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四边形说课稿(汇编13篇)

作者:edditor12023-07-06 20:00:13162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要准备课堂讲稿,通过讲稿,我们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四边形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四边形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四边形说课稿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四)应用

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4、做书上82页2题。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六、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S=ah或S=ah

课后反思:

四边形说课稿 第3篇

一、说教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计算公式。

四、说设计理念

针对以上的教材说明以及《课标》中指出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要充分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训练的时间与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洋思”教学方法,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先进行自学,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归纳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五、说教学环节:

根据上面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的六个环节:

(1)直接导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交流反馈。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当堂训练。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设计了闯关游戏,从易到难,从基础知识到拓展训练,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6)全课小结。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六、说学法: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自去经历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并且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七、说教法: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拼,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主要采用洋思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快乐地解决问题。

八、教具学具准备:小剪刀、平行四边形的卡纸、题卡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在平面图形中还有好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导课,简单明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德育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重点词语用彩色字体出示,加深学生对目标的认识。这样以来,学生就知道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什么,对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79-81页)

1、观察79页的主题图,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其中哪些图形的面积?

2、观察80页上面的两个花坛,你会用前面我们学过的哪种方法来求出它们的面积?

3、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完成80页下面的表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自学81页,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前面学过的哪种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么来表示?

四边形说课稿 第4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平面图形都是平面直线图形,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重点在于对比构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难点在于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毛老师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起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无论是课伊始安排学生的猜图形游戏,还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时的大胆猜想、进行验证、到最后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毛老师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起点,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索活动,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实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始终把学生当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猜测”到“探讨验证”,再到后面的“拓展延伸”,整个过程是让学生在“做数学”,而不是“看数学”、“听数学”。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2、重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在教学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给四边形分类,再说出为什么这样?并展示分的结果,汇报分类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不仅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便于理解知识间的关系。在讲解关系时,把四边形比做大家族,其他则是小家庭或家庭成员,并用韦恩图表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突出了知识的整体性。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结论和数学能力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远比让学生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更有意义。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毛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对比认识的方法,分3个环节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归纳概念:第一,观察两组图形的有什么区别;第二,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第三.让学生动手验证——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毛老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验证、归纳自主建构概念。帮助学生抓住图形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感悟、理解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毛老师都是先让学生猜猜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再动手操作量一量、折一折来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和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和是180度。通过有效地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

不足之处:

1、课的环节可以作适当调整,把四边形的分类提前。在学生猜测图形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利用刚学的平行知识,找四边形有没有平行这个特征,把四边形分为三类:有两组平行的一类,有一组平行的一类,没有平行的一类。或分成两类有平行的一类,没有平行的一类。这样从众多的图形中剥离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然后在对比中构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探究他们的特点。

2、对学生猜想的验证不能以一当十,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原则。

四边形说课稿 第5篇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手指课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任务。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探索它的面积公式的方法又是探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可见本节课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必备知识。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不但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主要体现在(点击课件显示教材内容)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讨论交流,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课程标准这样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基于对学生的研究和已有知识的分析,我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发现、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经历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及培养空间观念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

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以上目标的制定有层次、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重点: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有的学生已

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将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以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如果有最好能展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了3个平行四边形,一把直尺、面积格、三角板和剪刀。(应出现在课件上)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为了能更好地凸显主动建构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设计如下四个环节。(点击课件出现四个环节)

(点击课件)环节一:激趣引入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我结合学生喜爱的动画慢羊羊、喜羊羊和、懒羊羊分地的情景导入:村长慢羊羊给喜羊羊和懒羊羊各分了一块土地让它们种菜吃,(点击课件出现P80页的两块地,并出现问题:这两块地的面积哪一个大呢?)可它们都认为慢羊羊分的不公平,这可把慢羊羊气急坏了,它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想找同学们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引入,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浓厚的引入氛围中,就为学生的参与加大了马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

点击课件)环节二: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步六完成:

第一步:回忆旧知,引出课题(点击课件)

依据学生对上述故事感兴趣这一可贵资源,我将以故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帮助慢羊羊想办法。

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两块地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喜羊羊分的地是长方形,以前我们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在最初的时候人们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个个面积单位去密铺,最后数一数用了几个面积单位,这种方法比较麻烦,经过大量的实践,人们找到了求面积的另一种方法:公式计算法,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公式,要想知道喜羊羊分得面积是多少,必须知道长方形的什么?经过测量长方形的长是6m,宽是4m,能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吗?有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成果人们也会探究推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如懒羊羊的土地,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能求出这块土地的面积,也就能帮慢羊羊村长解决问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所走过的路,指出探究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后迅速提出本节的研究任务,简洁明快,重点突出。

第二步:大胆猜想,调动思维(点击课件)

假设大家手中的1号卡片就是懒羊羊的土地,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猜想:(1)长×宽,通过让学生指确认也就是邻边相乘。(2)底×高,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这两种猜想量出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有关数据,分别求出它的面积。经过学生测量计算出现两种结果,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引领学生回到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来检验,用面积格测量。通过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想,调动学生的思维,两种猜想思路,两种猜想结果,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

第三步:不同数法,渗透转化(点击课件)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1号卡片上铺上面积格,请你数一数它占了多少小格?经过学生尝试发现学生会有不同的数格方法,有先数整格的,然后把不满一格的拼成一个整格,还有把三角形部分整块平移动变成长方形的,我及时抓住后一种方法,让学生到展台上演示,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时提出问题:这位同学是把什么图形转化为了什么图形?转化前后面积变不变?为什么?怎样才能确保转化为长方形呢?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清晰,道理会更加明白。

第四步:动手操作,利用转化(点击课件)

在学生明白了这种方法后,请同学们利用上面一剪一拼的方法,动手操作,利用面积格把手中的2号平行四边形求出来。经过这一操作学生掌握了转化方法,但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还需梳理,这时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第五步:思维飞跃,抽象公式(点击课件)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转化前后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有了前面充分的直观操作,足以让学生寻求计算方法了,至此我提出了新的任务,以促使方法上的飞跃。

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的,能不能不剪拼直接求出3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利用直接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相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我肯定同学们的发现,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我会再提出问题:谁能讲清楚,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测量、计算、思考,从思维上实现了从感性到抽象的飞跃,悟出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的探究的结果。老师的适时点拨和问题质疑起到了虎龙点睛,把思维引向深刻的效果。

第六步:前呼后应,解决问题(点击课件)

至此公式的顺利推导,字母公式的简洁表示都已经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使环节更加完整,我让同学们利用推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公式,给出图形的数据计算赖羊羊土地的面积,并与长方形喜羊羊的土地面积比较,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慢羊羊彻底解决问题,慢羊羊开心的笑了,同学们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点击课件)环节三:指导看书。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找出计算公式并填写完整,并让学生读一读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点击课件)环节四:巩固运用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要求,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每节课的基础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2)变式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出底或高的长度,算出它的高或低。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逆向运用的练习题,体现了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3)综合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深化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4)拓展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思考问题创设一个更大的空间。我……………………………………………………(说清楚拓展到什么程度,怎么拓展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回味无穷。

以上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理念。

(点击课件)环节五: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探究方法的回忆,更有数学思想的渗透。这样做既有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渗透。

五、说板书设计

(手指板书)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把数学思想方法孕含其中。从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板书设计:

四边形说课稿 第6篇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掌握公式。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我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推导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剪刀。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了“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面积转化。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感知了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质疑自探数学课堂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情境,校门口的`三位同学想要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学生想到了比面积,长方形面积是学生学过的,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还不会,这时就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这一环节我分四步份完成,它们分别是:

1、质疑自探首先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可能有用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相乘,也有可能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老师提出,猜测并不代表结论。这个时候老师提示:三年级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从而引出数方格的方法。课件出示方格图并说明要求,学生独立数方格填空。这样设计,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图形转换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在这一环节,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小组合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全过程,为下一个环节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3、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a.你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b.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c.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到台前合作投影展示剪、移、拼的过程并叙述出自己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开来,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然后,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显示平移的过程。

4、推导公式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最后,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了新知。

七、说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四边形说课稿 第7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起点,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学生只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还只能在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经过初步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重难点是: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我是这样设想的: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所以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情景教学法为主。

(二)说学法

托夫勒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的方法。如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剪一剪四边形。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如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他们的异同点。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这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盒一套。

一切好课行如流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重在激趣;主动探索,研究问题力求自主创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意在启智培能。为此,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我做如下设计:

六、说教学程序: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学具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四边形说课稿 第8篇

一、内容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从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起逐步安排学生能够接受的几何初步知识,其中第六册教材中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八册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第九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外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学习得如何,直接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学具:

1.用Flash对照教材上的插图制成复合课件为教师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环节: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妥善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复习迁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长方形教具:一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3.比较黑板上长方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

在这里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仅靠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科学地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才能正确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 引导发现

在这里,我化抽象为具体,将书中的插图整合到一起制成课件,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首先通过数方格引导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

1、出示复合Flash课件,从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让学生观察图中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长、宽及面积各是多少?

3、在图中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它的底、高及面积各是多少?(出现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4、观察数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不方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做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线用剪刀剪开,将剪开后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3、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加强学生印象,辅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把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提问:①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

5、公式用字母表示。这一步骤需要使学生清楚每个字母的含义,并且知道S=a·h也可以写成S=ah。(板书)

6、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看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比较新课开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解除悬念。再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的例题,在教师的扶持下,让学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齐做,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三)、巩固深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学生设计了梯度练习,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习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增删。

1、 求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给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2、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两个平行四边形试判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3、铺一块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价15元,铺这块草坪总共用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我总结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图略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或S=ah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求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所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发现学习。

四边形说课稿 第9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空间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空间与图形的基础。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的特征有所了解。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摸一摸、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二、说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教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扩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四边形的兴趣与欲望。上课开始我让同学们在主题图中找认识的图形,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确实到处都有图形存在,接着把它们都展示出来。你们所找的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图形叫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图形----四边形的认识。(板书课题)

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让学生观察涂好的四边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哪些的共同特点。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一个四边形。

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四边形。

下面的图型是四边形吗?如果不是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不是四边形

不是四边形

是一个四边形

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最后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及建筑物发现四边在生活处处都有。

例2、动手分类,加深认识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让他们把刚才涂好颜色的四边形剪下来,并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四边形。(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小组合作把四边形分类,同时出示老师的建议:

1)定好分类的标准;

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分类的理由;

3)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分类结果可能出现书中的分法: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

整个环节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生生之间通过互动的方式,取长补短,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3、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特征: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四边形分类:

A、按有没有直角来分:

正方形、长方形;

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

B、按对边是不是相等分: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不规则四边形。

谢谢大家!

四边形说课稿 第10篇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以及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结构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定为: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1.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之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2.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实物作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三快草地中(有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计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能够计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

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四)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五)总结:

总结内容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六)布置作业:

自编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富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四边形说课稿 第11篇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97—98页中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行四边形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对边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学习兴趣。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法中采用观察、操作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和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习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钉子板。

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形活动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

(课件)问挂图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

老师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变魔术,拉一拉:

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木框的变化。老师向学生演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再到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总结明白:长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铁拉门,伸缩衣架等。

(2)、画一画,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老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老师问:画的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们画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一样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检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这种四边形的对边的特征。(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告诉学生,两组对边互相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怎么样来画平行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在白纸上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2、借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设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的长短又怎样呢?它的四个内角又有什么特征呢?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内角进行测量。研究其位置关系和长度关系,大小关系。进行交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性。

(1)不稳定性,易变形

(2)对边互相平行的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两组对角也分别相等

(5)四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发现老师一一板书

最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组对边也分别平等。

(出示课件)

练习: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发现和交流,从本质方面去描述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结论。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课件演示

小结,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作底,这条底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高。高与上下两条对边是相互垂直的。

还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判断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老师问:你还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折出另一条不同的高吗?

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四边形说课稿 第12篇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教师要注重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通过教师提问、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我们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再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做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过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思维才能碰撞。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认一认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2、找一找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3、做一做探究特征

(1)、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练一练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5、画一画认识高、底

(1)、出示例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学生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看书)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

(2)判断: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小组交流然后再说理由,此时老师可问学生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特殊在哪了?

(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4)特性的应用

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

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密切结合。课结束时,布置实践作业,要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四边形说课稿 第13篇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第3节课的内容。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理解了面积的意义,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四年级时,又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册教材在此基础之上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底和高以及面积计算教学,分为两个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图形的面积(二)”则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等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几何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探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多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从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开始,再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基础,推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对后续的教学很重要,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规律,找出不同图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定为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本节课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直观感受,在观察和比较中找到转化前后的图形关系。

三、设计理念和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先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建立转化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找到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的问题;又应用探索出来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突出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同时,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建立起“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方式的培养,会对后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本班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复习铺垫 引入探究。

有意义的学习是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必要的知识铺垫是搭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计算出面积。紧接着,再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快速找到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学生会利用所学过的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因为前几节课的铺垫,学生也会通过观察发现,如果这个不规则图形凸起部分剪下,把它割补到缺口处,就把这个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既复习了数方格的方法,又初步渗透了等积,转化的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随之,我又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出示一块长方形草地与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请学生比较这两块草地面积的大小。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学也就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从学科本身来讲,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知识结构,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和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

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与探究中,两种方案可能产生:

(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

(二)用转化割补的方法变一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结合这多种方案,我顺势引导;怎样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这时学生迫切需要想办法来验证。为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我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

(1)想一想: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议一议:交流思考方法,小组内达成共识。

(3)做一做: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在操作、展示的基础上,学生又开始了更深入的讨论:1、你能发现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现在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2、你能根据这些关系得出平行四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通过探究、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或是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接着,让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表示形成,再次加深公式的记忆。

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要思维中动手,不仅品尝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更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继而解决课一开始的情境问题。

任何技能技巧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和提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学习进入了第三教学环节:

(三)实践运用 拓展思维。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图在课件中)

出示的几个图形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2 、提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底边和它的对应高,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图在课件中)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的要求。使这两道题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3 、拓展练习:下图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图在课件中) 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明确“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知识点。

接上题再问: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他们的底与高是否也相等?此问题提出必定会引起学生的讨论,因为已有了前一单元《找因数》一课的基础,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在讨论中就能解决。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总结活动,回顾探索新知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你有什么心得体会或建议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总结,疏理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作业。

要求学生下课后任意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测量,并计算出面积。从而总结全课,并将所学知识带入了生活,也为进一步的探索激发了兴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 a h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贯彻始终,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观察、发现,自己概括、升华,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四边形说课稿(汇编1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