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粗心,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提高,解决问题还需个别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教学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的特点 :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怎么写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确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旁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旁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旁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相应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分析
本册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其中也包括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数一数》这一单元同通过让那个学生数1~10以内的数,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比一比》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师“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并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及10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让学生认识物体,感知图形的形状,建立初步的形状感知,并会对各种图案图形进行分类。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本单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学习,通过认识钟面,从而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年1班和3班,两个班级的人数分别是42和41,他们都是一群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一年级对他们而言是步入了小学生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小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对小学生的一些习惯还不能,往往带有在幼儿园时候的一些做法:比如调皮捣蛋、行为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现在作为一名小学生,和在幼儿园有着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适应,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不同,接受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一年级让孩子养成习惯,进行教学应该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一年级师最辛苦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有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努力工作,我相信可以使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学生能使整体达到相同的水平,尽量少出现与最坏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知识水平能大径相同。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1、课前5分钟让学生来做口算20道,以便养成每课口算的习惯
2、督促学生做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坐姿、写姿书写习惯。
3、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更在生活中找到和学到知识。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5、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阅读关于数学故事,不仅学到数学的有关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能力。
6、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上多辅导
7、培养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习惯,预习新知识和复习时都要从想、看、测、疑、订等方面入手。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课,本班学生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以利今后更好的上好这门课。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5.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长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后进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与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编辑: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新授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练习课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复习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三、教学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采用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6课时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4课时
九、统计5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3一、教学分析
本册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其中也包括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数一数》这一单元同通过让那个学生数1~10以内的数,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比一比》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师“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并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及10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让学生认识物体,感知图形的形状,建立初步的形状感知,并会对各种图案图形进行分类。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本单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学习,通过认识钟面,从而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年1班和3班,两个班级的人数分别是42和41,他们都是一群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一年级对他们而言是步入了小学生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小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对小学生的一些习惯还不能,往往带有在幼儿园时候的一些做法:比如调皮捣蛋、行为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现在作为一名小学生,和在幼儿园有着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适应,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不同,接受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一年级让孩子养成习惯,进行教学应该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一年级师最辛苦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有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努力工作,我相信可以使自己所在的班级的学生能使整体达到相同的水平,尽量少出现与最坏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知识水平能大径相同。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措施
1、课前5分钟让学生来做口算20道,以便养成每课口算的习惯
2、督促学生做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坐姿、写姿书写习惯。
3、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更在生活中找到和学到知识。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5、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数学,并阅读关于数学故事,不仅学到数学的有关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能力。
6、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上多辅导
7、培养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习惯,预习新知识和复习时都要从想、看、测、疑、订等方面入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1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2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新授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练习课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复习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三、教学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采用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3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踏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实践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6、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
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5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现班有41名学生。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踏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做好准备,把需要的书本、学具摆放整齐;
听课:坐得端正、认真思考、仔细听别人发言等;
发言:先举手,老师允许后才站起来回答,回答问题响亮完整;
书写: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工整。
2、数学能力的培养,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积极思考等。
3、培养数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到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等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
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本学期本人的工作目标
我决定以一个新人的姿态从头开始。在平时的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极大的热情爱工作、爱学生,尊重身旁的每一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 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 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 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 环保作文1500字, 玫瑰作文1500字, 我的母亲优秀作文1500字, 我的家乡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