is not always healthy.
6.Those boys ___________ are playing basketballs over there are from Class Fifteen.
7.The books ____________ are written by Lu Xun are worth reading.
8.The town ___we visited last week is much larger than before.9.The book ___ he bought is very interesting.
(二)特例:只用that的情况
1先行词被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所修饰,或本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只能用 that,
2.被修饰的先行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定代词时, 只能用 that.
3.先行词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修饰时,只能用 that,而不用 which。
4.先行词里同时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I can remember well the persons and some pictures that I saw in the room.
5.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只能用that.如: Who is the girl that is crying?
练习1. I am interested in everything___ is about the 2006 World Cup.
2. Is there anything___I can do for you? 3. This is the very bike ______I lost
4.To my surprise, he gave me nothing __ I need. 5.This is the best dictionary __ I have ever used.
6.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_______passed the exam.
7.He talked happily about the men and books________interested him greatly.
(三)whose 1. The student ______father works in the factory is sitting there.
2. I like the rooms ______windows face south.3. This is the desk ______legs were broken.
4The woman ___ umbrella you took is angry about it.5.Here comes a girl ___ handwriting is the best .
6The banana __skin is green can’t be eaten.7That tall tree _ leaves are yellow is very old.
(四)从句谓语单复数由先行词确定,时态由从句时间状语决定,不必跟主句保持一致。
1-He is one of the boys who ____ (doesn’t, don’t) finish doing homework.
2-I like films which ____(be) exciting and interesting.
3-Children who often ____(eat) junk food are easy to become fat and unhealthy.
4-That boy who _____(run) fastest is from our class.
5Those boys who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are from our school. (be)
6The trees which _____ (be) watered yesterday belong to them. 7The man who ____ over there is our teacher.(stand) 8Those boys who ____ playing the guitar are from our school. (be)
9Mr. Brown is one of the foreign experts _______ _________ (work) in China.
10I’m one of the boys ______ ________(like) English best.
(五)“介词+关系代词”注意: 介词的选用要考虑:
A.与先行词的搭配关系
1)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_____ I joined the army.
2)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 I worked here.
3)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year ____________ my son went to college.
B. 与谓语动词的搭配习惯
1)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I paid 29 dollars?
2)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I spent 29 dollars?
3)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______we learnt a lot?
4)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_______she often talks?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问题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2.(1)若ab=1,则a、b的关系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如果=-
1,那么a是非负数若若⑤(c≠0)⑥()⑦1的倒数等于本身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它们的商不变( )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new words and grammer focus
2.能力目标: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freely.
3.情感目标:to be friendly to your friends.
4.学习策略:practising and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5.文化目标: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food and chinese food.
二、教学重点
words and expressions.
三、教学难点
how to 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四、教学关键
let ss have more chances to practise.
五、教具与学具
实物、教学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情景是在快餐店谈论自己的喜好,面对各种各样的水果和食物,主要学习疑问句do you like bananas?以及如何应答他人的询问. yes, i do./no, i don't.会用i like…/i don't like…句型表达自己的爱好。教学重点是句型的听、说两会;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完成各项任务。
七、教学步骤
task 1,导课可以用袋子装个汉堡包,让一个同学来猜
t:guess. what's this? you can touch or smell it. it's very delicious.
ss: it is a hamburger.
t: i have a new fast food restaurant(课件呈现快餐店图片), you can find it here. let's go and have a look.(ok?)
task 1.learn food names
1.learn the english names for these food. look at it and tell us what you can see? you can answer in english or in chinese.(展示课件,让同学看书上图,说出他们知道的食物名称)
2.let's come to the food counter.(通过课件学单词,每个图片下都有单词)画面出现一个橘子说orange,再出现多个橘子说orange.(之后呈现:banana, hamburger, pear, tomato, strawberry, french fries, broccoli, salad and ice cream)
3.a guessing game.(一共10个标号的盒子,通过课件点击图片,让同学猜测里面是那种食物)学生分成4组进行比赛。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张食物图片,并贴在黑板上。
4.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准备复印的纸,上面有10个单词和10幅图a-j)让同学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连线,同时也给最快完成连线的小组在黑板上贴上一张食物图片作为奖励。这张纸也是下个环节的调查问卷。)
task 2, an interview.
老师拿着装着食物的袋子,让同学用手触摸,在猜出食物名称的同时,老师呈现新课。
t:do you like bananas? ss: yes, i do. t: she likes bananas.
t: do you like pears? ss: no, i don't. t: she doesn't like bananas.
1.do an interview in pairs. do you like…?(用课件提供给学生应该使用的句型并用连线的纸单,进行两个的问答)(circle the food names your good friend likes.生成一份点菜单menu)
2.t: i have two foreign friends. they are bill and bob. please help me find out what they like and don't like.(用课件呈现一张调查表,学生a和学生b的各有不同,两名同学互相提问,完成调查)
task 3.an employment.
t: i want to find some good waters for my restaurant.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得分。(教师表演为同学服务的场景,表示业务忙想招聘服务员)
test 1.listening
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can hear.(课件内容为p32 2b)学生答完,集体对答案.
test 2.memory.(考考你的记忆力)(课件)
t: i say one sentence to see who can say it again first.“i like apples and i don't like pears.” this time you will use 2 minutes to make up sentences like me, then say yours out and let others listen and repeat.
学生互相出题,互相提问,重复正确小组加分。
test 3. food survey.
t: make a food survey in groups.(表格见课件)4人为一组,一名组长提问,一名同学为记录员。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通过三关测试,让小组推举出本组表现好的同学做本组waiter。带上领结,伴着乐曲为同学提供食品。
task 4.enjoy yourselves.
(让服务员走起来,为大家提供食品,大家边吃边用刚学习的话题进行交谈,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编成对话,谈话喜欢的歌曲,影星,动物…)之后选择一组汇取给大家。
topic 1. who do you like?(teachers, parents, singer, film star)
topic 2. which color do you like?
topic 3. what sport do you like?
topic 4. free topic.
s1: hello!
s2: hello! who are they?
s1: they are my friends. she is rain, and he is jim.
s2: nice to meet you!
s3,s4: nice to meet you, too!
s3: do you like hamhurgers?
s1,s2: yes, we do.
s4: let's go to the restaurant, ok?
ss: ok! let's go.
t: you can go on this step after class. it's your homework.goodbye class.
ss: goodbye, teacher.
Unit 1 Topic 3 How old are you ?
Section D
学习目标
1.学习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2.能读懂短文并能从简单的名片中获得信息
3.能向大家做自我介绍
学习重点
以短文形式谈论姓名、年龄、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
学习难点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预习课本P23 Part 1 ,复习书上的六个音标
2、预习课本P23 Part 2 ,分别找出Jane 和 Huang Hua 的个人信息
3、预习P23 Part 3 ,根据所给信息把空补充完整
4、背诵课本P24 Part 4a 4b
(三)问题导学 再看课本P22 Part 2 ,回答问题。
Where is Jane fr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old is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class is she 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re is Huang Hua from ? _______________
What’s his English name ? _____________________
Are they in the same class ? ______________
(四)典题训练
(五)精讲点拨
1、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class ,but they good friends.
他们不在同一个班,但是他们是好朋友。
解析:same 意思是“相同的”,前面一定要用定冠词“the”,后面接单数名词。
but 意为“但是,可是”,起转折作用。
eg :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but in different classes . 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是在不同的班级。
五.当堂检测
(一)用be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ow old ________ you ?
2、----I ________ ten .
3、---What _____ this ? -
4、---It _________ a pen .
5、----Who ________ that ?
----She _________ Lucy .
6、---What _________ these ?
----They ________ schoolbags .
7、---__________ this a pen ?
----Yes , it 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
1.What’s that _______ Chinese ?
A、 on B、 in C、 with
2.Is he ____________ English boy ?
A、 a B、 an C、 the
3、These are my _____________.
A、 book B、 pens C、a friend
4、---Is this your eraser ? ----Yes ,____________.
A、it is B、this is C、 it’s
5、 They are not ________ the same class ,but they
are good friends .
A、in B、 on C、from
七、作业布置
(一) 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填空
1.They are in the s________ class .
2、--How o________ is she ? ---She is 15.
3.Li Ming and Wang Fei are good f___________.
4、I’m in a h_________ school .
5、Is your p__________ number 3264-7853 ?
(二) 选择填空
1、______ is Zhou Lan ._________ phone number is 1358429764.
A、Her , her B、She , her C、She , She
2、What grade ______ your brother in ?
A、is B、 am C、are
3、---Is that a car ? ---No ,____________
A、that isn’t B、that is C、 it isn’t
4、Nine and eleven is __________.
A、thirteen B、fifteen C、twenty
5、_________ are good friends .
A、you ,he and I B、I ,you and he C、you and he ,I This is an English boy(男孩). His name is Jim. He is twelve. He is in my school. He and I are in the same grade. I’m in Class Three, Grade Seven, but he is in Class Four. I’m his good friend. He is my good friend, too. 根据短文内容, 补全对话。
A: Excuse me, what’s his name?
B: His name is Jim.
A: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Yes. J-I-M, Jim.
A: Where is he from?
B: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ow old is he?
B: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s he in your school?
B: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s he in Class Three, Grade Seven?
B: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is in Class Four, but he and I are good friends.
A: Thank you.
汉译英:1.布朗是他的姓氏。 Brown is his ____ ____.
12.那是一张地图吗
Is that ____ ____.
13.它们是五辆公共汽车。
They are ____ ____.
14.让我帮帮你吧。
Let ____ ____ you.
15.给你。 ____ ____ are.
(五) 作业:请写一份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国籍、班级、学校、电话号码。
七年级英语知识点
现在进行时态
概念: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目前一段时间内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活动。
结构:由be动词(am, is, are) + 动词ing构成,其中be动词要与主语保持性数一致。
Mary is flying a kite in the park. 玛丽正在公园里放风筝。
--What are you doing now? 你现在在干什么?
--I’m reading English. 我正在读英语。
Are they drawing the pictures now? 他们正在画画吗?
动词现在分词是动词原形变化而来的,规则变化如下:
动词ing形式叫动词现在分词,其构成如下:
1) 直接在动词后加ing
play—playing, do—doing, talk—talking, sing--singing
2) 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先去e,再加ing
make—making, write—writing, have—having, take—taking
3)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且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ing
run—running, stop—stopping, put—putting, swim—swimming
注意对现在进行时态的判断。判断一个英语句子用什么时态,主要看句子的时间状语,一般说来,每种时态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时间状语。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因此,这个时态最常用的时间状语是now;但有不少句子并没有now,只能通过提示语如look、listen等或者通过上下文来确定用现在进行时。
She is cleaning her room now. 她正在打扫房间。
Look! The girl is dancing over there. 看!那个女孩在那里跳舞。
--Can you go and play games with me? 你能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吗?
--Can’t you see I am doing my homework? 你没看见我正在做作业吗?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感性入手,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打开了局面。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片中看到的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这时可能会对某一个产生的不同的判断,这时教师不要进行评判,做出结论,而是由此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是生物?也就是说生物应有哪些特征。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讨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教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到前面模仿中央台《幸运52》栏目的方式,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通过这种形式既复习了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物圈的一个成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做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学完本课内容有什么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七)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生物课的后续教学打下了铺垫。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说课稿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4、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习方法
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的顺利进行。
3、举例和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除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_。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
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
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小组间举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问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教师做裁判。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说课稿教案
一、说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
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
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
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
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
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
⑷、鱼的种类多吗?四大家鱼是哪些?中华鲟有哪些特点?
隐含知识:
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
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
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
[讲授新课]
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
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
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
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
例如: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
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探究】鱼鳍的作用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
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
作出假设
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
制定计划
⑴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
_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
_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
局限性:
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
游动时,现象不明显。
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
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__法:鱼体很滑,要想完成_某个鳍的动作,操作起来有点难度,如果让学生来完成,可能很难完成,因此做了几点改进:
_法的改进:
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中的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方法很多时候难以成功。为此,我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改进一_鱼鳍时,教材提示用细线_鱼鳍,事实上宜用粗线、纱布条会更好些,不宜用细线,否则易造成对鱼的伤害。而且用细线_的,很少有绑成功的。另外_时,为了尽量减小对鱼的伤害,要注意用很湿润的纱布包住鱼头,并不时要将鱼头浸入水中,以保证其正常呼吸。
改进二根据教材提示,只要用线分别_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就能探究出各种鳍的作用。事实上,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出鱼的平衡性、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见图1)。为此我对这组实验作了一点改进: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己_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见图2),可以发现鱼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稳定性。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这几种鱼鳍的作用。
改进三教参上介绍用轻的塑料片_鱼的尾鳍不易滑脱,可事实上在实验时也不容易_成功,一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绑好,实验后鱼往往容易死亡;二是即使绑住了,但只要一将鱼放入水中,鱼身稍微摆动,_的塑料片就会滑掉。用粗糙的薄木片_效果较好,可以增大摩擦力,并且鱼也不易受到伤害。
⑵实验用具选择:
_水槽选择(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_鱼体大小选择;7—10cm(由学校提供)
_剪刀、纱布
⑶分组实验
学生共52人,分13小组,每组4人
每组提供两条鱼
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
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
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
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
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
实施计划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讨论和交流:
⑴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
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
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
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吗?
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新课]
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
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
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6个单词.
2、学会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
3、能听懂有关谈论他人姓名的对话并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 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的句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练读 写本课6个单词.
1.个人自渎,记忆本课单词.
2.小组互相检查单词读写情况.
3.根据汉语写出下列英语单词并展示.
学习任务二: 运用句型:What's his / her name?
His / Her name is .... 进行自由交际.
1.小组合作,理解并熟读下列短语,并写出汉语意思.
my nane ( ) your name ( )
his name ( ) her name ( )
2.个人理解下列对话,并且两人合作练习.
A:Hello! 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Gina.
A: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
A:What's her name?
B:Her name is Jenny.
3.小组合作,练习自己的对话.
4. 对抗组开展竞赛,展示自己的对话.
学习任务三: 听听力完成2a,2b.
1.个人看图,理解四幅图画,思考图画中人是在谈论他人还是对方.
2.听听力,给四幅图画编号.
3. 小组为单位,熟读2b中的名字。
4.听听力,完成2b.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讨论下面两句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1.他叫Bob.
2.她叫Jenny.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答.
_______ _______
What's _______ name? _______ is ....
_______ ________
四、诊断评价
1、 写出下列短语.
(1)我的时钟 (2)你的问题
(3)他的名字 (4)她的回答
2、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补全单词。
(1)_________ is your name ?
(2)Nice to m________you.
(3)His a _________is good.
(4)L______! His clock is beautiful(漂亮的) .
三、选择
1. _______,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John Green.
A. Hi B. Oh C. Sorry D. OK
2. She is a girl(女孩).What's ______ name?
A. her B. she C. she's D.his
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
教材首先出示鞋盒、粉笔盒、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玻璃球等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到形状是物体的众多属性之一,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的形状相同,有的形状不同,形状相同的物体可以看成一类。
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符合儿童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形。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并且,每个学生可以说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有很大的开放性。
“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通过滚圆柱、推长方体、搭积木、转球、摸球等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感性的、初步的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并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做一做”的第2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
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1、2题。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可以用牙膏盒等)。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
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
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
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五、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 ”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重点: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
难点:
乘方和开方运算;
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2)51.7(-7.2)
解(1)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3.75)+(-22.5)=-26.25
(2)
初一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png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2.(-2.35)×(-0.46)
答案1.37.82.1.081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写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与贾亭时所看到地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地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写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地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小结: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项目是“喜欢和不喜欢(like and dislike)”。围绕着这一中心项目,课文中设计了各种食物及水果的插图和不同形式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学习活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询问对方与了解别人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学业会谈论自己与他人早、中、晚餐喜爱吃的食物,为其今后能在交际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A、学会询问对方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
B、学习并激情些食物的词汇;
C、学会谈论自己与他人早、中、晚餐喜爱吃的食物;
D、学会营养配。
⑵能力目标:
A、能准备表达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
B、能根据具体情景对话,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C、通过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⑶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西文食品文化,促使学生了解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B、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C、通过任务型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均衡饮食,合理配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A动词like一般现在时的各种句式及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否定回答;
B关于各种食物的词汇;
C名词复数的使用。
难点:一般现在时中单数第三人称的变化形式。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Section A la –lc
第二课时Section A 2a –4
第三课时Section B la –2c
第四课时Section B3a –4 Self-check
Period One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
Step One: New words.
① Present the new words.
T:Let’s play a aguessing game. Is it an apple in my bag?Touch and tell me the answer.
S1: (Touch and say)Yes, it’s an orange.
T:I like oranges. Like means”喜欢”. Read after me .L-I-K-E,like.
Ss: L-I-K-E,like.
T:Do you like oranges?
S2:Yes,I do.
T: Do you like oranges?
S3:No, I don’t.
(Teacher writes the title on the blackboard.)
T: Now today I have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First let’t look at some fruit. Look!(Show a picture of a banana.)
T: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banana. Read after me,B-A-N-A-N-A,banana.
Ss:B-A-N-A-N-A,banana.
T:Whtat color is it?
Ss:It’s yellow.
(Then 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teach the other fruit words in the same way such as strawberry,apple.)
(Next go on learning the vegetables and the other food in the sme way with the pictures.)
T: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fill in the chat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y.
Step Two:Grammar.
① Present the countable nouns and the uncountable nouns.
T:Look!What are these? (Show a picture.)
S1:They are oranges.
T:How many oranges are there?Let’s count. One,two.
S1:Two.
T:And what are these? (Show another picture.)
S2:They are apples.
T: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Let’s count them. One,two,three.
S2:Three.
T:What’s this?
S3:It’s broccoli.
T:Can we count it”Can we say a broccoli?
S3:Sorry, I don’t know.
T:We can’t say a broccoli because it is the uncountable noun. Nouns contain the countable nouns and the uncountable nouns. Countable nouns can be counted with number ,and we add –s or –es to make the blural. For example,we can say an apple, two apples,three eggs. Uncountable nouns can’t be counted with number,and they don’t have plurals. For example, we can say salad, broccoli,but we can’t say salads,broccolis.
T:Look at the pictures. Fill in the chart.(Show some pictur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T:Check the answers.
② Present the rules of noun plural forms.
T:look at the pictures,can you say them?
S:Yes,three tomatoes,two oranges, three strawberries.
T:Look at the three rules of plural forms. Are they the same?
S:Of course not.
Step Three: Drills.
① Present the new drills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T:Oh,we have lots of delicious fruit. I like apples best.
(Holding apples)
Do you like them?
S1:Yes, I do.
S2:No, I don’t. I like salad.
T:Do you like salad?
S3:Yes, I do./No, I don’t.
(Ask some more students to practice like this.)
② Practice the drill.
T:Work in pairs.Ask and answer with your pictures.
(Before class the students have drawn some pictures of the food.)
Sa:Do you like…?
Sb: …
(Then ask more pairs to practice.)
T:Let’s open your books and do 1b.Listen and number1-3.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Step Four: Task.
T:Let’s make a survey.You can ask eight friends what they like and dislike. Then fill in the chart.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S1:Five of the students like…, two of them like…
S2:…
Step Five :Summary.
In this class,we’ve learnt the names of foods, fruit and vegetables and practiced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Please remember the rules of noun plurals.
Homework.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parent’s likes and dislikes using Do you like…?
Period Two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的图片,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学生:准备上一节课的调查表格,作好对话和调查的准备。
教学设计
Step One: Review the drill.
② Review the drill “Do you like…”?
③ The girl and the bo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Let’s open your books and listen. Try to finish 2a and 2b as quickly as you can.
Ss:…
Step Two: New drills.
① Present the new drills “Does she/ he like…? Yes, she / he does./ No, she / he doesn’t”using the chart above.
T:Kate, do you like tomatoes?
S1:Yes, I do.
T:Do you like ice cream?
S1:No, I don’t.
(The teacher points at Kate and asks the class.)
T:Does Kate like tomatoes?
Ss:Yes, she does.
T:Does Kate like ice cream?
Ss:No,she doesn’t.
(The teacher goes on asking Kate using the chart.)
T:Does your best friend Sue like tomatoes?
S1:Yes, she does.(Kate looks at her chart in her hand.)
T:Who is your best friend?
(The teacher points at Jane.)
S1:Sally is.
T:Does she like tomatoes?
S1:Sally is.
(The teacher points at Tony and Maria.)
T:Do your best friends like tomatoes?
S1:Yes, they do./No, they don’t.
(The teacher asks two more students to answer his/ h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t in their hands. Then the teacher writes down the drills “Does she/he like… ?Do they like…?” on the blackboard.)
T:Work in pairs and practice the drill “Does he/she…? Do they…?”according to the chart.
(Then the teacher asks some pairs of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one by one.)
② Practice the drills.
T:Let’s work in pairs .
(Student A looks at Page 33.Student B looks at Page 83.Try to find out what Bob and Bill and don’t like.)
Sa:Does Bill like French fries?
Sb: … Does Bob like French fries?
Sa: …
Step Three: Task.
T:Do you love your parents?
S:Yes.
T:How do you show your love to them?
S1:I’ll do as they say.
S2:I’ll buy something for them when their birthday is coming.
S3:I’ll study better and better.
S4:I’ll make a big meal for them.
T:Oh, I think it’s a good idea. Now let’s try to know what they like and dislike. First take out yesterday’s homework,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in pairs.
(The teacher have asked the students to have a survey last class.)
(Give a sample to the students)
T:Does your father like chicken?(Point to a student)
S1: No, he doesn’t.
T:Does your mother like eggs?
S1:Yes, she does.
T:Do they like bananas?
S1: Yes, they do.
T:Now work in groups and make a food survey.
(The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S2:Jim’s father likes… He doesn’t like… Jim’s mother likes…very much. She doesn’t like…And they both don’t like…
(Then ask more students to report.)
Step Four:Summary.
In this class, we’ve learnt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including of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form as subject.
Homework.
Rewrite your conversation in the form of a passage.
Period Three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学生:准备上一节课的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
Step One: Check the homework.
T:Now let’s cxchange your exercise books and help each other. Try to correct it.(Ask different students to report his/her conversation.)
Step Twp: Review the words.
T:You know we have learnt so much delicious food. Now Let’s play a game with the food. Let’s see who will say the names of the food as many as possible during a minute.
(The teacher will give the students a minute to prepare it.Then ask someone to say.)
S: Salad, apples, bananas, ice cream…
(Choose the three students who said the most and give some food as presents.)
Step Three: New words.
① Present the new words.
T:How many meals do you have every day?
Ss:Three.
T:What are they?(The students can answer them in Chinese.)
Ss:They are “早餐、中餐和晚餐 ”.
T:Oh, yes. In English “早餐”we can say “breakfast”.
(Show a picture of the breakfast)
Read after me, “breakfast”.
B-R-E-A-K-F-A-S-T,breakfast.
Ss: B-R-E-A-K-F-A-S-T,breakfast.
T:Do you have your breakfast every day?
S1:No, sometimes I get up late, I have no time to eat.
T:I think it’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
(Teach the other two words lunch, dinner in the same way.)
② Practice the words.
T:Which meal do you like best?(Point to a student.)
S:I like breakfast best.
T:Why?
S:Because I like drinking milk.
T:Who also likes breakfast in our class?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T:Oh, so many students.You can sit in this team.
(Ask all the students who like breakfast, lunch or dinner to come to the same team. They can talk easily.)
T:We have divided all the class into three groups. One group likes breakfast, the other two like lunch and dinner. But what do you like for your three meals?
(Show a picture of three dinners.)
T:I have three meal plates. What do you want to put on it?
Let’s talk about it. Try to find the food what your group like most and tell us the reason.
(When each group is talking about it,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among the students and helps them if they need. Then ask each group to report.)
S:In our group, we like breakfast best. We all like oranges, eggs, milk and an apple.Because they are good for our health, we choose them.
(When the student is saying, the teacher puts the food onto the plate for breakfast.)
(Do it for lunch and dinner in the same way.)
T:Look at 1a, and write the number in the box next to the correct food.
(Then the students finish off 1a.)
T:How many other food words can you add to the chart?
Try to write them down in the chart.
(The students write them dow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en read them. See who will add most.)
Step Four: Practice the listening.
T: Look! There are so many foods. Maybe they are very delicious. Which food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apples? (Show the picture.)
S1: …
T: How about chicken? Do you like it ?
S1: …
T: Can you guess what food I like?
S1: Do you like…?
T: No, I don’t.
S2: Do you like…?
S3: Do you like…?
T: Yes, you are right. I think you are very lucky. But I have two friends. They are Sandra and Tom. Do you know what food they like? 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the food you hear.
(Play the recording 2a in Section B. The students find out each food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on the recording.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 Now open your books and listen again. Fill in the chart.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write in the answers on their charts. Play the recording the second time and then the students can check their answers to be sure they are correct.)
T: Does Sandra like salad?
S: Yes, she does.
T: Work in pairs about the chart.
Step Five: Task.
Go on a picnic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and make a list of food to buy.
①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ix groups.
② Talk about what the students in your group like and dislike and make a list.
③ The leader in each group reports to the class.
Step Six: Summary and homework.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do your parents like for three meals?” after class.
Period Four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食物和人物图片,制作表格(见教学步骤)。
学生:准备表格。
教学设计
Step One: New words.
T: Do you like sports?
S: Yes, I do. / Of course.
T: 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
S1:I like playing football/ baskball /table tennis …
S2:I like 跑步.
T: Oh, Look! What is he doing?
(Show the students a picture of Liu Xiang.)
Ss: He is 跑步.
T: Yes, he is running. Now, read after me, run.
S: Run.
T: R-U-N, run.
S: R-U-N, run.
T: Do you know him?
S: Yes, he is Liu Xiang.
T: You are very clever. He is Liu Xiang. He’s a runner.
R-U-N-N-E-R,runner.
S: R-U-N-N-E-R,runner.
T: Now he is very famous in China. Maybe everyone knows him. He is a sport star. S-T-A-R,star.
S: S-T-A-R,star.
T: Liu Xiang likes sports. He runs every day. He is healthy and he doesn’t like dessert. Do you know Healthy and dessert? Healthy means “健康的”.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unhealthy?
Ss: “不健康的”.
T: Yes, you are clever. Read after me, healthy, unhealthy.
Ss: Healthy, unhealthy.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Show these pictures of dessert.)
They are all dessert. In Chinese it means “甜食”.We often eat it after the important dishes.
T: Read after me, dessert, D-E-S-S-E-R-T, dessert.
Ss: D-E-S-S-E-R-T, dessert.
Step Two: Task.
T: Now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these foods. (Show some food pictures.)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think are healthy or unhealthy? Discuss in four people and fill in the chart. (Each group will have a chart)
(Ask some groups to report.)
S: … are healthy food, … are unhealthy food.
T: So we eat more healthy food and less unhealthy food. Healthy food is good for our health, but unhealthy food is bad for our health.
Step Three: Learn to write about what somebody likes for three meals.
① Read the passage.
T: Look at Liu Xiang ! Do you know why he is very healthy?
S1: Maybe he runs every day.
S2: He takes good care of his health.
S3: Maybe he eats very well.
T: Yes, he really eats very well. Every player just eats healthy food. Three is another running star. Her name is Sandra Dlark. Let’s see what she likes eating for three meals. Open your books and read 3a in Section B. First try to fill in the char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chart, then check the answers.)
S: Fruits…
T: Sandra Clark has a brother, Tom. He is very clever, but a little naughty. Look at 3b and find out what Tom likes fo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 students do 3b and check the answers.)
S: Four lunch …
② Practice.
T: I like eggs and milk for breakfast. What do you like eating for breakfast?(Point to a student.)
S: I like apples and bread.
T: What about you? (Point to another student.)
S: I like hamburgers and bananas.( Ask two more students to answer his/her questions for lunch and dinner.)
T: Who can ask and answer like this?
Sa: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for lunch?
Sb: I like …
Sa: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for dinner?
Sb: I like …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one by one.)
Step Four: Task.
①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 like for three meals.
T: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for three meals according to what you talked about just now? Maybe many friends want to know you. (The students write about themselves as quickly as they can. When they are ready, ask them to introduce.)
②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classmates for three meals.
T: Do you have any friends? (Ask a student.)
S: Yes, I do./ Of course.
T: Do you know what they like eating for each meal?
S: No/ Sorry, I don’t know.
T: OK. Let’s ask our friends and try to know what they like. Then fill in the chart.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to the class.)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best friend for three meals.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重点
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教师)
问题引入
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
乘方的有关概念
试一试:
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
有理数的乘方:同步练习
1.对于式子(-3)6与-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意义相同
B.它们的结果相同
C.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相等
D.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也不相等
2.下列叙述中:
①正数与它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②非负数与它的绝对值的差为0;
③-1的立方与它的平方互为相反数;
④±1的倒数与它的平方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B.2C.3D.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推导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授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计算。
二、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经明显地具备了逻辑思维性,并且学生已经在我的要求下,学会了预习、初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只要我们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的指引、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要求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所有的内容用电子的白板展示出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知
通过对小学加法及数轴知识的应用的复习,让学生既巩固了原来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引出新课。
2、出示问题情境、解决新知
在解决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题目提示,运用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并且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答案。
3、探索发现,归纳新知
利用学生展示的答案,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运算法则。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合作的好习惯。,通过展示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4、展示例题、应用新知
此环节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且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体会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达标训练,巩固新知
本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互动回答是采用哪个小组举手多、举得早,让哪个小组来回答;让学生养成一种竞争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6、规律总结,升华新知
本环节着重总结有关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进行小结,逐步养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随时总结规律的习惯,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和巩固。
7、作业和运用,拓展新知
通过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挑战自我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
2.掌握有 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学习重点:和 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法指导:
在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时,利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导引:
1. 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
2. 比较 大小:2 -3,-5 - 7,4
3. 已知a=-5,b=+ 3, 则︱a +︱ b︱=
(二)课堂学习导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 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 们的和叫做 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
(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
(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
现在让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 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
①先向东走了5米 ,再向东走3米 ,结果怎样?可以 表示为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
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 的加数 的 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 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例1 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3)+( -9) (2)(-4.7)+3.9
例2 足球循环赛中,
红队胜黄队4: 1,黄队胜蓝队1 :0,蓝队胜红队1: 0,计算 各队的 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 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
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 )= ;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
蓝队共进( )球,失( )球, 净胜球数为 = 。
(三)课堂检测导引:
(1)(-3)+(-5)= ; (2)3+(-5)= ;
(3)5+(-3)= ; (4)7+(-7)= ;
(5)8+(-1)= ; (6)(-8)+1 = ;
(7)(-6)+0 = ; (8)0+(-2) = ;
(四)课堂学习小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有理数加法比较难掌握的是哪里?
(五)学后拓延导引
1.计算:
(1)(-13)+(-18); (2)20+(-14);
(3)1.7 + 2.8 ; (4)2.3 + (-3.1);
(5) (- )+(- ); (6)1 +(-1.5 );
(7)(-3.04)+ 6 ; (8) +(- ).
2.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 )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 )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 )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 )
3.当a = -1.6,b = 2.4时,求a+b和a+(-b)的值.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字母能表示什么》,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与说明”、“设计追求的特色”四个方面组织说课。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北师大出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课,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比较熟悉对具体数的操作,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用较为抽象的字母来表示数,对字母表示数含义的理解有助于代数式以及方程的列出,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现实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明确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会用字母表示探索的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公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发现规律,运用字母表示规律,并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3.情感目标:一是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二是进一步感受数学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妙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的积极性,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立足本人的分析确定的: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数学规律的探索及符号表达,这些内容也是本课的难点。
2.可能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基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困难的地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认真注意,并尽力帮学生突破。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我校是定点的移民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留守生在班级中占38%,学生的个性、基础能力差异很大,加上七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初期,所以本节课我选择引导探索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知的引出过程中,注意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尤其在形成新知生长点的时候,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点,帮学有余力的发挥潜能,挖掘
潜能,在先行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先学后教”(后教就是帮助老师教,当老师的助手,在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教师抽出精力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有“怪问题”的学生。注重时间分配,尽量做到先学在当堂,同层竞赛在当堂,异层帮辅在当堂,练习探讨在当堂、激发兴趣在当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促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一)情景导入: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创设问题情境(插入背景音乐,增加形象性和趣味性):“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6767”,让学生把这首儿歌继续唱下去,唱几句即可,然后老师提问:在这首儿歌中假如有a只青蛙,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有多少张嘴,多少眼睛多少腿,以及多少声普通跳下水?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引出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讨、总结交流等主体性的过程。
(二)实验操作:用电子白板拉出问题。鼓励学生用火柴棒或木棒,按照“口”、“日”、 “目”搭建正方形,然后填表,找规律。按照同层独立先竞争、异层小组后合作、全班交流分享的办法进行。
填写下表:
1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做文章,前四个空是铺垫,后一个空是新知生长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把100变成10000填空。这样做既培养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帮扶意识和合作品质,还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问题解决和方法交流:按照小组交流和班级分享的办法进行。展示出想到的各种方法,小组推荐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对发言进行诊断评价,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发言、评价有无不妥,充分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注意数学学习氛围的打造,保持教师刻意打造学习氛围的意识。
(四)随堂练习。分层次推出练习。设置三组,一是必做题2个;二是挑战题2个;三是攻坚题4个。设计时注重了层次,必做体现了保底;挑战和攻坚有层次的观注了个性差异。在同层之间进行竞赛性的统计,控制了学生思考的松紧度。
随堂练习的评价由先行的学生负责,教师给予适当的提醒。基本按照学生先做----代表评价-----教师适当帮助的步骤进行。
(五)课堂小结: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教师尽量不补尾巴。以免形成学生总结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总结才听的局面,在学生总结不全面可以给足时间让学生补充,真正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六)布置作业:内容略。
控制时间,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不加重课后负担,不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计追求的特色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注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1.既研究了教法,也研究了学法,基本按照以学定教的思路进行设计。
2.重视了新知生长点,在新知生长点创造学生思考的问题,给足思考的空间。
3.注重了先学后教,而且尽可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教,实现将带兵,兵促兵,兵教兵的局面。
4.发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6.尽量做到课外不留作业,作业、练习分层安排,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7.注重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巩固兴趣。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ge)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印度人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结合图表,以问答的形式解决,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从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10年的增长速度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合作讨论,我再做归纳总结。
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自然。
印度水旱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对照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这样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绿色革命"2、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中"绿色革命"是次重点,而且容易理解,我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结合动画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印度的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我再用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综合题,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了什么你的体验是什么你掌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课件(热门2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 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 4班班级口号, 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 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 暑假作息表, 拜年祝福语猪年, 医师个人简历, 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 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