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本文为大家分享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00字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这就是我所喜欢的《穆斯林的葬礼》的结尾。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有幸一睹它的风采,想写下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下笔。那个弥散着淡淡的忧伤的月与玉的意境让我不忍下笔,似乎稍不留意就会打碎这个绝美的意境。
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一部映射普通大众生活的历史之剧;一部折射平凡却辛酸的爱情故事的缩写;一部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的真实画卷。这部长达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习俗做了全面、彻底的描绘。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时间,上迄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活动的范围从亚洲到西欧,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的沉重灾难,还有鲜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习俗、玉器行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它不仅是穆斯林的葬礼,也是爱情的葬礼,围绕着几代人的似乎“扭曲”的爱情书写穆斯林人的生活……
读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就不以为怪了。读完这本书,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我曾经想到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的书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葬去的究竟还有什么呢?也许还有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这也是作者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但作者以一种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我的心情好似秋风中坠下的一片落叶,随着人物的经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但可惜的是她的爱情追求显得稀里糊涂,几乎在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的情况下,就懵懵懂懂地跟着本能的喜好感觉飘飘然起来,乃至最后死到临头满脑子还都是那么可怜的一点所谓的本能的美好感觉。不幸的出世、抑郁的生长、痛苦的爱情、悲惨的丧生……新月的悲剧也许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得不为之哀叹,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过人之处罢。
我真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白纸黑字里面的主人公!正义,你为何而生?为何而灭?为何在现实面前,你如此不堪一击?
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为谁而响起?《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对我来说比较熟悉,知道的也比较早,最早的版本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曾获得矛盾文学奖,还有一个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名字改为《月落玉长河》。
说实话,我是不太好对这部着名的小说做任何评价的,因为一些中国文学界的前辈都已经写过相关的评价,如着名作家冰心老人、刘白羽先生等。前些日子,我又从书架上取出了这本书,仍向当初一样,利用三、四天的时间读完,看后仍觉得受益非浅,就写点自己的拙见。
还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当时我正在上中学,每天中午总能从学校广播里听到一阵悠扬神秘的唱礼声,然后是一个广播剧,名字就叫《穆斯林的葬礼》。吸引我的,主要还是对这一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或多或少了解一点的一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接触。小说描写的一个穆斯林家族,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从我的感受来说,我通过看这部小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习性。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根据作者的后记,应该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读者。它描写了一个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也许是上天的注定,也许是尘世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一切,造就了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
我们看到,从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规来评价属于畸形的爱情悲剧,既而延续到韩新月、楚雁潮这两个主要生活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让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爱情结局,让读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在这种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
小说中,梁亦清作为一个玉雕技艺高深的匠人,始终过着一种与世无争,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对玉全身心的热爱,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种善良、仁义与忠信,但这些并不能让他免遭黑暗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蒲老板的压迫与欺凌,他生活的环境,最终将其摧毁。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梁亦清的唯一徒弟,并得到了师傅的真传。
在师傅惨然离世后,韩子奇接手了师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郑和航海玉雕”,一个破败的家以及三个孤儿寡母。韩子奇在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这个名字享誉京城。但他与梁家大女儿梁君壁的结合,与其说是一种爱情的发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正是这种怜悯与依靠,当他们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症也就相应出现,于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孽开始产生。
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大胆的与自己的姐夫韩子奇真正相爱,还有了他们爱情的果实--韩新月。韩子奇最终在良心的谴责与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新月注定将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
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进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新月是无辜的,从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脏病,似乎是造物弄人,这样残酷的惩罚在继续延续。好在,新月有几个真心爱护她的亲人,除了她的父亲韩子奇,还有一个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天星,一个饱受战乱摧残的善良、可怜的女人--姑妈。在这样的呵护下,新月一天天长大,在考上北京大学时,最终遇上了一个与她至死相爱的人--楚雁潮。但当她开始选择自己的爱情时,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却摆在了他们头上。在世俗与宗教的阻挠下,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楚雁潮不是一个穆斯林。对这种不可能的妥协,作者只能是安排他们天地相隔。
小说伴随着一个个的葬礼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终轮到了新月,非常细腻地刻划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节。同时,在这部小说,也非常无奈的讲述了几个被外界因素所困扰的爱情结局,甚至有些“轮回”色彩。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容贵芳、韩新月、楚雁潮……总之,在这部小说中,姑且不提他们的结局,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剧性的,都是违背了主人公的意愿的。这些阻挠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无法用更多的言语来叙说。读者只有通过看这部小说才能自己去体会。
美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剧结局的,这本书也是的,一个那么好的姑娘,一个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为了她的长辈犯下的错误(如果可以说是错误的话)付出了那么沉重的代价,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这样没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真的爱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得到,无论是韩新月和楚雁潮,韩天星和容桂芳,还有他们的长辈们。
韩子奇和他的小姨子(也是他的妻子)梁冰玉,读完以后,被书中的细腻的感情实在感动了,其实我这人本来就有点感情丰富,所以很能够理解作者以及书中的人物的心情,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教义;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不能完美,人格的扭曲还有现实的不如意让人有种既想反抗又没有力气的感觉。
这本书里我最佩服的人物是韩天星,是条汉子,为了能让自己的妹妹幸福,即使牺牲掉自己都没有怨言,正因为这样,他和容桂芳分开了,但是他的妹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没有!家里有韩太太这样的家长,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她,她没有什么文化,刚开始的光景也很凄惨,父亲的惨死,家境的败坏,都没有击倒这个坚强的女性。
可以想象,在梁子奇转投蒲绶昌的门下时,她恨师兄,但是人还是要过嘛,母亲多病,妹妹尚小,谁也想不出那三年里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是怎样挑起家里的大梁的,但是她的眼光毕竟不长远,可能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吧,但是她还是能了解师兄的意图,甚至忘情地投入他的怀里要嫁给他。因为一个女人在那样的环境里,要想生存真是太困难了。
当然这也不是利用,是亲情,友情还有一点点爱情的交融吧,但是当她丈夫逃亡英伦的时候,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爱他,想他,战乱的环境下,几乎每个人都在想怎样维持自己的生存,10年,仅凭着一点点思念,她把孩子天星带大成人,但是沉重的打击还是不期而至,她最疼爱的小妹竟然取代了她的位置,这个还是她能接受的,唯独不能接受的是小妹还和自己的男人生了个小女孩,当然就是韩新月了,如果家庭的变故还不是最沉重的,那宗教上的自责就更可怕了。
《古兰经》这部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几乎每条每框都是穆斯林们应该牢记的,可是他的丈夫竟然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不能容忍,一个男人怎么可以有两个女人,而且这两个人还是亲姐妹。梁冰玉走了,但是韩子奇的爱情梦并没有破碎,他还有女儿,这是他们爱情结晶的见证,最大的悲剧来源也许就来自于韩子奇坚持将女儿留下来。
想一想,假如当初新月被冰玉的带走,在英国找个金发碧眼的小伙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韩子奇没有这样做,在他的生命里,玉是最重要的,但是他还想为自己的爱情留下点什么东西,过分的留恋和放不开,然后悲剧就发生了。
韩太太也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她爱子奇,放不开他,更恨他,恨得入骨,平时里总是无休止地找碴,但是当韩子奇摔伤以后,又是那样的关心和心疼,她爱自己的儿子天星,因为天星是新月到这个家来以后的唯一依靠了,她恨妹妹,可是妹妹不在身边,就只好朝着他们的女儿发泄了,一家四口人虽不多,加上姑妈也不过五个,但是关系却复杂的像红楼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生着的人总是痛苦的,死了的人也不见得能解脱。
如果新月,子奇,君璧,姑妈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相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也许霍达本人也不知道了,最后的结尾还是可以安慰一下的,就好像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一样,如果他死了,全世界的读者也不会答应,这本书里,虽然新月死了,雁潮和桂芳的心都死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天星和彦淑的后代身上看到了希望,就是青萍和结绿兄妹,他们应该能不受先辈们的错误所牵连,过上幸福的生活吧。
着名作家冰心在为《穆斯林的葬礼》外文版所写的序言的最后一句是:“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不论怎样,《穆斯林的葬礼》给我留下的都是深深的感动。感动之余,我还蒙生了把它推荐给更多朋友的冲动,因为,如果有人愿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人生的意义,那就去读一读《穆斯林的葬礼》,至少它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所做的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她在不同的人物形象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就再也无法放下这部书,恨不得一口气读到底;读书时又哭又笑,却仍旧不想放下;然而在看到了结局之后,虽然伤心难免,仍是无法满足,渴望着再去看一遍又一遍。这就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感情,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和追求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穆斯林的葬礼》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本书问世以来,不断重印,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家的印数已超过一百四十万册,二十余年畅销不衰。创造了严肃文学作品长久地赢得读者、占领市场的奇迹,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本书的序中,冰心老师写到“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國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多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霍达老师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梁家三代人的命运沉浮,而是采取了双线描写的方法,一支叙述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命运,另一支叙述第二代与第三代的命运。双线并进,最后融为一体。开始看书时会有一点不习惯,但是看到后面就会发现这种叙事方法的妙处:首先,这样避免了读者开始只看到梁家第一代梁亦清与第二代韩子奇等人的命运沉浮而产生疲劳感;另外,还使文章的叙述更加清晰,文中的前后关联更加明显。
在这本书中,最美好的人物形象莫过于韩新月,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子,病魔缠身,身世不幸,她感情脆弱,身体病弱,但是她仍然坚强乐观,她不能投入到自己梦想的翻译事业中去,但她仍然关心老师的翻译进度;她知道了自己的存在不是母亲所希望的,但为了不让爱自己的人担心,她把眼泪流在自己的心里;为了哥哥的婚礼,她不顾自己的病弱,帮忙跑前跑后,真心的为自己的哥哥开心……看书时,我一直在问:如此鲜活美丽的生命,为何要遭遇那么多的困苦?如此美丽,为什么要破坏她?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就是韩新月,我感受她一切的痛,一切的伤,但是她的心中却没有一丝的怨,一丝的恨。这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人啊……在这里,我觉得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救赎,一次升华。
然而,作者塑造的最丰满的人物形象却不是韩新月,而是梁君璧。在梁君璧嫁给韩子奇时,她的快乐我感受到了;当她看到自己的妹妹生下了自己丈夫的女儿时,她的愤怒、她的伤心我也感同身受;当她阻碍了自己儿子的自由恋爱时,我为了她的固执伤心难过;当她阻碍新月和楚雁潮的恋爱时,她的固执让我生气……梁君璧这个形象,让我笑过,哭过,生气过,难过过……有时候,我甚至希望我就站在她的面前,对着她大骂一通;有时候又想抱着她安慰她;有时候又对她充满了无力感,竟不知该怎么评价她……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都使我想到《红楼梦》中的凤姐,让人觉得可爱又觉得可恨。作者真真的把这个人写活了。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形象各不相同:梁亦清的敬业,韩子奇的智勇,楚雁潮的痴情,梁冰玉的敢爱敢恨……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在一本书中,我看到了纯真真挚的友情、亲情、爱情,经历了中国社会五六十年间的动荡风云,看到了世人的挣扎、奉献、爱与恨。这是一部中國穆斯林的史诗!
我希望,如果我在那个年代,如果我也是一个穆斯林,我会虔诚的对我所遇到的所有穆斯林微微躬身,右手抚胸,道一句:“按赛俩目而来坤”(求真主赐给您安宁)。然后他会回敬一礼,回我一句:“吾而来坤闷赛俩目”(求真主也赐安宁给您)
第一遍看《穆斯林的葬礼》,好多年前的事情了。记得那是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的,很不理解书名的意义,于是也好奇到底写了些什么。借回来读,从下午六点一直读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一开始是坐在床上,后来是半躺着,最后完全侧躺着,不管不顾地,在深夜,安静得深夜,废寝忘食地读着。到第二天天色大亮时,合上厚厚的书,脑袋里的思绪仍然如浪翻滚,小说给我的感受如此强烈,以致于心里不断赞叹,真是好书。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每次一想起当时的感受,还是觉得真是本好书。
中间也再次翻阅过这本书,主要是想多了解一下作者所用的比较独特的叙事方式。这次又重新翻阅这本书,主要是想好好写写自己的读后感。
我还是不赞同冰心奶奶在1990年序言里所评价的,说这是一本描写穆斯林生活的书。从我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只是因为作者是穆斯林,于是她采用了穆斯林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书中所描写的穆斯林习俗也只是因为人物生活所需。所引用的那一段穆斯林的历史,也只是稍稍带过。这并不是一本全景式地反映时代和一个民族的小说。从全书的意义讲,它只是在述说几个人的故事,从生到死的一段命运,从而引发的人物纠葛,内心的冲突,生活的磨难而已。
《穆斯林的葬礼》,所给与读者最多的是情感的体验,面对被隐瞒的真相,面对未知的前途,面对年轻的不能融合的心灵,面对不一样性格和命运的朋友,我们的反应,我们的选择,和我们所承受的情感压负。我们跟随着书中的一个一个的人物,回味着生活中自己的感受。从而被吸引,被感动,为人物的生活,也为自己的生活。
梁君璧,小时候的纯真,年轻时候的敢于担当,敢于爱,人到中年的庸俗和猜忌,被爱伤害后的病态,老年时的蛮横和随意攻击。代表着很多很多人的心态,只是在她一个人身上被集中具象化了。梁冰玉呢,理想化地追求爱,却伤害了不少的人,留下了一个为她承担的小女孩,却又要在多年后寻找她的感情,流浪,孤独,却又让人同情,难道不是我们正在做的吗?
韩子奇,始终背负着秘密,一开始就隐瞒了他不是回民的事情,而后为了复仇,而忍受亲人的误解;最后因为感情的冲动犯下错误后,又肩负着更大的秘密。最让他寝食难安的是藏在密室里的珍贵玉器。然而,他所守护的所有秘密,无一不是被迫公开。当最后一个秘密被揭破的时候,他终于与玉俱焚。
还有两个敏感而脆弱的灵魂,遥远地靠近,小心翼翼地呵护彼此,互相又各自憧憬着美好,却仍然被现实的残缺所折磨。生活似乎是美好的,可是似乎又是极其残酷。韩新月,从小被呵护长大,父亲,姑妈和哥哥都对他宠爱有加,因为他们都知道小女孩从小就在经历磨难。新月是美好的,却感觉不到父母之间浓浓的情意。于是她敏感,也骄傲,却更多的是隐藏得很深的孤独和自卑。风湿性心脏病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夺走了她刚刚要怒放的生命。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和疑问。但最大的一个疑问还是在她临走之前得到了答案。让她也能明白很多很多的事情。只是还来不及以全新的态度面对生活就不得不离开了爱着的和爱着她的人。楚雁潮,在那天晚上,面对学生给与他的诚恳帮助时,说出了他心中最隐秘的伤痛,然后泪流满面。因为他的所有骄傲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彻底失去过,他以后的骄傲全是他自己努力的争取和小心呵护得到的,他无法承受自己最喜爱的事物最终被无情摧毁的结果。我想,新月坟前的那块墓碑就是他悄悄立的。二十年后,年已四十的他独立在新月的碑前拉起了小提琴,苍老的背影,正是他落寞的一生。
《穆斯林的葬礼》采用了不一般的叙事方式,使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读到中途,才明白原来两代人的故事穿插讲述。这样的叙事方式,是在让读者阅读的时候通过比对前后两章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互相解答着疑惑?还是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更能打开思路,自由地想象。一起一落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章节安排下,更加明显。
每个人会在同一部小说里收获同样的感受,但更多的是,不一样的感受。或许你从《穆斯林的葬礼》中感受到凄楚的爱情,感受到面对命运的无奈,感受到人性的脆弱。而我感觉到的是人的自然的命运。每个人都一样,只是因为他的家庭环境、他的教育程度、他的生命历程不同,从而命运的实体表现不一,但终究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的产物。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00字(热门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 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哪吒闹海教案, 施工安全警示标语, 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 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 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 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环境综合整治标语, 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