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天气与气候教案(必备4篇)

作者:edditor12023-02-06 21:21:26270

本文为大家分享天气与气候教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1篇

第1课时(多变的天气)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认识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

读右图,回答:

1、什么是天气?如何来描述天气状况?

2、天气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思考:天气有哪些特点?天气与气候有何不同?

知识点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下边卫星云图中的各种颜色代指的意思是什么?

2、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天气符号,你知道的

还有哪些天气符号?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Ⅰ1~50优

Ⅱ51~100良

Ⅲ1101~150轻微污染

Ⅲ2151~200轻度污染

Ⅳ1201~250中度轻污染

Ⅳ2251~300中度污染

Ⅴ300重度污染

3、获知天气情况的途径有哪些?

想一想:怎样制作天气预报?

知识点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读右边表格,回答:

大气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防治大气污染有哪些方法和措施?

知识网络: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特点同一时刻,不同的天气不同

同一地方,不同的天气不同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阴晴、风、和的情况

蓝色:

多变的天气明天的天气怎样卫星云图绿色:

白色:,越白表示

天气符号:晴、阴、小雨、雷阵雨、大雪、

沙尘暴、雾、多云、冰雹

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二级良

101-200

中度污染

五级〉300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天气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天说变就变,刚才还阳光灿烂,现在已是乌云密布,这说明天气是________;第二,同是在中午,济南下起了大雨,而北京却是艳阳天,这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区天气可能差别___________。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的情况。

3.预知近期天气,可以及早作准备,充分利用______的天气,避免和预防_____的天气危害。

4.在卫星云图上,不同地方,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________,表示云层______,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_____。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还越来越关注每日______________。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受_________的影响,并且受其影响还比较大。

7.下列描述不是天气现象的是()

A.晴转多云B.今天有大雾C.风和日丽D.冬冷夏热

8.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明天肯定还有雨

B.刚才还晴得好好的,突然狂风暴雨,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C.今年夏季天气多云到暴雨

D.我们这里天气这么晴朗,北京也一定是晴天

9.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B.多变C.表现为冷热D.表现为风雨过程

10.对风的预报主要内容是风向和风级,下面对风向和风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东南方吹向西北方

B.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西北方吹向东南方

C.风力指风的强弱,风力最大时风级是10级

D.风力指风的强弱,风的级数越大,表示风力越弱

1、今天“降水概率100%,温度3~8℃”是说()

A.今天肯定有雨,气温可能是3°C,也有可能是零下8°C

B.今天100%没有雨,气温是3°C和零下8°C的平均值即零下2.5°C

C.今天100%有雨,今天最高气温是零下8°C,最低气温是3°C

D.今天一定有雨,且最高温度是3°C,最低温度是零下8°C

2、下列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夏热冬寒B小雨夹雪

C四季如春D冬暖夏凉

3、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大气图像

B卫星云图白色是云雨区

C因台风移动迅速,卫星云图不能正确显示

D卫星云图,可以直接显示暴雨出现的位置和强度

4、对于天气预报和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A.观测一接收数据一处理资料、制图一分析判断一做出预报

B.观测一接收数据一分析判断~做出预报

C.观测一处理资料一分析判断一做出预报

D.观测一接收数据一分析判断一处理资料、制图一做出预报

5、下列天气现象,在山东省的内陆地区不多见的是()

A.雷雨B.雾C.台风D.雨夹雪

6、明天大家约好去春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同学说他刚看过电视,为了表现一下自己,小明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后说:“这就是明天的天气情况。”

右图就是小明画的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1)天气由_________转________。

(2)风向____________,风力___________。

(3)最低气温_______℃,最高气温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

7、课外调查

阅读材料: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或几个星期,那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则可以渗入到血液中,并携带有毒重金属和细菌以及其他污染源。而每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几百万立方米的空气,儿童呼吸的空气重量大于他们的体重,工作和运动量大的人呼吸的空气量就更大。因此人们如果不断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就会对身体产生慢性不良影响,如果吸入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可以造成哮喘或死亡。

读完上面材料,我们认识到了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给全国乃至全世界30多个国家带来灾难的非典型肺炎病毒的形成就跟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所以每位同学都有义务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保护环境,首先要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请你作一个课外调查,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有没有污染,人类活动通过哪些方式污染了我们的大气?把你的调查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污染大气的人类活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收集天气与生产、生活有关的谚语,并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这些谚语中所包含的道理。

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2篇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⑵海陆因素⑶地形因素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⑶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⑷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地区差异

1、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一般只注意气温,降水两个因素。

3、热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

⑴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⑵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季和干季)

⑶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

⑷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4、温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

⑴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湿多雨

⑵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分配均匀

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⑷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⑸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5、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⑴极地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6、高原山地气候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

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3篇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的特征选择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天气的 特征 通过天气预报的符号,气候特征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的时间分布规律,通过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来分析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贯穿始终的是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

学情分析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 能力 。

学生在小学及中学数学课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图表能力。但是在中学地理课中还是第一次接触绘制和阅读曲线及柱状图。而且,数学的折线图与地理气候图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如何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曲线及柱状图的绘制方法,及分析规律是教学的关键。详细分析、反复练习、重在落实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 “ 天气 ” 和 “ 气候 ”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学生能识别 天气预报 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通过分析天气、 人类的关系,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天气符号,天气和气候的区别。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⑷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⑷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⑸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㈢教学重点和关键:

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二、教法阐述:

㈠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过程有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的是从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的能动飞跃。这是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体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㈡教学手段及其理论依据。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用声光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学指出,多媒体教学应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教育技术飞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终身学习。

㈠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㈡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

1、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需要群体研究方式,互动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本堂课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

3、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初步学会看卫星云图,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说明:虽然“卫星云图”有关知识非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但由于学生看天气预报时首先要接触到,但又不能一下看懂,因而很好奇,要求教师介绍,所以教学中做了一定安排)。

4、每位同学自制一版阶段“学习成果”小报,来交流展示,并自制一个30cm×30cm的某城市天气图(用天气符号表示),课堂用来互相提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动手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又能使全体同学广泛参与。

5、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四个可能就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空气污染的例子,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谈看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谈对一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㈢学法的理论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的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可见,地理学习动力,包括了地理学习兴趣指向和地理学习动机层次。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课堂教学程序:

㈠展示阶段“学习成果”(小报一版)在小组内交流(下课后交)

㈡简明导入后请2——3学生发布收听、收看并记录下来的厦门地区近二日天气情况,并询问学生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的资料?(可从电视、广播、报纸、气象网站等途径获得)

㈢阅读P55/1、2框题,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学生)

讨论 2、的区别(提问层次中或上的学生)

3、P57/练习题(四成语各描述天气或气候?)

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有二大 天气 气候

方面区别,并举例加以说明。 短时间 多年的、长时间

多变 具相对稳定性

通过P57/2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㈣请2——3学生发布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后教师也发布三条,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㈤天气对我们很重要(请学生结合实际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这节课着重学习“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演示课件:

第1屏:天气预报的意义。

第2屏: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第3屏:卫星云图的来历。

第4屏:“风云一号”——台风云图

第5屏:问题讨论——有了卫星云图,为什么还要城市天气预报?

第6屏:天气符号与天气预报图。

第7屏:再现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某些城市天气预报。

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㈥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和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经验与形象的图示和抽象的符号之间的有机联系。

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图例。

㈦运用电脑“课件”做课堂练习,巩固新课知识。

1、连线: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各表示什么?(请层次较低学生做答)

蓝色 陆地

绿色 海洋

白色 云雨区

2、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请层次中等或较好的学生做答)

a、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

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

c、长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气?

d、较大范围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吻合?

4、学生举自制某城市天气图(用符号表示),互相提问,学当天气预报播音员。

㈧由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

学生阅P57一段及表。

结合厦门实际,教师询问:

1、厦门市有无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哪些途径可得到此资料?(厦视二套晚9:30收看或报纸)

2、“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

教师给出厦门市几个区昨晚播报的空气污染指数,请同学说出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如何?(污染指数在51——71空气质量良)

㈨课堂小结:1、的区别,正确使用二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学会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㈩布置作业:

1、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举四个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选择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思考即可,下节课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在最近三日晚9:30看电视(厦视二套)收看并记录“厦门市空气质量预报”,看哪个区空气质量较好?我们所在的湖里区空气质量如何?(下节课来告诉全班同学)

课堂师生活动过程流程表:

教师导入新课

教师了解信息来源

教师引导,加以举例说明

教师也发布三条资料趣闻,并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

“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概念的区别

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

让学生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

教师引入“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天气与气候教案(必备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哪吒闹海教案施工安全警示标语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小班班级工作计划环境综合整治标语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