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实践等问题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决定,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平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习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平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习发展提高
同学们真不错,不仅能自己准确找到求哪些面的面积,还会对同学的错误进行判断说理,那你能够用你地本领解决下面地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要给美术室重新装修,美术室长8米,宽6米,高4米。
1.工人叔叔给美术室的地面铺上地砖,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用4块地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3.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至少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独立完成→小组中进行互评、说理→选取代表说说小组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地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教师节,笑笑为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她想给它进行包装,到底要买多大的包装纸才够而且又最省纸呢?这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那么怎样求这6个面的面积呢?
拿出你准备的纸盒,剪一剪,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可以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发现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发现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包装纸的面积。)学生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是多少?
老师沿着棱把这个纸盒剪开,请大家帮老师算算,看你能算出它哪个免得面积?是多少?(指名汇报)
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能把下面表格填上吗?看谁又快又对。
师: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以下。(师出示课件)
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把一个正方体展开,怎么求它的表面积?(讨论)课件演示
什么叫表面积呢?
1、教师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宽;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高;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高乘宽、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 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 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 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平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 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谜语。(课件出示)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3、同学们,我们手中都有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但都不相同,如果把它们都包上一层红色的彩纸?它们的颜色就相同了,那么,需要多大的纸呢?用学生喜爱的猜谜语游戏,引出所复习的长方体,使得数学课堂更为生动,同时从学生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
二、实践探索,发现新知。
1、结合教材P18也页内容,初步感悟表面积含义。
(1)根据左边的长方体纸盒,按要求完成所提问题。
(2)问题(见教材P18)
(3)如果做上面的纸盒,需要多少纸板呢?
师引导问: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长方体的什么?
(4)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
2、小组合作学习,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展开图,加深理解。
(2)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
3、分析比较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简单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想象,展开的实物图,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明确概念。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的对比,自主探索。
三、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课件出示"试一试"
1、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交流。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我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2、知识运用。
(1)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2)四人一小组,用两个形状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算一算,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我设计的练习题从易到难,让学生自己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研究、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智能。体会生活中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变化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你们认为呢?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 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 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 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平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 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独立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独立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长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教师强调面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
师生共议研究课题:
(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展开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围成长方体的是6个长方形。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展开后6个面的总面积。
师归纳后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那么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粘合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做纸盒所需要的面积。
生:要知道做这个纸盒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 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数据。
师课件出示数据,引导学生把数据放到长方体相应的位置。
2、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条件呢?
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长和宽的关系: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高)和(宽)。
3、尝试计算
问:现在你能求出做这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吗?
学生尝试计算,出示活动要求:
(1) 小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2) 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
学生板演后说明想法:
生1:我先用30x10求出上面的面积,因为上下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再乘2就是上下面的面积;用30x15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出了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15x10求出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左右两个面对面积,然后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3个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再乘2就求出6个面个的面积。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汇报结论。
指两生把板书上的数字换成对应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多媒体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尝试计算,指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我会选”,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说一说”,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课件出示“聪明的你”,引导学生注意:
(1)在处理长方体(正方体)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一定是6个面);
(2)计算时,关键是找准数据。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汇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课件出示“攀登高峰”,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几个面,问题课后讨论完成。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十册第7页第9页
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在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之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而来,只要明确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然后分别求出六个面的面积,再把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即: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课标有关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得到结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节课是在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前面平面图形面积的学习对这节课有一定帮助,所以继续延续知识的迁移进行学习,学生会很快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
剪刀、长方体盒子、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结识的朋友长方体,它要去做客,请同学们帮它设计一件漂亮的外衣,你们能帮助长方体实现它的愿望吗?
(能。)
追问:做外衣等于求长方体的什么呢?(所有面的面积)
提问:长方体的面可以分为哪几对?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求所有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提问:可以怎么求?
预设:把长方体拆开分别求。
这个主意不错,可是你知道要用多大纸吗?你会算吗?(会,计算它的表面积)
哪一个同学能拿着这个模具指给大家看?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活动新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1、教学表面积的意义。
(1)学生看长方体,按一对一对的顺序说说是哪几个面。
(按顺序将长方体的6个面展开)。按上前左右下后的顺序将长方体的6个面展开,贴在黑板上。
你能按顺序说这里展开的面中,每个长方形分别是原来长方形的哪几个面吗?(写出每个面是哪一个面)展开的这个图形的面积包含原来长方体原来几个面的.总面积?(板书:6个面的面积和)
(2)我们现在看到,展开的每个图形的面积,都是长方体表面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完成表面积意义的板书)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哪6个面的总面积。
(3)找准长、宽、高,并进行标注
(4)实践:
同学们,长方体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我们可以用计算面积方法和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找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操作)
汇报结果
各小组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
预设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大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预设汇报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预设汇报三: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
预设汇报四:
用填补法,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填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减去填上的部分
这四个公式都可以用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实用,为什么?
(因为我们计算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时候不能把它的表面展开,所以第3、4种方法就有些困难。)
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常都会用第1、2种方法,而第3、4种比较少用,所以在做题时,你应该选一种最适合的方法做。
三、迁移练习
一)基本练习
P9页,例1
1、生独立练习
2、适当点评
二)巩固练习
数学医院门诊部,接待四位病人,其中有两位装病,请各位聪明的小医生帮我找出来行吗?
一个长方体纸盒,底面是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高4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门诊号
临床表现
病因
1号
(22+24+22)2
2号
(24+22+24)2
3号
224+242
4号
244+222
三)开放题
1、谁能做设计能手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两个牙膏盒,现在要将这两个盒子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2、小金鱼搬家
小金鱼长大了,它想搬新家,这个新家的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0.6米,宽0.35米,高0.4米,你们说做这样一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3、小明要给一本书加一封皮,如图,
这本书厚1.5厘米,这本书的封皮要用
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四、小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求?你能借助今天的方法自己探究出来吗?
五、作业
10页2、3题,11页4题,思考12页7题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第33~34页例题1及P36,T1~3)
教学目标:
①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教材第33~34页例题1。
2、同伴合作,一个人准备纸盒正方体,一个人准备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3、把各自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是什么形状,并标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面。
4、思考: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5、练习:
观察下面纸箱
二、展示汇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2、交流汇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的形状。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
A、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B、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小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
前后两个面:长0.7m宽0.4m,面积是0.7×0.4=0.28m
左右两个面:长0.5m宽0.4m,面积是0.5×0.4=0.2m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0.5×2+0.7×0.4×2+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
或者: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 m 答:至少要用1.66 m 硬纸板。
(2)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2、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3、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4“做一做。”学生独立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0.5”没有乘以2?
五、检测、反馈:
(一)完成P36练习六T1~3。
2、选择: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 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3、给一个长和宽都是 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学生讨论)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讨论得出:底面周长×高=4个侧面的面积
4、思考题:
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另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测导入
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解法一:652+642+542=60+48+40=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65+64+54)2=(30+24+20)2=742=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3)比较小结: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反馈。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2(ab+ah+bh)
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
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四、基本反馈练习
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10cm,宽为7cm,高为3cm,
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
生试做,并指生上台板演
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
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a、生交流思路
b、列式。
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a、生试做
b、交流思路
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平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小组内交流思路
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c、生计算
3、谈收获或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习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三、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x高前面=长x高底面=长x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五、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 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长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教师强调面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
师生共议研究课题:
(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展开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围成长方体的是6个长方形。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展开后6个面的总面积。
师归纳后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那么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粘合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做纸盒所需要的面积。
生:要知道做这个纸盒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 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数据。
师课件出示数据,引导学生把数据放到长方体相应的位置。
2.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条件呢?
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长和宽的关系: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高)和(宽)。
3、尝试计算
问:现在你能求出做这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吗?
学生尝试计算,出示活动要求:
(1) 小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2) 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
学生板演后说明想法:
生1:我先用30x10求出上面的面积,因为上下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再乘2就是上下面的面积;用30x15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出了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15x10求出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左右两个面对面积,然后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3个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再乘2就求出6个面个的面积。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汇报结论。
指两生把板书上的数字换成对应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多媒体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尝试计算,指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我会选”,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说一说”,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课件出示“聪明的你”,引导学生注意:
(1)在处理长方体(正方体)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一定是6个面);
(2)计算时,关键是找准数据。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汇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课件出示“攀登高峰”,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几个面,问题课后讨论完成。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测导入
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
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解法一:6×5×2+6×4×2+5×4×2=60+48+40=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6×5+6×4+5×4)×2=(30+24+20)×2=74×2=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3)比较小结: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反馈。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长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集合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 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哪吒闹海教案, 施工安全警示标语, 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 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 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 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环境综合整治标语, 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