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居安思危观后感(热门17篇)

作者:edditor12023-07-27 15:41:20362

本文为大家分享居安思危观后感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篇

全国首部人民防空系列电影科教片《居安思危备战人防》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首映式,解放军总参作战部领导,国家人防办副主任以及国家人防局副局长杨青山、国家广电总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开机仪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深刻调整,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我国安全环境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我们做好军事斗争人防准备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人民防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开展人民防空教育,能大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人民防空教育工作极为重视,人民防空教育目的十分明确,教育的意义十分深远。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常备不懈,有备无患。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是国家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措施之一,也是广大群众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掌握防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人防意识有所淡化。因此,必须以宣传教育为导向,用宣传教育为人防建设开路,切实发挥好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这个窗口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全面的了解人防的各项工作,明白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和权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窗口作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营造出有利于人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人防宣传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变化的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适应时代的变化,应用各种先进的传媒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宣传活动,全面推动和保障人防建设的健康深入发展。《居安思危备战人防》是河南省人防办和河南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的系列电影科教片,采用电影科教片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人防法和人防建设的宣传教育,不仅可以利用音像媒介形象直观的进行趣味性的宣传,而且可以科学严谨的进行人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全国的人防宣传教育领域是一个创新和突破。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2篇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为中国百姓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地提升不断巩固,已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伟大祖国的接班人,面对繁荣的现状,我们不能忽视国家内部存在的矛盾,不能忽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渗,不能忘记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我们要做到“以史为鉴”,深刻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来指导我们正视我国的现状,正视我国存在的矛盾,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存在的危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专题历史片《居安思危》就变得如此及时,如此的重要。 专题历史片《居安思危》从八个方面深刻阐释了苏联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特别是如何走向溃亡的过程,对苏共的垮台与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观看八集专题历史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后,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和人民血脉相连的政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不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特权阶层的出现逐渐拉开了党和人民的距离,政治上的争权夺利,党内高层的严重腐败,渐渐脱离了曾经是其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苏共垮台前夕,已不再代表广大苏联人民,它只代表它自己,只代表仅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党内特权阶层的利益。面对这样一个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人民当然没有理由为了阻止它的消亡而去抗争,这样,人民的冷漠与无动于衷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们应从苏共的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吸取教训,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不渝的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使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力量之源。

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共是一个有着70年执政史和20XX多万党员,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党,正是因此它的灭亡让世界为之震惊。从《居安思危》中我们不难看出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是其灭亡的关键原因之一。

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在他们的带领下苏联的发展之路是那么的坎坷和曲折。他们都是针对计划经济小修小补,都是照搬西方列强的发展之路,盲目的发展重工业,轻视轻工业,致使国力不断消耗,人民生存环境恶化。不能根据国情的变化而转变发展之路,致使他们走向了灭亡。

改革开放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正是这三十年使中国由贫穷走向了富强,又落后走向了中兴之路。事实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阳光大道。历史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之义道路会越走越好。

三、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不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首先,苏共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没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赫鲁晓夫上台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党的理论没有新的发展,理

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也难应对。另一方面,虽然公开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但实际上制定了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实行错误的对外政策,加上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败,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和对党不信任,而这种情绪又总是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了严重后果。

再次,戈尔巴乔夫的修正主义,主张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重申并坚持对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行重大的修正与改革。本质上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的性质,意识形态上主张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政治上要求实行资本主义的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时代在进行所谓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在所谓的揭批大量苏联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历史罪恶,并掀起了整个社会上丑化、诋毁苏共思潮泛起的基础上,把苏共逐渐被当作了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阻碍机制”、产生一切罪恶的源泉来对待,并及时打出和推行”一切权力重归苏维埃“的旗帜和路线,迫使苏共自己交出交出原来执掌和指挥国家正常运转的各种权力,强调并强制推行交由所谓的直接“选举”出来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苏维埃”行使。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3篇

虽然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旧事,苏东剧变仍然是今天的人们会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就像一场无法预知结局的电影,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它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给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原两大阵营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一直试图描述和解释这段历史,但并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不管怎么说,苏东剧变结束了冷战的对立格局,也重写了人类合作与抗衡的永恒主题。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就是一本以社科院为主角,代表了中国主流学术界对苏东剧变看法的书,该书汇聚了大量对苏东剧变史料的研究分析,最终得出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结论。虽然我认为这本书也避免不了中国学术类专著先有结论后作分析论证的套路,但这本书翔实的内容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并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对苏东剧变的研究和写过的一篇文章。重新拿起这篇文章来看,当时的立足点更偏向经济,认为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化推进的太快,当然这是我分析复杂问题的一个角度,而苏东剧变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这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及历史因素。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涉及这么多方面显得面面俱到,也失去了研究价值,一个角度能解释清楚,已经殊为不易,从这点上来看,我对《居安思危》这本书的立意是认可的。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应该更加关注于分析苏东剧变本身,还是要纠结于在各种不同的角度中选取所谓最有价值的角度,即书中所提出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书中把大量篇幅用于证明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苏联的制度有问题,而是由于苏共的领导集团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谈到“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同样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话说到这儿,刚好应证了作者曾经提出的“对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不同解读,本质上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的研究立场”。作为中国主流学术解读的权威性跃然纸上、旗帜鲜明、不容反驳。

但这个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声音一个观点一个角度可以睥睨天下的时代,在这本书之外很多分析讨论苏东剧变的资料中,我找到了东欧经济转型问题专家金雁博士的文章《苏联解体20年祭》,学生时代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看过不少金博士的文章,曾给我很大启发。这篇《苏联解体20年祭》站在一个和《居安思危》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引用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话“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认为苏联体制的垮台有其内在逻辑,并不能归罪于哪个个人。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国家干预无所不及、混同民主与福利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这个体制的崩溃。描述东德情报机关史塔西监视和窃听持不同政见者的电影《窃听风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东国家对国家的公权与个人信息自由之间界线的无视,社会国家化、权力集中化,这一切让半数的苏联人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社会正义的社会中”,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基础。

不管是《居安思危》,还是《苏联解体20年祭》,都提出经济学家一直强调的斯大林模式或僵化的苏联及东欧计划经济模式,并不必然引致整个体系的分崩离析,这当然是合乎情理的判断,但不可忽视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不可避免会带来人们精神生活上更高的需求,以及对个人权利和保障的重视,这一切如果能推动体制向着有利于普罗大众的方向转型,这种经济层面的转型就是可持续的,反之则会因为体制的固化或利益集团的裹挟最终影响到经济转型本身。罗杰斯在他环游世界的游记里提到,苏联用价格管制和出口控制保证了国内的低物价和几乎为零的通货膨胀率,但苏联的物资还是匮乏,体现在生活用品上极为明显,一方面能买到的东西少,另一方面能买到的东西与国际比价格极低,这种封闭的计划经济带来的低效率、官僚主义和腐败最终葬送了不仅仅是苏联人民而且也包括苏共党内,甚至领导集团对体制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的转型显得顺理成章,在苏联却又来得迅雷而不及掩耳。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休克式疗法和渐进式改革的利弊,中国的专家学者诟病萨克斯的休克疗法把俄罗斯带入了一个难以恢复元气的低谷,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却一步步取得巨大成就。从短期经济效果来衡量这种说法也许没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是长痛不如短痛的爆发式解决问题,而中国却把真正的难题推向了以后。陈志武也提出中国渐进式改革难以为续的原因在于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推动改革的动力消失了,中国很有可能会掉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反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体制转变完成之后经济逐渐恢复增长,部分东欧国家甚至步入发达国家队列,市场的基础一旦确立,要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都是不可能的了。

在苏东剧变发生之后,冷战刚刚结束之时,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预言到,最后的历史是自由民主的历史,在自由民主阶段,人类获得了平等的认可,历史也就终结了。但苏东剧变后二十年的今天,历史并没有终结,从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经验来看,从独裁到自由民主的过渡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必然历程。苏联解体之后,许多所谓第三波民主转型的国家都未能如外界所期盼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民主政体,而产生了一种结合了民主原则和威权治理的“混合体制”,有人说这还处在过渡阶段,但这种稳定的状态却往往让我们质疑过渡阶段将持续多久,这也使我们回溯到弗朗西斯.福山的老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构》中所强调的文化传统在文明冲突中所起到的作用,即自由民主的文明在西欧__文化之外地区的适用性问题。

苏东巨变前的二十年,是利比亚的八月革命,卡扎菲夺权上台,而苏东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的威权政府纷纷倒台,卡扎菲不知所终,有人把近期的政权交替称作“阿拉伯的春天”,但看看苏东剧变后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千差万别的政治局面,我们很难判断春天之后是灿烂的盛夏、萧瑟的秋日还是西伯利亚平原的寒冬。世界历史的滚滚巨轮不会为一两场变革而止步,人类文明也不会因为政体的更迭而倒退,我们在这里探讨苏东剧变,一方面是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从更多角度、更广范围得到一些启示,能帮助我们去思考。毕竟,解释历史的价值不在于真正拿历史指导现在,而是为了不忘却,唯有不忘却,才不至于重蹈覆辙。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4篇

“防空”这一词在我的意识中从未接触过,也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因为从小生活在安定的年代里,没有战乱,不曾艰苦,所以不能体会防空的重要性。可当我读完《人民防空》这本书后,才感悟到:哦!原来防空是那么重要,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强盛,捍卫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顾名思义,人命防空是指让人民群众一起防备敌人空袭和消除空袭的行动,被简称为人防。而民防就是把民众参与实施的战时防空与平时救灾结合,成为民防。人防和民防都是我国国防的核心部分,是促进现代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让全民一起来参与的重要事业。因为防空是一项需要时刻准备的任务,所以“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是人民防空的三点工程。

在我国《人民防空条例》中规定,人民防空的任务是:根据现代战争特点,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与敌人的空中袭击作斗争,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人民防空是必须贯彻执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可见,人民防空是被我国极度重视的一项实施方案,人民防空能为我国人民带来安宁与和平。

人民防空是一项长期的战备任务,因为只要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仍在,战危就一直不会散去。所以我们不能让现在的片刻安宁麻痹了我们的思维,人民备战也就不能停止。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大,在未来的战争中对居民造成的伤害也必然越来越大。因此,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加强人民防空的建设是当今核时代的需要,它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现在,我相信,只要配合国家人民防空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一定是最强大的。我们不能忘记抗日战争时的耻辱玉血泪,那是我们血的代价,是我们用血肉之躯重塑新中国时的艰难与险阻。现在,我们应居安思危,好好的为国家的将来做好一切准备,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合上书本,“人民防空”这四个大字早已深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挥去。为了祖国的将来,为了走向世界的顶端,我们应该认真的读书,好好的做一名国家未来的小主人,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不断强健体魄,让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顶端。我坚信,人民防空将会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重视,祖国也会日益兴旺、发达。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5篇

苏联共产党灭亡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党内和党外因素,国际和国内因素,政治和经济因素,思想和文化因素,但归根结底是苏共党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原则。

二十一世纪初,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从理论变为了实践。列宁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大多人的统治,提出并实行了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列宁是带头执行和遵守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但是到了斯大林时期,特别是他的晚期,苏共领导人背离了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原则。斯大林从高度集权发展到个人专断,破坏法制,对党内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大规模的清洗,严重虚弱了苏共党的领导权威。造成执政能力衰退,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是朝气蓬勃的苏共党走向了衰落的道路。道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加严重,完全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削弱了苏联共党的领导,导致苏共党垮台,苏联解体。

苏共党内民主的破坏导致苏联解体,说明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想领导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必须从苏联亡党中吸取教训,高度重视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及加强自身的民主建设。

一、加强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党的十五大特别强调,在党内“要进一步发扬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发挥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加强党内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民主的实现。

(一)从党自身来说,加强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进步性重要保证。一方面,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能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从而促进党的进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保持党内民主,广大党员之间才会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才不会出现党员干部成为家长式人物,才不会出现斯大林式的个人专断,才不会出现党内的小团体主义,只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员才能更好的参与党内事务,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也有这样才能加强党内的团结,从而促进党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党内民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而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党进步的重要表现。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本质,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不变,离不开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的程度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和进度,只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才会更好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样,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党自身的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党的执政能力要通过党的执政方式体现出来。如果党自身不民主就不可真正实行我国的执政方式,就会出现党内干部的专权和独裁,违背党的宪章,这样党内会出抱怨,不利于党的团结,同样不会使党进步,只能削弱党的领导,加速党的退步,甚至重蹈苏共党的辙,一步步走向灭亡。

(二)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不仅关系党自身的进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民主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社会民主就是人民民主。要实现人民民主,必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在各方面都起到领导和带头作用,同样,党对社会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领导力。党内民主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民主建设,正如上面提到的一样,党内民主是党健康发展的保证,直接决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只有党内民主了,党才能真正执行民主执政的方式,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避免无政府状态。若果党内不民主,广大党员都无法行使民主权利,更何况人民群众。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能有效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我们的社会才算是一真正的民主社会。因此,可以说党的民主建设是人民民主建设的核心,是人民民主的关键,只有党内民主建设好了,才能建设好人民民主。

总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党的民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完善党内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措施

(一)增强党员民主意识

党员的民主意识是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观因素。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本身的民主意识直接影响其在党内民主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并最终影响党内民主的水平和质量。在现实的党内民主政治生活中,一些党员民主意识单薄已经制约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因此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首先,必须加强党员的平等意识和民主责任意识。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都是一种平的关系,没有谁高人一等,党员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党内事务,为党内事务建言献策。再则,党员要树立强烈的民主权利意识,要求平等的实行民主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及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权。其次党员干部自身要比党员具有更强的民主意识,党员干部要做好带头作用,自觉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的权威,不滥用权力,杜绝官本位思想。树立平等意识,保持和每个党员的平等地位,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党员,积极接受每一位党员的监督。

(二)完善的民主集中制及集体领导制

民主集中制就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执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是坚持集体领导,这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精髓。江泽民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方针。其中,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就是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部署,重要干部的任务,调动和处理,有关群众利益方面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杜绝个人专断。只有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及集体领导制才能跟好地促进党内民主建设。

(三)坚强党自身的监督。

民主本身就是最好的监督,是最好的事前监督和过程监督。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来保障民主、完善监督。一是建立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进一步完善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完善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度,使其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并纠正党内出现的错误。二是建立和完善定期督查制度,对下一级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依法行政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情况、廉政勤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把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6篇

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似乎令人难以理解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着70年执政史和20XX多万党员,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党。然而,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特权阶层的出现逐渐拉开了党和人民的距离;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政治上实行个人专权、破坏党内和党外民主,渐渐脱离了曾经是其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苏共垮台前夕,当时的苏共领导人不仅在思想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在在党内监督机制上否定民主集中制,推行绝对民主化。

此时的苏共已不再代表广大苏联人民,它只代表它自己,只代表仅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党内特权阶层的利益。面对这样一个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人民当然没有理由为了阻止它的消亡而去抗争,这样,人民的冷漠与无动于衷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应从苏共的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再次重演。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其成功的方面,还是在错误、失败的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党我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辉煌的经济奇迹,成就固然欣喜,但我们也不能头脑发热,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居安思危,认清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国之间仍存在差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我党对于现在国际形势清楚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的严格要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教训,是规律。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着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兴衰、国家强弱和人民的福祸。

面对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苏共垮台、苏联崩溃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失灵。尽管苏联的悲剧已成事实,但中国等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尽管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实施了各种拯救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没有改变。因此,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就依然有效。只要人类历史的演进没有终止,无论人类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本身具有科学的、理性的力量,它靠的是以理服人,只有在讲科学道理的基础上,只有让人民感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制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才能有效地让人民相信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二、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苏共的垮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搞起了特权化。中国共产党应吸取这一经验教训,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三、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建设。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保证国家的安全稳定,才能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提高,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肩负着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更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应该做到:一、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判断国际动向,将祖国的命运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为党和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三、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四、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着眼于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推陈出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才能永葆青春。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7篇

10月15日,松江东方有线公司第一党支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认真观看了《居安思危》教育参考片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记录了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对那场巨变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苏共在执政74年后就迅速垮台,苏联解体,世界政治地图上一大片红色区域消失。

时隔20余年,再回看苏联的荣辱兴衰,让我们在感受到惋惜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深刻的教训。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党内腐败严重,莫斯科的特供商店达100多处,在这里各种进口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供高级干部享用,党的高层背离组织,丢弃信仰,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严重地脱离了群众,逐渐将一个伟大的政党推向灭亡。以史为鉴,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等各方面,它提醒着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学习,严格自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8篇

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尽管世界上仍有各种纷争和局部战争出现。中国,作为一个在和平年代逐渐崛起的国家,始终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用心发展经济,与周边以及世界各个国家持续友好关联。相对于中国的崛起,由于经济危机余威的影响下,欧美等许多大国仍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在这种明显的比较之下,中国边界问题开始凸显。近期,中菲黄岩岛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都是对中国公然的挑衅。企图以发动战争牵制经济的发展手段是行不通的。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人民更就应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坚决维护国家的领土,国家的尊严。这对于党员更是不可推卸的职责!

《居安思危》是对广大党员以及一心想入党的用心份子们的一个警醒。一个政党被打败往往不是正因外部的攻击和反抗,而是正因内部的矛盾和背叛。当初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发展良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而共产党的发展也很迅速,在最盛时期,党员人数甚至到达20XX万。然而,它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这是正因党员不信党,党的内部出现了争议、分裂,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党的发展偏离了预定的轨道。一个代表人民的政党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最初的目的,不再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只代表党内极少数特权阶层的利益,最后只能以倒台终结。

历史已经是过去式,需要我们深思吸取教训。但是,此刻有很多人并不是像当初的革命先人那样,为着自己的理想,为着人民的幸福,为着国家的强大而争相入党的,而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党员的名称。这样的人是不可取的。他们这天能够为了利益入党,明天也能够为了利益背叛组织。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因利益而不断的摇摆,终将成为害群之马。

时刻提防外国对中国的不轨之心;期望党能任人慎重,持续党的高度的纯洁性。况且,中国周边环境并没有那么的太平,很多国家都像豺狼一样紧紧盯着中国的国土,总是妄想能抢占中国的资源。

在这个以和平为主旋律的时代里,对于党,务必完善党的建设,坚持党的路线;对于一个党员,务必以身作则,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对于一个中国人,有职责监督党,务必坚信党的先进性,跟着党组织走。只有三者结合,中国才能真正的发展强大起来。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9篇

自4月9日前后开始,贵州省气象局举行系列专题讲座,邀请省内有关专家、教授就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广大干部职工再次进行解读,其中省委党校副校长汪建初先生在其以《中国梦》为题的讲座上谈到的“危机意识”问题时,其声情并茂的讲述可谓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并感概万千。

危机意识亦即忧患意识,是在社会发展转折或关键时期一种清醒的防范和预见意识,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精神动力,表现为坚强的意志和奋发的精神,源于人类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忧患意识是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主张,从安身立命的高度重视忧患意识,并将其当作做人和为官的准则;著名儒家典籍《孟子》散文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忧患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精辟的论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则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法来警醒世人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正是上述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孕育和鼓舞着自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有的甚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壮歌!

在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受迫害并放逐江南后又遇国破家亡,其政治理想彻底破灭,挥洒血泪写下了反映他饱含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的千古绝唱——《离骚》,并怀恨投江以死明志以警世人;唐朝政治家魏征冒着犯上和被杀头的危险,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一针见血地劝谏唐太宗要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北宋文学大家范仲淹在遭贬出京之后创作《岳阳楼记》时仍未忘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倡导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忧国忧民;爱国词人陆游身患重病还在吟哦“位卑未敢忘忧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次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更是不胜枚举!他们无一不是胸怀祖国兴衰和民族存亡、大众疾苦,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努力去抗争、去战斗,有的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直至换来一个令西方列强震惊的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欧阳修在他的《伶官传序》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晋王去世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嘱咐庄宗不要忘记消灭背叛他的三个仇家的心愿。庄宗将箭供奉在宗庙里,每次出兵作战时均祭祀祷告并抽出一只放入锦囊,命人背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以鼓士气,凯旋之后则又隆重地将箭放回。可是等到仇敌消灭、天下平定,谁料却出现一军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逃、军队离散等的衰败场面。因此,作者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样饱含忧患意识的宝贵经验教训。

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如此,一个家庭、单位或企业、行业乃至一项事业也莫不如是。

“气象事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事业”,贵州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广忠先生日前在与该局广大干部职工集体谈心时,除了主张“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义地交往、有滋有味地生活”、“好日子,好好过”之外,同时还呼吁大家热爱我们的“朝阳事业”,悉心去呵护和努力为之付出,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牵挂事业兴衰的忧患意识!

俗语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其实,要将所守之业发扬光大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只有时时警醒自己,从自己做起,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才能齐心合力共同将我们伟大的“朝阳事业”推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0篇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苏共在执政74年后就迅速垮台,苏联解体,世界政治地图上一大片红色区域消失。

时隔20余年,再回看苏联的荣辱兴衰,让我们在感受到惋惜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深刻的教训。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党内腐败严重,莫斯科的特供商店达100多处,在这里各种进口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供高级干部享用,党的高层背离组织,丢弃信仰,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严重地脱离了群众,逐渐将一个伟大的政党推向灭亡。以史为鉴,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等各方面,它提醒着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学习,严格自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个曾经和人民血脉相连的政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不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特权阶层的出现逐渐拉开了党和人民的距离;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思想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党内监督机制上否定民主集中制,推行绝对民主化。党内高层的严重腐败,渐渐脱离了曾经是其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我们应从苏共的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其成功、错误、还是失败的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党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辉煌的经济奇迹,就是坚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不渝的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使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力量之源。

成就固然令人欣慰但我们也不能不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认清中国依然是发展中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国之间仍存在着差距。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1篇

虽然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旧事,苏东剧变仍然是这天的人们会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就像一场无法预知结局的电影,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它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给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原两大阵营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一向试图描述和解释这段历史,但并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不管怎样说,苏东剧变结束了冷战的对立格局,也重写了人类合作与抗衡的永恒主题。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就是一本以社科院为主角,代表了中国主流学术界对苏东剧变看法的书,该书汇聚了超多对苏东剧变史料的研究分析,最终得出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结论。虽然我认为这本书也避免不了中国学术类专著先有结论后作分析论证的套路,但这本书翔实的资料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并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对苏东剧变的研究和写过的一篇文章。重新拿起这篇文章来看,当时的立足点更偏向经济,认为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化推进的太快,当然这是我分析复杂问题的一个角度,而苏东剧变的原因显然不仅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这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及历史因素。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涉及这么多方面显得面面俱到,也失去了研究价值,一个角度能解释清楚,已经殊为不易,从这点上来看,我对《居安思危》这本书的立意是认可的。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就应更加关注于分析苏东剧变本身,还是要纠结于在各种不一样的角度中选取所谓最有价值的角度,即书中所提出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书中把超多篇幅用于证明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苏联的制度有问题,而是由于苏共的领导集团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谈到“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同样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话说到这儿,刚好应证了作者以前提出的“对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不一样解读,本质上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不一样研究者的不一样的研究立场”。作为中国主流学术解读的权威性跃然纸上、旗帜鲜明、不容反驳。

但这个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声音一个观点一个角度能够睥睨天下的时代,在这本书之外很多分析讨论苏东剧变的资料中,我找到了东欧经济转型问题专家金雁博士的文章《苏联解体20年祭》,学生时代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看过不少金博士的文章,曾给我很大启发。这篇《苏联解体20年祭》站在一个和《居安思危》完全不一样的角度,他引用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话“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认为苏联体制的垮台有其内在逻辑,并不能归罪于哪个个人。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国家干预无所不及、混同民主与福利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这个体制的崩溃。描述东德情报机关史塔西监视和窃听持不一样政见者的电影《窃听风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东国家对国家的公权与个人信息自由之间界线的无视,社会国家化、权力集中化,这一切让半数的苏联人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社会正义的社会中”,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基础。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2篇

怀揣虔诚的心参与观影《居安思危》,心绪在震撼中跌宕起伏,最后带着痛惜和反思离开。这是我的真实的感受。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那场巨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及普通民众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历史教训。观看完此片,观众久久沉浸在震惊和痛惜中,带着感伤和反思离开。一个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军事上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超级大国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一个拥有近20XX万名的世界第一大党,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永远值得全世界共产党人深刻反思。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这些不同的说法试图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解读苏联灭亡的真实内幕。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提笔想从腐败这个角度去粗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苏共执政后期的苏联,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充斥腐败,社会风气急转直下,道德败坏,整个社会暗流涌动。通过垄断政权而产生的占人口极少数的特权阶层却垄断着整个苏联的财富和权力,造成了整个社会财富向特权阶层集中,社会逐渐分化,而普通百姓的生活日渐贫困或者没有改善,加剧了对享有特权的苏共和官员极度仇恨。腐败现象腐蚀党的肌体,切割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最终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亡党亡国。查看当时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到表面上的苏共腐败就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前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在得势的几十年间,纷纷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成为贪婪的掠夺者和腐化的寄生虫。据1962年5月19日的苏联《红星报》报道,列宁格勒一个军用工厂的领导人,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工厂所有关键性职位上,把国营企业变成了‚私人企业?。3年内,仅出售自来水笔一项就贪污了120万卢布。另据1962年5月18日的《乌克兰真理报》报道,哈尔科夫的一个家具厂的厂长,在工厂中附设了一个地下针织车间,进行投机生产。这个厂长有几个老婆,几辆汽车,几所房子,并且是赛马场上的大赌棍。这些企业负责人总是同国家的物资供应部门、商业系统和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勾结在一起,在警察和司法机关中也有他们的保护和代理人,甚至还得到了国家机关中高级干部的支持和庇护。据1963年10月20日苏联《消息报》和1964年第12期的《消息报星期副刊》报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的一个附属工厂的厂长及其一伙,通过贿赂,获得了58部针织机和大量原料,同52个工厂、手工业合作社和集体农庄搭上关系,几年中赚了300万卢布。他们收买了社会保安机关工作人员、监察员、稽查员、巡视员等。仅丘尔巴诺夫就收受贿赂654200卢布,约合105万美元。1983年10月31日,乌兹别克共产党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夏拉拉希多夫因侵吞数十亿国家资金的乌兹别克棉花案件而自杀。

苏共特权阶层的形成(特权阶层大概4万人左右,算上其家属大概300万人左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被解散埋下了‚地雷?,也造成了整个社会民众最终抛弃苏共,投向叶利钦的怀抱。官僚特权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五个方面:1、特殊工资。即除正式工资之外还同工资一起发给另外一个所谓的‚钱袋?,其数额不等,使权贵们的收入高达社会平均水平的四倍。2、特殊供给。各级党政机关均设有内部供销点,政府根据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发给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持有者能够买到稀缺商品。3、特殊住房。许多风景名胜避暑胜地,都有大小官员的别墅。4、特殊服务。享有特殊的医疗服务,病房护理周全,伙食好,医疗水平高。配备有小汽车等良好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批的服务人员和警卫人员。政府还提供大量的补贴,免费到疗养胜地度假、出国旅游等。5、特殊教育。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保送进入最好的学校享受优秀教育的制度。这些党政要员,不仅是国家资源的分配者,还成为国家资源的占有者、所有者。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官员享受这种特殊权利极为不满。党内官僚特权阶层的存在和腐败之风的蔓延,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阿尔巴托夫说,腐败在苏联不仅造成了国家物质上的损失,道德上的损失就更为惨重,社会分化加剧;经常遇到磨难的大多数对那些不仅享受福利照顾而且享有种.种特权、任意攫取不义之财而又逍遥法外的“上流人物”的憎恨之情与日俱增,埋下了社会冲突的地雷。

整个社会的普遍腐败和过着像沙皇一样生活的特权阶层,政府高官的轿车一路绿灯,从来不知道还有塞车这回事,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中国记者亲历苏联解体时发现民众若无其事,街上到处都是在庆祝的民众。1991年8月解散苏共,因苏共名誉扫地,人民没有起来保卫苏共,各级党组织没抵制,军队也分裂和倒戈。人民群众不是隔岸观火,就是幸灾乐祸,甚至直接加入掘墓人行列。心中没有人民,忽视群众利益,加上全面的腐败和特权制度,所以苏共被人民抛弃了。腐败是造成苏联政息党亡的重要原因。我们要从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中吸取教训。

一、坚持党要管党。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队伍庞大,人员参差不齐,各种机会主义者可能隐身于党的队伍中,一旦出现危机,这种人会最先跳出来背叛党。革命时期敌人的刺刀清纯了我们的队伍,和平时期,特别是党作为执政党长期执政,各种机会主义者就会混入我们的队伍。要把好队伍入口关,做好党员的考察,发现动摇分子应该及时清理出队伍,反之,就要大胆提拔在危机灾难面前经受得住考验的党员干部。党要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管理党,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苏共灭亡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一个专门管理党员的机构,甚至还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腐败现象存在,放任党员腐化堕落,逐渐脱离群众,有的甚至成了人民群众的公敌。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累,不为色所诱,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重点加强党员干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使政府机关臵身于广泛有效的监督之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管的权力最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在对党员的监管中,重点要放在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上。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是政府形象的具体代言人,干部出现腐败,影响就会很恶劣,容易败坏党群干群关系,导致人民群众离心离德。

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惩防并举,重在预防。加强制度建设,消除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步铲除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形成完善的干部选拔机制,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暗箱操作,从机制上减少和遏制权力寻租。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之所以能够产生和长期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权力的垄断,尤其是对干部分配、任命权力的垄断。继续完善和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依法依纪、绝不姑息、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3篇

在总公司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物业分公司组织观看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这部纪录片。受了一次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敲响了一次警钟。

该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倾听并记录了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全影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以各自的经历讲述那场“世纪大悲剧”的前因后果、台前和幕后,并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提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历史教训。这部纪录片使我们感动深深震撼,让我们对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内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苏联共产党,这个曾经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如今己走进历史20多年了。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苏共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注重将群众路线作为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工作方针。然而,随着苏共执政的长期化与执政地位的稳固,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受主义和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在苏共执政后期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在党风建设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十分尖锐。回顾苏共“20万人时建国、200万人时卫国、20XX万人时却亡国”的历程可以看出,苏共执政后期党风的持续败坏与民心的不断丧失,无疑是导致苏共最终走向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共和苏联的兴亡,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马列主义信仰,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理解。要进一步提高对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苏共的兴亡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对人民负责,人民就必然给党最坚强的支持,政权就会巩固;什么时候党放弃对人民负责,人民就会抛弃党,最终亡党亡国。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93年来,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我们党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我们党的每一个干部都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地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致力于抓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只有实现共产党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承诺,才能真正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的拥护和支持。只有着力构建公平正义、首先规范、社会稳定、充满创造和活力、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自觉珍惜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从而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党领导的各项事业中来。

结合这部纪录片,物业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都一一发表了各自的心得,结合自身实际,寻找“四风”问题出现的根源以及带来的危害。观影活动让我们普通干部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教育意义,也让我们普通干部摈弃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领导的事这种思想,更自觉地把自身融入到了群教活动中去。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4篇

前两天观看《居安思危》这部影片前三集,在近二个小时放映过程中,情节扣人心弦。剧中以列宁建立政权到最后的剧变、解体,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的感想如下: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思想政治修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觉悟,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争做一名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能过硬的职工。

二、廉洁奉公,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要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想着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事关党员形象,时刻约束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更加认真负责,牢牢记住入党誓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格地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向优秀的党员同志看齐,为实现长沙水文的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5篇

《居安思危 备战人防》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总监制,河南省人防办与河南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的系列电影科教片。该系列电影科教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为依据,涵盖现代空袭的特点、人民防空的任务、防空建设的标准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对人防知识、人防技能、“三防”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国家人防办十分重视这部系列科教影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专门组织高水平的专家组对该系列科教片进行审读、审看,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历时近两年,经过12次的稿件修改,5次影片修改,最终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审核通过。这部系列科教影片在拍摄手法上,采用叙事化讲述与科学知识阐释有机结合的模式,主题明确,构思巧妙,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一些战争实例的引用,使观众增强真实感和危机感,体验掌握人防知识、人防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居安思危、备战人防的人防以及国防理念。

大型系列科教影片《居安思危 备战人防》共分八部,每部约20分钟,分别是《人防—坚强的盾牌》、《探寻地下长城—人防工程》、《应对空袭的警报、掩蔽、疏散》、《核与辐射的危害》、《阻击生化危机》、《为了生存—危急时刻的自救互救》、《构筑信息安全防线》、《保卫重要经济目标》。每个科教片既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系统的观看学习,既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普及人防知识,提高战争意识,传播爱国主义理念,内容翔实而有趣的一部教材。

河南影视集团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电影生产宣传单位,多年来拍摄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尤其在科教影片方面,集团有着丰富的拍摄制作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近年来,河南影视集团与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消防局等部委联合摄制了《煤矿安全教育》系列、《全民消防生命至上》消防系列等50多部电影科教片,这些系列电影科教片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而且多部电影科教片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批国家级大奖。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人防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对于增强群众的防空防灾技能,提高人们参与人防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优化人防建设环境,推动人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型系列科教影片《居安思危备战人防》为全民参与人防建设提供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从而达到引导大众关注人防工作、学习人防知识、参与人防建设的传播效果。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6篇

看了8集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使我深深地受到教育和震撼。该片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每个方面都有我们应该认真汲取的教训。这部纪录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教育的好教材,组织引导乡镇干部观看和讨论,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统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14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并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为什么在执政的74年之后竟丧失了执政地位?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在拥有35万多名万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为结束二次世界大战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在拥有近20XX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

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似乎令人难以理解,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着70年执政史和20XX多万党员,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党。然而,从《居安思危》对苏共的垮台与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曾经生气勃勃、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体制改革迟缓、脱离群众、腐败变质、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历史,尤其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等等。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和党的形象的毁损,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灾难性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联想我们,“”以后一度也出现过思想混乱,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地评价党的历史和毛泽东同志,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二大以后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党和国家引向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道。当前,在思想文化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泛起,以“否定革命、告别崇高、消解意义、颠覆经典”为时髦,不惜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人物,动摇人们的理想和信念,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苏共的历史悲剧昭告人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失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戈尔巴乔夫修改宪法第六条,不再确认共产党是苏联的领导核心,成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法理性原因。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更加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要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也就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思想保证。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在政治上做到清醒和坚定。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赫鲁晓夫搞全民党降低了党员标准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由于盲目地乱搞多党制多元化等,当时苏共党内党外信仰缺失,社会弥漫着过激的和茫然的情绪,党员群众对中央、社会成员对苏共不再信任,以至于天下大乱,苏共消亡,联邦解体。尽管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对外开放后西方思潮的进入、在改革进程中部分社会成员的地位和家庭财产比其他社会成员相对下降、国际共运处于低潮、过去党的领导人也曾经犯过错误等等因素的影响,党内党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想信仰危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高举旗帜,用科学的信仰、理论、目标来统一全党思想,引导全社会的认识。

不论是党内人士还是无党派人士,都必须清楚的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谨记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

居安思危观后感 第17篇

为切实搞好人民防空科学知识普及,20XX年9月18日下午,根据区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我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在财富中心影城集中观看了人防教育电影科教片《居安思危 备战人防》,影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画面,介绍了现代人民防空特点、人防工程重要性、核化生武器防护、紧急救护等知识,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是增强国防观念、普及人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科普教材。

该系列电影科教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为依据,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由国家人防办总监制的我国首部人民防空系列电影科教片,共分八部,分别是《人民防空坚强的盾牌》、《探寻地下长城人防工程》、《应对空袭的警报、掩蔽、疏散》、《核与辐射的危害》、《阻击生化危机》、《为了生存危机时刻的自救与互救》、《构筑信息安全防线》、《保卫重要经济目标》,每个部分20分钟。涵盖现代空袭的特点、人民防空的任务、防空建设的标准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对人防知识、人防技能、“三防”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人民防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开展人民防空教育,能大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居安思危观后感(热门1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