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
有些东西,在心中有了一定的心得之后,要立即记下来,写成心得体会 。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家风家教心得体会,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关系到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赵忠心教授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现在的社会情况更为复杂,新情况、新诱惑越来越多,更加呼唤能有好的家庭教育给人生打好底色”,赵忠心强调,培育和弘扬家风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是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生活幸福的基石,现实意义重大。
好家风带来妻贤子孝。父母从小就教我“治家勤为本,立身孝当先”,“拉着妈妈去旅行”的65岁退休干部谢淑华回忆,“20xx年的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妈妈说: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很想出去走走。我想,趁着妈妈健在,不正是行孝尽孝的时候吗?”由于老母亲晕车,她就自制了一辆人力板车,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两万多里的行孝尽孝之路。
坏家风则致“妻离子散”,一系列社会病症都可以在家教家风上寻找到病源。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家庭式或家族式腐败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寻根究底,其问题就出在家教不严、家风不正。
“以前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没想到清廉家风如此重要,和工作、廉政的关系这么紧密,这是我以前没有深入思考过的东西。”近期,x龙岗区国税分局利用清退办公场地建设起廉政文化展厅,集中展示“家训”“家风”“家教”等主题。工作人员赖碧感叹,“一个个家风不正的典型案例,一份份家教不严的警示资料,告诫我们,谁触碰廉洁底线,谁就失去社会尊重,失去家庭幸福,甚至失去人身自由。只有筑牢家庭防线,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才能让家风不败、家门不破、家庭幸福。”
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x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子来表示,把家风家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引导领导干部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就能带动党风向好、民风向善。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求所有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而在我的家里,既没有谆谆教诲的家训,也没有代代流传的家书,只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他们把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到基层的工作实际里,在潜移默化中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祖辈的“精神”教会我“勤勉敬业”。犹记儿时,爷爷外出总喜欢带着我一起,我便经常能听到他骄傲地对我说:“这个叔叔(阿姨)是我教出来的哦”。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爷爷将汗水洒向农村基层,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几十载,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细节爷爷已经记不太清了,但人民教师的身份却毫无疑问让他骄傲和自豪了一辈子,数十载的教育工作见证了爷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一生,也让我真切地感悟到无论身在什么岗位,都必须矢志不渝、勤耕不缀,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终身的铮铮誓言。
父辈的“传承”激励我“风雨兼程”。从农村到乡镇再到城里,从村小老师到乡镇小学教师再到公务员,父亲的工作环境和身份发生了数次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他砥砺前行的赤忱初心。父亲在村小教书时,每周都需要徒步走两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那时教学条件和住宿环境都很艰苦,但父亲却不怕苦、不怕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燃烧自己的青春。“那时候,一想到眼前的这群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这些生活上的小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每次上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我做的一切努力也就值了!”父亲和我谈起过往经历时常说道。后来,父亲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用秉公办事、务实高效的态度使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人民公仆的初心和使命,用责任和担当、辛勤和不易,为现在身在基层的我树牢了不畏艰险的坚强信心。
当代的“责任”促使我“继往开来”。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到处都留下了一线基层人员的身影。正是有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他们”,才让新中国在时代的巨浪中挺立潮头。在祖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我接过爷爷和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在基层“扎根”“逐梦”,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作为万千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中的一分子,继承了祖辈、父辈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我必定会始终牢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责任和义务,在穿梭于田间地头、绿荫山涧、街巷阡陌中,立足岗位拼奉献,只争朝夕为振兴,切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忘砥砺奋进之初心、牢记复兴中华之使命、传承祖辈父辈为国为民之精神,在基层工作的丰富多彩里一定会续写更辉煌的“中国梦”新篇章!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xx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家,是一个平凡的字眼,却是人一生都离不开的牵绊。家中有爱,如春风细雨滋润着我,让我感到温暖,家中也有规矩,如一盏明灯,时刻照亮着我,指引着我向正确的方向前行。这个规矩就是一个家里所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爸爸从小就教育我:善,即使很小,也必须去做;恶,即使是很小的一个小恶,也绝不能去做,进德修善,才会有所作为,小善积多了,便形成了大善,小恶做多了,便扰乱了社会。
爸爸的家训我铭记于心,因此我下定决心,要日行一善。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如在人行道上捡起一根香蕉皮,让路过的老人、孩子和盲人都免于摔倒的.危险;如路过垃圾桶,捡起散落在地面上零零碎碎的纸片、果皮和包装盒等,使地面更加整洁,周边的环境更加优美;如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老人、孩子、孕妇让个座,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传统的美德;如帮助同学,仅仅就是一支笔或一把尺子的出借,那都是体现对同学的互帮互助,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又如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洗个碗、擦个桌子、拖个地等,都是对父母的一种孝义和感恩。一件件小事,叠加成一件大事,正如爸爸所说,天底下没有做不完的好事,用心留意身边的小事,只要你肯去做。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更加能显示出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温馨,一件小事只是一个举手之劳,却是一份善念,如果每人都持那份善念,世界将更加美好!
这个家风家训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近日,县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家规家风文章,结合本人的家庭、家风、家规,对照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我想说说自己正家风、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我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必须高尚。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为此,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我决心做到天天常思己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看到“家风”这个主题,我便回想起父亲在多年前发给我的一则短信,内容如下:“臭小子,跑早操了。没别的,只想给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记得吃早饭哈。”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那个遥远的早晨,仍能记起当时热泪盈眶的感觉,让我受到巨大的鼓舞。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带着父亲传给我的家风,我正奋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前行”。
力学笃行,不负韶华。受父亲爱看书的影响,我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书时,感叹于《说岳全传》里岳飞的精忠报国,感动于《活着》里生命的力量,感悟于《资本论》里对资本主义必将消亡的分析。但父亲常教导我,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多走出去看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带着书上的问题,我下到村组中去,更深刻体会到思考应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工作中,遇到老百姓的难题,不仅要坐在办公室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站在更宽广的角度体会老百姓的困难与处境,既学会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问题的方法,更考虑到解决方案接不接地气、有没有可操作性。把知识理论从书本上带来,把解决办法给群众带去。
谨言慎行,严于律己。父亲从小便教导我做人要严于律己,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言行举止。在基层工作中,我更是深有体会。在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群众事无小事,讲话前三思,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做事前谋定,该做的事尽职尽责地去做。同时更要“八小时外”保持良好的作风,遵守党章党规,不断强化底线意识,守好纪律红线;保持谨慎态度,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筑牢理想信念;把握细节标准,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做好防微杜渐。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三省吾身”,时刻保持谨言慎行,这样才是严于律己的党员,清正廉洁的干部。
砥砺前行,坚韧不拔。习近平总书记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我们当立志高远,并为了目标努力奋斗,这也正是父亲的那则短信所教给我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敢于拼搏、勇于奋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奋斗是我们的底色,在平凡的岗位上要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有国泰,才能民安。在疫情期间我感受尤为深刻,无数普通人付出巨大牺牲,无数家庭团结一心,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便是我们民族的“家风”,也是我们赢得这场抗疫战争的原因。
在漫长的人生中,父亲传给我的“家风”注定对我影响深远,鞭策我在生命旅途中更稳健地奋楫扬帆、砥砺前行!
“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古国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家乃国之本,家风则是国风之基石。《守望家风》通过讲述历史、正视现实,将家风深入浅出的层层剖析。家风在古代的精神层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可关乎国家之兴亡、小家之衰败。家风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如今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
该纪录片由“家国”“俭廉”“善仁”“孝忠”“传承”五个部分组成,通过《颜氏家族》《曾国潘家书》《钱氏家族》等大家家风家训,向我们诠释了家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家庭或家族长久以来绵延不断的教育成就的家庭风气。家风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为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它的孕育和传承,不仅能够提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保障,更能促进一个家庭的稳定繁荣。
家风是一个家庭绵延在血脉中的基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个人的品行与其家风是有直接联系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家风、家教一定十分严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道出了个人品行、家风家教、治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家风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家庭的形象,也是一个家庭的魂魄,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树立积极、健康、正派的家风,摒弃那些消极、丑陋、歪门邪道的“家风”。小家小到家庭,大家大到国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正能量,它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的,家是人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学会做人,步入社会的起点,优秀的家风更是融入社会的“七彩石。”我工作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引江济巢C006-2标项目部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然我们也有“家风”,它是一种行为准则、规范,它不同于法律,不必借助强力手段就能达到“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的效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是“国风”成长的精神食粮,所以从我做起,践行家风,弘扬家风,使良好的家风成为为人做事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为充分展现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良好的形象,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灵山县委组织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今年5月中旬到广西考察调研时就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抓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尽家务入手,扎实抓好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
抓“家教”,夯实建设“三个之家”的基础
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三个之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是根本。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灵山县委组织部结合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等工作,组织本部工作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切实抓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对重要的上级文件,实行集中开会学习贯彻。如5月26日,召开该部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组织学习了桂组明电[2006]34号《关于在全区组织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贺国强同志在广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桂组通字[2006]33号《关于印发刘奇葆同志和陈际瓦同志在全区市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等文件。另一方面,扎实抓好业务和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了“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有规划、有部署地组织该部的全体工作人员每月精读出1本业务、文学、历史、哲学、传记等方面书籍,并撰写读书体会,年末开展评选“优秀读书奖”活动,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学业务、学经济、学哲学等知识已成为该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看书学习已蔚然成风。有效提高了该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立“家规”,确保“三个之家”建设的巩固和发展
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才能保障组工干部正确履行职责,确保“三个之家”建设的巩固和发展。为抓好制度的建设,灵山县委组织结合建立健全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充实完善。如为了提高该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制订出《中共灵山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量化管理暂行办法》,对该部全体工作人员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根据日常业务工作完成的情况和思想表现、遵纪守法等进行考评打分,业务工作表现突出获得上级先进的相应加分,工作不到位或失误相应减分,年末将考核结果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列,作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确定优秀、称职、不称职三种档次的依据,并将其作为向上级推荐优秀后备干部以及本级分配年终岗位责任奖的重要依据,有效加强了干部队伍的管理。至今,该部先后修改完善了会议制度、部内督办查办制度、干部考勤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灵山县组工干部行为规范等十八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修改、完善后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印刷成《中共灵山县委组织部内部管理制度》小册子,发放到该部每名工作人员手中,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
正“家风”,增强“三个之家”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为树立公道正派的部风和良好形象,灵山县委组织部紧紧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以实际行动加强作风建设。如为了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服务型机关,密切与各单位、党员群众的关系,灵山县委组织部推行以联系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对全县基层党组织按上、中、下三个档次进行分类,将管理状况、领导班子建设为中、下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服务对象,组织全体干部以二人为一组,每组负责联系二个机关单位、二个事业单位、一个企业单位和一个基层党委。联系人通过日常走访、到单位调研、参加工作例会、电话联系等方式,收集情况,及时反馈,提供服务。如联系武利制糖有限公司的联络组,根据该厂改制后党委班子成员变动较大、党组织日常工作难以开展的实际,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部领导作了汇报,并指导该公司党委配足配强了党委班子成员,使该公司党委的日常工作走上正轨。同时,坚持走出机关,组织该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城乡联谊,三级联创”活动,与联谊镇、村的群众建立结对帮扶对子60多个,并围绕服务群众,全体组工干部纷纷主动把党的政策讲到户,致富信息送到户,具体困难帮到户。至今,共为结对对象和群众解决问题60多个,送去致富信息40多条。获得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进一步增强了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尽“家务”,体现、维护和推动“三个之家”建设
灵山县委组织部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尽好义务,把做好工作作为“三个之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工作来体现、维护和推动“三个之家”建设。如为了做好乡镇换届后从班子中退下来人员的思想工作,灵山县委组织部建立了恳谈制度,派出组织部人员对从班子退下来的人员进行交心谈心,送去问候和关怀,掌握其思想动态。至今,已谈话30多人次,做到退出班子的人员每个必谈,有力地确保了从镇班子退出来的每个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热情不减。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灵山县委组织在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农村经济组织中建立、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途径,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变化。至今已建立了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党支部等行业协会党支部三个,另有四个正在筹建中,创新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为扶助困难党员走上致富道路,经县委同意,通过广泛动员各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月捐资2元以及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捐赠,建立了“农村党员扶持发展基金”。目前,“农村党同扶持发展基金”已全面实施,一部分贫困党员在扶持资金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陆屋镇莲塘村贫困党员刘日秀,想种植莪术却无资金。“农村党员扶持发展基金”根据实际为其发放扶持发展资金2000元,扶助他种植莪术2.3亩,为其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通过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把工作做好,灵山县委组织部真正让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感受到了“三个之家”的温暖。
家风,是一个家庭里长期存在的习气与风尚,它既是长辈们举手投足间的真情流露,也是每一名家庭成员的重要精神印记。我的爷爷今年89岁,平时没什么喜好,却唯独痴迷于象棋。我家的家风,便被爷爷“刻”进了那棋盘的方寸之间。
爷爷的象棋里透着一股对生活的向往。爷爷一年四季都会去村头下棋。五六点钟的清晨,天边还有一轮月色,一大早,爷爷就拎着马扎出了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爷爷边走边哼着歌,一路奔向他最热衷的“战场”。村头的小卖铺是爷爷和棋友们的“根据地”,一群老人围坐在棋盘前,噼里啪啦一顿“交火”。太阳快要落山时,我去喊爷爷回家吃饭。夕阳下,爷爷神采奕奕,目光如炬,完全看不出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爷爷常说,有乐趣的生活才有意义。对爷爷来说,下棋便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爷爷的家风里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那种发自内心的执著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愈发地体会到,无论再忙再累,都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唯有如此,方能时刻对生活饱含热情与期待。
爷爷的象棋里透着一股对输赢的豁达。说到底,人生是一场自我博弈。于逆境中愈挫愈勇,于顺境中戒骄戒躁,这似乎都能在那小小的棋局里寻得见踪迹。下棋,输赢是常有的事。平日里,我经常与爷爷切磋棋艺。于是,爷爷会摆出各种残局让我解,“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大九连环”……明明看似于我有利的局势,总能在不经意间被爷爷翻了盘。见状,我也只能“缴械投降”。可爷爷却说:“下棋,要走一步看十步,就算只剩一兵一卒,也不能轻易弃局投降。”顺境中,稍有疏忽也会满盘皆输;逆境中,迎难而上方能扭转乾坤。输与赢,往往就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爷爷的家风,便是面对挫折时的洒脱和迎难而上,也是面对成功时的谦虚和戒骄戒躁。
爷爷的象棋里透着一股对后辈的疼爱。窗外的夜空飘着雪花,屋内的灶台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爷爷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下棋便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方式。以前,每逢过年回老家,我都会和爷爷下上几盘象棋。向来刻板的爷爷一改往日的严肃,那被岁月布满的皱纹也平添了几丝笑容。还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因输了棋而大哭大闹,耍起赖时,我走两步,爷爷走一步......嬉笑中,我们便把象棋“玩”成了新花样。这两年,因为身体原因,爷爷很少下棋了。上次回去,我偶然间看到了窗台边斜放着的旧棋盘,上面落满了灰尘,似乎还能看到“车、马、炮”在上面叱咤,“兵、象、士”在上面交锋,但更多的,是一幕幕我和爷爷下棋时温馨的画面。爷爷的家风里,更有对后辈浓浓的爱与亲情。
良好的家风,历代相传,它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一份文化的传承。当我们翻开历史文化的史册,从司马光的《训诫示康》一直说到名垂千古的《朱子家训》,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说到被誉为为官之典范的《曾国藩家书》。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打上了深深的家庭文化烙印,一份份的家风、家训、家规也被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所重视,所传承,所发扬。
近期读《傅雷家书》,也许只是一份份家长里短的书信,而饱含的却是一份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是由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也是一本苦心造诣的教育名篇,它也为我们展现了良好家风的养成。
家风家训在一个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抓好家风建设,对孩子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在这本书中有句话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起起伏伏,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会如死水一般。”傅雷也正是用这样鼓励和训诫的话语,提醒着自己的儿子,也提醒着每一个书的读者,努力做一个经得起挫折和磨砺人。尤其是在文中傅雷多次的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例子来教育孩子,这个罗曼罗兰笔下倔强的天才少年,也似乎就这样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吧。
透过一本书,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感动,我想应是那份浓浓的情感吧。就像文中所说的家的意义,远远不会是一所房子所能概括的,它是一份精神,凝聚着每一位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对生活,对家庭那份深深的热爱。它是一种文化,代表了那些悠久的,优良的家风家训的传承。
优良的传统,星火相传,良好的家风是份宝贵的财产,读读《傅雷家书》,感悟良好的家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启迪人生的智慧。转眼间,自己从20xx年年底到xx这个大家庭已有一年半了,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走,从一名新入职的职工转眼成为了老职工,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更多的是“厚德文化家风”的耳目熏陶,在这份宝贵的“家风”影响下,感悟的是“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的高尚情怀。
感谢我的家,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了服务的境界,也让我学会了太多太多。这就是家风,我爱这个家。
20_年以来,余姚市纪委把《准则》规定的“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作为机关党员率先垂范的具体行动,积极开展“立家规、正家风,建设清廉余姚”活动,努力营造全市广大机关党员带头践行好家规,家庭、学校积极倡导培育好家风,全社会共同传承弘扬“德治礼序、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让传统家规照进现实。
家规教育突出干部“少数”关键。将家规教育作为《条例》《准则》的学习计划、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党员组织生活日以及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家与国”、“规矩与纪律”之间有机统一、继承发展的关系。提炼新时期余姚机关党员遵纪守廉“三字经”,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学习借鉴中国传统家规中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思想道德观,切实践行“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行为准则。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寻找优秀家规、祖训、族箴等活动,要求机关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给家庭成员立规矩,鼓励每个机关党员亲自写(立)一个家训,作为理家治家的准则。将家规教育作为加强机关党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身边机关党员干部清廉典型背后的好家规、好家风,深入剖析案件查处中“家族式腐败”、“身边人腐败”的教训,通过正面学习与反面警示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机关党员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
家规传承发挥家庭“主体”作用。牢牢把握“家庭”这一家规传承的主要载体,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学校、家庭中建设“好家风示范点”,在电视台开设“家风”访谈专题,组织开展“家教20招、好家训20例、勤俭节约20例、最感人家庭故事20例”征集活动。设立“余姚好家风”,通过寻找好家训、宣传好家风、展示好家庭,全方位展示本市优秀家风、传统家训和背后的感人故事,截至目前,已经收集了一批余姚当地历史人物、革命先烈以及当代知名人士优秀家规家训3000余条。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家属中开展姚江传统优秀家规家教品鉴活动,通过发放“弘扬家规、拒绝腐败、守住幸福”倡议书、品读优秀家规家训等形式,把廉政提醒式教育覆盖到党员领导干部身边人。深入开展“童蒙养正”廉洁主题教育,先后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了“开学第一课学王阳明家规”、编发“红色四明”“吾心光明”等廉洁主题教材、传统廉洁观教育讲师团进校园、青少年廉洁书画作品创作大赛等,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带动家庭良好家风的培养。
家规弘扬注重市民“多数”普及。开展余姚传统家规家训廉洁元素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以“四先贤”为代表的余姚历史名人优秀家规家训、族规族箴、廉洁故事等,编撰成《姚江优秀传统家训选集》一书,收录《开元王氏族箴》、《四明黄氏族谱》、《泗门谢氏家训》、《姚江诸氏家训》、《临山卫阮氏家训》等43篇优秀家训,近期该书已经公开出版。在相关媒体平台开设“姚江传统家风”专栏,在电子平台上传《王阳明家规家训》、《余姚名人家规家训故事集》等视听资料,向市民推介优秀的传统家风。推进“一馆五基地”建设,“一馆”即在余姚名人馆中增设余姚名人先贤家规家训展厅,重点展示余姚先贤名人的优秀家规家训和相关故事;“五基地”即做好余姚五个市本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工作,融入家规家训的元素,打造廉政文化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民风良好的村、社区,以及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学校、企业和基层站所,作为好家风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进村规、校规、厂规建设。
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给家人一个榜样。
在湖南省永兴县,至今流传着大将黄克诚的家风故事。说黄老奔走革命,40多岁才有了孩子,舐犊情深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对子女要求却十分严格,曾给子女们立过许多家规:“你们要学革命,不要学世故。千万不可不学革命,却把世故学会了。”“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小汽车是国家配给我办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谓家风?《辞海》中解释:“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崇尚操守廉洁之风。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经典语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等等,讲的都是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由此看来,良好的家风,犹如一棵小树成长时所需的空气、土壤、阳光、水分,只有这些具备时,小树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还连着作风,影响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家风不正,就容易滋生腐败。纵观领导干部贪腐的案例,大多数背后都是家风不好,妻子儿女品德不端,有人将会利用家庭的弱点作为攻击的突破口,如向党员干部家人行贿,拽其迈入贪腐之门,走上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一个人把家庭经营好了,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社会才会和谐,天下才会太平。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树立纯洁的党风、政风,才能抒写亲民爱民的奉献篇章。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常修家风之课。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在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家人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经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样。
另一方面要从严治家,在亲情中升华。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对领导干部来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抓好家风,对自己的配偶子女,经常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出现时,要及时制止,给予批评指正,如果家人确实出现了违背党纪国法的情况时,决不包庇袒护,在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带头树立好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亲属树立正确价值观,也才能端正家风,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家风是什么?它是刻在老宅匾额上的“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更应是秉承先辈的德行。它就像一块上好的古董,历经时间的打磨和许多人的呵护。但它有形,家风无形,家风看不见,摸不到,却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是一家和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度下,中国人十分注重家教,大致可总结为“五常八德”。其实,也就是一些教会做人的道理,主要是以“孔子倡导的”仁礼为根基,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农业社会比较重农桑,以“耕读作家”四字作为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耕田可以养家糊口,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至今也可看到许多古宅匾上也有这四字,证明它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信仰。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家庭教育仍然占重要地位,从一些细微之处,便能看出一个家庭拥有怎样的教育方式。有细心网友曾在地铁上看到一幕:一个7岁的小女孩背着书包,把空座位让给母亲坐,母亲坐下来之后,才把孩子的书包拿下来,放在自己腿上。这正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及风尚。这对母女都有着各自的品性,孩子有独立品格,尊重长辈,母亲对孩子在细微处体贴,但不是“保姆式关注”,众多网友评论:这个家庭肯定有一个充满爱、重德育的家风。可见,家庭教育可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风貌,它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古人们也会有一些明智的教育方式,颇具意义,于我们受益匪浅。如写下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的思想家颜推,他谆谆教导子弟既要努力读书当学霸,也要关注农事、商业方面的知识,主张学习不做书呆子,要学习更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有许多古人既教导子女们学习更多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倡导学习礼节。比如在吃饭时,长辈不动筷,晚辈就不能动。吃饭不能剩,不能掉,不能吧唧嘴,不能露齿,不仅如此,对于礼教方面还要更加严格,一些最基本的晚辈向长辈的示出的礼节必须烂熟于心,形成一种习惯,这也体现了一个家庭教育对礼节方面的严格要求,于当代,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教育方式都具有借鉴意义,不仅如此,时常在电影、电视剧也能见到许多新奇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家庭教育方式。当家里的某个子女犯了错,长辈会教他背家训,用家法予以惩戒,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开场时母亲便让儿子跪下背家训,这不过是出自爱子本能,给他一种劝戒,接着,母亲说出了一些打动无数为人父母者的心的话,母亲只希望儿子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享受生活,安静和美的过完一生。这种教育方式与一些家庭截然不同。有此家庭想让孩子遵从他们的一切,按照他们给定的目标去发展。这对孩子们来说,无非是给他们施加更沉重的压力,可能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在一些电影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家风无形,既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它却能影响许多人的一生。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5月24日的《面对面》栏目报道了一条新闻,一个母亲因9岁女儿不愿读书,将其捆绑至床头达130个小时,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终导致孩子惨死。看完报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参加的“家风家教大家谈”座谈会上一个主任的讲话,他讲到,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虽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乱管孩子的人。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二种破坏力是最大的。
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很多是70后、80后的家长,这些家长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长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文化,但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第三种,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对待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成长的非常好。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个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规律的,这样一般会培养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对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对孩子的教育的确很着急,但方式不当或过当,导致许多社会悲剧。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危险的,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家风、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现实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儿女上行下效;父母行为不端,儿女必受其害。家风家教可以说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至今,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风淡化,家教缺位,家规失威,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有的`侵蚀家庭甚至危害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去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播出后,从没离开但已久违的“家风”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其实,许多家风家教的内涵正是我们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遗忘的传统文化,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相吻合,可谓是传统精华,影响深远。抓家风家教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达到教育和谐的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学会正确家教,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这才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现。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家风家教心得体会(精选1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篮球运球说课稿, 五年级班级安全工作计划, 法制建设年工作总结, 2022脱贫攻坚宣传标语, 行政中心工作总结, 集资修路倡议书, 小小建筑师教案, 协警工作总结, 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 营养餐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