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分数课件(热门15篇)

作者:edditor12023-03-05 20:00:30423

开展研究性课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观察、实践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数课件,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分数课件 第1篇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教材首先说明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初步使学生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的意义,最后说明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呈现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百分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充分理解百分数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明白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哪些不同。会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建立自我反思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顺势引导出百分数的读法,从而建立对百分数的初步感知。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图片中的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这几个具体百分数的含义,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通过一组题,让学生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接着问怎样把上题中能改写成百分数的两个分数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引出百分数的写法,让学生试写,并提出在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事项,最后阅读第78页百分数的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习了百分数这些相关的知识,再通过讨论和比较突现出百分数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便于比较,从而说明了运用百分数的优点。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幻灯片出示第77页的四幅图:

师:同学们看这四幅图,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学信息吗?

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出示和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

2.师: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引导出百分数的读法。

4.出示做一做的第二小题。

师(引语):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运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它。(板书:百分数)

(二)、自主探究,解读百分数意义。

1.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四幅图中的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师:近视率中的三个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及它表示的具体含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结合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说一说它们 具体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3)归纳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 看来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比的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投影出示):下面哪个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

⑴一堆煤97/100吨,用去了它的75/100.

⑵47/100米是94/100米的50/100.

学生先观察,再汇报交流。

(2)能不能就你的理解,来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先讨论,再汇报交流。

3.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主要分三个层次:

(1)试写:将上面两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指名上黑板改写)

问:那你能说一说在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阅读教材第78页。

这个符号“%”叫什么?(百分号),我们写百分数时注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练习:写出下列各数。(投影出示)

4.运用百分数的好处。

形式:讨论三名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来说明运用百分数表示便于比较。

(三)、应用实践

1.判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分数的区别,读法。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2)、小红的身高是147%米。 ( )

(3)、34%读作百分之三四。 ( )

(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5%。 ( )

2.阅兵材料。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祖国强大的自豪感。

师:今年是祖国60华诞,在国庆阅兵仪式上,老师收集到了这样的一些信息:

(1).铁流滚滚,气势如虹,30个装备方队以崭新阵容即将接受检阅。受阅装备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和生产,90%的装备是首次亮相,集中反映了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中国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看到这些信息,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

3.游戏激趣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领大家玩一个“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戏。

(1) 猜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十拿九稳(90%);百里挑一(1%);一举两得(200%)

(2)猜成语:

100%的命中率(百发百中);生还的可能性只有10%(九死一生)

(四)、全课小结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百分数的应用;3.与分数区别和联系。

分数课件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相应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数量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乘法数量关系式

南孚牌电池比金霸王电池多3/4

已经读的比没有读的多2/5

小轿车的现价降低了3/8

水结冰,体积增加了1/10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 ,还剩多少千克?

吃了5/8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修改原有线段图。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或买来大米的重量×(1—5/8)=剩下的重量

(3)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5/8x=15或X×(1—5/8)=15

2、导入语:我们在前面学习班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老师发现一些同学在审题和解答时还有混淆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比较弄清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补充例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

做题时,看清题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画出线段图或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再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并请学生分别说说每种方法解答的依据。

比较:(小组讨论)

比较(1)(3)小题,这两道小题从条件看有什么异同?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的个数看作单位“1”,而且都是已知足球数,要求篮球有多少个,也就是求足球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第(1)小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加法:1+1/4;第(3)小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1—1/5。

比较(3)(4)小题。按(1)(3)小题的方法 ,让学生找出(3)(4)小题的异同点并找出解题的规律。

比较(1)(3)和(2)(4)小题。

小结:(1)(3)小题,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直接用乘法列式计算。(2)(4)类型的题,单位“1”的数量是未知的,可用X表未单位“1”的数量,用乘法列出方程来解答,也可以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选择

一堆煤50吨,用去2/5,还剩多少吨?

一堆煤用去2/5,正好是50吨,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一堆煤用去2/5,还剩50吨,这堆煤共多少吨?

(1)50×2/5

(2)50×(1—2/5) (3)X×2/5=50

(4)(1—2/5)X=50

2、只列式(或方程),不解答。

小华体重30千克,小丽比小华重1/6,小丽体重多少千克?

小华体重30千克,小丽比小华轻1/6,小丽体重多少千克?

小华体重30千克,比小丽轻1/6,小刚体重多少千克?

小华体重30千克,比小丽重1/5,小刚体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质疑

五、作业:

42页11题,12题第(1)小题,13、14题。

分数课件 第3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分析的出结论。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有一天,孙悟空化了4张饼回来八戒急着要吃,孙悟空为难八戒说:“想吃饼也容易,先回答几个问题,答上来就吃!”这下可馋坏了八戒,聪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八戒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

(1)出示教材27页“分一分”的第(1)、(2)题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代表饼,动手分一分。

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2=2(份)

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4÷1=4(份)

师: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把每个圆都平均分成2份,一共可以分成8份。4÷1/2=8(份)

师: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学生对那个手操作,把每个圆片都平均分成4份,一共可以分成16份。

4÷1/4=16(份)

(1)出示教材27页“画一画”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8页“填一填”“想一想”

师:通过刚才的“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1、学生独立完成28页的“试一试”。

集体反馈,同桌之间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

书本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聪明的小朋友们,八戒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饼,也有了新的收获,你们知道它的收获是什么吗?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a÷=a×(b、c≠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三节课。本节课旨在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个体经验,本节课做了如下三个层次的设计:

第一层次:“分一分”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分饼活动,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整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分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语言,初步感知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最后,通过启发性的问话:“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激发学生思考、求知、解答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层次:“画一画”的活动。在第一层次分饼的基础上分线段,虽然线段图比圆形图更抽象,但学生已有分饼的经验,所以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算式,怎样求出结果就成为这一操作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其中(1)(2)小题比较容易,学生从图上可以看出结果,关键是第三小题不容易突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弄清第(2)小题的算理,再将此方法迁移到地(3)小题。

第三层次:“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由于学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础,这部分比较大小的题目,他们不难填出答案。但关键是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现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一活动是学生对前面问题思考过程的整理,对分数除法意义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层次:实践应用活动。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化知识的过程。

分数课件 第4篇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3—38页“分数除法”例1—例4。

二、简要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刚刚学过“分数乘法”和“倒数”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的知识还有“商不变的规律”。本课例就是教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形成和发展新知识结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胆的改革教材,进行知识的组块教学,勇于实践,缩短“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教时的一个例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导入新课。

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出示卡片)

2、6、—、—、0.5、 1—、 0.7

2、用投影打出:下面两题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12÷25=(12×4)÷(25×4)=48÷100=0.48

11÷125=(11×8)÷(125×8)=88÷1000=0.088

[简析:商不变规律的应用,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出充分准备。]

3、用投影分A、B组分别出示:下列算式中,哪些算式你一眼就能看了它的商?

A组:78÷10.35÷1136÷721.8÷9

B组:—÷1—÷1—÷218÷——÷1

—÷——÷—4—÷2——÷0.7

[简析:这两组有趣习题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很快说出除数是1的算式,一眼就看出商是几。当学生看出除数为1时,计算就最为简便。(这里为学习新知作了重要的铺垫)一看就知道商是几(即被除数)]

师:接着问B组题中是些什么算式,生答师板书“分数除法”算,今天就来研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指导探索,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加以点拔导学。

(1)请大家列出B组算式中除数不是1的算式。

—÷218÷——÷——÷—

4—÷2— —÷0.7

(2)先来研究前四道算式,这四道算式中除数都不是1,你能想办法将这除数变为1,而商不变吗?

[评析: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性高,纷纷欲试,是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机。]

师:下面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3)交流。

学生甲:以—÷2为例,除数是2,将2×—除数变为1,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乘以—。

学生乙:以18÷—为例,除数是—,将—×—除数变为1,要使商不变,被除数18也要乘以—。

[评析:此题是倒数的概念和商不变规律同时应用,运用旧知,用得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好下列板书)

—÷2=(—×—)÷(2×—)18÷—=(18×—)÷(—×—)

=—×—÷1=18×—÷1

=—×— =18×—

(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类推,得出结论。

师问:这里我们是应用的什么进行变化的?(商不变的规律)

(教者把上面板书用虚线框起)让学生观察比较。

—÷2=—×—18÷—=18×—

问:这两个等式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分学习小组讨论)

生汇报:除号变成了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分数除法算式变成了分数乘法算式。

师小结: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做,今后到中学里学习还可用到“转化”这一重要思想把未知的转化成已知,去探索知识,为人类服务。

练习:用复合投影片打出:

将下列除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学生边回答边出示下排转化的式子)

—÷— —÷— —÷612÷—

=—×—=—×4 =—×—=12×—

[评析:抓住时机,练重点难点,强化新知。]

6、讨论、比较、类推,概括方法。

问:在刚才的练习中,你认为有什么规律?

(生答:被除数不变,除号变成了乘号,同时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师问:如果这些被除数作为甲数,除数作为乙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它的规律吗?

生答师板书: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这就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看书第38页)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乙数要加上零除外?

(四)利用法则,练习重点,巩固新知。

1、—÷3=—×———=12÷—=12×———=

—÷—=—×———=—÷—=———()———

2、计算。(并指名板书,注意书写格式)

—÷3—÷——÷36÷—

3÷——÷——÷— —÷—

3、改错。

(1)9÷—=9÷—=—=10—(2)—÷5=—×—=—

(3)—÷—=—×—=—

4、判断。

(1)1÷—=—÷1(2)a÷b=a×—

[评析:改错题、判断题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计算法则。]

(五)作业练习,熟记法则。

1、练习八第3题的前4题

第6题的前4题

2、校对答案。(说出过程,强化法则的应用)

思考题:计算(1)4—÷2—(2)—÷0.7

[评析:这里是知识结构的完整,知识点的引伸。]

(六)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

2、你有哪些收获?

3、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教后评析

本节课教者利用旧知识的学习作铺垫,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分数除法法则进行整体教学,利用观察、比较、类推等方法缩短了教学课时数,打破了原教材的束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恰当地调整了教材,进行知识的组块教学,挖掘了教材(知识)本身的潜在因素,利用旧知,通过师生的对话、教师的点拔,为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方法概括法则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教学问题的思维方法,打破了一例一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

2、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连接点衔接处精心设计习题、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3、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和方法指导,从铺垫(全员练习)→新课(转化除数、变除为乘、试做、比较、类推、概括法则)→巩固新知(填空、计算、改错、判断)→作业练习→思考题引伸拓展→总结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分数课件 第5篇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 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三部分、设计意图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展开教学。

本课中我把主题图中提供的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矛盾产生的创生点、学习兴趣的激发点、巩固练习的资源点贯穿教学的始终。如在导入新课观察主题图分西瓜的情境中,创设分数产生的需求;在例1中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认识1/2、1/4;在例2中用折纸的活动情境,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在练习中用分数描述主题图,应用分数。

(2)以数的认识的扩展为主线,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素材,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实现整数到分数的逐步扩展:

首先,通过分月饼,初步认识1/2这个分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到扩展到1/2。在认识1/2的基础上,继续分月饼,逐渐类推出1/4,发现分数除了有1/2还有1/4。并通过想象月饼被平均分成5份、6份……,每一份能用几分之一表示,推测出有无数个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模型。

然后,学生在折1/4中进一步理解1/4后,让他们折喜欢的分数,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新的几分之一,以验证有无数个几分之一。

最后在练习中,我还有意识的安排了一个拓展,产生分数几分之几,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分数作了铺垫。

这些有效地数学活动,既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数是在不断扩展的数学思想。

(3)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本课我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操作中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在操作、比较、推理、交流中逐步形成并直观的建立起几分之一的数学模型,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化静为动的特点呈现教材主题图,它是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获得的信息,学生很自然的用2、3、7、8等整数来描述所看到的人、树、鸽子等的数量。这时老师指着图中分西瓜的部分问学生“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一个西瓜吗?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数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它的个数呢?”等问题时,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已有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渴望用一个新的数表示,为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埋下伏笔。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在这个环节中,主题图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2) 利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教学。用“我们来听听他们分月饼的时候在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首先教师抓住“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样分才是一人一半”等问题来使学生来理解平均分,并用一张纸任意折出一半大,一半小的反例让学生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确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样、大小相等的概念,为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础。然后教师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1/2,然后指导学生读写1/2。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说1/2的含义。在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

(1/4) 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继续观察月饼图,这块月饼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其中的一块提问,还能不能用1/2表示呢?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理由,并试着用新的分数来描述这一块月饼与整个月饼的关系,借助于1/2的认识,类推出1/4,同时指着其它几块逐一提问“这一块是它的几分之几呢?”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了第一次扩展:从1/2——1/4。

此时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及时肯定,鼓励学生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块月饼

平均分成5份、6份、10份……时,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4表示吗?那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此时学生的大脑中会产生更多几分之一的雏形,为认识其它分数打下基础。

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96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两组基本练习,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直观看到无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教学例2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初步认识1/2、1/4以后,让每一位学生用老师发的一张正方形纸折1/4,并用彩笔表示出它的1/4,再组织学生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几种不同折法: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呢?通过折和说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4的理解,再次突显分数的本质——平均分。

折1/几

此时学生认识了1/2,又认识了1/4,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中的学具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的活动。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极大发挥,在动手操作中积极建构数学模型,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1/4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三)教学例3

为了使学生能从比较大小的角度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刚才分月饼得出的1/2和1/4及喂鸽子的食槽分出的1/4和1/3的大小,借助直观图,学生能很快比出大小,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由小精灵聪聪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如:不同的物体可以表示同一个分数,同一个物体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则每份越多。比一比的活动,力求从不另一个方面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随后出示:基本练习第95页“做一做”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基本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后,由小精灵聪聪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和演变,渗透数学文化思想。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认识了几分之一,我们再来看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能还是不能?在学生的争执中 ,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 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第五部分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和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分数课件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首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三个相同分数相同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乘整数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例题,结合直观图,采用加法与乘法对照的方法,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

学具准备:画图纸、刻度尺、铅笔等相关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出示复习题。

1. 口答:

5个12的和是多少?

10个23的和是多少?

4个0.5的和是多少?

2. 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3.计算:

计算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二)引出课题。

象上面的题求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的和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每人吃 个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 个,三个人吃了几个 个?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 个。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个?(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 + = = = (个),(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 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 表示求3个 相加的和。

3.比较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课件 第7篇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只是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即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和各部分名称以

及分数的大小。

2、 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大小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课件出示:

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 。

(1)教师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2)教师提问:另一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学生交流。

动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张纸,折出它的 。

学生汇报:把得到 的贴在黑板上。

(4) 教师提问: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 ?

(5) 教师演示:拿起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这是长方形的 吗?为什么?

2、认识 。

教师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写作 。

学生互动:互相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教师明确: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 。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 ,在图上标出,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 的。

分组汇报,并把学生得到的 贴到黑板上。

教师提问:(1)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正方形的 呢?

(2)你能说这个 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明确:要想得到谁的几分之一,就必须把谁平均分,同时得到的分数就是对谁而说的。

老师提问:你能再任意说一个分数吗?你们所说的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老师边明确边板书: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作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

1 ……分子

— ……分数线

4 ……分母

4、 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91页的例3.

小组讨论:观察这两组分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 > 。

生2:我发现 > 。

生3:我知道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

生4: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课堂作业。

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数。

2、邻居家的奇奇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涂满了颜色,请你想一想,每种颜色各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分数课件 第8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0.8×0.514-7.40.3÷1.54.8×0.02

7.8+0.91.53-0.70.35÷150.4×0.80.8-0.37

2.口述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分数与除法)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来表示,1米的就是米.(板书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块,然后把12个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拼在一起,每份是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块.(在3÷4后板书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5)都是,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的两种意义)

明确: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母相当于().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11÷1327÷35

9÷913÷16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7÷1216÷4925÷249÷9

分数课件 第9篇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个章节的内容,初步认识分数,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分数,知道分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

学情分析:

分数是小学生刚刚接触的一个新鲜的事物,老师要根据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去了解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因为刚接触的知识点,所以老师要利用一些生活常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 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 “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

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 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

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数课件 第10篇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习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习

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

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习

复习题为100%)

改变问题练习

完成作业提高练习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

数量关系式是()÷()=。

(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复习题。(口答)

〔复习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复习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力作了铺垫。其中后半部分的设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复习3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新授:

1、例1

(1)将复习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原计划造林

1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习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00%(1)

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

[这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复习题作铺垫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合作交流,丰富学习的经验和策略,使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突破难点。]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1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2通过比较,讨论合作得出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习。(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

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1、姜堰市某小学改造办公楼,实际投资1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投资2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通过编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分数课件 第11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教学设想 :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月饼” 的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比较分数,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 、 激趣导入

师拿出四块月饼让学生帮老师想一想,如果将这四块月饼分给两名学生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拿两块来分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才能公平呢?拿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说师演示分月饼) 引出新课 “分数”。师板书“分数。

2 、教学分数的写、读

( 1 )、写分数

①、 师演示分月饼的过程。(强调平均分) 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 把 1 块 月饼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 1 份就是这块月饼的 1/2 。 (教学写分数“ 1/2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 1/2 ”,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 1/2 ” 为例,师总结意义并板书: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 ,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 它叫分子。(师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②、 生在桌子上书空“二分之一”的写法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 师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学生齐读。生练说、写同时师说几个分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指生板演。

④、 说分数名称和读分数练习:师出示分数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并读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同时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1 、 动手 折二分之一

①、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1/2 ,并且涂上颜色。 (生折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生解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表示呢?”的问题。

汇报展示。

2 、练习: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多媒体出示)生练习

3 、生根据对二分之一的学习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联想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动手折四分之一

①、 生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

②、 交流汇报

③、 生解决:“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的问题。(生答)

④ 、师小结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5 、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 、生拿出刚才折的正方形,比一比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小。生用手中折好的图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理由。(生汇报)

② 、师小结:分子是 1 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的分子是 1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资源,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1 、课件出示五角星、风车,这些事物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生答

2 、课件出示书中 93 页 1 、 2 题和 96 页第 3 题,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3 、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身边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生答)

4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有少。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分数课件 第12篇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第一小节的授课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量与率的区别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小节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三、课前准备

本课材的内容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将1个物体平均分,来体会除法算式与分数的商的结果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是将3个物体来平均分,来体会每份的多少?它的商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本节的升华,总结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归纳字母表示关系式。

第四部分:是教学有关单位名称之间的转化。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的进行中,要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材料准备:一米长的绳子一条,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纸片,水彩笔、直尺等文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课件出示一盒月饼(8块),“咱们继续上节课的分月饼活动”,

拿出1块月饼,提问:

“拿出的这个月饼占整盒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单位一,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如果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块?请你先列一个除法算式,再用一个分数来表示。”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1÷2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板书“1÷2”

[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月饼情境,既复习检查了上节课对分数意义教学中关于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知识,又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通过分一个月饼引出后面的分三个月饼。]

2、设疑:

“如果我们每组发三个月饼,四个同学来分,平均每人分多少块呢?”

[创设一个有一定难度问题情境,让学生无法一下子通过直观的感觉解决,必须重新整理思路或者进行动手操作]

二、探究发现

1、动手操作分月饼,多种思路说分法。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三个表示月饼的圆纸片,在组内分一分,说一说,重点让学生说出分的两种思路。一是一个一个分:“把一块月饼平分成4份,1份是块,3个块就是块”;二是三个一齐分“把三块月饼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中有3个块,就是块”并辅以课件展示两种分法的具体过程,让学生清楚认知每人分得四分之三块月饼的的具体含义。

教师相机板书“3÷4”

[学生对“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块”的思维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此,为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切合了问题情境中的“4”个月饼的数字,便于检验平均分的结果,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完整地思考、畅快地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鼓励多种思路。]

2、顺向思维,快速练习,归纳认知。

将学生分月饼的思维顺向发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例2,强调学生说出平均分的思路。板书“4÷5”

然后快速练习:

⑴、把3块饼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块?

⑵、把5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⑶、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⑷、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3÷5

5÷8

a÷8

a÷b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3、归纳整理,明确关系。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

⑴、除法是表示“平均分”的算式,而分数是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是除法算式的商,板书“=”

⑵、找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写完成下面表格。

并口述a÷b=的具体含义,结合除法算式的意义,讨论为什么要有(b≠0)的条件(板书(b≠0))。

[这个环节重点要引导学生的发现,发现分数恰好是相应除法算式的结果,中间可以用止等号,发现除法算式各部份与分数各部份的关系,此处一定要通过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比如“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中的“相当于”而不是“就是”,便于学生认识到分数与除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4、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参考“试一试”和“练习四第5题”):

3÷9=1÷6==()÷()15÷100=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刚刚形成的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训练学生准确快速地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三、拓展总结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习例3。

学生简述图意后,教师提问:你能提出一些表示三种动物只数之间数量关系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既要启发学生提问的思路(不局限于一种动物的只数与另一种动物的只数相比,还可以是个体和群体相比,),又要要求说出是把谁看作单位“1”,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一样,都是用除法的计算方法。]

2、现场运用,练习巩固

让学生根据班上的男生和女生人数,自由提出分数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总结所得,课后延伸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课时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分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分数来解决的认识。同时留下下一步学习假分数、约分等知识的余味]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的三环节设计,注意了本课时在单元中的衔接,创设了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归纳,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了对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参与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全过程,能达成教学目标。

以下是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

复习引入5分钟;

探究发现25;

拓展总结10分钟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2=

3÷4=

4÷5=a÷b=(b≠0)

5÷8=

a÷8=

分数课件 第1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

观察、研究、类推、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修订、增减

一、导入

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土———干吞———吴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

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教学实施

关于倒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习倒数的含义。

观察教材28页的例1,归纳,总结倒数的含义。

1、举例验证:4和x,7和x,x3和

4乘x的积是,所以4和x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x,所以7和x互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特殊数:0和1(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

教师归纳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3、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9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

三、课堂练习

1、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10

2、填空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10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四、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的来年各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分数课件 第14篇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有关分数的的教学,教材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教材学习中将系统地认识分数,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的阶段性,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因此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平均分,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有过接触;对于分数,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很清楚,对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认识不清。

三、教学目标:

参照新课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与态度: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六、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第一环节:玩中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用鼓掌的次数来表示分的结果,学生在拍完2下、1下后,立刻会产生困惑,半个蛋糕该怎么表示呢?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怎么表示心中的半个”,然后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教师在肯定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试试: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出长方形纸的1/2。教师在示范两次分数的书写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数的书写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教师在明确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向学生渗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1/2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

本节课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做中得。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拓展知识。以游戏和讨论的方式完成。

(二)、探究交流、发展思维。

1、认识1/4

在学生认识了1/2后,我会让学生进行折一折,画一画的游戏: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自己折出1/4,并涂上颜色,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对比。提问学生:大家看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4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4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4也不同。

2、认识其他分数

学生了解了1/4后,我接着提问:同学们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手中的材料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可以表示出来几分之一,也可能表示出几分之几。

这部分内容我将采用自主创造的方式学习。学生利用学具折叠、涂色等方式,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然后师生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深化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把表示分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并写出相对应的分数。

3、练一练:这里设计了两个练习,主要考察学会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三)实践理解、深化提高

猜数游戏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国王给他的三个儿子分田地,涂色部分表示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先不画出等分线,让学生猜是几分之一,猜对后再画出等分线,并比较三块田地的大小。这个游戏练习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3、1/6、1/8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打下伏笔。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总结延伸,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我学会了什么?2、我体会到了什么?3、我还有哪些问题想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地方还存在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既做到了梳理新知、反馈评价,有能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特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学能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能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能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能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能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分数课件 第15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p65—66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实践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具准备】:10个圆形硬纸片、剪刀、4个小盘子、课件。

【学具准备】:圆形硬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师:今天老师有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愿意吗?

师:老师买了6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多少个?(生口答,师板书。)

师: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多少个呢?(生口答,师板书。)

2.例1:一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多少个呢?(师利用圆形卡片引导生用分数的意义回答,师板书)

3.观察算式,是不是所用的两个数相除,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吧!(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我买了3个饼,本打算平均分给我家三个人,可是临时又来了一位客人,又该如何平均分呢?

(2)出示小组合作交流提示。

a如何列式?

b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c你会叙述你的分法吗?

d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饼?

(3)小组内交流讨论分法后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4)在投影仪上边展示边汇报。(学生汇报分法时,用老师准备的教具:9个圆形硬纸片、剪刀、4个小盘子,教师站在讲台与学生之间,及时引导正确的表达。)

生1:把3个饼摞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3个饼的1/4,相当于一个蛋糕的3/4,就是3/4个饼。(在3/4个后面板书3个的1/4)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先把2个饼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得4个1/2个饼,再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1/4个和1/2个蛋糕拼在一起,就是3/4个蛋糕。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3:3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先把每个饼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个1/4个饼,就是3/4个饼。(在3/4个后面板书1个的3/4)

(5)课件演示分饼过程:

师:刚才三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6)通过我们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我们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你能很快列出算式并说出得数吗?(课件出示题目)生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师及时板书。

①把5个蛋糕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②把7个蛋糕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又分得多少个呢?

3.观察黑板上的算式,组内交流以下问题。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讨论。

(3)生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师板书:相当于。

(4)师小结:请每个同学看着这些算式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注意除数不能为0。(师板书)

师: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什么?

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6)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谁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种关系。

生:a÷b=a/bb≠0(师板书)

三、新知应用。

1.用两种方法叙述3/4米的意义。

2.(口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7÷13=5/8=()÷()()÷24=25/()n÷m=

3.填空。

(1)1米的5/8等于3米的(——)。

(2)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4.明辨是非。

(1)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1/10。()

(2)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1/15。()

(3)一根木料锯成3段,平均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1/3。()

5.拓展练习。

一共有15个桃子,共4千克,要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

(1)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

(2)每只小猴分到多少千克桃子?

四、相关链接:你能根据今天分饼的经验,解决下列纠纷吗?

一位商人走在沙漠中,干粮和水都用完了,袋子里只剩下7个金币了。正在他饿的走不动时,后面赶上来两位旅行者,甲有4个饼,乙有3个饼。商人说如果你们俩能帮我走出沙漠,我的7个金币就分给你们。于是他们3个人平均分吃了剩下的饼,终于走出了沙漠。商人履行自己的诺言,分给甲4个金币,分给乙3个金币。可是甲却说这样分不公平,你能帮商人公平的分一分吗?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心情怎样?(经历课前预习、自己准备学具、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展示交流、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等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情。)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1、2、3题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分数课件(热门1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哪吒闹海教案施工安全警示标语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小班班级工作计划环境综合整治标语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