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初步获得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课件,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How are you ? Fine,thanks.
2.说出并且听懂Nice to meet you.
二、教学重难点:
1、How are you? Fine, thanks.以及How are you 的其他回答方式。
2、You can call me...
三、教具、学具:Mr.Wood的图片,收音机
四、教学过程:
㈠ Warmingup
1、Greeting
T:Hello, boysandgirls.
S:Hello, Miss Yun.
T: What’s your name?
S: My name is…
T: Let’s learn English!
2、Sing a song“How are you?”为学生学句型作铺垫
㈡ New concepts
⒈先教单词fine. 教师先把nine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拼读,然后出示fine让学生试读,反复带读fine一词并检查学生的发音。
2.教师指着自己对学生说:I’m fine,today. 用表情来表示出自己今天很好(指身体).并把fine一词写在黑板上,可向学生用汉语解释fine一词意思是身体好。
3. 教师和一个学生打招呼:Hello,…How are you ?然后指着黑板上fine 一词,启发学生回答:Fine, thanks或 I’m fine, thanks.
4. 教师再和另一位学生重复刚才的会话.
5. 让一个学生向老师打招呼并问候,如:
S: Hello, Miss Yun. Howareyou?
T: Fine ,thanks.教师接着问候学生How are you启发学生回答,同时教I’m fine, thanks. Very well. Thank you.
6. 教师把very well.写在黑板上.解释very well意思是身体非常好.
7. 教师带读very well ,并检查学生发音.
8. 师生之间进行打招呼问候,如
T: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Morning, Miss Yun. How are you?
T: Fine, thanks . How are you?
Ss : Very well, thank you.
9. 同桌两人或前后两人进行会话练习.
10.听会话录音N1,模仿语音语调.
11.出示Mr. wood的图片,向学生自我介绍“Hello! I’m your new teacher! You can call me Mr. Wood. Nice to meet you. ”告诉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也可以说You can call me…,先生用Mr.女士用Miss。让学生用这个句型自我介绍。
12.让学生听会话录音N2两次,第二次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13.三人一组作对话,上教室前面表演。
14.Do Activity book
㈢ Homework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对话,用上“How are you ? Fine, thanks./Very well,thank you. Nice to meet you!”
五、板书设计:
Lesson 1: How are you?
nine fine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Very well, thank you.
六、习题(听音,填空)
教学目的: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
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保护好植物。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师小结:这棵辣椒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你还见过那些植物具有这六种器官?
4、教师出示其它绿色植物的图片,师:对,(出示课件):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
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7、汇报结果。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 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10、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种子 第四课时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10个一万是十万
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
同桌互相数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全班交流
复习所学的数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大数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数级 说出数位顺序表
数位
学生说出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学生两人一组,按要求数数,互相检查。
学生举例说明
知道数级、数位。
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理解位值的概念
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Read aloud& Listen, circle and match & Look, ask and answer
二、教学目标
1.复习1-3单元的语言和词汇,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四会单词,并能运用所学口语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和表达。
2.能听懂、会说单词: show, jacket以及句子:We have a show in the library.Do you have a jacket?
3.能看懂Look, ask and answer的图片及问题并回答三个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读对话中出现的生词;熟练朗读并表演课文内容。
2.能听懂Listen, circle and match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复习所学语音知识。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磁带、单词卡。
五、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Warming-up) 1.播放录音,全班一起合唱歌曲It’s twelve o’clock,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问:What time is it now?学生回答时间。教师说:It’s time for our English cla.It’s time to have English.Let’s begin.”。复习1-3单元重点句式和词汇。
Step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学习Read aloud.(1)师生一起观看课本,教师问:They have a show.(猜一猜show的意思)。教师再问:Where is the show?让学生找出答案。
(2)教师提出问题:What’s the weather? Where is the library?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并尝试找出答案。
(3)小组成员讨论答案,确定统一答案。师生核对答案。
(4)播放录音,学生静听。再次播放录音,学生逐句跟读。
(5)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根据课本图片给图片挖孔处配音。
(6)让学生两两一组,仿照课本进行对话,并在小组内进行表演,选口语相对较好的的一对到讲台上表演。
2.学习Listen, circle and match
(1)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图片,先进行推测。
(2)教师播放Listen, circle and match部分的录音。第一遍静听,让学生圈出字母组合,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第二遍让学生听录音并连线;第三遍听录音并核对答案。 3.学习Look, ask and answer (1)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然后请学生合上课本。教师依次提问,分小组口头回答问题。然后把问题的答案写在课本上。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如:Where is the teacher’s office?/ Do you have a music room?
Step 3: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出示Read aloud对话中的5幅图,打乱顺序地听对话,请同学把对话与图配对。复习和
1.巩固对话。
2.看单词卡读出单词并说出中文,复习1-3单元要求四会的单词。
Step 4 总结(Summary)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旨在复习1-3单元所学的主要句型,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教材设计的情景对话、听力、连线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练习,学生都掌握较好。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Listen, tick and say &Read and write &Read and circle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Listen, tick and say的内容并完成表格。
2.能读懂Read and circle中John一天的活动安排,并独立完成练习。
3.能拼读前三单元的四会单词,并用所学句型造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口语交际。
2.能够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Step1热身(Warming-up)
游戏:拼读单词列队比赛。将全班分成两组,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字母卡片。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单词,如cold,或出示冷风天的图片,两个组持c,o,l,d字母的学生应立即站到讲台前按顺序站好队,先按正确次序排好队的为优胜队。
Step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学习Listen, tick and say
(1)让学生再观察表格中的图片和文字。
(2)播放录音。第一遍静听;第二遍让学生听录音并打勾;第三遍听录音并核对答案。
(3)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两两对话,教师及时指导。
2.学习Read and write (1)师生一起观看图片,阅读题干,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小组内核对答案。
(3)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3.学习Read and circle
(1)先观看每一幅图片,让学生表达出每幅图片的时间,天气和进行得活动。如第一幅:It’s six o’clock.It’s rainy.Have breakfast.
(2)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把文字和图画不符的部分圈出来。
(3)师生一起对答案,教师点拨疑难句。
(4)教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Where is the library? Where does he eat lunch? Can he go outside to play football?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找出答案。
Step 3: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2请学生仿照Read and circle的小短文,仿写自己的一天中的某一个活动,小组长分工,最后把组员写的句子合并成一篇小短文。
Step 4 总结(Summary)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听力和阅读练习来进行复习,在教学新课前,我利用图片和课件帮助学生复习词汇和巨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阅读任务时,我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 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时 (2)中午12时 (3)下午2时
教学设想
《水流有力量》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17课。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知道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理解水流力量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的特点决定教学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贯穿以下教学理念:
1、始终贯彻“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水流产生力量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之上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教学时我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制定计划—实验验证—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
2、“以人为本,注重方法和过程”的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水流产生力量吗》一课是通过探究影响水流力量的大小的因素,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除验证的那项内容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才能比较。例如要想验证水流力量大小与水流量多少的关系,必须让水流量大小不同,水位高低相同,冲击水轮部位相同才能比较。
3、“注重合作共享、注重成功体验”的教学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探究水流力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打破小组界限,合作对比,现象更明显。学生在研讨中学会合作交流、成果共享,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得到这种快乐后,便会为下一轮探究添加动力。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一套。
实验材料:
水槽、带槽的小水轮、漏杯、水杯、毛巾、注射器等。
制作材料:
红萝卜、硬塑卡、小刀、铁丝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为了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了比较两个风车哪个转得快和在什么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才合理,两个教学活动,过程略。)
一、证明水流有力量
师:(出示小水轮)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礼物?生:小水轮。
师:在你们的实验桌上有一些水、一个水杯、一个安装在水槽上的小水轮,一个漏杯(漏杯底部有两个小孔,一个小孔漏水少,一个大孔漏水多)、注射器等。你能用这些器材让小水轮转起来吗?生:能。
师:同学们对自己很有信心。那你们想过没有,实验时应注意点什么?生:不要碰坏器材。生:应合作完成这个实验。
师:同学们想的很周全。马上就要动手了,老师也给你们提点建议:当水槽内的水碰到小水轮的时候,把水倒出来再做。(生实验,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老师发现你们的小水轮都转起来了。谁能说一说,你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小水轮转动时你有什么发现?生:用水冲击小水轮的叶片,水轮就会转动。生:用注射器吸满水,冲击小水轮,小水轮转动起来。生:小水轮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
生:用水冲击小水轮中间转得慢,冲击扇叶转得快。师:用水冲击小水轮就会转动,这说明什么?生:水流能产生力量。生:水流有一种力量。(板书:水流产生力量)
师:生活中,你感受过水流产生的力量吗?生:洗手时,水冲在手上有点儿疼。生:洗澡时,水能冲掉身上的泡泡。生:冲浪时,水能把人冲动。
生:泼水时,水能把地上的灰尘冲起来。……
二、猜测、验证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
1、根据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猜测
师:同学们的经验非常丰富,生活中就应多观察、多体验。那你们想过没有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生:水位高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生:我认为水流量多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生:我认为水流快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板书:水量多
水位高产生力量大?
水流快……
师:同学们的猜想这么多!也很有研究价值。对于你们的猜想,老师也想知道是不是这样。研究问题仅凭猜想是不行的,我们还应怎么办?生:做实验。
2、设计实验,验证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师:同学们的猜想很多,但由于咱们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验证,所以每个小组先选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讨论一下怎样去研究。(生讨论)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们打算验证哪个问题,怎样验证?
生:先用漏杯在低处冲击小水轮,再在高处冲击小水轮,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验证水位高水流产生的力量大还是水位低产生的力量大。
师:对他们设计的实验,你们还有没有什么补充?
生:我认为应在漏杯中装同样多的水,冲击水轮相同的部位这样才合理。
师:你想的非常严密,研究这个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们打算两个组合作,一起研究。用两个漏杯装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低处,一个放在高处,同时冲击两个同样的小水轮,观察小水轮的转动情况,验证水位高水流产生的力量大还是水位低产生的力量大。
师:你们小组合作非常好,方法也很合理。为什么想两个组一起做?生:这样比较着做现象明显。
师:这个方法很好。还有验证其它问题的吗?
生:我们打算把一个漏杯放在同一高度,一次用大漏口漏水冲击小水轮,一次用小漏口漏水冲击小水轮,观察小水轮的转动情况,验证水量多产生力量大还是水量少产生力量大。生:我们的方法是:找两个同样的漏杯,放在同一高度,一个用大漏口,一个用小漏口,同时冲击两个同样的小水轮,观察小水轮的转动情况,验证水量多产生力量大还是水量少产生力量大。
师:你们也想到了两种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同一个问题,这很好。
生:用两个同样的注射器吸同样多的水,在同一位置,一个用大力气压活塞,水流快冲击小水轮;一个用小力气压活塞,水流慢冲击小水轮,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验证水流快产生力量大还是水流慢产生力量大。
生:用一个注射器吸同样多的水,在同一高度,先后两次用不同的力量压活塞,使水流速度不一样,冲击小水轮,观察小水轮的转动情况,验证水流快产生力量大还是水流慢产生力量大。
师:同学们思路非常清晰,想出这么多的办法。不但想出了用不同的办法来验证同一问题,而且想到了用相同的办法验证不同的问题,老师很佩服你们。希望你们实验时,如果有问题,小组内先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借鉴一下其他组的办法,实在有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咱们再共同解决。(生实验,师巡视)
3、汇报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非常投入,相信你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请先把你们的器材和实验记录整理一下。
师:因为用的方法不同,研究的问题不同,希望你们在别的同学汇报时,要注意倾听。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水位高小水轮转得快,水位低小水轮转得慢。生:水流量多,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少,小水轮转得慢。生:水流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慢,小水轮转得慢。……
师:同学们虽然做了不同的实验,但都发现有时小水轮转得快,有时小水轮转得慢。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水轮转得快,说明水流力量大;水轮转得慢,说明水流力量小。师:也就是说,水位高、水流快、水量多时水流力量大。
师:现在通过实验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之后,你们心情怎样?通过这次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非常高兴,我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生:我知道研究问题仅凭猜想是不够的,必须用实验来验证。生:做一做,才能知道想得对不对。生:两个小组比较做实验,现象比较明显。
师:同学们对科学有这么浓厚的兴趣,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们的科学家也是这样搞实验的。
三、了解水流力量与人们的关系
师: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水流力量大小与什么有关。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水流产生的力量?生:水流力量可以发电。生:可以利用水流力量冲浪。生:可以运用水流力量搬运木材。……
师:生活中人们用水流力量做很多事情,那么水流力量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吗?
生:洪水能冲毁农田,毁坏房屋。生:暴雨能形成泥石流。生:海啸能冲毁家园,淹死牲畜。……
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看来水流的力量确实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流的力量。(课件展示:有关水流力量与生活关系的画面)
①瀑布飞流直下的场面
师:看到这幅画面你想到李白的哪句诗?
②人们利用水流力量冲浪的画面。
师:你看这些人的心情怎么样?可见水流的力量有时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③水流冲击卵石的画面。
师:我们见到的卵石那么光滑,主要靠水流力量冲击而成。
④大堤决口的画面。
师:这是洪水冲毁房屋,淹死人畜……师:看完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水流力量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带来危害。生:我们应利用水流力量给人们做贡献。生:我们应多植树造林,避免洪水发生。……
四、拓展活动
师:水流力量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可见我们今天的研究非常重要。在实验桌上的材料袋内,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胡萝卜、硬塑卡、小刀、剪刀、铁丝等,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个小水轮,利用它继续研究水流的力量,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经历《水流产生力量吗》一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回顾教学过程,留下许多思考:
1.关于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第一次试教时,仍把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其次是能力目标,最后是情感目标。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融为一体。所以我们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排在首位,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是知识目标,主次分明,以实现以人为本、立足教材、突破教材进行教学的目的。
2.由过程和方法引发的思考。
最初教《水流产生力量吗》一课时,在实验前,我先介绍什么是对比试验,以及对比试验的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对比试验的特点是除要验证的那项内容外,其它条件要相同。如要验证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位高低有关,必须水位高低不同,水流量及冲击水轮部位相同。结果只少数学生按要求去做,多数学生仍我行我素,不理解什么是对比试验。总结课堂得失后,再上课时我没有介绍什么是对比,而是让学生讨论实验中哪个条件不变,哪些条件可以改变,怎样比较才合理。这次学生兴趣很高,在相互评价中体验到什么是对比的方法。学生后来设计其他实验都是对比的方法。
试教成功后,我想在教学探究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由高估学生能力引发的思考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所以每一课教材的编排都是在此基础上给孩子进行能力目标定位的,而且每一课都有侧重点。《水流产生力量吗》一课是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向学生进行对比方法的渗透。最初教学时高估了学生的比较能力,让学生“放任自流”,在不知道怎样比较的情况下,盲目去操作,结果是方法不严密,比较不合理,结论不成立。
人们常说,低估孩子的能力比高估孩子的能力更可怕。我想高估孩子的能力同样可怕,我们在教学时,应正确评估孩子的能力,明确一课应侧重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按由简到繁,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给孩子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操之过急。所以本课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设想,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去做,孩子的目的会明确一些,操作时才不会盲目,因为本课是培养学生对比实验能力的起始课。
4.由使用教材引发的思考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探究的指向。因此我本着立足教材、突破教材的观点改变了活动内容的顺序,把活动一的内容放在了活动三之后。让学生探究水流力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之后,再了解水流力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一幅幅画面,真正感受到水流力量给人们带来的利害,体会到研究水流力量的重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此启发,课后我对活动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在教学设计时还是习惯依赖于教材,被教材的指向所捆绑。如探究水流力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仅根据教材的指向用一种材料(漏杯)让学生设计冲击水轮的实验。因材料单一,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方案不多。如再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去探究,我想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设计的方案会更多、更完美。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四年级课件(实用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 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哪吒闹海教案, 施工安全警示标语, 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 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 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 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环境综合整治标语, 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