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必备4篇)

作者:edditor12022-12-25 10:21:44508

本文为大家分享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故事激趣。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清幽境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孟浩然一生好学,交际广泛,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张九龄等交往甚密。其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等,收录于《孟浩然集》中。

(2)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一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山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3)孟浩然求仕的传说。(可以用纸稿的形式发给学生阅读,也可以简洁地讲一讲)

孟浩然一生并未入朝做官,早年也一直在鹿门山隐居。他天性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但也并非没有“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相传有一次孟浩然去省中拜访王维,不料玄宗皇帝亲自到这里来视察了。本来,省中是办公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招待朋友呢?所以王维就让孟浩然暂时藏在床底下——因为工作人员有时要值夜,所以省中有床,这在唐朝是有记载的。等到皇帝来了以后,王维一想:我把他藏起来,万一有一天被皇帝知道了,这可是欺君之罪。于是他马上就向玄宗禀报说:“今天我有一个朋友孟浩然来这里了,他知道本不该来,不敢见您,所以藏在了床下。”玄宗说:“我也听说过孟浩然,这人的诗写得不错,叫他出来好了。”等孟浩然出来后,玄宗就让他念一首诗给自己听,孟浩然就念了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北阙”是指北方的朝廷。因为他来到长安考试没有考上,所以很不得意。他说:从此以后我不要再上书求仕了,我要回南山隐居到我的草庐之中。我这个人真的是没有什么才干,所以虽然是圣明的君主也不用我。因为我体弱多病,老朋友们也跟我疏远不来往了。现在,我头上已经长了白发,催促着我一步步走向衰老了。春天已经来到,和暖的阳气逼走了旧年的寒冷。我心中有一种长久的怀思向往,这使我不能成眠。晚上辗转床榻间,就看到窗外月光下的松树的影子,只觉得一片空虚。这本来是他贫穷、衰老、不得志的一些牢骚话,结果皇帝听罢就说:“卿自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当初是你自己不出来做官,不参加科举考试,怎么说是我抛弃了你呢?所以玄宗很不高兴,而孟浩然也一直没能得到一个做官的机会,他的第二次长安求仕又失败了。

预设:《宿建德江》一诗中满含“客愁”,教师可不用详细讲解写作背景或作者生平,因本诗重在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但知其人方可明其情,对孟浩然特殊的生活经历可简要介绍,以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初读古诗,疏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过渡:同学们,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前两遍争取把字都念正确,后两遍争取把诗句读通念顺,可用铅笔试着断句。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易读错字。

◆生字:德。“德”的笔顺较多,注意右下部“心”上有一横,不要漏写。

◆易读错字:泊。“泊”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bó和pō,通过读诗句可知这里指的是“停泊”,所以要读成“bó”。

(3)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与交流:①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

②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③观察课文插图,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它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2)欣赏图片,理解诗句。(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A.对照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教师相机板书:小舟、烟雾、沙洲、日暮、旷野、低树、江水、明月。)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全面,基本上概括了诗歌中提到的所有景物。那么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我想大家应该和我的感觉差不多,是孤独、寂寞、冷清的。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生齐读)

B.理解“移舟泊烟渚”。

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移舟”,移船近岸的意思;“泊”,指停船夜宿。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一方面是点题,另一方面也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准备。)

C.理解“日暮客愁新”。

①这句诗中的“客”指谁?(诗人)

②这句诗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愁)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过渡:孟浩然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他虽然没那么执着于做官,但回顾自己的一生,除了诗文,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成绩。诗人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游历四方,壮志未酬,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学生读诗句)

◆背景知识拓展:

行旅诗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典型的行旅诗,先要理解古人的行旅,我们才能读好这首诗。古人写行旅的诗文极多,同学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大写特写行旅之苦呢?现代意义的旅游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可是古人的行旅与现代的`旅行完全不是同一概念。古代的文人总是形迹匆匆,有的是求学,有的是赶考,有的是省亲,有的是奔丧,最多的是赴任。我国古代多数时间实行的是流官制,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一个任职干上个二三年就得调离,而且讲究南人北相、北人南相,家在北方的偏让你到南方,家在南方的偏得到北方赴任,为的是防止结党营私。更有遭到贬谪的,那就得到边远的地方了。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没有火车,好的有舟船、车马,差的就得用脚量了。动辄数月,多则数年,许多人的生命是在行旅中度过的。有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可以说都是逝于行旅的。所以,身在异乡的诗人在行旅之中生出种种愁绪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D.教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①这两句诗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空旷、孤寂、宁静、清远。)

②第一句描写远景,天为什么比树还低?第二句描写近景,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呢?

明确:天并不比树低,只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仿佛比树还要低些;月亮也并不能和人接近,只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仿佛就与人接近了。

③讨论:“江清月近人”一句中,“近”字该如何理解?仅仅指实际距离的“近”吗?

明确:就字面意义来说,“近”确实指月亮的倒影映在清澈的江水里,仿佛与人接近。但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还可以理解为“精神、情感上的接近”。诗人当时孤身在外,举目无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月亮虽然远在天边,却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他,所以作者感觉它非常之近,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亲近。这种理解是提供一种思路,可能有的学生还会认为这里的月亮不是指水中的倒影,而就是实指天上的月亮。在这次讨论中,结果其实不重要,而要引导学生在争论之中能提出疑问,分析、争论、感悟,从而加深对诗的认识。

④指名学生说诗意、悟诗情。

小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第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⑤学生齐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诗。

朗读指导:注意全诗的朗读基调是深沉的,于深沉之中又有一种安慰。

(3)课堂延伸,文化积累。

过渡: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因为思乡,李白曾经这样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思亲,杜甫曾经这样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因为愁眠,张继曾经这样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是因为满腔愁情,孟浩然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于是有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样的千古名句。同学们,诗人笔下的月亮还有着怎样的寄托呢?大家可以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整首诗赛读,背诵积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指名背诵。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师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问: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生:孟浩然)

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浩然。(课件出示),教师介绍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1、板书诗题,从诗题入手,认识“宿”,讲解多音字sù、xiǔ,了解“建德江”,指导朗读诗题。

2、出示诗内容,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课件)

3、生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

4、指生读,正音。

三、深入挖掘,走近作者。

1、借助注释,说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相互交流。(课件)

2、借助课件和学生一起理解诗意,解决不懂的问题,并渗透借景抒情的写法。

3、抓住后两句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用第一人称描述古诗内容,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愁苦,及其复杂的心情。

4、加入个人情感读诗。(配乐范读,生随音乐读诗。)

四、拓读:

推荐作品: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朱熹的《春日》;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

日暮泊船触景生情

野旷天低树借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

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

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第4篇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必备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半年销售总结报告审计年度总结个人工作自评报告开票工作总结职业规划书模板厨师工作计划社区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年园林绿化工作总结消毒供应室个人工作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