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必备6篇)

作者:edditor12023-02-19 11:00:18268

作为一名辛勤的人民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编写上也有自己的一份工作,通过教学设计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内容。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P35练习六第7—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35第6、7题

(1)P35第6题

问:“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最多”?

理解后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吃完蛋糕,我们还要吃点水果,果农民正在运葡萄,请你们帮忙算一算,需要几个纸箱?

(2)P35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对比第6、7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2、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问:你们还发现生活中哪些问题也是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的呢?

教师可请学生将搜集的问题进行汇报。

二、指导练习

1、解决下列问题

(1)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P35第9题)

提醒学生橙子粉瓶上隐藏了450克这个条件;学生在计算450÷16时就要遇到取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取的近似值与9相乘,这种情况是学生第一次经历。因此,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或提示,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走过多的弯路。

(2)电信局为新建小区的680户居民安装宽带网,工人平均每周安装70条,电信局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安装完?

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再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2、P35第8题

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P35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4、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课堂练习:P35第9题。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P36-37

教学目的: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题,做完后再说一说计算法则。

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取商的近似值应注意什么?

取商的近似值时要看清题目要求,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就除到后面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完成练习七第2题。

4、计算除法时,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

5、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总结

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 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 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

[教学难点 ]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 8、 9、 10、 11、 12根小棒,每 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 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 8根小棒,每 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 剩余吗?(摆 2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 8÷4=2(个)

(2) )如果给你 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 2根,还剩 1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 …… 1(根)

(3) 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4=2(个) …… 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 4根,写成 12÷4=2(个) …… 4(根)呢?

(因为 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

2、观察发现

(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 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 (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 不能是 4根、 5根、 6根 ……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 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 <除数的 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 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数是 5,根据余数和除数 之间的关系,可能剩 1、 2、 3、 4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 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已知除数是多少, 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 求余数最大 是几,然后指名回答。 (除数是 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 7。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舍”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亮点:

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作用。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回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这个班共来了22人等信息,并举手发言。

2.提出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想想看,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列式,然后小组交流,交流时要围绕:你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2)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3)确定租几条船?

在学生回答至少要租几条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重点说明为什么至少要租6条船,而不是5条,当大家统一认识到至少要租6条船后,再提出问题:

(4)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小结。

师: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P11-12“练一练”的第1~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课堂小结

让我们一起回忆,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寻找可以用今天知识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

租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30÷9=3(小时)……3(元)

答:租一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十一”黄金周各大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小红一家三口到商场去买东西,选好了商品拿到销售单据来到收银台。 出示销售清单:

二、探究新知

1、三位数连加精算 出示问题:

(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解决第一个问题,你需要哪些信息?如果你是收银员你认为该怎么算才恰当? 列出算式:558+225+166= 你准备怎样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其实也可以使用竖式将这三个数同时加起来。写出竖式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试一试。

大家以后计算连加题也可以使用长竖式进行计算。

2、三位数连加估算

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使用精算吗?为什么?

只需要知道准备的钱够不够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所以使用估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同位互相说说如何估算,指名说理由。

板书:560+230+170=560+400 =960(元)

3、总结方法: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问题采取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什么情况下使用精算,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P46 12

理解题意后,想一想这里是用精算还是估算,交流想法后让学生算一算。

四、作业设计

1、完成P46 13

先让学生猜想两人摆出的三位数,和与差分别接近多少,再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多组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体会如何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

2、完成P46 14

开放题,学生的方案合理就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6篇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 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1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cm=10mm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写的一篇日记,同学们看看日记里的长度单位用得合适不合适?怎样修改呢?

4月10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分米=10厘米 1dm=10mm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必备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哪吒闹海教案施工安全警示标语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小班班级工作计划环境综合整治标语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