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作为一名辛勤的人民教师,教案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框架和行为准则,是我们经常需要使用的。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一)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二)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三)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表面光亮平整的,不能反射光的东西是表面粗糙的;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光的反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带来的好处
1.提问:谁知道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2.小结: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了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比如我们有了有趣的玩具——万花筒和观景箱;太阳灶能煮饭;月亮能照亮黑夜(最大的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
1.提问:那光的反射会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地方呢?谁知道?
2.小结: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外面装修都是玻璃,整栋大厦都在进行光的反射,让我们都睁不开眼,形成了光污染;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在地面上会刺激人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光的反射,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小百科: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3.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工具
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二、新课讲授
(一)透镜的种类
[活动1]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指导学生把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在教材上画出来。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镜:见导学案。
(二)主光轴和光心
[活动2 ]阅读教材,理解主光轴、光心。
什么是光心?光心在哪?强调光心在透镜上。两个表面对称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正中心。
透镜的光心有什么重要的性质?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咱班有戴眼镜的同学,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
那么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
找戴眼镜的同学摸自己的眼镜并说出是哪种透镜。
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观察导学案图中的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猜想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播,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凸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板书: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在导学案中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活动3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
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
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3:利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师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4: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
演示实验5:利用激光笔和凹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
提问:如何解决活动4的问题,哪条是折射光线?
(四)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参数,不同的凸透镜可能焦距不同。
1、我们可以把太阳光看做平行光。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小组讨论后说明你的测量方法。
2、视频: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3、提出问题:
能否利用凸透镜获得平行光呢?说出你的具体做法。
课后小结
根据检测总结这节课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1、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新课学习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特征。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也有往外凸的,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lens);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lens)。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板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lens);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lens)。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lens)?
远视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现在观察下图,说说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
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
有亮点出现,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做法1: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做法2: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
板书: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播放动画:RT010500002817_判断透镜的类型
通过此练习,分析光路,确定光线经过透镜是被会聚还是发散,从而确定通过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length)。用“f”字母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播放动画: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到光屏上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
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
四、板书设计
焦点:F
焦距:f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μ<1。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照相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小组讨论】
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学习指导二:投影仪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 像.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小组讨论】
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实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
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
【教师点拨】
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
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
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学习指导三:放大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小组讨论】
请各小组同学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你会发现,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成正立时,凸透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填“大”或“小”);再继续移动凸透镜,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
【教师点拨】
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
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
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跟踪训练】
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 (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四:实像和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据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
1.如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寻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等),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
2.如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
【跟踪训练】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
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一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
C.实像可有放大的,也可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
活动目标
1、认知:初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了解镜子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2、技能: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3、情感:保护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亚克力镜片两块
2、知识储备: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时由一种物质碰到另一种物质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这叫光的反射。光能穿过玻璃,但碰到玻璃后面的水银后就会发生反射,原来的光线又会“弹”回来,这样人自己的光就进入了人自己的眼睛里,所以人就看到了自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喜羊羊和美羊羊旅行来到了糊涂王国。这个糊涂国王不仅特别糊涂而且长得也十分丑陋,但他却自认为很帅。有一天,一个工匠想讨好国王,造了一面镜子送给他。不料国王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那么丑,认为是工匠捉弄他,故意造了一面把他照得很丑的镜子,于是生气地摔碎了镜子,还命令工匠们必须造出一面能把他照得很帅的镜子,否则就要惩罚所有的工匠。工匠们十分委屈。
教师引导:镜子中的那个人是糊涂国王自己吗?是镜子里成像是虚像,所以摸不到,镜子里的像与实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传统镜子背后有一层含有水银的混合物,所以照射到我们身上又被我们反射到镜子里的光穿过玻璃后会被水银混合物挡住,就像乒乓球弹到墙上会反弹一样,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里。这样我们就从镜子里看到了我们自己。这就是光的反射。小朋友们照过镜子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二、实验操作:
实验一:光的反射——一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传统的镜子掉到地上会摔碎,这个镜片是安全镜片,摔不碎也不划手,但还是不要把镜面弄花,弄花就看不清楚了。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一块
操作方法:
1、看看镜子能照出自己吗?(能照到自己)
2、把镜子放到左前方,能不能看到后面的小朋友呢?(能看到)
3、镜子里的那个人能用手摸得到吗?(摸不到)
4、用镜子照一照汉字。(字左右反过来了)
5、用手指头去对一对镜子中的手指头。(大小一样)
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请幼儿大声清楚的说出这四个字);
教师引导:一面镜子反射光,两面镜子就能互相反射,我们来试一试吧。
实验二:两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提醒幼儿不要把镜面弄花。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两块
操作方法:
1、试着将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看看能看到后脑勺吗?(能看到)
2、将两面镜子垂直放置,能看到几面镜子(四面镜子);在镜子中间放一个东西试试。(能看到四个)
3、减小镜子间的夹角,观察镜子数目的变化。(夹角越小,镜子数目越多)
4、试着将两面镜子竖直平行放置,从一面镜子背后往另一面镜子里看去。(能看到无数面镜子)
三、实验原理总结:
当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时,后脑勺的光被后面的镜子反射到前面的镜子中,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我们就看到了自己后面的情况,光发生了两次反射。而当镜子夹角越来越小时,光在两面镜子间则来回不停反射,发生了多次反射。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镜中的像越多。
活动延伸
探索游戏:
1、照镜子——和同伴玩照镜子游戏,根据同伴的动作做出相反的镜面动作,感受相互模仿的乐趣。
2、传递光线——几个小朋友一起,每个人拿一面镜子,面对面站在3米以外的地方。一个人利用太阳光反射光线,另一个人对准他的反射光线,仔细调整位置。你会看到光会再次反射,光被传递出了。多几面镜子,光同样还是会反射,会传递到很远。
人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请小朋友大声清楚的说出这四个字。)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看谁找的最多。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透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片2)问你现在最想要的是那种?
二、新课教学
(一)照相机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播放画有照相机结构图的投影(片3、4),对照投影讲解主要结构,主要原理介绍(见片5、6)。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
教师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问学生想学会制作相机吗?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一: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教师: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点燃的蜡烛,观察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1.和2.比较直观,对于3.可以让学生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二: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相机探究成像性质,掌握照相机的调节(片7)
(三)投影仪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三:将制作的照相机逐渐靠近烛焰,观察像的变化?怎样进行调节?
当学生找到倒立、放大的像时引出投影仪的介绍了
让学生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简单介绍其构造(片8)、原理(片9)、使用(片10)。
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三:如何调节镜头使像变大?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教师指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仪是一样的。
(四)放大镜
学生继续让镜头靠近烛焰,当距离到达一定时,光屏上看不见烛焰的像了,引出放大镜。
学生活动: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片10)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片11)。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教师:拿出一杯水,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怎么变化。
学生的回答:水滴放大镜、水瓶放大镜、冰透镜,
教师:归纳实像与虚像(片12)
学生课堂活动四: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
(五)动手动脑学物理
1.和2.让学生课后完成,并书面记录结果。
(六)课堂教学小结(片13)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合集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半年销售总结报告, 审计年度总结, 个人工作自评报告, 开票工作总结, 职业规划书模板, 厨师工作计划, 社区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 年园林绿化工作总结, 消毒供应室个人工作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