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集锦15篇)

作者:edditor12023-02-01 22:01:12498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也许有必要进行课堂讲稿的撰写,通过讲稿的撰写,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钓鱼的启示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1篇

【设计思路】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理解,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锦泽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课文。)

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你会从课题入手去想问题。

生: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

师:是啊,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师:你会从细节入手,读书真仔细。

生:课文写钓鱼,怎么后面又写了“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课文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说明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同学们再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加细致地读书,更深入地思考。)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从没有见过的大鱼。

生: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了。

师:说得精彩极了,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生:高兴。

生:得意。

生:大喜过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惊奇。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心情,可见语言能力较强。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体会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现出大鲈鱼的诱人。为下文“我”放鱼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师:我正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把它放了,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生:急切、难受、伤心、依依不舍、沮丧。

(读书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师:我心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父子的对话,体会 “我”的心情。

(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表现我对大鲈鱼的不舍。)

生:自由读,展示读,男女生读。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的时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补白,体会人物的心理,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艰难。)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不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啊,不能留下。

生: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父亲这样做,对吗?

生:对,因为还不到捕捞鲈鱼的时间。

生:因为他父亲想教育孩子按规定做事。

师:父亲不喜欢吗?

生:父亲也很喜欢。

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

生: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知道的。

师:刚才有位同学问“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明白了吧?

师:我尽管依依不舍,但是还是把这条鲈鱼放回了湖里,同学们,这时他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弃了鲈鱼,得到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你会联系下文来说,什么是道德实践呢?

生:就是去做。

师:说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确的去做。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的抉择,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识。)

师: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他会遇到哪些诱惑呢?

生:金钱。

师:对,这里的鱼可以指金钱。

生:职位、小便宜。

师:说得不错,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生:比如说,他在给别人搞设计的时候,两个公司竞争,一个公司给他很多钱,让他给自己的公司设计的好,而故意给另一个公司设计的不好。

师:这时,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不会要那个人的钱。

师:他会想起父亲的话。刚才有个同学说“钓鱼这件事和他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现在想一想,有没有关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为父亲的教育,才使他严格按正确的去做,才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

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生: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诚实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

生……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父亲的话理解得较好。教师应该做一个小结,突出舍弃个人利益的困难,突出主题。)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看来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不仅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也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端起书来,再次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生:配乐朗读课文。

(创设的情景非常好,学生在月夜背景的衬托下,倾听着舒缓的音乐,仿佛在慢慢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学们提得问题我们读懂了,但是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帮助。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2篇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而且很深奥。这篇课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回忆了一个钓鱼的故事: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使“我”从中获得终身难忘的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2、联系实际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一)、我先说一说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所尝试的一些做法:由于这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在第一课时有所了解,所以我就让学生在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导入新课。课的开始,我借助“这一次钓鱼给了我什么启示?”这一问题让学生读出父亲曾经告诫我的话“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就和学生见面,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对这一启示有个初步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一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首先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我让学生通过读父亲决定让“我”放鱼这句话明白:在放不放鱼这件事上,怎样才是“是”,怎样是“非”,然后通过抓重点词“盯”、“好一会儿”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在决定让“我”放鱼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曾经犹豫过,通过父亲决定放不放鱼的矛盾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其次是站在文中“我”在角度来体会:在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我”不愿意放鱼的三个理由,并与父亲几经争辩甚至是乞求仍不能使父亲改变主意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的“我”只好将鲈鱼放回湖中,通过体验“我”把鱼放回湖中的沮丧和无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一难点。

2、再谈一谈感受体验朗读方法的指导: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是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上力求符合文本特点。我所尝试的:一是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 “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如对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引导想象父亲此时是怎么想的?又如“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 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 ”,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最后谈一谈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进行的一些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力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身实际,借助对话还原生活,例如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那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我先让学生思考:对于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可能面对哪些利益的诱惑?学生借助这一问题的理解自然很快地找到了生活中这“鱼”的所指,再让他们谈: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诱惑人的“鱼”吗,难度就就减小了。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3篇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板书: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4篇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 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 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 “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

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者:陈香兰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诱惑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有道德的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文是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的。主要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启示部分爸爸告诫的话,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交接、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父亲对“我”的教导,作者受到启示部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名言警句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法。在教学钓鱼和放鱼的部分,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而体会人物心理。2、小组合作交流法。在教学“启示”部分,由于是本课的难点,我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学会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说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这节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此时出示月夜图,学生欣赏着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同时提出:“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会有一个怎样美丽的故事发生?”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此我设计的默读环节,是因为默读是小学高年级培养学生快速读书的一种方法。在此让学生得到练习。并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月夜的片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然后提问:“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下,作者的心情也很美,是为什么呢?”学生能够说出“因为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紧接着问“作者是怎样钓到的鱼?”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作者钓到鱼的句子:“过了好长时间……”让学生读出钓到鱼是很不容易的。这样为后面作者舍不得放掉鱼做铺垫。

3.接着我再次引出:“作者这么费力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作者钓到的鲈鱼的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在这一部分朗读时,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把欣赏文字美,想象画面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境美都通过感情朗读给展现了出来。

二.读懂课文感受美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

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的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想想。这样学生就更深入课文内容了。小组再讨论:如果你就是这位父亲,在此情况下你怎样劝这个孩子放弃这条鱼?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生再读这段时,把“儿子”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给表现了出来。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通过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从小应该不贪便宜、诚实守纪、有道德。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引入“正是父亲的严格教导,为作者 了一个美丽的人生。34年后作者事业有成,那是因为他的人生旅途中遇到过很多的“诱惑”,但是回想起父亲的话他学会了放弃。”(学生讨论:“诱惑”可能指什么?)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让我们的学生领略到美的故事,走进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实践之美,做一个带给祖国,带给他人美的人;

作业布置:

1. 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 将文中某句话改写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3. 搜集有关道德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 启示

大、美(得意)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

爸爸要我放鱼(急切) 与非的问题,实践

再三肯求(委屈、难受) 起来却很难。

放鱼(依依不舍)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6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内)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仅差两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

3、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课的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设置法、以读代讲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学习,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内)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用五个环节来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钓鱼会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随后揭示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指名分段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扫清了阅读的障碍,理清了课文写作思路,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接下来的品词析句做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这个环节中,我(1、提示阅读:请用心读1—3自然段,一边思考:“我”钓到鱼时的心情?父亲的心情?(要求学生划出相关的语句。)

2、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学生再读课文,讨论面临什么问题?)

3、面对这个难题,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父亲的心情怎样?从那些地方看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

4、组织交流: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中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和爱。)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启发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是指荣誉、权利、名利等事物。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对父亲心存感激。)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在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开展拓展活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时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确在具体事件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的“是”与“非”。)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实践。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1、摘抄精彩的词句。2、和周边的人交流,了解他们是怎样抵制诱惑的。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7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钓鱼的启示》。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结果没在规定捕捞的时间里,我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特别漂亮的鲈鱼。父亲严厉地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特别不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体会到了父亲严格要求我的真正意义。

富有哲理,给人以启发是本课的主要特点。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学习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和五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三位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获得,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让我放回鲈鱼的理由,及我从中所获得的启示,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抵制鱼的诱惑。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所以教学本课,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圈点批画法来完成本科的学习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的教学将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我这样设计我的导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带给我一定的启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富有哲理,能带给我们其实的文章。板书 钓鱼的启示。上课伊始,我就以启示为谈话中心,引出本文课题,然后让学生查阅工具书,理解“启示”就是启发的意思,以启示为线索,为本文理解中心有更深入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课伊始,趣亦生,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学生初读便会对文本产生好感,在有好感的基础上,对学习文章便有了很好的帮助。所以在学生跃跃欲试中自读课文,从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在认读词语的过程中,将本课的重点读音做以强调,如鱼饵的饵是卷舌音,鱼鳃的鳃的平舌音,嘴唇的唇是翘舌音。同时检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钩和钓的区别,戒与诫的不同意思。指导书写“翼”字,上面的羽字作为偏旁的时候,没有勾。

经过这样一轮检查、强调,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已经很扎实了。当然为学习文本扫清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研读 深入探究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深入研读课文的时候,我选择小组合作学生。围绕“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这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在回答我为什么不愿意放回鲈鱼的过程中,感受我心情的变化,讨论之后,出示课后思考题,体会出我由得意——急切不理解——乞求——无可奈何 依依不舍;分析理解爸爸的态度时,体会出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毅然决然的态度。抓住一个“得”字,理解出父亲态度的不容置疑。

阅读感受是独特的,感情朗读的表现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理解出人物的感情变化后,有感情朗读成为必然。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再次感受钓到鲈鱼的快乐,面对道德抉择的艰难。

至此,长大成人后的一段文字便自然走到我们面前。抓重点句子理解道德的是与非的问题虽然对与这些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但充分地朗读,大屏幕出示生活中一些事例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出诱人的“鱼”指的是:让人心动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哪些暂时带给人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情。结合前文,能在无人知晓,只有自己知道没有到时间的情况下,能讲钓到的那么大,那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中,从而体会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重难点的突破有时候很难,但水到成渠,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生活中,面对就如那条鲈鱼一样诱惑,有一位能如作者的父亲那样严格要求你的人,会成为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完成作业:根据提示写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8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仅差两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

3、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课的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设置法、以读代讲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学习,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用五个环节来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钓鱼会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随后揭示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指名分段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扫清了阅读的障碍,理清了课文写作思路,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接下来的品词析句做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这个环节中。

1、提示阅读:请用心读1—3自然段,一边思考:“我”钓到鱼时的心情?父亲的心情?(要求学生划出相关的语句。

2、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学生再读课文,讨论面临什么问题?)

3、面对这个难题,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父亲的心情怎样?从那些地方看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

4、组织交流: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中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和爱。)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启发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是指荣誉、权利、名利等事物。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对父亲心存感激。)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在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开展拓展活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时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确在具体事件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的“是”与“非”。)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实践。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1、摘抄精彩的词句。2、和周边的人交流,了解他们是怎样抵制诱惑的。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急切

放鱼乞求、委屈、难受

无奈、依依不舍

获得启示感激

这个板书,清晰直观,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9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预设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全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我”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水里,使“我”懂得“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启示,这一启示让我受益终生。很明显,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日渐提高,能初步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初步养成与他人进行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捕捞、操纵、沮丧、诱惑、皎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受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上课前,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你们钓过鱼吗?如果你们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小男孩,在他11岁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却又把鱼放回了湖中,而且还从中得到一个受益终生的启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去认识认识这位小男孩,学习学习这钓鱼的启示。出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用这这样子的方式引出课题,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接着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上面创设情境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已经对本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很自然的安排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且有两个目标:本课的生字词,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中也应该有所体现。我采用的是读——讲——读——默的方式,先指明学生读,再让个别同学讲一讲难写的或者难度的字,再全班读一读,然后把难写的字在边上写一写,默一默,或者在书本上圈出来。对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相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中,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话讲出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找出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却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我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后,请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难这些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我请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不难发现,“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着是急切,然后是难过和委屈,最后是不舍。

在这里我紧紧抓住两个点进行研读。第一个是我“得意“的句子,也就是第三自然中描写鱼非常大非常漂亮的句子。我要求学生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感同深受,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不舍这条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第二个点是“不容争辩”。我会分二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第一,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二是让学生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

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用自己的行为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我会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你也会遇到像文中所说的大鲈鱼,这个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相机出示各种情景,如在商场里营业员多找了你钱,在路上你检到喜欢的玩具,老师多给了你分数,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从而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社会道德人,此时,课文的重难点就得以突破了。联系学生的实际,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我趁势进行总结: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10篇

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第四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3、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谈谈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1、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钓鱼会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2、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指导,如“涟漪、小心翼翼、皎洁、乞求、不容争辩、诱惑、抉择、告戒”等。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读课文中理解和学会字词)

二、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1、提示阅读: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重点号。)

2、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学生再读课文,讨论面临什么问题?预设:对这条鲈鱼是放还是留?)

3、面对这个难题,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父亲做出决定是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得”字感受父亲态度的坚决,从父亲的一声“孩子”去感受父亲对“我”的温柔和深情,体会其矛盾的心理和实践道德的决心。)

4、组织交流: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为什么不想放鱼?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我”放?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和爱。)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离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启发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是指什么?作者最后对父亲的行为会怀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肯定会心存感激。)

三、拓展延伸,深入体会

拓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时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确在具体事件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的“是”与“非”。)

(设计意图: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说板书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放鱼 乞求、委屈、难受

无奈、依依不舍

获得启示 感激

合村小学

张富财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11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25号贾朦朦。

今天我要说课资料的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预设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全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我”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水里,使“我”懂得“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启示,这一启示让我受益终生。很明显,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日渐提高,能初步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初步养成与他人进行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捕捞、操纵、沮丧、诱惑、皎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受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案以及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上课前,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你们钓过鱼吗?如果你们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小男孩,在他11岁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却又把鱼放回了湖中,而且还从中得到一个受益终生的启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去认识认识这位小男孩,学习学习这钓鱼的启示。出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用这这样子的方式引出课题,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接着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上面创设情境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已经对本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很自然的安排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且有两个目标:本课的生字词,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中也应该有所体现。我采用的是读——讲——读——默的方式,先指明学生读,再让个别同学讲一讲难写的或者难度的字,再全班读一读,然后把难写的字在边上写一写,默一默,或者在书本上圈出来。对于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相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中,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话讲出来。

3、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读课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个难题。我想,让学生找出钓鱼的启示并不难,但是要让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却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我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得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读了这句话后,请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难这些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我请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不难发现,“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着是急切,然后是难过和委屈,最后是不舍。

在这里我紧紧抓住两个点进行研读。第一个是我“得意“的句子,也就是第三自然中描写鱼非常大非常漂亮的句子。我要求学生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感同深受,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不舍这条鱼。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增强语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第二个点是“不容争辩”。我会分二个步骤丰富这个词语。第一,紧紧抓住“盯”这个词,理解父亲在不容争辩态度产生前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父亲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决定放走这条鱼的。二是让学生懂得,面对父亲要我放走这条鱼时,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从得意,急切,再到难受委屈,最后到不舍。

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用自己的行为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我会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你也会遇到像文中所说的大鲈鱼,这个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相机出示各种情景,如在商场里营业员多找了你钱,在路上你检到喜欢的玩具,老师多给了你分数,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从而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社会道德人,此时,课文的重难点就得以突破了。联系学生的实际,这样就能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我趁势进行总结: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

我的说课资料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12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这篇课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回忆了一个钓鱼的故事: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使“我”从中获得终身难忘的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2、联系实际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说教学方法

(一)、我先说一说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所尝试的一些做法:由于这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在第一课时有所了解,所以我就让学生在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导入新课。课的开始,我借助“这一次钓鱼给了我什么启示?”这一问题让学生读出父亲曾经告诫我的话“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就和学生见面,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对这一启示有个初步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一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首先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我让学生通过读父亲决定让“我”放鱼这句话明白:在放不放鱼这件事上,怎样才是“是”,怎样是“非”,然后通过抓重点词“盯”、“好一会儿”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在决定让“我”放鱼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曾经犹豫过,通过父亲决定放不放鱼的矛盾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其次是站在文中“我”在角度来体会:在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我”不愿意放鱼的三个理由,并与父亲几经争辩甚至是乞求仍不能使父亲改变主意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的“我”只好将鲈鱼放回湖中,通过体验“我”把鱼放回湖中的沮丧和无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一难点。

2、再谈一谈感受体验朗读方法的指导: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是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上力求符合文本特点。我所尝试的:一是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如对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引导想象父亲此时是怎么想的?又如“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最后谈一谈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进行的一些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力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身实际,借助对话还原生活,例如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那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我先让学生思考:对于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可能面对哪些利益的诱惑?学生借助这一问题的理解自然很快地找到了生活中这“鱼”的所指,再让他们谈: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诱惑人的“鱼”吗,难度就就减小了。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13篇

教学目标:

1、以“启示”为线索,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透彻读懂“启示”的内涵;

2、采用设身处地、切已体察的方法,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从“钓鱼的启示”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启示,训练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结合故事,紧扣文本,透彻理解“启示”的内涵。教学难点:设身处地、切已体察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聚焦“启示”

1、师分开板书“钓鱼、启示”两个词,提示:你能根据这两个词将课文16节分成几个部分?如果在两个词之间加上一个“放鱼”,你又能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生讨论、交流)

2、利用“钓鱼、放鱼、启示”这三个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

思考、交流,师点拨学法)

3、师小结:这篇文章结构有点像我们中国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一样,前面是故事,后面是道理、启示。故事很有意思,道理却难懂。这个钓鱼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教学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说:不知题理题窍,临文时,必无决断????作文如此,读文、解文也当如此。“钓鱼的启示”这个题目具有强烈的结构性与线索性,抓住它、利用它训练学生的结构意识与概括能力以及形成学习主线,就是让学生从题目中得到启示。)

二、质疑“启示”

1、课件出示父亲教诲詹姆斯的话: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很大诱惑的时候。

2、让学生小声读两遍这段话,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

(教学意图:虽说学贵有疑,但质疑能力是需要激发与培植的。老师有意将质疑点集中文本的关键处,启迪的是学生质疑的切入点。)

三、品悟“启示

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提炼为:道德是简单的,实施起来为何难?难在哪?再带领学生回到文章中去,将它探个究竟。

(一)设身处地谈“该不该”

1、师:回顾全文,好好想想,你认为放掉这条大鲈鱼该不该?

2、师生交流,明白放掉鱼是应该的,正确的,是简单的事。

3、反诘:你们都认为放掉鱼是应该的,正确的,是一件简单的事。难道詹姆斯内心深处不明白吗?但他愿不愿意这么做呢?

(二)依据文本读“愿不愿”

1、师:詹姆斯不愿意,你从哪儿知道的?清找一找,读一读。

2、学生交流,师点评

预设一:父子对话环节,抓“大叫起来,大声抗议”读现詹姆斯的十分不愿意。

预设二:从詹姆斯放鱼的慢和鱼游走得快的速度对比中,体会詹姆斯的一百个不愿意。

预设三: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从“看着”的乞求味道中领悟詹姆斯的一千个不愿意。

预设四: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从“悲哀什么”的讨论中深悟詹姆斯的一万个不愿意。

(三)口语交流“难不难”

1、师:的确,从詹姆斯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感慨中可以看出他对放掉这条大鲈鱼的千不情万不愿。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难在哪呢?现在你就是詹姆斯,结合前文,敞开心扉说说你为什么不愿意放?

2、师生以口语交际方式进行情境对话,揭示詹姆斯的内心世界,直面“很大的诱惑”——鲈鱼大;很难钓;没有人发现,就算违规也不会受到惩罚等。

3、追问:你、我、我们都懂得詹姆斯的不情不愿,都理解他面对很大

诱惑时的挣扎,那他最亲的人——他的父亲,难道不懂得、不理解吗?难道他不爱詹姆斯吗?可他为什么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呢?

(四)切己体察理解如何战胜难

1、师生或生生再次合作读父子那段对话,换词体会“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中“得”的坚决、肯定,毋用质疑、不可商量的意味。

2、当詹姆斯“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时,父亲读懂他的心思了吗?他却再也没说话,但我们相信他内心对此一定有千言万语,结合课文和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他心里会说什么?

课件出示句式:孩子,的确,月光下,没有一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除了我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啊,可是。

(五)纵深拓展中推进主动地放——不难

1、师:可是这些话父亲已不想说,不再说了,他一定要让儿子用行动去说。儿子用行动说了吗?

生再读詹姆斯放鱼的过程,感悟他从不情愿到有一点点接受。

2、父亲不说,还因为他相信,岁月会替他说话的。

课件出示,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完形填空、交流:

十五岁时,有一天深夜,詹姆斯筋疲力尽,很想尽快赶回家,马路上空无一人,于是打算闯红灯。这时,父亲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你把它放回水里去。”

二十五岁时,詹姆斯为签约公司设计的图纸,被公司的竞争对手看中,打算高价购买。这时,声音又在他心中响起:“孩子,你把

它放回水里去。”

四十五岁时,开发商想用重金收买詹姆斯,掩盖其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行为。这时,声音不断回响:“詹姆斯,你把它放回水里去。”

(教学意图:真正的语文课堂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感性来自意蕴丰厚的文本,曼妙多姿的朗读,争奇斗艳的听说读写思。理性呢?首先来自事情发展的线路,作者写作的思路,以及教者对前两者深刻体认而自觉追求三线合一的教路。从“该不该”到“愿不愿”又到“为什么得放”再到“自觉地放”。这样的纵深推进,让课堂如深深地泉眼,使得学生思维的泉水欢快地向前流淌。更何况,各种理性策略灵活贯穿于对文本的感悟中,课堂怎不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四、释疑“启示”

1、师:当我们紧贴文章,与人物合为一体地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后,你现在再读“钓鱼的启示”这段话,(生读)明白了吗?清晰了吗?

2、悟写:《钓鱼的启示》的启示:。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只要从文本而来,从心底而出,长短皆成文章。学生抒写自己的“启示”,交流,内化并升华主旨。

(教学意图:从质疑到释疑,课堂教学画了一个完整的圆。更有意味的是,这儿贯彻着:课堂上,“做”是比“说”更重要的启示。)

五、人生的“启示”

师:是的,正如你们所说,詹姆斯从钓鱼、放鱼这件事得到如许的启示,而这些启示,又不断启示他的人生。我们呢?我们将来悠长的人生,会遇上哪些事,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又会得到哪些启示呢?同学们,请慢慢走,细细想,好好写出自己人生的各种启示吧!(教学意图:所有的阅读最终是读自己。这样将课堂定格于“最有孕育的一刹那”,可谓渐行渐远。)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14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内容。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读悟,解疑。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2、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①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②学生先默读、自学,讨论。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a、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b、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c、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d、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2)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①“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②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体会。

③汇报交流。

a、“得意”。

b、急切、不理解。

c、委屈、难受。

d、乞求(换个词)

e、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④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⑤分角色读对话。

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相关句子:理解“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时,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3、引出:“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第15篇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钓鱼的启示说课稿(集锦1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哪吒闹海教案施工安全警示标语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小班班级工作计划环境综合整治标语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