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水调歌头说课稿(推荐6篇)

作者:edditor12023-06-18 09:00:18517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经常要撰写一篇好的讲义,通过讲义的辅助,可以使教学更加科学。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水调歌头说课稿 第1篇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是传统名篇。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本课的学习是使学生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另外,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为理解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升文化素养。

2、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2人,他们的文言文基础相对薄弱,对古诗文的理解却是个好一定的方法。因此对文章思想主题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3、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理解、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二)说教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点拨法。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

(四)说教学设想

我的教学步骤分为导入、整体感知、细部研读、拓展延伸四部

(一)导入

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教师导入。

(设计意图:为上课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

(二)初步感知

1、请学生介绍本词的写作背景,老师补充介绍。

2、老师带大家一起唱王菲的《水调歌头》,要求唱出感情。

3、请学生翻译重点字词:把 天上宫阙 何年 琼楼玉宇

不胜 清影 何似 朱阁 绮户 无眠 恨 何事

4、请学生自主翻译全文。(可讨论,可向老师提问)

5、学生质疑(可提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先由学生互相解答,再不会的再由老师解答)

(三)细部研读

1、讲解小序

①齐读小序

②提问: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③指名回答

2、讲解上下阙

3、总结全文

①听录音读全文

②提问: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来理解其博大的胸襟和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以突破难点)

(四)拓展研伸

1、多媒体出示胡子和王国维对苏轼评价,展示苏轼的其它名句,请学生自主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2、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3、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4、学生齐读教师寄语

5、齐读苏轼的名句

6、结束新课

(五)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水调歌头说课稿 第2篇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将本次说课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说教学设计、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效果分析。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其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此外,有别于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本词别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风味,品味本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于流行元素的爱好,而本词亦被融入多种流行元素如歌曲及影视等,可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本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意义。

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及前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点: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相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掌握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如移情、情景交融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4、充分发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对词情词境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感悟。

5、由此及彼,通过对本词的鉴赏学会鉴赏同类词的一般方法。

其中第2点和第5点是重点,第4点是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感悟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客观的文学常识,还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受和理解。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讲解而在于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能真正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预习加复习

2、视频加音频

3、讲授加讨论

4、朗读加写作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1、流行视窗,头脑风暴(5—8分钟)

导语: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诗词都是可以唱出来的,比如《诗经》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只不过那些乐谱都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不能大饱耳福。但现代人也挺聪明,翻唱了很多古诗词,大家听过《水调歌头》的流行版吗?有人听过,但估计很少有人听过粤语版吧?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粤语版的水调歌头是个什么风味。

(用多媒体播放《秋香怒点唐伯虎》中以粤语歌唱《水调歌头》的视频片段)

大家都听懂了吗?没听懂不要紧,粤语对于咱们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但至少应该看出这首词的中心词是哪一个了吧?对啦,是“月”,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有关于“月”的诗词呢?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一点吧!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5分钟)

同学们刚才回忆了许多有关于“月”的诗词,那么本词写的“月”与别人写的“月”有何不同呢?要知道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攻克字词这一关,大家既然已经作了课前预习,那么再花2分钟左右浏览一遍词文,并攻占这样几个领地:

(1)消灭生字词;

(2)找出本词的写作时间和背景。目标明确,行动快速!

(请2—3个学生分别回答,老师评价并补充总结)本文的生字词较少,要注意的是“胜”的读音及意思有别于我们通常的认知。很显然,本词是写在中秋之夜,而且是在怀念作者的弟弟子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对,小序,所以大家以后鉴赏诗词的时候可不要小看了小序的作用,它通常会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及缘由。(老师补充关于作者苏轼及其词风的相关介绍)

通过这两个部分,在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完成了文学常识积累的任务,同时也为进一步赏析全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第1点。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读出味道(6分钟)

☆既然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本词的写作背景,而本词的词意也不生涩,那么就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情感来朗读本词。

☆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一下,并说说自己是以何种感情来读的;老师也朗读一遍,大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感,可以是怀念,可以是旷达,可以是感伤,也可以是其他,但必须能说出合理的缘由。

(2)品出技巧(10分钟)

☆通过朗读,大家都对这首词融入了自己情感,应该也都爱上了它,那么,它是如何打动你的心的?除了情感的真情流露外,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请大家带着这样几个问题仔细阅读分析本词:

⊙上下阙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

⊙词中的景物经历了怎样的转换过程?通过哪几个关键词转换的?有什么作用?

⊙景物的转换体现了词人情感怎样的变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或性格?

请大家分组讨论,4—5个人一组,每组任选一个问题讨论,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做指导性的归纳总结。总结中提到移情的用法以及情景交融的技巧,并由此归纳出鉴赏同类诗歌的一般技巧。

这一部分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第2点和第5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背出水平(5分钟)

经过了情感的融入,又疏通了词意技巧,大家对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词还有什么理由不背下来呢?我们不仅要背,还要背出水平,我们不来死记硬背的那一套,咱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词的流行唱法。(播放《水调歌头》音频)完成教学目标第3点。

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0分钟)

大家读也读了,品也品了,背也背了,现在该写写了。当然,写也要写出特色。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复原某一场景或创设另一与之相关的场景写下来。换句话说,你把这首词看作一个完整的经历,像放电影似的在你脑海中过一遍,然后截取某个你非常感兴趣的片段写下来;也可以不直接写本词,比如你写被怀念的苏辙,等等,能体现本词的意境即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写出你自己的情感体会,能够与打问号苏轼产生思想碰撞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老师选取几篇范本念读,大家相互浏览观看)

这一部分完成教学目标的第4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5、课后演练场

(1)《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词作,请大家课下搜集苏轼的其他代表诗词并背诵,每人至少2首;

(2)在学习本词过程中,触动你心灵的情感体验在哪?写下你对本词最独特的情感体验,字数文体不限。

6、板书设计

上阙—望月(写景)

过渡—(转、低、照)移情

下阙—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第五部分,说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各种流行元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可知以及实际课堂条件的限制,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及效果等等,可能与实际教学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调整。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水调歌头说课稿 第3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多种形式的诵读;能用文雅的现代汉语对原诗进行再创作;能准确自然流畅地运用名句。

二、说教法

(1)结构层次:诵读——美译——鉴读——用读

(2)思路理念:

1、导语尽量简洁明快。

2、明确阅读方法的指导,以读代讲,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有效地朗读指导可以促进阅读的展开,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

·通过有表情地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辨别语言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通过有比较地读,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在词(句)的增删、变换中豁然开朗,以达到“选词知文”的效果。

·通过有角色地读,将朗读、品析、设计融为一体,让学生处于设计者、实施者的角色,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的脚本,融入学生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以达到“触文生情”的效果。

3、美译

诗歌之美在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古诗词学习,首先要克服文字障碍。传统的疏通文意搞一一对应式直译会导致有其意而失其神。信而不达,达而不雅。因而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找规律,想办法,把诗歌翻译成文雅的现代汉语。

4、鉴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于文中找规律,围绕语言学习置疑、启疑、激疑、辨疑,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程

教学板块之一:

多种形式地朗读 活动目的——疏通文意,体味情感

有表情:读出急、缓;读出轻、重

读出高、低;读出停顿

示例:明月几时有(缓), “几时”(重读)

有比较:换词或增或删,体会文意变化。

示例:我欲乘风归去,若换成“飞去”,则体现不出苏轼对朝廷的追求渴望之意了。

有角色:自言自语地读 相互对读

有个性:选出文中句子,读出学生的自我体会,发挥创造性

教学板块之二:

优化译文 活动目的——体味诗歌韵律和谐美

引导学生把诗文翻译成优美、文雅的现代汉语,保持诗歌原有的韵律美。提高译诗的品位,可保留韵脚字,扩充核心词,添加修饰语,补充空白句。

示例:那一轮明亮的月儿呀,是什么时候孕育而出?

我端起酒来询问浩渺的苍天。

不知道宫殿林立的天上,

现在是何日何年?教学板块之三:

鉴读 活动目的——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品词:

如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欲——恐 悲——欢

离——合 天上——人间

找出一组描写色彩的词,体会丰富的色彩表达的丰富情感:

青天、琼楼、玉宇、朱阁

品句:描写句 叙事句 议论句 抒情句

陈述句 疑问句 感叹句

比喻句 拟人句

教学板块之四:

用读 活动目的——化静为动,学以致用

你认为本文的名句是什么?为什么?

你能不能运用到自己的语段中去。

板书

明月几时有

诵读 有表情 有角色 有比较 有个性

美译 信 达 雅

鉴读 品词 品句 品法

用读 说 析 用

水调歌头说课稿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送的名家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课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要求。

2、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其中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旷达心胸为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作者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构思:

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安排了赏月诵月——品月写月的教学环节

四、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3、揣摩意境,将词改写成散文,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赏月诵月——

(一)知识积累导入新课:“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而长大后,天上那一轮明月,却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请欣赏一组月亮的图片,齐读古人为我们描写月亮的诗句。

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在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境中,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拓展知识积累,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月”为中心词,从词中挑选一些动词放在“月”的前面组成一个短语,看看苏轼对月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问、归、怨、共……)

老师介绍苏轼的生活经历,学生选择诗句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谈谈:“透过……诗句读到了……”(读到了苏轼对月亮的向往、读到了苏轼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读到了苏轼怀念兄弟的抑郁惆怅、读到了苏轼积极豁达的胸怀……)。

4、自读:把自己假想成政治失意远离亲人的苏轼,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回答问题——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曲——而不失——的音乐。(抑郁而不失旷达,惆怅而不失乐观……)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抑郁——旷达。

5、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6、齐读:女生齐读上阕诗句,男生齐读下阕诗句。

7、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第二步品月写月——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漫步古代咏月诗篇中,通过比较阅读老师搜集到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中月的永恒魅力。

1、听:老师朗读这两首诗歌,学生做标注。

2、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写:通过拓展赏析,让男女生分别将本词的上下阕改写成写景抒情的散文片段,交流朗读。

水调歌头说课稿 第5篇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将本次说课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说教学设计、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效果分析。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其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此外,有别于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本词别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风味,品味本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于流行元素的爱好,而本词亦被融入多种流行元素如歌曲及影视等,可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本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意义。

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及前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点: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相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掌握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如移情、情景交融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4、充分发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对词情词境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感悟。

5、由此及彼,通过对本词的鉴赏学会鉴赏同类词的一般方法。

其中第2点和第5点是重点,第4点是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感悟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客观的文学常识,还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受和理解。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讲解而在于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能真正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预习加复习

2、视频加音频

3、讲授加讨论

4、朗读加写作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流行视窗,头脑风暴(5—8分钟)

导语: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诗词都是可以唱出来的,比如《诗经》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只不过那些乐谱都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不能大饱耳福。但现代人也挺聪明,翻唱了很多古诗词,大家听过《水调歌头》的流行版吗?有人听过,但估计很少有人听过粤语版吧?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粤语版的水调歌头是个什么风味。

(用多媒体播放《秋香怒点唐伯虎》中以粤语歌唱《水调歌头》的视频片段)

大家都听懂了吗?没听懂不要紧,粤语对于咱们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但至少应该看出这首词的中心词是哪一个了吧?对啦,是“月”,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有关于“月”的诗词呢?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一点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5分钟)

同学们刚才回忆了许多有关于“月”的诗词,那么本词写的“月”与别人写的“月”有何不同呢?要知道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攻克字词这一关,大家既然已经作了课前预习,那么再花2分钟左右浏览一遍词文,并攻占这样几个领地:

1)消灭生字词;

2)找出本词的写作时间和背景。

目标明确,行动快速!

(请2—3个学生分别回答,老师评价并补充总结)本文的生字词较少,要注意的是“胜”的读音及意思有别于我们通常的认知。很显然,本词是写在中秋之夜,而且是在怀念作者的弟弟子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对,小序,所以大家以后鉴赏诗词的时候可不要小看了小序的作用,它通常会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及缘由。(老师补充关于作者苏轼及其词风的相关介绍)

通过这两个部分,在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完成了文学常识积累的任务,同时也为进一步赏析全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第1点。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读出味道(6分钟)

☆既然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本词的写作背景,而本词的词意也不生涩,那么就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情感来朗读本词。

☆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一下,并说说自己是以何种感情来读的;老师也朗读一遍,大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感,可以是怀念,可以是旷达,可以是感伤,也可以是其他,但必须能说出合理的缘由。

2)品出技巧(10分钟)

☆通过朗读,大家都对这首词融入了自己情感,应该也都爱上了它,那么,它是如何打动你的心的?除了情感的真情流露外,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请大家带着这样几个问题仔细阅读分析本词:

⊙上下阙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

⊙词中的景物经历了怎样的转换过程?通过哪几个关键词转换的?有什么作用?

⊙景物的转换体现了词人情感怎样的变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或性格?

请大家分组讨论,4—5个人一组,每组任选一个问题讨论,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做指导性的归纳总结。总结中提到移情的用法以及情景交融的技巧,并由此归纳出鉴赏同类诗歌的一般技巧。

这一部分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第2点和第5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背出水平(5分钟)

经过了情感的融入,又疏通了词意技巧,大家对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词还有什么理由不背下来呢?我们不仅要背,还要背出水平,我们不来死记硬背的那一套,咱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词的流行唱法。(播放《水调歌头》音频)完成教学目标第3点。

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0分钟)

大家读也读了,品也品了,背也背了,现在该写写了。当然,写也要写出特色。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复原某一场景或创设另一与之相关的场景写下来。换句话说,你把这首词看作一个完整的经历,像放电影似的在你脑海中过一遍,然后截取某个你非常感兴趣的片段写下来;也可以不直接写本词,比如你写被怀念的苏辙,等等,能体现本词的意境即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写出你自己的情感体会,能够与打问号苏轼产生思想碰撞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老师选取几篇范本念读,大家相互浏览观看)

这一部分完成教学目标的第4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5、课后演练场

1)《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词作,请大家课下搜集苏轼的其他代表诗词并背诵,每人至少2首;

2)在学习本词过程中,触动你心灵的情感体验在哪?写下你对本词最独特的情感体验,字数文体不限。

6、板书设计

上阙—望月(写景)

过渡—(转、低、照)移情

下阙—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第五部分,说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各种流行元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可知以及实际课堂条件的限制,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及效果等等,可能与实际教学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调整。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水调歌头说课稿 第6篇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送的名家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课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要求。

2、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其中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旷达心胸为教学重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作者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构思:

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安排了赏月诵月——品月写月的教学环节

四、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3、揣摩意境,将词改写成散文,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赏月诵月——

(一)知识积累导入新课:“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而长大后,天上那一轮明月,却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请欣赏一组月亮的图片,齐读古人为我们描写月亮的诗句。

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在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境中,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拓展知识积累,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月”为中心词,从词中挑选一些动词放在“月”的前面组成一个短语,看看苏轼对月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问、归、怨、共……)

老师介绍苏轼的生活经历,学生选择诗句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谈谈:“透过……诗句读到了……”(读到了苏轼对月亮的向往、读到了苏轼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读到了苏轼怀念兄弟的抑郁惆怅、读到了苏轼积极豁达的胸怀……)。

4、自读:把自己假想成政治失意远离亲人的苏轼,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回答问题——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曲——而不失——的音乐。(抑郁而不失旷达,惆怅而不失乐观……)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抑郁——旷达。

5、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6、齐读:女生齐读上阕诗句,男生齐读下阕诗句。

7、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第二步品月写月——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漫步古代咏月诗篇中,通过比较阅读老师搜集到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中月的永恒魅力。

1、听:老师朗读这两首诗歌,学生做标注。

2、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写:通过拓展赏析,让男女生分别将本词的上下阕改写成写景抒情的散文片段,交流朗读。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水调歌头说课稿(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七一文艺晚会主持词幼儿园亲子活动主持词4班班级口号4s店总经理述职报告产品推广策划方案模板暑假作息表拜年祝福语猪年医师个人简历一年级亲子阅读心得体会七夕祝福语大全,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