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创作网,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画说课稿(汇总14篇)

作者:edditor12023-01-27 22:40:08238

作为教师,必须对说课稿进行精心的准备,因为说课稿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画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画说课稿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画说课稿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11课《海洋生物》、第12课《鱼的纹样》以及第14课《我做的海洋生物》合为一个单元,旨在以海底世界为主题,通过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神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我画的海洋怪兽》一课介于《海洋生物》、《鱼的纹样》之后,《我做的海洋生物》之前。本课围绕神秘而又争奇斗艳的海洋生物,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资料,来共同创作海洋怪兽的形象。用“平面”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海洋怪兽的特征和神态表现出来。绘画可采用多种工具,如铅笔、水彩笔等;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水粉画、线条画、版画等等。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生收集、观察、描述、感受、模仿等方式,了解海洋怪兽的形象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2)操作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表现出自己想像中的海洋怪兽。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讨论、表演等,了解海洋怪兽的形象特点,创作出想像中的海洋怪兽。

教学难点:运用联想、夸张等表现手法突出海洋怪兽的特性,并使整个画面生动有趣。

3.课时:1课时

本课的教法我准备以情境教学法、演示法为主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怪兽的录像资料,课件,不同工具和方法表现的海洋怪兽作品。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工具材料。

2、教学思路:

(1)观察、引人阶段。

播放有关海洋怪兽的录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A.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B.你曾经见过它们吗?知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C.那么,我们可以给它们取名字吗?

揭示课题:它们长得这么怪,又生活在海洋中,干脆我们就叫它们“海洋怪兽”吧。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海洋怪兽”,好吗?

(2)欣赏、评析阶段。

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在网上的商店里看到许多特别的海洋怪兽,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观察这些怪兽,说一说这些怪兽的外形、色彩、特点的与众不同之处。

(3)练习、深人阶段。

启发思维:海洋世界真是无奇不有,你想还会有怎样的海洋怪兽呢?

师生互动:游戏。请学生几个人一组表演,有的表演海洋怪兽,有的演其他生物。表演后请学生回答:

A.你演的是一只什么样的怪兽?

B.说说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师生交流:

A.你觉得它们有趣吗?

B.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外形特征等)?

C.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外形等)?

学生联系: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工具与材料创造形状奇特的海洋怪兽。

要求:构图完整,在画面中充分表现海洋怪兽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动作、画面色彩来表现,可以夸张一点;线条流畅,颜色鲜艳,画面生动有趣。

(4)巡回指导阶段。

学生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评价、提升阶段。

A.作品展示:(出示海底世界的背景图)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喜欢的位置。

B.作品评价:可以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编一个故事,向大家作介绍。接着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指出你觉得最好的一幅画,好在哪里?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评。

(6)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要提醒学生收拾绘画工具和材料,要养成不乱扔杂物的习惯,保持教室整洁。

画说课稿 第3篇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画说课稿 第4篇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说目标】

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标的三个维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本课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

三、【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和“朗读感悟法”。

四、【说学法】

1、主动学习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五、【说教学过程】:

为落实教学目标和体现教学理念,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3、精读课文,积淀语感。

4、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一)、导入部分

主要是简单介绍杨桃,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杨桃的图片。然后出示课文标题“画杨桃”,并且让学生就标题展开联想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杨桃画得怎样?”等等,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提炼。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带着教师提炼的问题默读课文一遍,并圈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让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问题,选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答案,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点拨与总结,接着出示生字词“叮嘱、审视、轮流、和颜悦色、教诲、一生受用”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积淀语感

讨论问题,全班交流、反馈:(层层递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引导理解“教诲、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一生受用”等词的含义,并回归原文进行深入理解。

2、父亲叮嘱我什么,老师讲的话具体指什么?

3、画杨桃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要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4、父亲的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

1、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就必须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落实在个体感悟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在朗读中,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感情,把感情送进文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大概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总结全文时,我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待学生交流完后,在适时总结学法并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在诵读中感受父亲的话,激起学生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心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

画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二年级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倒”。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激趣导入——识记生字——整体把握——深入讲解——拓展交流”五个环节进行讲解。第一课时负责前面的三个环节,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回顾再完成后两个环节。

1、激趣导入。《画杨桃》是一篇很贴近学生课堂生活的课文,我设计的导入方式就是用学生上美术课临摹引出课题,一方面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中的主人公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方面引出学生们的兴趣,画杨桃会发生什么呢?

2、识记生字。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布朗读任务。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比如组词造句、寻找形近字、比赛认读等。对于较难的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提醒学生注意笔顺笔画,学生在练习本上描红书写,教师巡视,并对写得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

3、整体把握。请小老师带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回答,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口语概括有一定的帮助。在整体把握文脉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原因,而是让同学们去“我”的座上观看?这件事为什么让“我”终生难忘

4、深入讲解。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回答自然段的内容、“我”画杨桃的过程、态度,画出杨桃画成了什么,为什么画成这样?帮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出杨桃的不同角度图片,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看的杨桃东西也不同。抛出质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一步步地往下深入学习。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后来怎么样了?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这种变化。引出角度不同样子不同的道理。指导学习朗读同学们的语气,强化一开始同学们嘲笑“我”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体会这中羞耻的感觉,读出这种反差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种情绪,另一方面将同学带入到课文中,体会到老师这样做的教育目的。指导学生朗读老师说的话,表现出老师耐心的态度和谈心式的教育方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对最后一段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模拟设问,比如当别人的看法和想法与自己不一样时应该怎么做?深化主题主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道理带入生活中去。

5、拓展交流。和同学一起完成课文后边的题目。鼓励大家互相评价,指出优点。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说说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行动。

六、说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起因: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经过:同学们嘲笑,老师神情严肃角度不同,样子不同

结果:终生难忘

不要……要……,要……要……

这篇课文篇幅较前面较长,所以我采用很简练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大概思路。让学生明白,无论课文长或者短,我们都可以通过正确方法将之精炼简化。

画说课稿 第6篇

教材说明:

《画杨桃》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一、说教材。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

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画说课稿 第7篇

一、说教材。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

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本次的上传教案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经过认真思索,采纳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将教学环节进行了适当的调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意思。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和颜悦色”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词语并学习课文

大屏幕出示词语(指读、齐读)教诲的意思?课文中说谁的教诲使我难忘?请打开书齐读该段。什么叫受用?(得到益处。)由此可看出父亲和老师的话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课文当中,父亲是怎样叮嘱我的?请大家打开书找出课文当中父亲的话。

2、学生动手找,指名读后出示句子: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师说:父亲对我的要求是严格的,那么我在学校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

4、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画杨桃的段落)默读并思考:①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看你有没有神速的双眼,很快就能找出来。

出示句子:女生读!

5、假如你也是同学中的一个,看到的杨桃竟然是五角星的形状,你会怎么想?

6、当我把这幅画画完的时候,我的心情怎么样?

7、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没有笑。)自由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们两次对话的句子,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对我的嘲笑,哄笑;难过、内疚、惭愧)

8、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9、分角色朗读,你分别读出嘲笑和不好意思的语气

10、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1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

12、“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出示老师的话,指名读。

13、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14、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15、老师的这段话当中,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很相似,请找出来。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16、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打也作者简介)

三、总结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画说课稿 第8篇

内容分析:

指纹画是在指画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指画又称指墨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画法。即以指代笔,蘸墨或颜色作画,具有独特的趣味和技巧,将手指沾上墨水,在宣纸上轻点几处,或浓、或淡,似圆、似尖,再用指甲勾勒出轮廓。而指纹画的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完全看个人如何使用手的技巧以及发挥,需要慢慢的揣摩。 虽然指纹简单,但在相似的指纹上勾勒线条表现事物的形态和动势的那几笔及彩铅背景的搭配还是很见功力的,对于锻炼孩子们的想像力,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和创造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都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在不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也正处于发展状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并能够捕捉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善于想象,表现欲浓。结合新课标的实施和学生实际情况,应该创造机会发挥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充分展现学生的想象能力。

指纹是独一无二的,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两者是构成指纹画的重要因素,大脑中产生的形象联想,会进一步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和情感情绪变化。

本课以自然、运动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抒发各自的

联想,旨在激发想象力,丰富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学生自己动手用指纹创造

绘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感性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

学习绘画技巧热情。 3、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态度,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手按指纹的技巧及根据指纹的外形设计造型。

教学难点: 掌握画面整体布局。

教学方法:欣赏、探究、点拨、练习、评价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素描纸、印泥、勾线笔、彩铅,尺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绘画的种类很多,比如:中国传统的国画、西方的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等等,不同的绘画种类的最后呈现的艺术效果也不同,那么,我们继续探讨这种与众不同的绘画—指纹画,与其说画画,倒不如说我们是来做画,因为它需要我们大家的动手能力,那么,指纹与自然、运动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就研究一下吧!一定要拿出我们饱满的热情,用独一无二的指纹做出我们满意的作品。

生: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导言引出课题,通过绘画和指纹之间的联系这个设问,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表现:学生兴趣十足。

二、牛刀小试:

师:1、指纹画欣赏。

2、学生分组尝试单个物体指纹画练习。

3、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么试验成功的,如:

(1)指纹都可以按出什么形状?

(2)指纹画中指纹是描绘人物、动物、事物的哪一部分?

(3)指纹画的制作过程?

(4)小组间展示学生作品。

生: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指纹练习,可以按出圆形、椭圆形、甚至整个手掌,形态各异,十分有趣,总结出指纹描绘的是人物、动物、事物的主体部分,加上线条十分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指纹画的制作方式留给学生来讨论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索问题的精神,加强小组合作的实践能力,而后教师简介概括。

学生表现:学生表现十分活跃,大胆尝试,成果显著。

三、大显身手:

师:1、二者取其一:

(1)我们爱运动

(2)我们爱自然

设计意图:四组抽选主题,两组一个主题,目的在于完成后两组间的

互评活动及两组间观察视角和设计艺术效果的比较。

2、温馨提示:

为增强画面艺术效果,做以下温馨提示:

(1)首先在素描纸上留出一厘米左右的边框,在绘画完成时我们再来设计一个手绘相框,形式可以多样、颜色要与画面呼应。

(2)构图:根据你所表现的事物,构图要有聚有散、指纹有大有

小(指纹的大小可用不同的手指进行调解),保持画面均衡,颜色 可根据实际物体的颜色来设计、也可根据画面的效果进行搭

配。

(3)用勾线笔来添加人物、动物的动态要根据指纹的方向设计,形态各异可使画面更加丰富。

(4)用彩色铅笔添加背景,同样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丰富多彩的背景。

生:学生选取主题,自主创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增加制作指纹画的难度,强调的是指

纹画的艺术效果,如:边框的设计、构图的设计、人物、

动物等形态及动态的线描的设计、背景彩铅颜色的搭配都

需要学生动脑动手的协调搭配,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精

神。

学生表现:小组探究,自主选取内容,积极主动。

四、鼎力相助:

师: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针对以下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1)要求学生注意绘画的构图。

(2)指导转化手指方向,按出各种形态的指纹。

(3)用线条设计人物、动物等形态及动势。

(4)参考范画颜色在自己头脑构思你自己想要表现的颜色。

(5)根据画面整体效果,进行最后调整。

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出各类问题,积极探索。设计意图:教师巡视辅导时,先主动询问学生的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后,再根据不足之处进行指导,不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个人意见,或是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制作出现的失误,指导其弥补方法。

学生表现:小组探究,积极主动的提出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五、各抒己见:

师:学生根据以下点评要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彩铅指纹画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1、着重于指纹画内容的处理和画面整体工整及艺术效果的评

价。

2、指纹画构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法。

3、根据学生指纹画指纹颜色的清晰度、彩铅涂背景的颜色搭配

等细节进行点评。

生:学生自评、互评,强化掌握制作指纹画要点

画说课稿 第9篇

综合实践《奇妙的指纹》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古冶区习家套小学教师赵兴。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手指上美丽的图案——《奇妙的指纹》。

一、选题背景

一个恰当的主题,对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从实际过程中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的热情。“指纹”这一问题是学生生活身

边的问题,贴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视野,学生对它既熟悉又陌生,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的纹路。指纹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四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如何让学生关注生活,具备问题意识是本主题活动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习惯。

二、设计理念

“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是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奇妙的指纹》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中,我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种类和独特性;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拓印指纹;通过调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合作探究中创造出有趣的指纹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个主题活动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 观察指纹 生成问题(1课时);

第二阶段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第三阶段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第四阶段 创作有趣指纹画(1课时);

第五阶段 拓展活动 总结评价(1课时)。

我今天主要介绍第四阶段——创作有趣的指纹画。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型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次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进而使学生了解人们指纹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在生产活动中。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观察、研究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对指纹有细致的观察,对于指纹的类型也很模糊,为了使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亲身体验和研究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通过亲自观察,比较分析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指纹的特点及用途。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和活动方法,能较好的完成本次活动。

五、教学策略

·以导促学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指导,起到调节和帮助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六、活动准备

课件、白纸、水粉色、印泥等。

七、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整个活动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我先把前几个阶段做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第四阶段段的教学过程。

(一) 观察指纹 生成指纹研究问题(1课时);

1、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在本课教学的引入中,为了创设开放性的探究

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并说说产生哪些疑问?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一起来探索指纹,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指纹的兴趣。

2、 拓印指纹

首先提出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方便观察?学生建议把指纹引下来进行观察。

追问: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指纹拓印在这张白纸上呢?

3、学生实践: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我及时给予指导,并通过比较学生的作品,归纳总结拓印方法 (“动手操作,拓印指纹”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所能用到的东西进行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每一次实践的步骤、要求都让学生知道得清清楚楚。通过自主实践,不仅学会了拓印指纹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端正了实践的态度,做到认真、细致。有的学生拓印的指纹不清晰,经过指导,经过重复实践,效果就变好了。当然,取指纹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活动的目的。)

学生在动手实践拓印指纹后,提出了诸多相关问题,经过筛选、分类、归纳总结、最后我们确立了4个子课题:(课件)指纹的形成、指纹的类别、指纹的作用与应用、指纹和命运的关系。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子课题,并形成四个研究小组,我根据学生

的特点,适当调配,尽量使每名学生在活动小组中都尽显其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

(二)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在这一阶段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组同学除了在上网、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外,还通过走访、调查、询问父母、老师等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在班内交流。(课件展示各组成果)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对指纹的研究,学会与小组同学学习一些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分类、抽样调查、采访等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

(三)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本阶阶段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制作指纹分类表,建立自己、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指纹档案,这样不仅增进亲情、友情的亲密度,还可以留作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在加强情感交流的同时又能让其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四) 创作有趣的指纹画(1课时);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活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指纹画各种有趣的指纹画。于是我为孩子们搭建了表现平台——创作趣味指纹画。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在本阶段的活动中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分组实践——设计制作——成果分享——交流评价—

—活动小结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教师:回忆上节课指纹的特性,指纹的类型以及日常应用,并提出新的问题:它还能做什么吗?(播放指纹画)这些美丽的图画,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完成了。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创作《指纹画》。(板书课题)

【这样做是为了将前一阶段的活动过渡到本阶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指纹画的形式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第二环节:分组探究、实践

我引导学生:大家在设计制作之前,先来探究一下用指纹作画应该掌握哪些作画技巧呢?

学生讨论、探究后,汇报:(应该先掌握拓印指纹的方法、了解拓印出的指纹形状、了解印染颜色的深浅等。)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他们:下面把你们的方法亲自实践一下吧!

学生开始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在自制印泥时水分的多少拿不准;有的印出的指纹不清晰;还有的印出的形状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适时参与其中,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办法。

实践过后,我将出现的问题归类呈现于课堂上:在刚刚的实践中,你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学生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汇报:

我随即大屏幕出示:(指纹作画技巧)

1.拓印的方法有:勾、抹、印、点等方法。

2.印染颜色的深浅、清晰度等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3.可以用五颜六色水彩粉制作拓印的印泥。

4.开始先用铅笔勾勒出设计图案的轮廓,有了经验后,可以根据指印的大小和颜色,直接作画。)

教师: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创作了,在创作之前老师有个温馨小提示:(大屏幕显示温馨提示)

1、注意印泥的水分掌握。

2、用后工具摆放要整齐。

3、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4、保持卫生,注意安全。

画说课稿 第10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杨桃》。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

二、【说目标】

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标的三个维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本课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

三、【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和“朗读感悟法”。

四、【说学法】

1、主动学习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五、【说教学过程】:

为落实教学目标和体现教学理念,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1、谈话引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3、精读课文,积淀语感。4、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一)、导入部分

主要是简单介绍杨桃,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杨桃的图片。然后出示课文标题“画杨桃”,并且让学生就标题展开联想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杨桃画得怎样?”等等,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提炼。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带着教师提炼的问题默读课文一遍,并圈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让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问题,选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答案,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点拨与总结,接着出示生字词“ 叮嘱、审视、轮流、和颜悦色、教诲、一生受用”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积淀语感

讨论问题,全班交流、反馈:(层层递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引导理解“教诲、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一生受用”等词的含义,并回归原文进行深入理解。

2、父亲叮嘱我什么,老师讲的话具体指什么?

3、画杨桃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要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4、父亲的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 1、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就必须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落实在个体感悟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3、在朗读中,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感情,把感情送进文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大概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总结全文时,我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待学生交流完后,在适时总结学法并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在诵读中感受父亲的话,激起学生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心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我的板书力求精简,重点突出。

11、画杨桃

爸爸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总之,以上设计我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设计总体上体现“实”字,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体现“精”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真”字,将扎实的语言训练和“个体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画说课稿 第11篇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这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字词教学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读通这篇记叙常见的生活小事的文章已不算难的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和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对个别词语的理解和长句子的朗读,仍是学生学习重点,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情境、联系身边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创设情境,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练习读好课文,真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我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 悟中朗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

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多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等。“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 落实训练 积累语言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音、形、意整合的方法,来建构生字的认知组块。在随文识字中掌握字的音、形、意,并会用这些字,在集中识字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

生字口字旁的“叭”是一个十分容易读错的字。所以我提取了熟字足字旁的“趴”与之相对比,让学生区分两个字的异同,从音、形、意三方面把两个字正确区分开来。

总之,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这8个生字,同时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让他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画说课稿 第12篇

一、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学内容,文中的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激发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本领?

请用上“我会——”说。(生答:会唱歌、跳舞、画画……)

2、这节课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画画本领,好吗?

3、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二)、活动:小小解说员

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1、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意见。

2、教师示范。

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教师示范讲解、后评议、颁奖、提出意见

3、学生组内学习并交流.。

4、提供台舞,让学生表演,并相互评价。

5、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

(三)、活动: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

1、创设公司

让我们开一家公司吧!

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1)把你们的画放好整齐,做到美观(2)选一名分公司经理(3)给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2、学生交流分公司的选好经理和名称。

3、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4、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最佳顾客和最佳营业员。

5、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活动;画展(活动升华)

1、小朋友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都数同学还没欣赏完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2、分类画展:请学生将学生的画贴在不同的地方。(植物园、动物园内)

3、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

(五)、评价小结

1、评出班级最佳:

(1)大大方方奖

(2)热情奖

(3)微笑奖

2、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

四、设计意图:

1、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2、活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同学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画说课稿 第13篇

一、教材简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画杨桃》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它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把看见的杨桃如实地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子就应画成什么样子,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本篇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朴实的语言讲述一个朴实的道理,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做人的道理的好材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初步能够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文本特征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将本课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1、通过自读自悟,创造性评价等语文实践,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领悟到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一个杨桃。

三、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意味着平等与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所以本课教学把学生看作是鲜活的生命体,努力实现文本与生命的对话,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板块:初读感知、期待对话和以读悟理、经历对话。

(一)初读感知,期待对话。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板书课题后,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也可以小组读。经过充足时间的朗读后,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来检查字音。因为课文中间有不少人物对话,学生阅读起来可能有困难,所以这里安排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弄清对话者和对话的内容,扫清阅读障碍。特级教师支玉恒认为,学生读书后,一定会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教师请学生第二遍默读课文,读完了,请学生自由站起来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或者感觉、感受和疑问。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但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老师了解了学生初读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对文本特征和对学生学情分析情况来看,学生理解和疑问的重点应该是“角度不同,样子不同”和“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两个点上。这样经过初读初悟,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产生了一种深入阅读的期待。

(二)以读悟理,经历对话。

在这个板块中,设计三个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环节。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走进文本,与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拉近距离,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1、在语文实践中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渗透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淡化学科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请学生画杨桃。把杨桃放在教师中心的位置上,让学生各自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并这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廓,不必细描。”教师有意把杨桃放在教室中间的位置,学生可以有四面八方各种不同的角度。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请学生朗读“能够知道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内容,也就是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样通过边读、边看、边画的语文实践,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经过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学生理解起来会十分深刻。

2、在创造性评价中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收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把他们用投影仪放大,请学生以“作品的作者有没有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里作为评价者,首先要把课文读懂。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这几个句子来指导评价:“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学生如果读懂了,他会走到图画作者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然后进行评价。这里就有了两重意义上的评价,既有评价者对图画的评价,又有师生对评价者的评价。然后,再请作画者来读课文,让他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即课文中的这句话:“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对于画得不正确的作品,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落实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在拓展性阅读中与作者对话。

这里,教师请学生回过头来想:“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中?”学生会指出是课文的第1-2自然段和倒数第2-3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朗读这几个段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然后,请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讨论“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画杨桃要“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那么做其他事情呢?经过师生举例说明,最后归结出“实事求是”四个字。进一步落实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画说课稿 第14篇

阿荣旗亚东第一小学 苗新永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教程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大纲: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儿童对外形各异,功能多样,色彩丰富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地表现,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独特的个性。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我把教学目标简单的概括为三个方面:学会表现,学会学习、发展个性。

1、知识目标: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技能目标:能用线条和色彩设计一辆汽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乘车安全意识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线条和色彩设计一辆汽车。

2、教学难点: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师生间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都坐过汽车,想不想画一画汽车?今天我们将是一位汽车设计师,要亲自为人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并让他们说说自己见过的汽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汽车,了解汽车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二)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使重、难点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每个学生的成

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根据先前出示的一组图片,通过“对比、寻找共同点,不同点”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汽车图片,了解的汽车各类、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外形特征。也通过语言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设计汽车,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外形、图案、色彩三方面结合绘画,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展示欣赏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

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画汽车》、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动、参与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画汽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

阿荣旗亚东第一小学

苗新永

2011.11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画说课稿(汇总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红海行动观后感字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哪吒闹海教案施工安全警示标语2022民族团结工作总结2022年街道工作总结面试客服自我介绍范文小班班级工作计划环境综合整治标语滴水穿石读后感4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