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
本文为大家分享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 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全班交流
二、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
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三、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
通过开放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细致严密地考虑问题;
能力目标:
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实验,得出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泡沫塑料板(每小组一块,正面画圆,背面画其他的封闭图形),牙签,画有长方形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植树问题,现在我这儿有三棵小树,要把它种在公路的一侧,想请你帮我想想有几种种法?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
棵数=段数+1棵数=段数棵数=段数-1
请你把这个规律跟同桌说一遍;教师在黑板上贴示。
二、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考虑的都是在直条线上种树,都可以找到线路的端点,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在湖的四周植树,在花坛边缘种盆花
这些你能找到它的端点来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来讨论的内容封闭路线上的植树的规律
1、湖、花坛等等,它们的外围线路都是封闭的。它和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规律是否相同呢?我们自己动手种一下就知道了。
1)、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牙签当树苗,在泡沫塑料板的圆上种几棵数(棵树任你自己决定),边种边数:种了几棵,把圆分成了几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
3)、交流:你们小组种了几棵,把圆分成了几段?
4)、初步概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圆形路线上植树,棵数=段数)
2、是不是每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规律都是这样的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1)、出示长方形空地题目
我们学校5号楼的东面有一块长方形空地,要在它的四周种树,每边种3棵,四个角上可以种也可以不种,有几种种法?
2)、四人小组讨论,并把种的方法在练习纸的长方形上表示出来(建议:公共角上的树用圆点表示,其他的用长点表示);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种的?种了几棵?把长方形分成了几段?
得出:种植路线是长方形的,种植棵数与种植段数是相等的。
4)、出示教科书第120页的例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解决。
5)、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讨论判断正误
3、研究在其他封闭图形上种树:
A、你还想在什么封闭路线上种树?(指名回答)
B、学生在泡沫塑料板的各种封闭图形上种树,边种边数:种了几棵?分成了几段?
C、小组交流。
4、得出规律: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棵数=段数(板书)
5、联系:它和非封闭路线上的哪种情况相同?
(告诉学生事物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
6、质疑问难: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果在不规则的封闭路线上植树,棵数和段数是否相同?
三、尝试练习:
练习第121页的做一做上的习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指名板书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一、二节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一、二节的内容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设计:
一、节日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从快乐的春节走来,又应来了另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节,谁能告诉我元宵节在什么时候吗?有什么习俗呢?
(正月十五,观灯、吃元宵)
2、你们还了解哪些节日呢?(复习传统节日和习俗)
3、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呢?
请学生介绍植树节的知识,老师补充。
4、走,让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起去植树!
二、新授
1、质疑课题
(1)、课题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呢?
(少先队员)
(2)、通过这个课题,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词
(2)、小组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3)、标出课文段落
3、全班交流(这个环节尽量由学生组织完成,老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解惑者)
(1)、全班交流小组仍不能解决的生字新词(尽量由学生解答)
(2)、请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生字新词的(复习学习生字的方法)
4、全班齐读课文
5、少先队员们去植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心情愉快的;和煦、轻快、欢声笑语)
6、出示课文挂图(春光明媚,三个少先队员带着工具去植树)
请学生说一说挂图的内容,抓住少先队员的愉快心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看图说话能力)
7、少先队员们在哪儿植树呢?
齐读第二节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省略号,谁能说一说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呢?
谁来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
8、理解“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这句话的意思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今天像载下的小树,在阳光雨露下,健康、蓬勃地成长,将来就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9、指导朗读第一、二小节
采取小组赛读、男女生读、指名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10、指导写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
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
“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
(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检验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借助操作,探究规律。
(1)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教师: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每隔5米种一棵,每隔5米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种下去……是不是很麻烦?
教师:为什么觉得很麻烦?
学生:因为100米里面有20个5米,太多了。
教师:也就是说100米在这道题中显得数据有点大,因此画图时会比较麻烦。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一些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先选取100米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教师演示课件,边演示边说明。
教师:我们选取100米中的20米来研究,用一条线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说树的间隔是5米。(教师板书)
教师;大家看一看,我们把这段路平均分成了几段?也就是有几个间隔?栽了几棵树?
引导学生说出20米长的一条路,间隔长度是5米,有4个这样的间隔,可以栽5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的解题策略,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向学生示范线段图的画法,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好准备。)
(3)动手操作,初步体验。
让学生自由选择100米中的一小段,动手画一画,看一看这一小段上,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几棵树。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为什么这样画?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师:虽然这些同学选取的长度不一样,一共要栽的棵数也不一样,但他们所画的线段图特别是他们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不同的画法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棵树比间隔数多1。
(4)合理推测,感知规律。
教师:不用画线段图,如果这条路长30米、35米……又应栽几棵树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填写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说明。
学生填写完表格后,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5)归纳概括,理解规律。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栽树(两端要栽),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都栽树,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可以说间隔数比棵数少1。
教师:为什么两端都栽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即时巩固,强化规律。
教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7个间隔种几棵树?20个间隔种几棵树?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2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运用规律,验证例1。
教师: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哪些同学刚才猜对了?
教师(点几个猜错的同学):现在你知道自己猜错的原因是什么了吗?给大家说说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主要让学生弄清楚:100÷5=2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用20+1=21(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同时让学生明确每步算式的意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这道题里没有植树呀,能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吗?
使学生明确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问题。在本题中把一盏路灯看成一棵树,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教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相关,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和植树问题相似,比如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等。
2、练习二十四1、2、3题。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练习二十四第4题。
教师:这一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此题与例题的区别。例题是知道全长与间隔长度求棵数,而本题是知道间隔长度与棵数求路的全长。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36减1?
(设计意图: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把植树问题进行拓展应用,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
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
(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
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
生:人的职责
师:那我们就应说——
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
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起来植树吧!
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
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
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
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最快!
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
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
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
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100÷5=20(个)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
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
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小组内分工合作:栽树、填表)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棵树(强调“一端植”)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长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栽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端是光头强家),需要多少棵树呢?(那两侧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二中
100÷5=20;(20×2=40)
3、探究“两端不植”的状况
师:这时,又发现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国王的猴山呢!
(引导学生说“两端都不植”)
师:那到底需要多少棵树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强调“两端不栽”)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侧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总共植了20棵(一端是光头强家,另一端是吉吉国王家),这条路多长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20+1)×5=105(米)
师:熊大、熊二就这样一条路一条路的植树,有一天它们又想在一个圆形的池塘身旁植树。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植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呢?(引起孩子们思考)
师:这种状况,又会是什么状况呢?我们下节课之后研究。
师:这就是我们这天研究的不同状况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树问题类似的问题呢,比如xxx(引导孩子来说)
马路问题、楼梯问题、钟表问题、公交站问题、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
四、小结:
出示:“完美生活,从我做起”(播放欢快音乐)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教学背景】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一):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教材第117至11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概括能力,从而初步认识植树问题,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学生看完视频和照片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治理沙尘暴最有效的办法是植树造林。你们看,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沙尘暴视频及照片,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渗透环保教育】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出示情境)为了绿化校园,学校要在一条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植一棵。想一想,要植多少棵树?(学生自由读题)
(1)理解什么是每隔5米植一棵?下一棵怎么栽?
(2)介绍什么是一个间隔?学生指一指每一个间隔。
(3)教师出示学具分析题,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列算式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把课本中的例1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改为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这样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同时通过情境图和开放性的提问,为下一环节的探究作好准备。】
①组织反馈交流
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只出现只植两端)教师及时引导在我们实际植树活动中会遇到什么情况?
可能会遇到建筑物,遇到建筑物怎么了?植不了树了,可能会在哪些地方遇到建筑物?看来不仅有这一种植法,还有其他可能,请同学们再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继续操作)
②学生汇报其他两种植法。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在哪里遇到建筑物,植了几棵树?
③比较三种植法有什么不同?(强调在20米的小路一边间隔是5米植树只有这三种情况)并板书:两端都植、只植一段、两端都不植。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通过想象提问,为学生如何去探究起到提示作用。接着采取较开放的形式,自主确定每棵之间长度,通过对每一种方案动手摆一摆,列式计算,初步感知每种方案的计算方法。再接着让学生观察每一种方案,使学生从中得出,虽然确定的每棵之间长度不同,而计算方法是相同的。最后教师又让学生想象、观察,针对实际背景的不同,应选择相应的种树方案。整个环节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经历了在操作中思考,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评价概括。】
(4)理解三种不同的植法中为什么都有20÷5=4这个算式?(学生说一说并上来指一指4在哪里?)
20÷5=4原来都是在算有几个间隔数。强调虽然植法不同但他们的间隔数却都相等,都有这样的4个间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理解在植树问题中,求出间隔数非常关键。】
(5)理解4个间隔加1为什么等于5棵树?介绍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学生先想一想,再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强调:1棵树对于1个间隔,1棵树对于1个间隔,4棵树就对应了4个间隔,最后1棵树没有对应的间隔就多了1棵树,所以是4棵树加1棵树等于5棵树。
找一学生再来说一说,同桌两人说一说。
(6)学生独立尝试借助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决另外两种植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并深入去理解其他两种植法中也蕴含的一一对应思想,把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植树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出的规律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很好地突破难点。】
小结:刚才我们在理解这几个算式时用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可以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非常简单。
(7)寻找三种不同的植法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观察这三种不同的植法,植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你可以看图来想一想也可以借助算式来思考。同桌两人商量商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这三种不同的植法,但他们的间隔数都相等,看来在植树问题中求出间隔数非常重要,我们还知道了他们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两端都植是棵树等于间隔数加1,只植一端是棵树等于间隔数,两端都不植是棵树等于间隔数减1。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设计意图:新知结束后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如此设计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和收获做一个回顾,就是学生整理知识思路、内化知识的过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精讲精练: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棵数,知道什么是间隔数。
2.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教学重点:
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两端都栽”情况下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指要:
1.通过五指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间隔数、间距的含义。
2.通过老师用画线段的方法模拟种树情境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具摆、数、画等方法,进一步明确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3.学习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课件一套学具9套自学提示卡一张。
预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学习目标
1、教学“间隔”定义
师:我们班在各方面都十分优秀,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让来听课的老师也看看我们班的风采好吗?
生:好
师生问好
师:我们人有两件宝贝,是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两样宝贝,动脑去思考:手与我们这堂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手上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探讨。
师: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再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手指比手指缝多1,手指缝比手指少1。
师:这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叫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
2、在生活中找间隔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什么是间隔数?
生:……
师:我们再来体验,请一排的前三名同学站起来,这一排同学有多少个间隔?
生:……
师:请这一排的前四名同学站起来,用你们的手指告诉老师,这一组同学的间隔数是多少?
生:……
师:今天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A师:这里是哪里?
学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树,来美化我们的学校。可不是随便种的哦,学校可是有要求的。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边表示什么?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此环节要全方位理解题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师:题目都理解了,请大家动笔尝试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生动笔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
板书: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师:学校可犯糊涂了,有这么多种结果,到底该买多少棵呢?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下吧
请同学们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到底该买多少棵树苗?
C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有目的的选取学生
D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展示并板演
用画线段的方法解决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反馈黑板上的题目,注意利用错误资源教师提问:100÷5=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1呢?
2、再次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那你们获得的结论是什么呢?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棵数=间隔数+1
师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来解决在一条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在一条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
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发现了“两端都栽”求棵数的解题规律,你们能够独立解决植树问题了吗?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三年级植树教学设计(集锦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半年销售总结报告, 审计年度总结, 个人工作自评报告, 开票工作总结, 职业规划书模板, 厨师工作计划, 社区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 年园林绿化工作总结, 消毒供应室个人工作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