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一最近对识字的教学做了如下几点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的习惯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可是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学生“我的识字能力最棒”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半年多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请“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请“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请他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以上几点是我总结的个人教学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取得一点效果。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二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回顾了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希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肩负起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
社会、家庭把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老师,这是对我们当教师的多大信任啊,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乃至于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位学生。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对班级、对学生的爱,才能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用恰当、灵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工作中,我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备课,教法力求灵活有实效,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在上好课的同时,细致地批阅作业,并帮助学生及时订正。课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与学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民主、自主的竞选后,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师去指导、去组织。因此,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它渠道,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决策。
柏拉图说:“教育者的品质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我努力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儿童缺少自主意识,教室里有时粉笔掉地上或地上出现果壳纸屑,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地去捡,于是我就以身示范,自己捡、自己扫。学生看到后,纷纷跑来帮忙,我就趁机表扬、引导,让他们意识到维持环境的洁净是大家的责任,是大家的光荣。以后,学生都能很自觉地保持教室的洁净。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却更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热爱每一位学生,他们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们,也努力地去了解他们。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听学生反映,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学生亲近自己,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工作中,我发现与学生交谈,特别是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把握学生心理,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这一点受自身年龄、教学经验影响,我还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潜心研读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教学资料,学习他人宝贵经验,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红则愈红,黑则愈黑。而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的一片晴空、绿地、清水......这些最纯洁、最美丽的画面摆在我面前时,我会更加努力地迈好每一步。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三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这两本书,涵盖的知识面太广了,学校、家庭、班级、个人、国家、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等相关知识都有涉及。通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和参加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收获颇多,现作如下反思。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标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中。课堂中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在《幅员辽阔的祖国》这一课,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卡片,并让他们自己拼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记住了各省区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这正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学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现问题,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的史实,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
1、坚持学习。
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2、勇于反思。
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用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品社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3、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如:不迟到,不早退等。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逐步完善\\\\\\\\\\\\\\\"读、议、讲、演、评\\\\\\\\\\\\\\\"的有效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小学品社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组织地去校外调查、采访、参观、询问,然后作汇报交流。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愿快乐永伴老师和学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一最近对识字的教学做了如下几点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的习惯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可是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学生“我的识字能力最棒”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半年多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请“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请“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请他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以上几点是我总结的个人教学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取得一点效果。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二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回顾了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希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肩负起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
社会、家庭把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老师,这是对我们当教师的多大信任啊,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乃至于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位学生。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对班级、对学生的爱,才能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用恰当、灵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工作中,我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备课,教法力求灵活有实效,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在上好课的同时,细致地批阅作业,并帮助学生及时订正。课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与学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民主、自主的竞选后,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师去指导、去组织。因此,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它渠道,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决策。
柏拉图说:“教育者的品质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我努力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儿童缺少自主意识,教室里有时粉笔掉地上或地上出现果壳纸屑,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地去捡,于是我就以身示范,自己捡、自己扫。学生看到后,纷纷跑来帮忙,我就趁机表扬、引导,让他们意识到维持环境的洁净是大家的责任,是大家的光荣。以后,学生都能很自觉地保持教室的洁净。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却更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热爱每一位学生,他们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们,也努力地去了解他们。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听学生反映,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学生亲近自己,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工作中,我发现与学生交谈,特别是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把握学生心理,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这一点受自身年龄、教学经验影响,我还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潜心研读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教学资料,学习他人宝贵经验,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红则愈红,黑则愈黑。而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的一片晴空、绿地、清水......这些最纯洁、最美丽的画面摆在我面前时,我会更加努力地迈好每一步。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三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这两本书,涵盖的知识面太广了,学校、家庭、班级、个人、国家、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等相关知识都有涉及。通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和参加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收获颇多,现作如下反思。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标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中。课堂中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在《幅员辽阔的祖国》这一课,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卡片,并让他们自己拼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记住了各省区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这正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学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现问题,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的史实,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
1、坚持学习。
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2、勇于反思。
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用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品社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3、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如:不迟到,不早退等。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逐步完善\\\\\\\"读、议、讲、演、评\\\\\\\"的有效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小学品社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组织地去校外调查、采访、参观、询问,然后作汇报交流。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愿快乐永伴老师和学生!!!
认识除法的教学教师反思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除法的教学教师反思,望大家喜欢。
认识除法的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一认识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考虑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除法会感到困难,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在新课伊始,教师就揭示“除法”,了解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当然学生也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了他们心中的“除法”,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最近的认知区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理解其含义。因而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学生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学生体验到掌握一种新方法的快乐。
但是,每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必需长期进行的。
认识除法的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二《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首先,引发学生平均分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我一个追问:“每辆车坐2人是什么意思?”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上的提示,这对中等往下的学生更有所帮助,他们可以借助学具去分一分。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他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脑里想分的过程或者联系乘法的意义来寻找答案,平均分和几个几相加本质上就有相通的地方。
其次,暴露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完善知识结构。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可以请身边的圆片帮忙,也可以在大脑里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维层次要高一些。在组织汇报交流时我沟通了这两种方法相通的地方,“在这道题中是几个几相加是6人呢?”学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一方认为是3个2相加,一方认为是2个3相加,我让学生举手表决了一下,发现几乎是半对半,随后我说“有理走遍天下”,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有些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意义来解释,有些学生知道想乘法来找到答案,但意义解释不清,我引导这部分学生去观察平均分好的圆片,最终是心服口服了,为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算式中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经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加强理解。
其实,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用圆片去分一分去解释难度不算大,而对于是“几个几人是6?”这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完全抽象的一个中间的初步抽象过程,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纽带,需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明晰、完善。
认识除法的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这过程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即除法算式中 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整堂课下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还能理解其含义。2、在练习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和找出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接着,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本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3、要充分了解和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
比如,除法算式的读,看似很简单,但对一部分学习困难生来说肯定会出现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这一细小的环节,除了齐读,还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这期间我刻意安排一些学习困难生,让他们反馈学习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就让大家一起帮助纠正,这样,有利于加深大家的印象,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到位。《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难点内容很多,同时还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的运动教师教学反思 ,望大家喜欢。
地球的运动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一在教学本单元前,我在班上用问卷测试了学生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等相关信息的科学前概念,发现整个单元几乎没有人能比较清晰的解释地球形状及其运动,对昼夜交替的现象和四季形成的原因更是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即使有学生知道,经详细询问,理解的比较肤浅。从而我们可以得知,关于天体运动是这批学生的科学知识的空白区,只有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细心准备教学材料,才有可能让更多学生通过经历探究活动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
这一节课有两个难点:一是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和联系,二是公转速度在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差异。对于第一个难点,课本为了减轻难度,把那一幅度删掉了。但是我认为既然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参考标准,就有必要让他们去了解其中的原理。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好,所以完全可以适当深入下去。当然理解他们的区别的关键又在于能够否理解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是平行光这个道理。至于第二个难点,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只要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基本上就没有太大问题了。至于有学生问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除了上帝,至今无人能够解决。所以牛顿晚年专门研究第一推动力,并把它归为上帝,并非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愚蠢。也许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抓住了生活中的小例子,放到教学中,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最开始时,介绍了生活中能反映地球运动的现象(当然是先让学生讲);在将太阳日和恒星日时,适当设计了日期的推算和闰年的产生;在讲线速度时,提到了“神七”和火箭的发射。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可以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
地球的运动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二肯定的地方:
1.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前两节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学习中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和读图、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有待改进的地方:
1.应充分留给学生多的活动时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
2.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差生的感受。
地球的运动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三本节课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难点内容很多,同时还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难点较难突破,所以在上这堂课时,我采取了教师联系实际举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类比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启发分析说明等方法,充分发挥“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作用。现简单地谈一下感想。
一、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巧妙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时,通过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同学们观察到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小时侯你们认为是太阳转还是地球在转?现在呢?然后再通过播放视频“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轻轻松松地就把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展示给了学生。
二、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或分析生活实例,或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类比分析推理获得地理知识。
比如:针对我们就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一直在动,而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的研究,就采用类比的方法——根据坐汽车在很平直的道路上行驶的感觉类比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在地球自转引起的时间差异时,我引入了今年夏天伦敦奥运会时,北京和伦敦观众观看赛事的时间不同,而分析推理得出相关结果。
三、善用多媒体课件,增加直观性。
为更好地上好这堂课,我们对课件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是插入了视频和音频文件,加强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 二是将flash动画插入到课件中,使运动的演示过程更细腻、更生动。如在二分二至图中,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自转中从北极、南极上空看方向如何,都以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四、充分发挥了地球仪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只小地球仪,自已动手演示自转和公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了;在说明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时,我先在大地球仪上沿经线贴一张红色纸条,再沿方向慢慢转动地球仪,让学生分排观察红线转到的位置,并说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既直观又形象。
五、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合作探究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小组合作都运用得非常好。比如,在二分二至图时,分组完成四个节气的填写;在地球公转时,小组成员利用自已的生日讨论地球运转在公转轨迹中的哪个地方?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六、充分利用学生的演示活动来纠错,达到边学习边反馈的效果。
比如在研究完地球公转时,找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来演示地球与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其他学生观察判断他们演示的是否正确,对有错误的地方,再找学生下来演示,一直到演示正确为止。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新课改理念,在实施上也注重运用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而且较好的完成了预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反馈的很好,对知识达到理解的程度,并突破了难点,在分组探究实验中,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还比较生硬,个别活动没利用好,应该给学生做出相应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2、时间掌控不太好,本节课的两个目标都是重难点,但给学生记忆掌握的时间过短,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讲的太多。
总之,还是磨练的少,经验不足。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闪光的金子》教师教学反思回顾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闪光的金子》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上海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闪光的金子》教师教学反思回顾,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闪光的金子》教师教学反思回顾篇1课上了大半进入了尾声,师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虽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是能听懂的,能答上来的,但也只是浮于表面。正在我要想个好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全文时,坐在第三排的一个男生流鼻血了,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这本来就不是能预设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这堂课,在讲到最关键地方,我抓住这一生成,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一张张纸巾递了过来,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大家这样积极,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地总结了课文,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也许会缺乏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如果这堂课按我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而且对知识点难以掌握。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的时空,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活泼。
《闪光的金子》教师教学反思回顾篇21、抓中心句在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我从课题引入:刚才大家都发现了,本单元课文的题目大部分都带有引号,我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知道了《“黑板”跑了》中黑板指的是(生答马车车厢的后壁),晚上的“太阳”中太阳指的是(生答电灯),那么,本课中,“闪光的金子”又是指什么呢?请你们再一次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个题目的句子,画一画。
生通过读文,很快找到了最后一句。指名读,让学生说说从这一句知道了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题下板书:徐虎美好的心灵。2、找句子,抓重点词,品读。
(1)找句子,师:为什么说徐虎的心灵像金子一样美好呢?请你们细心地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证明徐虎心灵美好的句子,画出来,并想一想,你画这一句的根据是什么?待会儿与大家交流时发言才能使大家信服。(2)交流,品读聪明的学生果然能抓住主要的句、段进行汇报。刘星魁第一个发言,就读了第四段。(二年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梳理能力)我肯定了他的好眼力,继而请大家就第四段进行搜索,学生能抓住徐虎的心理活动、语言“心里很着急”“不能再耽搁”发言,有一个细心的孩子还找到了“深度近视眼镜”来说明徐虎在夜晚工作起来不方便,可他都没考虑自己,只想着别人。更让我意外的是,有一个平时不怎么出色的孩子,居然说:从七点,到凌晨两点多,徐虎不是整整工作了七个多小时了吗?他不累吗?通过品读,徐虎不考虑自己,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的高尚品格就如春风化雨般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灵。《闪光的金子》教师教学反思回顾篇3以前老是认为一节课顺利按教案完成的课才是成功的好课,但是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使我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闪光的金子》一课更使我认识到一节好课的评价在于课堂的生成多少,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充满活力。苏教版第四册第16课“闪光的金子”写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每上这种课文,学生们大都会无精打采,对课文内容提不起多大兴趣。虽然徐虎就在不远的上海,新闻、各类报刊上也都有他的报道,可孩子就是孩子,总对那有趣的寓言、知识性的童话或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感兴趣。
课上了大半进入了尾声,师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虽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是能听懂的,能答上来的,但也只是浮于表面。正在我要要想个好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全文时,坐在第二排的一个男生呕吐了起来,边上的几个学生在同一时捂起了鼻子,我看到这情况说:“某某同学身体不好,请大家谅解!”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这本来就不是能预设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这堂课,在讲到最关键地方。我抓住这一生成,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刷刷刷,不约而同举起了大约30几只小手,有几个嘴里还叫着:“我来,我来,我去拿些沙子来。”“我来拖地。”我感动极了,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大家这样积极。我随意点了3个男生,我把他们称为“小徐虎”,班上小朋友马上笑开了,笑得他们怪不好意思的。他们利索地开工了,只一会儿工夫就把地面搞干净了,可见他们平时也是乐于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好孩子,不然没那么麻利。在3个“小徐虎”工作时,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的总结了课文,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学生期末评语,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两只蚊子作文1500字, 向日葵下一颗心作文1500字, 美妙的歌声作文1500字, 蝴蝶的翅膀作文15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1500字, 环保作文1500字, 玫瑰作文15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