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作为一位教师,你可能需要编写教学设计,这是一种计划如何解决学习表现问题的程序。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3的倍数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
(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那些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
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学过的数
2、明确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为学习因数和倍数做好铺垫;明确学习方向,知道本节课是对2个非零自然数关系的研究。)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
(1)2×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
(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表示出18的因数?
要求:1、独立学习2、时间6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线,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形成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思考的学习,成为有思考的数学课堂,而思考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2、全班交流
问题一:初建模型
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
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问题三:应用模型
①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②找30、36的因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多数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是初步的认知,那么教师有价值的追问,才能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理解概念的本质,提升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从而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模型,并能够运用模型找一个数的因数。)
3、议一议
(1)今天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
(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议一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从而避免了学生就题论题式的学习,达到例题仅仅是学习的载体的目的。)
三、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6=12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4=12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时划分:8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合数……………………3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 )是( )的因数, ()是( )的因数,
(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 )是( )的倍数; ( )是( )的因数;
( )是( )的倍数。 ()是( )的倍数;
(评价:哪个组的同学都做对了,真是好样的!)
4、明确范围:打开书12页明确因数倍数的范围。
学生齐读: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师板书:整数、不包括“0”。
三、找一个数的因数
1、师:通过这些乘法算式,我们找到了12的一些因数,谁能说一说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6,2,4,3,1,12。
2、师:找完了吗?怎样就能不重复、不遗漏,找到所有的因数?
学生可能说出:依据乘法算式,有序的找。(评价:有序的思考是我们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你们学会了吗?谁还能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6页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通过在意义、找的方法以及计数等几个方面对比,进一步理清因数与倍数的区别于联系,准确把握因数与倍数。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对比。
教学难点:用准确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答】
下面的说法对码?如果不对,请改正。
(1)32÷4=8,所以42是倍数,4是因数
(2)12的因数只有2、3、4、6、12
(3)1是1,2,3,…的因数
(4)60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60
(5)5一共有10000个倍数
(6)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
【解答题】
因数能否数完?倍数呢?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分别找出16的因数和倍数
2.仔细想想,找出16的所有因数和倍数的感受相同码?
2.填表。
不同方面联系
意义寻找方法能否找完有无最大与最小表示
因数
倍数
(三) 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算式中能表示63是7的倍数的算式是()
① 7×9=63 ② 63÷8=7……7 ③ 63÷21=3
(2)9的因数有( )个
① 2 ② 3③ 4
(3)不能够表示出“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算式是()
① 19÷3 = 6……1② 24÷6=4 ③ 17×4=68
【提高练习】
1. 按要求写数
6的倍数(写出5个) 32的所有因数 120的所有因数
2.练一练第7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引申到课外。
通过本题计算在月球和火星上的体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地球的环保教育
3.填表。
(1)48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把队伍的排列情况填写完整。
排数123456789
每排人数4824
每排都是48的因数码?
(2)乘坐碰碰车每人应付8元,你能把表填完整码?
乘坐人数12345……
应付元数816
【拓展练习】
1.填数。
2.五年(1)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要植树24棵,如果要求每行植树的棵树相同,有几种不同的植法?如果要50棵树呢?
向学生简介林可以植树的好处,净化空气,还可以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的功效。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1.24的因数有哪些?
2.36是哪些数的倍数?
课后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从一个数的倍数的定义出发,推出该数和任意非零自然数之积都是该数的倍数。2的倍数也就是2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的乘积,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的,总结出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进而推倒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倍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探究了知识,又形成了总结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并由此感知奇数、偶数的概念。
2、通过观察、猜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面同学们已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能用2、3、0、5这四个数字来组成是2的倍数的四位数吗?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组数,教师适时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样组数呢?
生:……
师:同样用这四个数字,你们能组成是5的倍数吗?
(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
师:那么你可以组一个四位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
生:……
师:分析一下这个四位数有什么特点?
生:……
(设计意图:这样采用组数的方法,既复习了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又可为下面学习新的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知学习
(一)设疑引入
师:如果用3、4、5这三个数字,你们能否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
你组的这些数是根据什么呢?
师:这两个数是3的倍数吗?
(学生通过试除验证,得出结论“是/否”)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在研究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时,会很自然地想到“看个位上的数”。这里正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巧妙地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制造认知矛盾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个位上去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的,那么个位上是3的数它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
(我紧接着举出13、23、46、126、49等数让学生试除判断,从而由此引导学生推翻假设。)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几个数个位上的数字,个位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但它们的结果有的是3的倍数,但有的数却不是3的倍数,那么我们能从个位上找出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教学小“陷阱”,引导学生提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假设,然后推翻假设,引发认知矛盾,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设计不仅有效地避免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且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小组合作,自学探究
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同学自读课本p50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黑板的练习题。
□7 4□5 □44 65□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疑,让学生在学习中,学而知困,求甚解的心理,促使他们达到自学最优化,并学会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
(四)增加难度,快乐数学
我们同学现在已经掌握了3倍数的特征,那么1112358537954是不是3的倍数呢?
(小组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通过这样的小结,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表现进行自己的整理,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
板书设计:
3的倍数
2的倍数:2、 4、 6、 8、0 5的倍数:5、0
(看个位)(偶数) (看个位)
2和5的倍数:看个位 是“0”
3的倍数:345,543 354 534
看个位 13 23 26 …… 各数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
21 24 18 54……
3693939393939298(程颖)
1 1 1 2 3 5 8 5 3 7 9 5 4
15 12
一.复引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同学们,你们知道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谁能够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13,1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63,27,18等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但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通过观察个位是无法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将共同来学。(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出示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100以内数表,组织学生交流,并呈现出学生已圈出的3的倍数的百以内数表)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1.质疑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在表中圈出了3的倍数,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引导观察,小组交流。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表,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说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从交流中学生可能发现了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1,2,3,4,5,6,7,8,9,0都有,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3.教师引领
(1)你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与3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看会怎样?
(3)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4.总结3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5.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甚至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326,4242,3678……
(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讨论,观察得出结论是否相同。
三.巩固应用。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1045
2.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多少?
3.教材第20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略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的猜测验证,观察分析,逻辑思维等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特征,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3的倍数特征,对探索方法的理性认识。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单元教案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五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5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因数和倍数观察物体(五上)公开课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3.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x12=12 2x6=12 3x4=12
12x1=12 6x2=12 4x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①组每个式子都有1、12这两个数。
生:第②组每个式子都有2、6、12这三个数。
生:第③组每个式子都有3、4、12这三个数。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生:3、4和12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生:我认为1和12也有因数和倍数关系。1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
生: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
生:我认为可以,12x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师出示: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11除以2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生:2x4=8,2和4是8的因数,8是2和4的倍数。
生:40÷2=20,40是2和20的倍数,2和20是40的因数。
师出示:0x3
0x10
0÷3
0÷10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生: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我补充,0不能作为除数。
师:所以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
师生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有一个疑问,在2x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我觉得好像不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一样,在2x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
师: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两者可不能搞混哦!
三、课堂练习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x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师:第(3)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因为没有说明18是谁的倍数,所以不对。
师:你认为怎样说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这么说:18是3和6的倍数,3和6是18的因数。
师: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数关系。
4.游戏。请生任意写一个60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听老师说要求,所写的数符合要求的请举手,同桌互相检查。
①()是4的倍数
()是60的因数
()是5的倍数
()是36的因数
②请一名学生模仿刚才老师的要求,继续练习。
③想一想,应该提什么要求,让全班同学都能举手?
生:()是1的倍数。
师:哗,全班都举手了,谁能总结刚才的说法。
生:任何不包括0的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3的倍数教学设计(必备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 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哪吒闹海教案, 施工安全警示标语, 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 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 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 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环境综合整治标语, 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