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论语教学设计(集合4篇)

作者:edditor12023-05-16 08:20:47307

作为一个辛勤的教育者,经常要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这是一个规划如何解决学习表现问题的进程。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论语教学设计 第1篇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材分析】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的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课文《〈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学习本文就是要弄懂、熟读、牢记这些文言语录,以便古为今用。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3、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第一课时

论语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四书五经:五经指:《诗》《书》(《尚书》)《礼》《易》《春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zōuyì)(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孔子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ú)。”《为政》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修身做人)”《学而》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①曰②:“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yuè)乎④?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⑥而不愠(yùn)⑦,不亦君子⑧乎?”(《学而》⑨)

①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曰:动词,说。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习:动词,温习,复习。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相当于“吗”。说,通“悦”,愉快,高兴。

⑤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志同道合的师兄弟。 ⑥知:了解

⑦愠(yùn):生气,发怒。 ⑧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⑨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修身做人)”《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修养高的君子吗?”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讲的是学习的方法:要好好学习,享受学习。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讲的是修身做人和学习的乐趣:学友间要互相激励,探讨。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的是修身做人、为人态度,为人要有有君子的风度,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围。

朗读、背诵。

第二则

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修身做人)”《学而》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曾[zēng]子①曰:“吾[wú]②日③三省[xǐng]④吾身:为[wèi]⑤人谋⑥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⑨乎?”(《学而》)

①曾[zēng]子:即曾[zēng]参[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yú],春秋战国间鲁国蓝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帮。 ⑥谋:考虑事情、办事。 ⑦信:真诚,诚实。

⑧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⑨习:温习。

小组合作翻译

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修身做人)”《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知识是不是复习了过呢?”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修身做人,思想品德修养。

朗读、背诵。

第三则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ú)。(修身做人)”《为政》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曰:“吾十有(yòu)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⑥心所欲,不逾(yú)⑦矩(jú)⑧。”(《为政》)

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③惑:迷惑,疑惑。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遵从的意思;

⑦逾[yú]:越过,超过。 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规矩,规范。

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ú)。(修身做人)”《为政》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能自立(有所成就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掌握了知识,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遇事就不致被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懂得了自然规律和法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并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才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法度规矩。”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mào]耋[dié]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朗读、背诵。

五、【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为政》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②为③师矣④。”(《为政》)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动词,温习。故:旧,指学过的知识。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②可以:可以凭借。可:可以;以:凭借

③为:动词,做。 ④矣:相当于“了”。

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为政》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可以从中获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 老师 了。”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学习方法)”《为政》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①,思而不学则殆(dài)②。”(《为政》)

①罔[wǎng]:通“惘”,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从所适从。 ②殆[dài]:疑惑。

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学习方法)”《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到头来等于白学;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陷入困境。”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朗读、背诵。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学习态度)贤哉,回也!”《雍也》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④。贤哉,回也!”(《雍也》)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③堪:能忍受。 ④乐:乐于学。

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学习态度)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贤德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清苦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贤德高尚啊!”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论语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论语教学设计 第4篇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难点:

分类式学习笔记活动的实施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论语教学设计(集合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哪吒闹海教案施工安全警示标语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小班班级工作计划环境综合整治标语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