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推荐16篇)

作者:edditor12023-01-05 22:20:43552

本文为大家分享密州出猎教学设计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二、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

2、学案反馈:

(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

活动指导:

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

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

一、理解诗意

活动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多角度鉴赏词情。

品读鉴赏本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感情?

温馨提示:

1、分析题目,理解词情。

2、、抓关键词语,理解词情。

3、从词中的景物或者典故,理解词情。

4、知人论世,理解词情。

5、通过想象画面,更加深入理解词情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词人往往卒章显志。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2篇

一、学情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的其中一首词。初三的学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已培养了初步的能力,但对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赏析较为欠缺,所以本微课设计就是针对学生这一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欣赏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

2、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四、教学难点

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五、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品味——感悟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词以入境

(1)听视频范读。

(2)学生自由读、齐读。

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3)整体感知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3、品词以入味

(1)理解体味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2)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论词以识人

总结本词主旨,理解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豪放风格

1、亲射虎,看孙郎: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朝廷重用自己,报效国家。

3、西北望,射天狼:杀敌报国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决心。

九、教学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本节微课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通过朗读——探究——品味——感悟这些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于应再增设激发学生对诗词想象力的环节,体味作者如何让文字变得更生动,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词风。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祝愿。这位北宋的苏轼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关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

《水调歌头》《涣溪纱》《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荷》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豪放

5、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6、个别试读——听录音——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二读品析感受豪放

1、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刚刚仅仅是了解大意,初步判断风格为豪放,现在细读课文找出判断的依据,作进一步的确认。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这也确实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篇。(中心主题)

(三)三读吟诵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读出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背诵本文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4篇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思考

(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祝愿。这位北宋的苏轼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关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

《水调歌头》《涣溪纱》《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荷》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豪放

5、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6、个别试读——听录音——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二读品析感受豪放

1、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风格豪放的作品在语言上的气势。刚刚仅仅是了解大意,初步判断风格为豪放,现在细读课文找出判断的依据,作进一步的确认。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这也确实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篇。(中心主题)

(三)三读吟诵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读出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背诵本文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6篇

一、说教材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四、理性分析苏轼的“狂”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2、当时的苏轼其实只有三十多岁,却自称“老夫”,你从他自称“老夫”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境遇?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更主要的是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

后来苏轼跌跌撞撞从密州而徐州而湖州而黄州而登州而扬州而惠州直至海南,人生历程中不断被贬,却也能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四、苏轼对于宋词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

四﹑新课讲解

学习目标: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教学活动:

自学指导一: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手中资料及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学检测一:

1、苏轼——(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家。字_____,号_________,眉州眉山人。南宋时追谥号_____。与父______、弟_____共享文名,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宋八大家指:——、——、——、——、——、——、——、——。

3.背景简介: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自学指导二: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1.听朗读,请同学们听清字音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感情。2.请结合手中资料或课下注释,概括出词的大意。

自学检测二:

1.理解词意:(上)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下)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狂)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3、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4、本词两部分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上片:记叙打猎的威武场面。

下片:抒发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自学指导三:

内容:《江城子》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 )分钟

要求:小组讨论,赏析名句。

自学检测三:(名句赏析)

1.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4.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

情感?

A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突出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老,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C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当堂训练

1、你能找出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

2、你能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3、请你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酒酣胸胆尚开张”

5、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鬓微霜,又何妨!”

6、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背诵全词。

2.完成同步练习题。

七、教后反思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9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一、教学目标:

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课件)

(豪放、豁达、浪漫、幽默)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先讲一个故事。(课件)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

(激发情感。)

(四)课文分析

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课件)

1、“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2、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学生活动)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

(学生活动)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板书: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且慢,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

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

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活动)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导入并介绍作者: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讲到苏东坡,讲苏东坡的词又不能不了解苏东坡为人品性:

苏轼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两种特色。一种个性和特色是有儒家用世的志意——士以天下为己任。他这种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受迫害遭遇灾难,他不逃避、不苟且逢迎、不委屈求全,宁可付上生命。苏轼范滂传的时候内心激动感发,就问他母亲,他日儿做范滂,你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范滂传》中记载,范滂为了理想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时候,他跟母亲说,我是对不起母亲的,范滂说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想有富贵寿考,两者不能得全,我愿意你去完成你的理想。他另一面个性和特色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读《庄子》,《庄子》中那种高远的、不受约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故事有很多,苏轼曾感慨的说,我从前也有一些想法就是说不出来,今天看了《庄子》,《庄子》上所写的就是我想的。他从小就把儒道两家的美好品格和修养融会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为他后来虽多次遭贬谪,但能以超然的态度处理,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忠爱则始终执著没有改变打下了基础。你只要把他召回朝廷,该说的什么正直话,他还照说;贬官在外他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密州,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黄河水灾;在杭州,疏浚西湖的淤泥,建了苏堤;晚年被贬惠州,设法修建桥梁,解决了老百姓渡江渡海的困难。(我们这些人既然读了圣贤之书,虽是老且穷,但不管我们生命上有什么挫折困难,而我们所学的这些道理是贯彻在内心之中,充满于我们的骨髓之内的。就是在死生忧患之间,直须笑谈于死生之际。)

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总在历代壮土耳边回响。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有人对此词作了评论,说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意思说,词到苏轼,以“逸怀浩气”的豪放词,取代了五代以来专写儿女情长的婉约词,改变了一代词风,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郁闷、无奈和超脱的情怀

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集体朗读

四、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

讲重点词及典故的意思

五、词中一个“狂”字总括了全文内容,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下面咱们就文中内容找写狂态的语句,体味那种狂情,找出来后就用“狂在……”说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狂在“亲射虎,看孙郎”,学孙权骑马射虎,以逞自己的豪兴。

狂在“聊发小年狂”的雄心勃勃。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气宇轩昂。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浩大声势。

狂在“倾城随太守“的受民拥戴的得意。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宿愿。

2、齐读,读出他的狂情。

六、拓展: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苏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韶秀的`一面。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四、理解内容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5、释词

黄:黄狗。

苍:指苍鹰。

千骑:形容从骑很多。

擎:举着。这里是说胳膊上架着。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胸胆尚开张:胸襟还放得开。

鬓微霜:鬓角略微白了一些,指已近老年。

会:应当。

五、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英武的英雄气概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作者以“老夫”自称,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写了作者出猎时的装束,给人一种英姿勃发之感。“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壮观。“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了作者要像孙权那样射杀猛虎的豪情。整个上片主要是场面描写,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天狼”是星名,古人认为,天狼星主侵扰,这里指西夏。

六、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七、联系学习

《江城子》。

八、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九、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像、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十、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猎场面→气势盛大

报国之志→豪迈奔放

抒发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四、理性分析苏轼的“狂”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2、当时的苏轼其实只有三十多岁,却自称“老夫”,你从他自称“老夫”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境遇?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更主要的是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

后来苏轼跌跌撞撞从密州而徐州而湖州而黄州而登州而扬州而惠州直至海南,人生历程中不断被贬,却也能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四、苏轼对于宋词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3篇

一、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阅读,体会四首词作的异同点。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诵读入文本,诵读涵咏体验文字包含的情味儿,诵读体悟词人愁绪的不同滋味儿,诵读感受词人不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中,诵读是涵咏、品析、体验、感悟的前提,诵读是输入,也是情感再现的手段。

2、对比品析法。对比解读,是解读这两首词愁因不同、愁滋味不同、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有效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发现事物不同的常用方法,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主观想象。诗歌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营造意境的。《辞海》中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4、主问题引路。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笔者用“头发为何而白”——“愁的原因一样吗”——“愁的滋味一样吗”——“愁的表现形式一样吗”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比读这两首词,同时用这样的问题链作为教学的主线。

五、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课本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4篇

一、一副对联,导入新课:

1、四川眉山三苏祠有这样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请问同学们这三苏指的是谁?

2、介绍苏轼,以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二、品读文题,粗知文意。

1、“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主要事件:出城打猎,它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三、初步诵读,体味词风。

1、听录音。

2、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齐读读出风格:豪放激昂。

四、条分缕析,感悟形象。

1、找词眼“狂”

2、学生小组讨论“狂”在哪里?

左牵黄,右擎苍。装备狂

千骑卷平冈倾城阵容狂

亲射虎,看孙郎举止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抱负狂

注意:卷、两个典故的作用、苍、黄

边分析边强朗读体会情感

请同学起来个别再读,读出情感。

3、小结上下片主要内容。

4、重点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哀。

五、知人论世,拓展体悟

PPT: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了解他的仕途坎坷。

苏轼贬谪期间的诗句和政绩

感悟她的乐观豁达、心系百姓。

六、小结:

老夫聊发少年狂,少年当逞少年强。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5篇

一、导入并介绍作者: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讲到苏东坡,讲苏东坡的词又不能不了解苏东坡为人品性:

苏轼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两种特色。一种个性和特色是有儒家用世的志意——士以天下为己任。他这种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后来受迫害遭遇灾难,他不逃避、不苟且逢迎、不委屈求全,宁可付上生命。苏轼范滂传的时候内心激动感发,就问他母亲,他日儿做范滂,你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范滂传》中记载,范滂为了理想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时候,他跟母亲说,我是对不起母亲的,范滂说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想有富贵寿考,两者不能得全,我愿意你去完成你的理想。他另一面个性和特色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读《庄子》,《庄子》中那种高远的、不受约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故事有很多,苏轼曾感慨的说,我从前也有一些想法就是说不出来,今天看了《庄子》,《庄子》上所写的就是我想的。他从小就把儒道两家的美好品格和修养融会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为他后来虽多次遭贬谪,但能以超然的态度处理,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忠爱则始终执著没有改变打下了基础。你只要把他召回朝廷,该说的什么正直话,他还照说;贬官在外他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密州,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黄河水灾;在杭州,疏浚西湖的淤泥,建了苏堤;晚年被贬惠州,设法修建桥梁,解决了老百姓渡江渡海的困难。(我们这些人既然读了圣贤之书,虽是老且穷,但不管我们生命上有什么挫折困难,而我们所学的这些道理是贯彻在内心之中,充满于我们的骨髓之内的。就是在死生忧患之间,直须笑谈于死生之际。)

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总在历代壮土耳边回响。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有人对此词作了评论,说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意思说,词到苏轼,以“逸怀浩气”的豪放词,取代了五代以来专写儿女情长的婉约词,改变了一代词风,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郁闷、无奈和超脱的情怀

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3、集体朗读

四、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

讲重点词及典故的意思

六、词中一个“狂”字总括了全文内容,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下面咱们就文中内容找写狂态的语句,体味那种狂情,找出来后就用“狂在……”说话。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狂在“亲射虎,看孙郎”,学孙权骑马射虎,以逞自己的豪兴。

狂在“聊发小年狂”的雄心勃勃。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气宇轩昂。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浩大声势。

狂在“倾城随太守“的受民拥戴的得意。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狂在又出猎联想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宿愿。

2、齐读,读出他的狂情。

七、拓展: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苏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韶秀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再读一篇苏轼写于密州的另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齐读

3、完成练习

①、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的思想感情。

②、思考《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感情基调有何不同及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

《密州出猎》和《记梦》,一个是气韵高旷,一个是声情凄婉,风格迥异。《密州出猎》主要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示希望得到朝廷起用,委以边任,抗敌建功。《记梦》以“梦”的形式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对忘妻的思念之情。

《密州出猎》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用小词写习武狩猎,将词从花间月下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苏轼《江城子记梦》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结合对这两首词以及我们对苏轼人品的了解,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他是一位有铮铮着铁骨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第16篇

一、说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二、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手语与语言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江城子·密州出猎》“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2、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扩展阅读试着走近诗人,学会评价诗人。

四、说教学流程

我的主要教学流程分为三步:朗读—品味—扩展

1、导入。

我是这样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的:讲到词我们不能讲到苏东坡,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2、朗读。

这一流程我组织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进而品味词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同时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我的设计意图是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3、扩展

我是这样进入这一流程的:诗人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他年岁虽大,却富有少年人的狂兴,他有昂扬的风姿,更有高超的本领,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

接着,我和学生共同完成内容与形象分析。

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看到问题后,积极展开讨论,我也参与到其中,在这里,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我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在这一部分用的时间比较长,最后得出结论,词人在这里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分析词的内容

接下来,进入下一环节: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首先是我领读课文,学生跟读,细细品味。

我们分析总结得到上阕: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亲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重点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概。)

4、这首词的艺术风格。

由上部分词的内容和词人的生活经历得出。这首词借写“出猎”,实际是表现了作者要求保卫边疆,随时准备抗击辽与西夏贵族统治集团侵拢的决心。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5、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本课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我特意设计如下板书: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豪放派

狂·胸胆开

西北望·射天狼

豪迈昂扬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推荐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半年销售总结报告审计年度总结个人工作自评报告开票工作总结职业规划书模板厨师工作计划社区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年园林绿化工作总结消毒供应室个人工作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